行业整合期靠“人才”突围
- 点击次数:
- 日期:2013-07-16 11:52
- 编辑:admin
- 来源:广东养猪业
- 评论
雇主与雇员之间的“较量”由来已久,农牧企业该如何部署人才战略以使其成为企业增长的持续力量。面对人才瓶颈,畜牧企业在行业竞争中怨天尤人抑或是独善其身?
拿什么留住优秀人才,畜牧行业的人才争夺战,你的企业准备好了吗?
糟糕老板与杰出老板
因为工作的缘故,最近五年下来,我也跑了一些饲料企业跟猪场。在跟企业高层交流的过程中,谈及面临的挑战,他们几乎都会提到人才瓶颈。在产业发展快的时候,人才怎么跟上,这是诸多企业内部面临的最大挑战。人才只有快速地跟得上,饲料企业、养殖企业才能够快速复制,才能更快获取规模效益,所以,这对企业的战略实现和发展至关重要。
与企业接触的过程中,我经常听到这样的案例,比如A企业招一位毕业生进来,辛辛苦苦培养了两三年,准备委以重任,这时候B企业伸出橄榄枝,开出的待遇条件更好,这名员工可能就走了。因为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一些企业老板难免会抱怨,现在的年轻人过于浮躁,缺乏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个别老板“吃亏”之后,干脆指示人力资源经理别招应届毕业生,就招那些“来之能战”的员工。
反过来,一些员工在饲料企业、养殖企业的待遇不错,职位也令人羡慕,但内心却也苦闷,甚至不惜跟老板“摊牌”。我的一位朋友原先在某大型饲料企业担任企划部经理,最近就辞职了。我问他什么原因,他无奈地说,老板把他当成“超人”来使唤,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制作视频、设计广告、撰写软文、编排内刊、策划活动等等,偏偏老板要求又高,完成的东西一改再改,这种工作状态持续半年之后,他实在受不了,只能“一辞了之”。
马云说,人之所以要走,无非就两点:钱没给够,人委屈了。如果优秀员工接连出走,问题可能就出在老板身上,比如老板不能提供一个相对公开的平台和公平的机会,比如老板没有争取建立有竞争力的薪酬绩效,比如老板光让人干活,却没有分享机制等等。
一位糟糕的老板,往往就是惧怕失败、管理粗暴、不懂反思,最终孤立无援。上面两个案例,还不足以说明这样的老板就是糟糕的,但如果继续偏激的用人理念,肯定不是什么好事。一般而言,如果一位老板出现下面五个明显的症状,可能就需要反思一下,这样做究竟对不对?
1、禁止承担风险。比如说,有一些中小饲料企业老板,很清楚固守“一亩三分地”,迟早有一天会被其他竞争对手攻陷。他们也知道要走差异化战略,但又诸多顾虑,担心钱投进去了,不能有所回报,他们往往摇摆不定,最后不了了之。可以这么说,广东的饲料企业老板更加务实,不过这可是一把“双刃剑”,好处是对市场机会比较敏感,坏处是缺少大梦想,偏向于保守。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像通威、双胞胎、八维这些省外企业进入广东市场后,打破了原先的竞争格局,并且给一批本土饲料企业带来巨大的考验。一个喜欢质疑现状,反思现状的老板,往往会更加鼓励冒险。所谓冒险并不可怕,唯一的规则是,如果你要冒险一试,而且可能会犯错,那就一定要动作迅速——这样你还有余地,可以更快地调整方向。
相反,一个保守的老板会经常“压制风险”,并且给员工传递出消极的信号,这在企业组织里,会呈现出这样的弊病,上司往往会担心想法更好的人会超过他们,所以打压一些积极员工。但实际上,优秀的下属会推动上司更进一步,而不是挤掉上司的位置。
2、控制式管理。在这样的企业里,老板拥有绝对的权威,不允许受到员工的挑战,直接后果就是打压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如今饲料业兼并整合、养殖业集中度提高的速度均在加快,这既会推动饲料业、养殖业的升级换代,也会给身在其中的每一个人提供更多成功的可能性。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陶煦认为,管理的最高境界其实就是心态,让底下的人感到所做的事情是有理有据、有意义的,才能有很强的执行力与凝聚力。如果老板采取命令与控制式的管理方式,最优秀的员工为了忠于自己的职业,肯定会离开,因为他并非没有其他选择。
3、功过不分,任人唯亲。一些老板会凭个人喜欢,对有所偏爱的员工加以奖赏,却不管绩效如何,或者安排自己的亲朋好友担任要职,而无视其能力是否足以应对。一些真正有能力的员工,如果得不到公平的晋升机会,一有好的机会,就会选择离开。
4、偏信传闻,忽视分析。之前,我采访一个猪料企业老总时,谈到最近这些年为什么猪价大起大落,他的回答让我有些惊讶。在他看来,如果仅从供需层面来分析,猪价不会出现这么大的波动幅度,但事实却是1%定律,就是说,如果有1%的供大于求,那么养殖户往往就会恐慌性出栏,结果猪价跌入低谷,反之亦然。这个现象在饲料原料的行情中也体现得比较明显。根本的原因在于,养殖户(老板)、饲料企业老板往往会根据道听途说的信息相应制定卖猪、采购决策,而不是实实在在的数据。考虑到当下可用信息的数量和传递速度,他们本不应该这样做。
还有更糟糕的情况,有一位饲料企业老板,听到一点传闻,称其猪料产品表现不好,虽然分析结果与传闻内容截然相反,但他还是根据那条孤立的传闻,做出了一项重大的产品决策,将主要精力从猪料转为主攻水产料。结果,这些年猪料发展非常快,他做出的改变让公司失去了竞逐猪料市场的重要机会。
实际上,如果一位老板心中没有企业的发展蓝图,经常犹豫不决,朝令夕改,会让底下的员工无所适从,打击团队士气,同时也会增加运营成本,甚至浪费市场机会。
5、将管理视为一个项目或最终结果。现在很多饲料老板大都意识到管理提升空间巨大,随之而来就是各种管理工具的应用,大有不搞OA系统、ERP项目、KPI 绩效考评之类,就谈不上企业的管理水平高。但是,如果老板过分痴迷于各种工具,而不是尽可能给予员工提供指导与反馈,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我在与一些企业员工聊天的过程中,其实他们更愿意倾听来自他人中肯的批评意见,促使自己进步,而不是仅仅通过绩效评估工具,去达到“赶驴子上架”的效果。真正的管理应该体现在日常工作当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管理者应该不断寻找机会给员工提供反馈。
倾听也能有所帮助。许多员工之所以决定寻找新工作,通常是因为他们不确定未来在这家公司会有怎样的发展。如果管理者能创造一种环境,让员工可以将自己所期望的条件提出来,优秀员工流失的可能性会大幅降低。事实上,很多老板可能有非常好的管理理念,但他们骨子里更期待员工闷头苦干,以后有斩获了,再论功行赏。而对于员工而言,生活的压力一步步紧逼,等不到老板的承诺兑现,可能就另谋出路了。
从这些糟糕老板的症状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杰出老板应该具备的品质:不怕犯错、目标明确、注重效率、强调执行、崇尚公平、体谅员工。知易行难,当企业要控制成本、开拓市场、面对客户质疑或者当员工犯错的时候,是否还能坚守这些,才是真正检验一个老板是否优秀的时刻。
1、他敢于承担风险责任,具备风险管控意识,这样才能“领先一步”,抢占市场先机,比如2010年广东希普的掌门人恽辉、余忠丽夫妇敢于跑到新疆养猪,甚至想到了万一亏损,就卖掉房屋还债。
2、他拥有承担、承当、诚信的创业理念和创业精神,在巨大利益诱惑面前,亦能坚守这种精神。杰出老板将商业看作共生的系统,各种各样的公司可以共同生存和繁荣。这样才不会逾越道德底线,不择手段打压竞争对手。
3、他拥有梦想,并且懂得如何用愿景感染员工,激发员工看到更好的未来,以及他们如何成为企业未来的一部分。比如大北农董事长邵根伙博士提出“报国兴农、争创第一、共同发展”的使命,让一批有识之士十多年来心甘情愿追随他,不离不弃。
4、他具备变革精神,鼓励员工有新想法和新方法,共同开创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并且容纳员工在这个过程中犯错。如广东海大董事长薛华。
5、他能够设立或指明方向,并帮助员工获取他们完成工作所需要的资源,把公司目标转变为员工们的个人目标,再激发员工去实现共同目标。而且讲究充分授权、充分信任。
6、他致力于建立一种积极的企业文化。他令行禁止,推动效率优先、执行到位、注重细节、提升品质,又充满智慧,努力将企业建设成一个乐园,让每一个员工都有归属感,并愿意为之奋斗,哪怕有时候牺牲个人利益。
企业该如何培养与引进人才
企业要想长久发展,需要很多不同层次的人才。人才可以自己培养,可以引进。就饲料企业、养殖企业而言,关键位置的人才恐怕还得需要自己培养。几乎很难想象,一个外行的人空降到饲料企业、养殖企业,担任营销总监、甚至总经理之类的职务后,能够在三两年内真正获得成功的。也许这些人可能也很有能力,但一遇到实际问题,大多会显现出专业不足的短板,最终因为无法融入行业环境、企业文化而离职。
正大集团中国区资深副董事长姚民仆也倾向于内部培养、内部提拔。如果饲料企业、养殖企业要培养核心人才,他建议从基础层做起,做管理的要先到车间当工人,做营销的要先到一线当业务员,做技术的要先到猪场学习养猪,然后一级一级地升上去,才会成功。如果企业用空降部队,没有在基层干过的,十个中没有一个会成功。
一般情况下,一名刚踏入饲料业、养殖业的新人,起码要磨练五年,才有可能担当重任。遗憾的是,在这个不再是遍地机会的时代,一些年轻人过分急于求成,大有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决心,但真正成功的能有几个?
于是,就有这样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样的人值得企业费心思去培养?
1 自卑的人不可教
三国的庞统去见刘备时,鲁肃和诸葛亮都为他写了推荐信,结果庞统根本不用,而是通过自己的实力去征服张飞,震惊刘备,这才是有底气的做法。一些应届毕业生简历写得特别丰富、耀眼,但到了企业之后,做事瞻前顾后,畏手畏脚,怕犯错,怕挨批评。心理很脆弱,自尊心超强。这样一个自卑的员工如果不主动改变性格,即使他很有能力,个性也将局限了他的发展。有的人说“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其实“不做”本身就是最大的错误!你什么工作都不做,你的存在对企业没有意义,企业要你干什么?
如果员工进入企业之后,一段时间后就会有上述表现,而且并非个例,这表明企业文化有比较大的问题。最近几年,我参观了好些饲料企业(猪场走动得偏少),稍微留心一下,一些中小型饲料企业,挂满各种名号的锦旗、奖状、牌匾,也参加各种评奖,花了很多钱,实际能有多少?真正到了市场上,规模养殖户最看重的还是产品质量。反倒是大型饲料企业的陈列室更注重宣传企业发展历史,企业文化以及发展使命。企业的自卑往往也折射出老板的不自信,老板的性格又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员工。这是值得警惕的。
2 培养心态端正的人
在咱们行业里,不缺少在一个企业里一待就是十年、八年的人,并且在各自的岗位做得很不错。为什么这些人能够留下来?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的心态,在他们进入企业短则三五年,长则七八年之后,他们大都接受了各自老板的经营理念与风格,接受了各自企业的文化,真正成为企业的一份子,也就是所谓的归属感。
美国康地谷物(北京)总经理朱锦前就说,康地以前是走了很多人,也培养了很多行业老板,但是现在康地大概仍然有80多个业务经理,跟着他干了超过十年以上,甚至有些接近20年。“你无法满足所有员工的要求,你对员工好是你能做到的事情,这样才有很多人愿意追随你,跟你一起去实现共同目标。”朱锦前认为这是一个老板应该有的心态。
企业有人走,有人留是一个正常的流动现象。企业要留住心态端正、价值取向正确的员工。有这样一些人,却是企业应当敬而远之的。比如一些员工,没上班几天就指责这个,批判那个,企业有这样那样的具体问题却放任不管,一个人就释放出很多负面情绪。或者一些员工好高骛远,工作尚不到一年,就琢磨着写战略报告,小事还没做好,光想着做大事,试图影响整个企业决策。对于企业而言,永远缺的是把战略做出来的人,把想法变现的人,把批判变建设性完善行动的人。
心态摆正了,他往往也会是把工作视为自己事业的人,是敢于负责的人,也是一个务实的人。知道自己的短板会主动去弥补,而不是抱怨公司不给机会。
3 重视有职业精神的人
在饲料业里,这样的故事常有发生:某业务经理一辞职,把自己的团队成员跟客户能带走的都带走了,然后加盟竞争对手或自立门户,掉转枪头对准老东家。这等于企业不但失去一个拉扯起来的中层干部,还失去一个小团队以及一群客户,多了一个知道自己所有打法的竞争对手。
为了防止这样的情况发生,有的饲料企业老板试图通过股份进行利益捆绑,希望借此把人留住。但是,股份不是万能的。一个员工无论能力多强,必须有职业精神、职业素养,这是当今饲料业、养殖业很令人头疼的问题,说白了,就是缺乏契约精神。现在一些职业经理人,不管是否有股份,老在想,自己干这么多活,才这么点股份或者没有股份。于是想方设法地要占一定比例的股份,甚至越多越好,这是他们努力的方向。在这种没有职业精神引领的情况下,饲料企业重用这样的人,不一定会有好结果。
这并不是说,老板不应该给员工股份。按照大北农董事长邵根伙博士的说法,不给员工股份的老板不是好老板,不敢要股份的员工不是好员工。只有给员工股份了,企业的凝聚力才能够持续增强,才能够保证强大的生命力。随着时代的变迁与人观念的变化,老板占有全部股份,利益分配不均,确实不利于企业做大。但在此之前,企业却是要重视职业精神的配套问题。
农牧业拥有美好的未来,每一个企业都有机会。人才的厚度决定企业能做多大,走多远。企业选拨、培养人才,就应该挑选那些不自卑、心态到位、思想到位、对企业忠诚的人。这样的人组建起来的团队更有战斗力。否则,人才培养战略走偏了,难免竹篮打水一场空。
如何打造卓越公司的领导力梯队
很多饲料企业的领导人,每年都启动几个甚至几十个重大举措,期望全面提升企业的战略实施能力,以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但有很多企业领导人,常常忽略了一件对组织绩效极为重要的事情:提升自己和组织的领导力!
根据全球顾问公司Hay(合益)集团对2万多名中国企业员工进行的调查结果发现,竟有59%的中高层管理者在制造挫伤积极性的组织气氛!这么高比例的中高层领导者非但不能有效鼓舞和激励员工,反而挫伤了下属的积极性。
研究还表明,在这些领导者的领导下,两万多名员工——绝大部分自己也是中高层管理者——有的觉得缺乏方向,不明确自己的角色;有的让“内斗”消耗了很多能量,并且对自己的组织和团队缺乏自豪感;有的觉得没有得到应有的授权,而且老板的要求实在太高而永远跟不上;有的则觉得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和回报,而老板又过于容忍低绩效者;有的感到无奈,因为太多的条条框框束缚住了他们的创造力。
显然,如此大面积的负面感受影响了企业人的创造力、生产力和组织绩效。如果不加以改变或干预,下级的能量和潜力就无法全部发挥出来,个人和组织的绩效就会损失。
既然员工感受对于组织绩效拥有如此直接的关联,那么如何才能创造出积极的员工感受呢?研究表明,要创造积极的员工感受,进而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绩效水平,要从改变领导人的行为开始,因为领导人的行为对员工的内心感受影响最大。
Hay(合益)集团多年的研究发现,在员工感受中,大约70%来自于领导人的领导行为。而下列领导行为常常会引发员工的负面感受:
只告诉下属做什么,不解释为什么要这么做,“理解了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
只批评不表扬,“老板不批评就是表扬”,甚至情绪失控,当众大骂;
对下属不放心,事事亲力亲为,下属没有表现的机会;
不对未来方向进行阐述和解释,造成员工无所适从;
赏罚不分明,过度地容忍低绩效者,甚至只用跟自己亲近的人;
在组织发生变化时,不对汇报关系、责权利的分配进行及时澄清;
对未来的发展和重大事项变化不征询下属意见,甚至不进行必要的信息分享;
只关注业务发展结果,不关注下属的个人生活、事业前途;
对下属的新点子、新想法非但不鼓励,反而进行打压;
对下属只知道使用,不知道培养;
领导的标准和要求太高,永远不满意,永远跟不上;
一切以领导为中心,不尊重下属的时间表和工作的优先次序;
领导的标准不一致,情绪不稳定,造成下属动辄得咎;
领导班子不和谐,无形中强迫下属站队。
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畜牧企业和企业领导人,意识到系统性培养领导力的重要性,正在加大力度,持续培养各级领导人。
拿什么留住优秀人才,畜牧行业的人才争夺战,你的企业准备好了吗?
糟糕老板与杰出老板
因为工作的缘故,最近五年下来,我也跑了一些饲料企业跟猪场。在跟企业高层交流的过程中,谈及面临的挑战,他们几乎都会提到人才瓶颈。在产业发展快的时候,人才怎么跟上,这是诸多企业内部面临的最大挑战。人才只有快速地跟得上,饲料企业、养殖企业才能够快速复制,才能更快获取规模效益,所以,这对企业的战略实现和发展至关重要。
与企业接触的过程中,我经常听到这样的案例,比如A企业招一位毕业生进来,辛辛苦苦培养了两三年,准备委以重任,这时候B企业伸出橄榄枝,开出的待遇条件更好,这名员工可能就走了。因为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一些企业老板难免会抱怨,现在的年轻人过于浮躁,缺乏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个别老板“吃亏”之后,干脆指示人力资源经理别招应届毕业生,就招那些“来之能战”的员工。
反过来,一些员工在饲料企业、养殖企业的待遇不错,职位也令人羡慕,但内心却也苦闷,甚至不惜跟老板“摊牌”。我的一位朋友原先在某大型饲料企业担任企划部经理,最近就辞职了。我问他什么原因,他无奈地说,老板把他当成“超人”来使唤,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制作视频、设计广告、撰写软文、编排内刊、策划活动等等,偏偏老板要求又高,完成的东西一改再改,这种工作状态持续半年之后,他实在受不了,只能“一辞了之”。
马云说,人之所以要走,无非就两点:钱没给够,人委屈了。如果优秀员工接连出走,问题可能就出在老板身上,比如老板不能提供一个相对公开的平台和公平的机会,比如老板没有争取建立有竞争力的薪酬绩效,比如老板光让人干活,却没有分享机制等等。
一位糟糕的老板,往往就是惧怕失败、管理粗暴、不懂反思,最终孤立无援。上面两个案例,还不足以说明这样的老板就是糟糕的,但如果继续偏激的用人理念,肯定不是什么好事。一般而言,如果一位老板出现下面五个明显的症状,可能就需要反思一下,这样做究竟对不对?
1、禁止承担风险。比如说,有一些中小饲料企业老板,很清楚固守“一亩三分地”,迟早有一天会被其他竞争对手攻陷。他们也知道要走差异化战略,但又诸多顾虑,担心钱投进去了,不能有所回报,他们往往摇摆不定,最后不了了之。可以这么说,广东的饲料企业老板更加务实,不过这可是一把“双刃剑”,好处是对市场机会比较敏感,坏处是缺少大梦想,偏向于保守。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像通威、双胞胎、八维这些省外企业进入广东市场后,打破了原先的竞争格局,并且给一批本土饲料企业带来巨大的考验。一个喜欢质疑现状,反思现状的老板,往往会更加鼓励冒险。所谓冒险并不可怕,唯一的规则是,如果你要冒险一试,而且可能会犯错,那就一定要动作迅速——这样你还有余地,可以更快地调整方向。
相反,一个保守的老板会经常“压制风险”,并且给员工传递出消极的信号,这在企业组织里,会呈现出这样的弊病,上司往往会担心想法更好的人会超过他们,所以打压一些积极员工。但实际上,优秀的下属会推动上司更进一步,而不是挤掉上司的位置。
2、控制式管理。在这样的企业里,老板拥有绝对的权威,不允许受到员工的挑战,直接后果就是打压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如今饲料业兼并整合、养殖业集中度提高的速度均在加快,这既会推动饲料业、养殖业的升级换代,也会给身在其中的每一个人提供更多成功的可能性。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陶煦认为,管理的最高境界其实就是心态,让底下的人感到所做的事情是有理有据、有意义的,才能有很强的执行力与凝聚力。如果老板采取命令与控制式的管理方式,最优秀的员工为了忠于自己的职业,肯定会离开,因为他并非没有其他选择。
3、功过不分,任人唯亲。一些老板会凭个人喜欢,对有所偏爱的员工加以奖赏,却不管绩效如何,或者安排自己的亲朋好友担任要职,而无视其能力是否足以应对。一些真正有能力的员工,如果得不到公平的晋升机会,一有好的机会,就会选择离开。
4、偏信传闻,忽视分析。之前,我采访一个猪料企业老总时,谈到最近这些年为什么猪价大起大落,他的回答让我有些惊讶。在他看来,如果仅从供需层面来分析,猪价不会出现这么大的波动幅度,但事实却是1%定律,就是说,如果有1%的供大于求,那么养殖户往往就会恐慌性出栏,结果猪价跌入低谷,反之亦然。这个现象在饲料原料的行情中也体现得比较明显。根本的原因在于,养殖户(老板)、饲料企业老板往往会根据道听途说的信息相应制定卖猪、采购决策,而不是实实在在的数据。考虑到当下可用信息的数量和传递速度,他们本不应该这样做。
还有更糟糕的情况,有一位饲料企业老板,听到一点传闻,称其猪料产品表现不好,虽然分析结果与传闻内容截然相反,但他还是根据那条孤立的传闻,做出了一项重大的产品决策,将主要精力从猪料转为主攻水产料。结果,这些年猪料发展非常快,他做出的改变让公司失去了竞逐猪料市场的重要机会。
实际上,如果一位老板心中没有企业的发展蓝图,经常犹豫不决,朝令夕改,会让底下的员工无所适从,打击团队士气,同时也会增加运营成本,甚至浪费市场机会。
5、将管理视为一个项目或最终结果。现在很多饲料老板大都意识到管理提升空间巨大,随之而来就是各种管理工具的应用,大有不搞OA系统、ERP项目、KPI 绩效考评之类,就谈不上企业的管理水平高。但是,如果老板过分痴迷于各种工具,而不是尽可能给予员工提供指导与反馈,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我在与一些企业员工聊天的过程中,其实他们更愿意倾听来自他人中肯的批评意见,促使自己进步,而不是仅仅通过绩效评估工具,去达到“赶驴子上架”的效果。真正的管理应该体现在日常工作当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管理者应该不断寻找机会给员工提供反馈。
倾听也能有所帮助。许多员工之所以决定寻找新工作,通常是因为他们不确定未来在这家公司会有怎样的发展。如果管理者能创造一种环境,让员工可以将自己所期望的条件提出来,优秀员工流失的可能性会大幅降低。事实上,很多老板可能有非常好的管理理念,但他们骨子里更期待员工闷头苦干,以后有斩获了,再论功行赏。而对于员工而言,生活的压力一步步紧逼,等不到老板的承诺兑现,可能就另谋出路了。
从这些糟糕老板的症状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杰出老板应该具备的品质:不怕犯错、目标明确、注重效率、强调执行、崇尚公平、体谅员工。知易行难,当企业要控制成本、开拓市场、面对客户质疑或者当员工犯错的时候,是否还能坚守这些,才是真正检验一个老板是否优秀的时刻。
1、他敢于承担风险责任,具备风险管控意识,这样才能“领先一步”,抢占市场先机,比如2010年广东希普的掌门人恽辉、余忠丽夫妇敢于跑到新疆养猪,甚至想到了万一亏损,就卖掉房屋还债。
2、他拥有承担、承当、诚信的创业理念和创业精神,在巨大利益诱惑面前,亦能坚守这种精神。杰出老板将商业看作共生的系统,各种各样的公司可以共同生存和繁荣。这样才不会逾越道德底线,不择手段打压竞争对手。
3、他拥有梦想,并且懂得如何用愿景感染员工,激发员工看到更好的未来,以及他们如何成为企业未来的一部分。比如大北农董事长邵根伙博士提出“报国兴农、争创第一、共同发展”的使命,让一批有识之士十多年来心甘情愿追随他,不离不弃。
4、他具备变革精神,鼓励员工有新想法和新方法,共同开创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并且容纳员工在这个过程中犯错。如广东海大董事长薛华。
5、他能够设立或指明方向,并帮助员工获取他们完成工作所需要的资源,把公司目标转变为员工们的个人目标,再激发员工去实现共同目标。而且讲究充分授权、充分信任。
6、他致力于建立一种积极的企业文化。他令行禁止,推动效率优先、执行到位、注重细节、提升品质,又充满智慧,努力将企业建设成一个乐园,让每一个员工都有归属感,并愿意为之奋斗,哪怕有时候牺牲个人利益。
企业该如何培养与引进人才
企业要想长久发展,需要很多不同层次的人才。人才可以自己培养,可以引进。就饲料企业、养殖企业而言,关键位置的人才恐怕还得需要自己培养。几乎很难想象,一个外行的人空降到饲料企业、养殖企业,担任营销总监、甚至总经理之类的职务后,能够在三两年内真正获得成功的。也许这些人可能也很有能力,但一遇到实际问题,大多会显现出专业不足的短板,最终因为无法融入行业环境、企业文化而离职。
正大集团中国区资深副董事长姚民仆也倾向于内部培养、内部提拔。如果饲料企业、养殖企业要培养核心人才,他建议从基础层做起,做管理的要先到车间当工人,做营销的要先到一线当业务员,做技术的要先到猪场学习养猪,然后一级一级地升上去,才会成功。如果企业用空降部队,没有在基层干过的,十个中没有一个会成功。
一般情况下,一名刚踏入饲料业、养殖业的新人,起码要磨练五年,才有可能担当重任。遗憾的是,在这个不再是遍地机会的时代,一些年轻人过分急于求成,大有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决心,但真正成功的能有几个?
于是,就有这样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样的人值得企业费心思去培养?
1 自卑的人不可教
三国的庞统去见刘备时,鲁肃和诸葛亮都为他写了推荐信,结果庞统根本不用,而是通过自己的实力去征服张飞,震惊刘备,这才是有底气的做法。一些应届毕业生简历写得特别丰富、耀眼,但到了企业之后,做事瞻前顾后,畏手畏脚,怕犯错,怕挨批评。心理很脆弱,自尊心超强。这样一个自卑的员工如果不主动改变性格,即使他很有能力,个性也将局限了他的发展。有的人说“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其实“不做”本身就是最大的错误!你什么工作都不做,你的存在对企业没有意义,企业要你干什么?
如果员工进入企业之后,一段时间后就会有上述表现,而且并非个例,这表明企业文化有比较大的问题。最近几年,我参观了好些饲料企业(猪场走动得偏少),稍微留心一下,一些中小型饲料企业,挂满各种名号的锦旗、奖状、牌匾,也参加各种评奖,花了很多钱,实际能有多少?真正到了市场上,规模养殖户最看重的还是产品质量。反倒是大型饲料企业的陈列室更注重宣传企业发展历史,企业文化以及发展使命。企业的自卑往往也折射出老板的不自信,老板的性格又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员工。这是值得警惕的。
2 培养心态端正的人
在咱们行业里,不缺少在一个企业里一待就是十年、八年的人,并且在各自的岗位做得很不错。为什么这些人能够留下来?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的心态,在他们进入企业短则三五年,长则七八年之后,他们大都接受了各自老板的经营理念与风格,接受了各自企业的文化,真正成为企业的一份子,也就是所谓的归属感。
美国康地谷物(北京)总经理朱锦前就说,康地以前是走了很多人,也培养了很多行业老板,但是现在康地大概仍然有80多个业务经理,跟着他干了超过十年以上,甚至有些接近20年。“你无法满足所有员工的要求,你对员工好是你能做到的事情,这样才有很多人愿意追随你,跟你一起去实现共同目标。”朱锦前认为这是一个老板应该有的心态。
企业有人走,有人留是一个正常的流动现象。企业要留住心态端正、价值取向正确的员工。有这样一些人,却是企业应当敬而远之的。比如一些员工,没上班几天就指责这个,批判那个,企业有这样那样的具体问题却放任不管,一个人就释放出很多负面情绪。或者一些员工好高骛远,工作尚不到一年,就琢磨着写战略报告,小事还没做好,光想着做大事,试图影响整个企业决策。对于企业而言,永远缺的是把战略做出来的人,把想法变现的人,把批判变建设性完善行动的人。
心态摆正了,他往往也会是把工作视为自己事业的人,是敢于负责的人,也是一个务实的人。知道自己的短板会主动去弥补,而不是抱怨公司不给机会。
3 重视有职业精神的人
在饲料业里,这样的故事常有发生:某业务经理一辞职,把自己的团队成员跟客户能带走的都带走了,然后加盟竞争对手或自立门户,掉转枪头对准老东家。这等于企业不但失去一个拉扯起来的中层干部,还失去一个小团队以及一群客户,多了一个知道自己所有打法的竞争对手。
为了防止这样的情况发生,有的饲料企业老板试图通过股份进行利益捆绑,希望借此把人留住。但是,股份不是万能的。一个员工无论能力多强,必须有职业精神、职业素养,这是当今饲料业、养殖业很令人头疼的问题,说白了,就是缺乏契约精神。现在一些职业经理人,不管是否有股份,老在想,自己干这么多活,才这么点股份或者没有股份。于是想方设法地要占一定比例的股份,甚至越多越好,这是他们努力的方向。在这种没有职业精神引领的情况下,饲料企业重用这样的人,不一定会有好结果。
这并不是说,老板不应该给员工股份。按照大北农董事长邵根伙博士的说法,不给员工股份的老板不是好老板,不敢要股份的员工不是好员工。只有给员工股份了,企业的凝聚力才能够持续增强,才能够保证强大的生命力。随着时代的变迁与人观念的变化,老板占有全部股份,利益分配不均,确实不利于企业做大。但在此之前,企业却是要重视职业精神的配套问题。
农牧业拥有美好的未来,每一个企业都有机会。人才的厚度决定企业能做多大,走多远。企业选拨、培养人才,就应该挑选那些不自卑、心态到位、思想到位、对企业忠诚的人。这样的人组建起来的团队更有战斗力。否则,人才培养战略走偏了,难免竹篮打水一场空。
如何打造卓越公司的领导力梯队
很多饲料企业的领导人,每年都启动几个甚至几十个重大举措,期望全面提升企业的战略实施能力,以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但有很多企业领导人,常常忽略了一件对组织绩效极为重要的事情:提升自己和组织的领导力!
根据全球顾问公司Hay(合益)集团对2万多名中国企业员工进行的调查结果发现,竟有59%的中高层管理者在制造挫伤积极性的组织气氛!这么高比例的中高层领导者非但不能有效鼓舞和激励员工,反而挫伤了下属的积极性。
研究还表明,在这些领导者的领导下,两万多名员工——绝大部分自己也是中高层管理者——有的觉得缺乏方向,不明确自己的角色;有的让“内斗”消耗了很多能量,并且对自己的组织和团队缺乏自豪感;有的觉得没有得到应有的授权,而且老板的要求实在太高而永远跟不上;有的则觉得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和回报,而老板又过于容忍低绩效者;有的感到无奈,因为太多的条条框框束缚住了他们的创造力。
显然,如此大面积的负面感受影响了企业人的创造力、生产力和组织绩效。如果不加以改变或干预,下级的能量和潜力就无法全部发挥出来,个人和组织的绩效就会损失。
既然员工感受对于组织绩效拥有如此直接的关联,那么如何才能创造出积极的员工感受呢?研究表明,要创造积极的员工感受,进而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绩效水平,要从改变领导人的行为开始,因为领导人的行为对员工的内心感受影响最大。
Hay(合益)集团多年的研究发现,在员工感受中,大约70%来自于领导人的领导行为。而下列领导行为常常会引发员工的负面感受:
只告诉下属做什么,不解释为什么要这么做,“理解了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
只批评不表扬,“老板不批评就是表扬”,甚至情绪失控,当众大骂;
对下属不放心,事事亲力亲为,下属没有表现的机会;
不对未来方向进行阐述和解释,造成员工无所适从;
赏罚不分明,过度地容忍低绩效者,甚至只用跟自己亲近的人;
在组织发生变化时,不对汇报关系、责权利的分配进行及时澄清;
对未来的发展和重大事项变化不征询下属意见,甚至不进行必要的信息分享;
只关注业务发展结果,不关注下属的个人生活、事业前途;
对下属的新点子、新想法非但不鼓励,反而进行打压;
对下属只知道使用,不知道培养;
领导的标准和要求太高,永远不满意,永远跟不上;
一切以领导为中心,不尊重下属的时间表和工作的优先次序;
领导的标准不一致,情绪不稳定,造成下属动辄得咎;
领导班子不和谐,无形中强迫下属站队。
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畜牧企业和企业领导人,意识到系统性培养领导力的重要性,正在加大力度,持续培养各级领导人。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上一篇:关于畜牧业人才流动频繁的思考
下一篇:当前畜牧行业就业调查
声明: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广东养猪信息网”的文、图、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如转载广东养猪信息网的稿件,请注明转载“广东养猪信息网”。本网站资料仅供参考,若资料与原文有疑,请以原文为准。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相关阅读:
- 2013-07-16当前畜牧行业就业调查
- 2013-07-16关于畜牧业人才流动频繁的思考
- 2013-07-16让我拿什么爱你——试谈畜牧专业应届毕业生
- 2013-07-16崎岖中成长,痛并快乐着
- 2013-07-16为了心中的那个梦——动物医学往届生采访实录
- 2013-07-16假如再给我一次机会
- 2013-07-16毕业在即,迷茫地探索着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 |
|
|
发表评论 | ||||
|
新闻排行
- 第35届养猪产业博览会(广州)今日隆 1161
- 第35届养猪产业博览会(广州)成功落 1155
- 养猪网网友2013年夏季养猪技术交流 847
- 当前畜牧行业就业调查 790
- 为了心中的那个梦——动物医学往届生采 771
- 2013年全国种猪性能测定员培训班在 762
- 崎岖中成长,痛并快乐着 709
- 毕业在即,迷茫地探索着 705
- 让我拿什么爱你——试谈畜牧专业应届毕 658
- 养猪网记者参观天伟(广州)生物科技有 653
更多>>论坛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