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村的“零排放”梦想
- 点击次数:
- 日期:2010-10-14 08:45
- 编辑:迷哥
- 来源:四川日报
- 评论
养猪,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当卖出一条条肥猪,鼓起农民的钱包时,群众也感受到传统规模养殖带来的苦恼:臭气熏天、蚊蝇丛生,环境污染……
有没有一个生猪发展与环境保护两全的办法?仁寿县大化镇龙门村似乎找到了答案。
省力省心,养猪不污染环境
龙门村,一个远近知名的生猪养殖村,全村900多户人,规模养殖的就有200多户。
近日记者走进龙门村。村里没有其它生猪规模养殖村特有的气味,到处都打扫得干干净净,田园风光中,一幢幢白墙蓝顶的新建猪舍格外引人注目。
3组村民罗建英正与丈夫在自家的猪舍里喂猪。她家的圈舍被木屑、糠壳等垫得1米多高,上半部四面通风,还装有电风扇。猪儿就在1米多高的垫料上吃喝拉撒。人站在圈外,也闻不到什么臭味。
“这是今年我村新搞的生物发酵床饲养新技术。新圈舍是5月建的,7月关了15头猪,到10月3号,猪已长到200多斤,我把猪卖了,又赶上猪价涨了,卖成6块8一斤,还有得赚。”罗建英说,这种饲养方法是县科技局与镇上今年在该村推广的,用秸秆渣、木屑与糠壳将微生物菌种拌在一起,垫在猪圈里,让微生物吃掉猪排泄的粪便。“用这种方法养猪,你用不着每天两次的打扫冲圈,非常省力又节水。”罗建英说,“微生物本身就清洁了猪圈环境,猪一般不会生病。新办法养的猪,同样的时间要多长30斤。”
增收增效,让群众掌握新技术
仁寿县科技局引进消化了北京一家公司的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并在部分乡镇试点成功后,今年初,决定在生猪养殖大村龙门村进行规模推广。龙门村的群众对这种饲养方式半信半疑。
“我们先是在县电视台进行宣传,同时举办培训班,并组织村里的养殖大户到试点的乡镇去参观,以事实来对这一养殖方式进行解释。那些开始持怀疑态度的群众经过实地了解,终于打消了疑虑。”县科技局长杨运良告诉记者。
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早在三四年前就进入了四川,但因四川潮湿高热气候,使这项技术推广起来有困难。仁寿县在引进此项技术时进行了多方面探索,成功地解决了一些技术上的难题。
“县上在该村统一规划,用项目资金扶持该建该村建起了生物发酵床养殖圈舍,群众自己也出一部分,”杨运良说,目前村里已有80户建好圈舍,其中74户已关上了猪,存栏3000多头。
据杨运良测算,这种养殖方式不仅省工省水,提高了猪肉质量,还可直接帮助农民每头猪增加效益180-200元。最重要的是解决了养殖业对农村环境带来的污染难题。
杨运良认为,技术推广最重要的是责任心。他们派出的技术人员驻在村上,群众有问题马上到场解决。他自己也是三天两头在这个村转。“只要责任心到位,技术就能到位,群众也才能真正掌握新的东西。”
- 2012-10-16大嘴猪短评:襁褓中的执业兽医
- 2012-10-14敢想敢干的养猪大户
- 2012-10-14假冒军人收生猪 借机推销添加剂
- 2012-10-06湖南拟成立生猪产业化发展联盟 推进产业化进程
- 2012-10-01四川成都生猪养殖规模化率五年内达到70%以上
- 2012-09-27光灿牌“品牌猪”让养猪户受惠
- 2012-09-27三季度昌乐县畜牧业生产发展势头强劲
- 2012-09-25福建福清第一养猪村顺利转型 发展现代农业
- 2012-09-25陕西白水生猪养殖户获政府108万元补助
- 2012-09-21父子三人同心创业 投资180万办千头规模养猪场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 |
|
|
发表评论 | ||||
|
- 海南海甸岛一养猪场被淹没 千头猪被困 261
- 生态土猪的“绿色魔力” 252
- 重庆小猪雌雄同体亦公亦母 参观者络绎 230
- 养猪农民网上增收逾千万 224
- 海口动检站要求病(淹)死猪需无害化处 218
- 人民网:2000养殖户乐享“低碳风” 212
- 安徽定远掀起生猪改良品种“黑色风暴” 204
- 不堪前期亏损 大批生猪散户退出市场 201
- 成华猪濒临绝种 成都专门建场保种 201
- 南宁横岭坡一养猪场外发生火灾 消防官 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