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在地处苏北的上海农场,一座座号称“五星级”的现代化猪舍镶嵌在田野上,显得格外醒目。而在上海的大润发、家得利等70多家大卖场里,一种“丰海”牌猪肉供不应求,在农工商的销量甚至超过了总销量的三分之一,这种猪肉正是来自上海最大的域外养猪基地上海农场。上海农场养猪值得称道的,不仅在于规模之大,还在于生态养殖上的精益求精。笔者日前在猪场看到的一系列新鲜事,就是例证。
被业内称为“五星级”的猪舍到底啥模样?远远地,一排排白墙青瓦的猪舍错落有致地呈现在眼前。但笔者想要进去却被拦住,管理员解释说,这一片区域是个3万头规模的标准化生猪养殖场,为了猪群的健康安全,避免外源性传染病侵害,确保上市生猪肉品安全,他们实行严格的封场制度:外来人员禁止进场,即使进入办公生活区,也要严格消毒后才放行。
在接受消毒处理后,笔者来到办公区,通过监控视频来了解内部情况。
画面上,一位饲养员正在给猪冲水。他一边冲水,一边还用毛刷轻轻擦洗。技术员康乐介绍说,那是在给猪洗澡。享受这种待遇的是老母猪,洗完澡就要进入产房待产了。这种洗澡,其实是一种杀菌处理,将来可以减少崽猪的发病率。“不用药或少用药,将来成品猪屠宰后的肉制品自然就没有任何农药残留,质量胜人一筹。”
再看看小崽猪。只见它们活蹦乱跳地挤在一起,争抢一只塑料悬挂物。技术员说,那是农场给崽猪配备的玩具,以保证崽猪们的活动量,促进它们健康成长。这个玩具还承担着饮水器的功能,崽猪玩渴了能自己喝水,减少了饲养员的作业量。
在吃方面,农场有自己的饲料加工厂,根据不同的猪日龄,配比不同的饲料进行投喂。养殖场还实现了环境自动控制。猪舍装有不同功率的风机,电脑会根据室内温度的变化,适时启动不同的分机,猪舍温度始终控制在25摄氏度左右。繁重的养猪体力活也已被机械化所替代。自动化饮水装置通到了每一间猪舍,饲料传送带则一直把饲料送进猪舍。饲养员们还做起了研究员的事情,每人每年要提交一篇技术论文。近年,他们成功实现了种猪人工授精、崽猪腹泻防治、圆环病毒防治等技术突破。
笔者还发现,所有生猪都生活在镂空的水泥板上。农场副场长邹广彬说,猪很聪明,于是饲养员让它定位排泄,然后通过自我活动,将粪便踩落到水泥板下的储粪池中,经过一系列技术处理后,实现沼气发电和废渣还田。这就是农场引以为豪的“种养结合型畜牧低碳环保模式”。
据了解,按照土地承载生猪粪水量,上海农场科学规划生猪养殖规模,一亩地承载5头猪的废弃物,废弃物被制成有机肥料施进周边粮田或菜田里,做到种养结合、循环利用,促进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上海农场所有生猪粪水全部被作物利用后,每年可节约肥料成本448万元,同时逐步提高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
目前,上海农场的生猪养殖已做到“种猪—饲料配方—动物保健—饲养—销售”的全产业链食品安全管理,所生产的安全猪肉正源源不断进入上海。今年,农场已形成年生产23万头生猪的能力,未来3年内还将发展到35万头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