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网首页新闻 - 行情 - 财经 - 猪价 - 人才 - 招聘 - 求职 - 社区 - 协会 - 电子杂志 - 科技 - 猪病 - 商城 - 视频 - 访谈 - 人物 - 专题 - 图库 - 博览会 - 兽药GSP
BBS
促进行业交流 提高育种水平——第30届养猪产业博览会(广州)隆重召开

促进行业交流 提高育种水

陈伟生巡视员在会后接受广东养猪信息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猪肉是我们重要的“菜
广东种猪拍卖会拍出1.45万元“猪王”

广东种猪拍卖会拍出1.4

在广东省养猪行业协会吴秋豪会长的主持下,出场的15头种猪均顺利成交。其中
第三十届养猪产业博览会(广州)今天隆重召开

第三十届养猪产业博览会(

第三十届养猪产业博览会(广州)今天上午在广州柯木塱广东省种猪测定中心内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养猪新闻 > 广东养猪 > 正文

广东普通“猪肉佬”建学生之家 29年资助859孩子

  • 点击次数:
  • 日期:2011-01-01 09:31
  • 编辑:黄丽娜
  • 来源:羊城晚报
  • 评论

   猪肉佬 ”和他的859个孩子

 
 

    “学生之家”在乡亲中家喻户晓

    不少人成家立业后,又把自己的下一代送来邓家

    29个年头,859个山里孩子———英德市下石太镇一个叫邓卫星的普通“猪肉佬”,夫妇俩独力撑起“学生之家”,安顿离学校太远的山里穷苦孩子和留守儿童,像父母一样为他们做饭洗衣,从全免费到每天仅收两元多寄宿费,宁愿自己贴钱也不催交欠账……这个离我们不远的故事感动了众多读者。

    邓卫星夫妇用他们的坚持、爱心和无私的奉献,惠及了下石太镇一方水土。29年里,下石太镇十里八乡成百上千户家庭,也都没有忘记这对爱心夫妇。

    熊小梅:他们改变了我的人生

    失学两年的熊小梅16岁时寄住到邓卫星家,得以重返学校 。现在熊小梅已经是四个孩子的母亲,她更明白邓卫星不容易:“真是难为他了。”

    上石太村的熊小梅,是第一批在邓卫星家寄住读书的孩子之一。1981年,由于家离学校太远,16岁的熊小梅已经失学两年。“只读到小学4年级就没得再读了。”熊小梅说,“虽然心里很想上学,但每天两三个小时的山路,实在走不了,加上家里有6个兄妹,日子很苦,爸妈就说不要读书了。”

    熊小梅第一次见到邓卫星时,只知道他是到家里来收猪的“猪肉佬”。“他问我怎么这么大了都不去上学,我就告诉了他家里的情况。”熊小梅万万没有想到,邓卫星回了这样一句话:“你愿不愿意住到我家里去?不收你的钱,就带点米来好了。”这么多年过去了,熊小梅始终清晰地记得当初这段对话。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她重新回到学校,一直读到了初中毕业。

    1996年,凭借在外打工的积蓄,熊小梅在下石太镇附近开了家养猪场。一年光卖生猪就收入1.6万多元,加上鱼塘和果园,生活富足。熊小梅说:“我真的很感谢邓卫星夫妇。可以说,是他们改变了我的人生。如果没有他们,我只有小学四年级的文化,认不了那么多字,也明白不了那么多事。如果没文化,真的是连猪都不会养。现在那些养猪、种果树的知识,基本都是靠我自己看书学来的。”

    在熊小梅心里,大不了她几岁的邓卫星,是像哥哥一样的人。有时间的话她会去邓卫星家里坐坐。每次去都很吵,孩子太多了,闹得人心发慌。好几次熊小梅忍不住问邓卫星,干嘛坚持做这样的事,又没钱赚又辛苦。邓卫星每次都只是说:“看人家有困难,就帮下啦。”

    现在熊小梅已经是四个孩子的母亲,她更加明白邓卫星的不容易。在邓家,熊小梅经常看到有孩子拉着邓妻,嚷着“肚子饿要吃饭”,有时候又经常有小孩子在那里吵架,不知道怎么劝他们。熊小梅感叹:“我带我自己的几个孩子都带得很烦。邓卫星不仅要带自己的孩子,还要照顾30多个别人的孩子。真是难为他了。”

    在熊小梅记忆中,去过邓卫星家无数次,却没有一次听到他讲到办“学生之家”的苦和难。“他从来不说自己有困难,从来不要人帮。我们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帮他。”就这样,一晃,29年过去了。

    如果不是撑起“学生之家”,如果不是照顾这800多个孩子,邓卫星可以过上好得多的生活,但现在他却笑着说:“我也弄不清自己怎么想的,反正做着做着,就这么多年了。”

    长大成才200多“孩子”回“家”探亲

    29年里,邓卫星的“学生之家”已经在下石太镇传家喻户晓。每年都会有很多家长主动联系邓卫星,要求把孩子送来学生之家。从这里出去并且长大成才的孩子中,先后有200多人陆续回到“学生之家”看望过邓卫星夫妇。当地人邓承武,读小学时就在邓卫星家寄住,成家立业后,又把自己的儿子送来邓卫星家。类似这种情况的,先后有21人。

    现在,邓卫星自己贴进“学生之家”的钱,每年大概都要一万多元。有人劝他提高收费标准,邓卫星说:“来我这里的学生,家庭一般都比较困难,不能增加他们的负担。我这里吃的油米是自己生产的,烧的柴草是自己砍的,用的水是山上引的,不用花钱,收点钱主要就是为了交电费……”

    邓先开:孩子过得比在自家还好

    邓先开家除了客厅只有一间卧房。邓家三姐弟回来只能分散睡到亲戚家。学校的钱是不能欠的,阿邓的钱还可以欠着。“不送去阿邓家,他们就没办法读书了。”

    从下石太镇步行2小时,到了洋坑村,邓卫星的身影刚一出现,四五户人家的男女主人就纷纷走出家门招呼他,热情溢于言表。他们的孩子,有的正在邓卫星家寄住,有的已经离开邓卫星的“学生之家”,读上了高中。

    这个不大的村落,距离镇中心学校很远,更困难的是没有公共交通。这条村通往镇中心仅有一条路,路上有座小水电站,春天的时候经常大雨漫堤,一连几天无法通行。在村里,除了种几亩山坡田糊口之外,就是上山捕山货、砍木头卖点钱,或者农忙时去帮别人收庄稼。

    邓先开一家就是这样过日子。家里三个孩子———读初三的大女儿邓冬梅、读初一的双胞胎兄弟邓天天和邓天地,现在全都寄住在邓卫星的“学生之家”。邓先开说:“他们上小学二年级时就送过去了。如果不送去阿邓家,他们就没办法读书了。”

顶一下
(10)
 
100%
踩一下
(0)
 
0%
关闭窗口】 【顶部】 【收藏】 【挑错】【网友评论】 【此文分享至微博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face6 face4 face3 face5 face2 face1 face7
验证码:  点击更换验证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