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网首页新闻 - 行情 - 财经 - 猪价 - 人才 - 招聘 - 求职 - 社区 - 协会 - 电子杂志 - 科技 - 猪病 - 商城 - 视频 - 访谈 - 人物 - 专题 - 图库 - 博览会 - 兽药GSP
BBS
福建制售病死猪肉调查:突破层层监管流入市场

福建制售病死猪肉调查:突

近年来,一些地方不时曝出制售病死猪肉案件,涉案猪肉数量和金额巨大。不久前
病死猪肉变香肠“身价”暴涨十余倍

病死猪肉变香肠“身价”暴

病死猪肉变香肠“身价”暴涨十余倍
巴彦地标猪拱开致富门(组图)

巴彦地标猪拱开致富门(组

走进省城哈尔滨各大超市的猪肉生鲜销售区,“金锣”、“北大荒”是老百姓公认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养猪新闻 > 猪业杂谈 > 正文

中国:崛起中的农业强国

  • 点击次数:
  • 日期:2012-03-26 09:50
  • 编辑:admin
  • 来源:中国农产品加工网
  • 评论

  美国国内和国际媒体一直关注着中国的农业和粮食安全问题。

  在国际上,尤其是美国,强调中国看起来没有能力实现粮食自给,认为中国对于谷物和大豆进口的需求增长会严重影响世界的食品供给。这种论点既有一些著名专家支持,也有一些是贸易商基于自身愿望而非论据充分的分析发表的。其中大多数认为中国是兴起的超级大国,因恐惧而对其进行抨击。

  本人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农业方面的研究工作,自1985年开始与中国合作,我认为,可以对中国的食品供应能力有信心。

  放弃简单化预言基于科学进行研究

  首先,一些事情应该引起关注。《华盛顿邮报》评论版曾发表过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米斯特布朗先生的一篇文章说,“美国可以养活中国么?”“养活自己不断增长的人口北京正在这场长期的战斗中失利……正如中国是美国的债主,美国可能会成为中国的农夫……中国面临困境的证据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他的证据并非显而易见,事实上,这一言论与他1995年出版的书《谁来养活中国》一样愚蠢。在那本书中,他预测,在2030年,“中国粮食进口赤字将达到3.69亿吨,是当前粮食出口的近一倍”。任何具有严谨思维的人都会问,这会怎么出现?他的答案就和问题本身一样让人怀疑,他预计中国粮食产量将在此期间下降。

  他认为美国的政府管理部门面临一个可能:“如果我们限制对中国的粮食销售,也许中国会限制他们每月购买的美国国债。”关键问题是:“无论喜欢与否,无论我们的价格提高多少,我们可能都会不得不与中国分享我们的收成。”

  那么情况到底如何?答案是,布朗的预言过分简单化了(与他1995年的书相同)。在他看来,中国显著的收入增长,人口的膨胀,会导致消费的明显增加,他并没有考虑提高谷物和畜产品产量的技术进步的作用。过去的一年,很多权威人士也都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不得不进口大量玉米,达到1500万吨,有一些还预测,到2025年中国进口玉米会达到2500万吨。

  而本人基于科学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则是,在未来20年,中国肉类和水产品的消费仅会略有增加。即从现在开始至2030年的20年间,会从目前的人均82公斤增至101公斤,大约与同期德国和英国的数字相同(美国属于异常值的人均146公斤)。(Simpson,2011年9月27日、10月4日和10月11日,发表于Feedstuffs的三篇系列文章)。

  另外,中国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大豆进口国的原因之一是,其出口导向型的水产养殖大幅增长,这消耗其所有饲料中五分之一的能源和蛋白质。我经过严谨科学预测的结果表明,在2011年到2030年,中国会继续比较稳定地增加大豆进口,大约从5600万吨增至8000万吨。到2030年,中国的人口,人均食品消费和水产养殖业的增长将稳定下来。

  动物方面,采用提高产出的技术会使得中国能源主导型的作物(如玉米)供应能够适应对动物饲料的需求。例如,采用历史数据计算进行预测显示,中国猪肉的产出将从现在的平均每头猪106公斤增加到20年后的137公斤。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如采用更好的品种,加强疾病控制,更好地管理和改善从生产到销售阶段的程序等,将使猪肉的需求数量占食品总消费量比重下降。同时,每只母鸡产蛋数将增加一倍,每只鸡的肉类产出也将增加一倍。每头奶牛的牛奶产量也将增加一倍以上,使得到2030年,中国需要的奶牛数也减少。

  在生产方面可以进行详细研究的是中国和美国在种植和畜牧业之间的差异。例如,在美国,尽管作物残留物构成了牲畜和水产养殖能源需求的38%,蛋白质需求的28%,但他们是动物饲料中一个微不足道的部分。而作物残留物处理是中国得以实现粮食安全目标,从而受到高度政策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

  2015年实现谷物百分百自给的可能性

  还有一个错误的判断认为:中国无法成为农业知识和生产强国,从而实现其颁布的“十二五”规划目标:实现95%以上粮食自给。

  十年来,在水稻和小麦方面中国一直是净出口国,基本上自给自足水稻和小麦,因此这两个100%的“规划”目标不应该有问题。该计划还要求到2015年实现100%的玉米自给,这现实吗?

  中国曾在2003年和2006年间每年净出口300万至800万吨玉米,2007~2008年稍微少一些,2009和2010年净进口100万吨玉米,2011年净进口200万吨。为什么不会继续这种进口上升的趋势?

  真正的原因是,中国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玉米产量非常低,只有每公顷4.7~4.9吨,直到2004年,才达到每公顷5.1吨。中国的“十一五”规划把提高产量放在相当重要的地位,并取得一定的成功,每公顷产量增长到2009年的5.26吨和2010年的5.45吨。而在2011年,玉米播种面积增加了,每公顷产量达到5.52吨,总产量则达到了创纪录的1.82亿吨,相比前两年的1.64亿吨和1.77亿吨有大幅增长。

  将来会怎样?中国的农业生产率还非常低,大约是美国的一半,但没有证据表明将来仍会如此。在中国所有改善小气候的试验中,玉米产量有显着提高。最重要的是,中国作为农业基因组学的领导者,已经有了一个等待政府批准的转基因作物的系列,并且还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2011年9月,中国已有一种转基因玉米品种得到了安全证书,现在是在测试的最后阶段,还有其他转基因作物新品种。有关公告还表示,中国发展转基因作物技术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选择,其原则和政策是确定的。

  我的主要观点是,中国确实是一个农业超级大国,有能力达到其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目标。他们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可以大力促进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应对粮食消费量的增加。在此一言忠告:谨防利己和私人目标的媒体炒作,简单化思维和欺骗性的言论。(慢跑)

 

顶一下
(4)
 
100%
踩一下
(0)
 
0%
关闭窗口】 【顶部】 【收藏】 【挑错】【网友评论】 【此文分享至微博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face6 face4 face3 face5 face2 face1 face7
验证码:  点击更换验证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