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网首页新闻 - 行情 - 财经 - 猪价 - 人才 - 招聘 - 求职 - 社区 - 协会 - 电子杂志 - 科技 - 猪病 - 商城 - 视频 - 访谈 - 人物 - 专题 - 图库 - 博览会 - 兽药GSP
BBS
广东省中牧杯动物防疫技术比武大赛圆满结束

广东省中牧杯动物防疫技术

开幕式现场   7月3-4日,广东省中牧杯(清远)防疫技术比武大赛在清远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动保新闻 > 各地动保 > 正文

我国动物保健业中存在的问题

  • 点击次数:
  • 日期:2005-01-27 10:11
  • 编辑:超级管理员
  • 来源:
  • 评论
我国动物保健业中存在的问题 加入世贸组织前,我们曾认为,我国拥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如畜禽产品及水产品等,在加入世贸组织后出口会大幅增加。但在加入WTO后,我国畜禽产品出口却阴雨连绵、困难重重,多种出口产品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纷纷遭到封杀、退货。有资料显示,在2002年,我国有71%的出口企业,39%的出口产品受到国外技术壁垒的限制,出口因国外技术壁垒影响损失170亿美元,均高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前出口受技术壁垒影响的程度。其中,2002年食品土畜产品出口贸易在欧盟和日本因技术壁垒造成的损失分别为45.4亿美元和37.3亿美元。进入2003年,我国畜禽产品出口仍面临巨大压力。 国外市场如此,那国内消费市场如何?由于我国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导致畜禽产品污染和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相当严重,食品中毒事件屡有发生,以致消费者缺乏安全感。因此,如果不努力提高我国畜禽产品质量,不但会失去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而且还会失去国内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目前,造成我国动物产品对外出口的最大羁绊有二:一是危险性疾病的威胁;二是药物残留。动物疫病和药物残留不仅阻碍了我国动物产品的对外出口,也妨害了我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在畜牧生产过程中如何合理使用动物保健品来控制疫病与药物残留,不断提高禽畜产品质量,保证禽畜产品卫生安全,是当前我国畜牧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当前我国动物保健业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现代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的不断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大量的疫病问题,为了提高饲料报酬和满足人们对动物性食品的需求,需要大量使用动物保健品,这已成为保障我国畜牧业发展不可少的一环。但是,在畜牧养殖生产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以致造成我国某些影响比较大的动物疫病时有发生以及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超标的严重后果。 从我们内部看,造成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一是盲目添加饲料添加剂,特别是在畜禽产品价高的时候,不少养殖户不管自己的饲料是否需要,也不管畜禽品种和生理时期,只看厂家的介绍和广告宣传就任意添加,甚至认为品种越多越全越好,其结果不但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出现减产,甚至中毒的发生;二是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界限不明确,控制不严格,长期大量滥用药物和促生长添加剂,特别是抗菌药物;三是违背国家法令,一些不法企业或饲养户在饲料中添加禁用药物如β一兴奋剂等激素制剂,引起食物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危及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四是我国兽用生物制品的生产、质量与流通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乃至成为近年来疫病频频发生流行的重要原因。其中频频发生免疫失败是与疫苗质量控制和监督不力有直接关系。 2 药物残留的危害 随着畜牧业的现代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兽药(包括兽药添加剂)在降低发病率与死亡率、提高饲料利用率、促生长和改善产品品质方面起到十分显著的作用,已成为现代畜牧业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但是,由于科学知识的缺乏和经济利益的驱使,畜牧业中滥用兽药和超标使用兽药的现象普遍存在。有数据表明,世界上抗生素总产量的一半左右用于人类临床治疗,另一半用于畜牧养殖业。就养殖业而言,饲料中长期使用抗生素通过在产品中的残留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动物产品中药物残留引起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三致”作用,即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药物及环境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可引起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而造成对人类的潜在危害。如苯丙咪唑类抗蠕虫药能引起细胞染色体突变和致畸胎作用。 二是急性中毒。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在畜禽饲料中大量添加兽药甚至盐酸克伦特罗(瘦肉精)等违禁药物,造成动物产品中药物残留量严重超标,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隐型杀手。如 1990年西班牙发生因食用含有盐酸克仑特罗饲养的动物肝脏引起43个家庭集体中毒。 三是过敏反应。一些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类药物、四环素及某些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能使部分人群发生过敏反应。每当这些抗菌药物残留于动物产品中进入人体后,就使部分人致敏,产生抗体。当这些被致敏的个体再次接触到这些抗生素或用这些药物进行治疗时,这些抗生素就会与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发生过敏反应。 四是耐药性。近年来,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细菌的耐药性不断加强,而且很多细菌已由单一耐药发展到多重耐药。动物饲料中添加抗菌药物比例很少,造成动物机体长期与低浓度药物接触,使得耐药菌株不断增多,耐药性也不断增强。抗菌药物残留在动物性食品中,同样道理,也使人长期与低浓度药物接触,导致人体内耐药菌株的增加。如今,不论是动物体内,还是在人体内,细菌的耐药性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现已证实,细菌的耐药基因可以在人群中细菌、动物群中细菌和生态系统中细菌间互相传递,由此可导致致病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肠球菌等)产生耐药性,而引起人类和动物感染性疾病治疗的失败。 五是促性早熟。动物产品中的高浓度激素残留,特别是性激素对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极为不利,使孩子性成熟加快。目前,很多专家认为在大中城市中孩子性成熟提前,在很大程度上与动物产品中的高浓度激素残留有关。 六是污染环境。药物残留还可能破坏我们的周围生活环境。许多研究表明绝大多数药物排入环境后,仍然具有活性,会对土壤微生物、水生生物及昆虫等造成影响。另外,近年来由于畜禽养殖中大量使用饲料添加剂,导致畜禽粪便中也含有有害微量元素,对土壤的污染不可小视。畜禽粪便作为有机肥施入农田,有助于作物生长,但长期使用,也可能导致磷、铜、锌及其它微量元素、药物在土壤中的富积,从而导致对作物产生毒害作用,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使作物减产。更为严重的是,一旦土壤受到污染,这些有害物在农产品中的含量会有大幅度提高,最终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或动物体内,产生危害。 3 国际禁用限用抗生素的措施越来越多 由于食品中药物残留可以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早在20世纪70年代,食品药物残留问题就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并于80年代在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成立的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下设立了食品中兽药残留法典委员会。兽药残留法典委员会负责讨论药物残留的有关问题,制定动物源性食品中药物残留的允许限量标准。欧美等发达国家于70年代就开展了对食品药物残留的监测工作,现已形成了非常完善的监测体系,包括法律法规体系、监督管理体系、检测机构体系、技术队伍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 在药物残留监控法规建设方面,欧盟早在1971年就发布了71/118/EEC指令,第四条要求各成员国保证对可传递到禽肉并使消费该禽肉的人的健康受到危害的药物及其衍生物和其它物质残留进行监测,这是欧盟第一个关于兽药残留监控的指令。之后相继发布的指令内容包括:关于禁止使用一些具有激素或抑制甲状腺作用的物质;关于监控养殖动物及其鲜肉中某些环境污染物和药物残留的规则;关于具有药理或激素作用的物质,即抗生素、农药、清洁剂和其它有害或能改变蛋制品感观特性或能使这类制品在被消费时危害人类健康的物质残留进行监测等。并为进行上述指令所规定的检测,指定了4个实验室为欧盟残留检测基准实验室;规定了残留检测用的基准方法(包括免疫法、薄层色谱法、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质谱法和分光光度法)等。 在禁用药物方面,欧盟、美国、日本、瑞典、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分别根据自己的国情制定了有关规定。另外,在1997年FAO就要求停止或禁止使用抗生素促生长剂。1998年12月又提议在10年内淘汰抗生素饲料添加剂。目前,FAO等组织及发达国家对食品中抗生素的限制越来越严格,特别规定人用抗生素不得用于动物。WHO最近也要求世界各国有关当局限制对牲畜使用抗生素,特别要求对治疗肉用牲畜疾病使用的各种抗生素必须要有处方。 4 药物残留对畜禽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 近年来,药物残留是影响动物产品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也是动物产品贸易技术性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动物源性食品中抗生素残留量的检测已成为世界肉类贸易中重要的技术指标和技术性壁垒之一,这一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动物产品出口的瓶颈。 我国等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由于发展水平所致,畜禽规模化养殖程度不高洞养管理水平较低、用药量不规范、停药期不足等问题,药物残留难以达到发达国家的要求,导致畜禽产品出口难以进入发达国家的市场,甚至一些已经进入国际市场的老牌拳头产品也被迫退出。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肉鸡产业由于疫病和药物残留问题,出口经历了种种坎坷。其它动物产品,如冻虾、蜂蜜、鳗鱼出口受阻也是由药物残留问题引发的。 5 无抗畜产品将成为国际市场竞争利器 2003年6月19日,麦当劳公司宣布,将要求公司的肉类供应商停止对所饲养动物使用抗生素,以免这些肉类被加工成快餐食品后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业内人士认为,麦当劳作为全球最大的餐饮连锁企业以及最大的肉类采购商之一,它的这项决定将使其它一些餐饮连锁企业和食品企业步其后尘。另据麦当劳提供的数据,其在中国市场的食品货源已有90%以上在中国本地生产供应。 2003年7月28日,全国首家元抗猪肉专卖店在上海开张营业,前来购买“无抗猪肉”的市民络绎不绝。这是中国首例全程无抗饲养的猪肉上市,此举标志着中国的禽畜养殖行业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WHO驻上海办事处和上海市健康教育协会介绍说,无抗猪肉有着严格的饲养和管理系统,产品从饲养、屠宰到加工、销售全过程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生猪全程饲养采用全天然原料,不使用抗生素。 上海生猪业行业协会秘书长张友朋对外界表示,当前养殖业滥用抗生素的趋势日益严重,导致耐药菌株的传播扩散,影响人类健康。生产无抗产品势必成为养殖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据他介绍,畜禽肉中的抗生素残留已经是导致人类免疫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以上两条消息均引起了畜牧业界的高度关注,这些消息意味着,在日益强调食品安全的大潮流下,必须改变目前的动物饲养方法,逐步减少以至停止使用抗生素以保证畜禽产品安全。 据了解,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一些国家已经学会把“无抗生素残留”作为其农产品出口的竞争底牌。印度的虾产品出口商就坚持在持有“无抗生素残留证书”的养殖场收购虾。此项决定是出口商执行印度出口检验局(即印度政府的授权单位)所颁发的规定而做出的决定。去年,在印度出口欧盟的虾产品中检测出有抗生素残留后,印度出口检验局禁止了5家企业生产和出口水产品。印度水产品出口商协会决定,由印度出口检验局、海产品出口开发局及渔业技术研究中心来颁发这项证书。印度此举旨在消除水产品抗生素残留的风险。 国外的经验值得借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养殖业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层次的变革。养殖业不但要化解饲料价格上涨、饲养和管理成本加大、动物产品价格偏低的不利因素,还要满足市场对动物产品安全卫生的要求,以此来赢得人们消费肉食品的信心。 目前,我国养殖业所面临的形势是:在国内市场上,伴随小康社会的建设,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将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将日益改善,特别是在肉、蛋、奶等动物源性食品的消费上越来越注重安全和质量,限制或完全消除农产品的药物残留,将不再是外国人的专利;在国际市场,我国的养殖业同样面临着一个全新的挑战,进口国的技术性壁垒和严格的限制性条款制约着我国畜禽产品的出口。 据统计,瑞典和丹麦在全面停止使用抗生素作为猪饲料添加剂之后,猪肉的价格只上涨了3%左右。停止使用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并不会给养殖业造成灾难,也不会影响市场的有效供给。欧洲的经验告诉我们,加强养殖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管理,改善卫生条件,减少畜禽在生长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感染病原菌的机会,再配合使用新型饲料添加剂完全有可能减少或者放弃使用抗生素。 面对不可逆转的国内外市场需求,我们与其亡羊补牢,莫如未雨绸缎,要积极引导企业尽快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标准体系与国际接轨,改善目前的饲养方式,逐步放弃对饲料药物添加剂的依赖,生产出无抗产品,来提升我国动物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6 对发展我国动物保健业的几点看法 目前,动物疫病和药物残留问题是制约我国畜禽产品出口的瓶颈。入世后,国外对中国动物源性食品提出的种种质量要求,反映了各国处于经济及政治的利益考虑,也反映了当今外国消费者的追求和愿望。这种追求和愿望,应当是,并且也一定是我国国内广大消费者的追求和愿望。因此,面对当前我国畜牧养殖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我国的畜牧养殖者及动物保健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开拓进取,迎接挑战,争取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不断提高我国畜禽产品的卫生质量,继续拓展国际市场,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首先,在实施动物保健工作过程中,要树立生物安全理念和建立生物安全体系。生物安全体系就是为为阻断致病病原(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侵入畜(禽)群体并进行增殖而采取的各种措施,主要通过严格的隔离、消毒和防疫措施来达到预防和控制疫病的目的。目前,针对现代化饲养管理体系下疫病控制的新特点,生物安全已经和药物治疗、疫苗免疫等共同组成了疫病控制的三角体系,通过生物安全的有效实施,可为药物治疗和疫苗免疫提供一个良好的应用环境,尽而获得药物治疗和疫苗免疫的最佳效果,进而减少在饲养过程中抗生素的使用。 在推行生物安全措施的过程中,一是要改变传统的“先病后防”、“重治不重防”的错误观念,树立“无病先防”、“环境、饲养、管理都是防疫”的正确防疫理念。要让养殖业主清醒认识到一旦发生疾病,只能采取极为被动的办法,不仅造成畜禽死亡,成本增加,而且影响产品质量,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二是要改变将疫病防治片面地理解成简单的喂药治病、免疫接种,疫病监测行为的狭隘的疫病防治观。应该认识到动物疫病是养殖技术水平的综合体现,动物疫病的控制必须从动物的种源安全、饲养条件、管理水平和防疫规则等环节采取综合措施,真正将预防高于一切的理念渗透到生产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天的工作中去。 欧洲的经验表明,加强养殖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管理,改善卫生条件,减少畜禽在生长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感染病原体的机会,再配合使用新型饲料添加剂完全有可能减少或者放弃使用抗生素。以猪肉生产为例,需要从种猪的防疫、繁育到仔猪的饲养,生长猪的育肥以及饲料的安全控制等各个方面着手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 其次,重视动物福利,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动物。所谓动物福利,就是让动物在康乐的状态下生存,其标准包括动物无任何疾病、无行为异常。无心理紧张压抑和痛苦等。基本原则包括:让动物享有不受饥渴的自由、生活舒适的自由、不受痛苦伤害的自由、生活无恐惧感和悲伤感的自由以及表达天性的自由。截至目前,包括一些非洲国家在内的世界上100多个国家都出台了反虐待动物法案。亚洲的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日本等国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都在20世纪完成了动物福利立法,而中国大陆在这方面却一直处于滞后的状态。 动物福利同时也关系到动物及其产品的国际贸易问题。欧盟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都有动物福利方面的法律,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中也有明确的动物福利条款。如果肉用动物在饲养。运输、屠宰过程中不按动物福利的标准执行,检验指标就会出问题,而影响动物及其产品出口。这时动物福利就会构成一种贸易壁垒。因此,我国的养殖业也应与国际接轨,给动物应有的福利,这样能够减少动物发病,更好的保护和利用动物,动物产品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打破国外贸易壁垒。 第三,大力发展绿色畜牧业。一方面要求在生产肉蛋奶的过程中,在饲料来源、饲料加工配制、饲养管理、饲养环境、疾病防治、屠宰加工等各个环节中,严格按照国内和国际所规定的卫生标准来实施生产,防止产品被污染,防止产品中药物残留超标;另一方面要推广应用绿色饲料添加剂,如饲用酶制剂、饲用微生物制剂、酸化剂。活性多肽、寡聚糖、防霉制剂、松针粉、茶多酚、大蒜素等。大量的研究表明这些绿色饲料添加剂对畜禽、人类无害,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第四,要大力开发中药饲料添加剂。特别是“非典”过后,全球对我国的传统中药有了重新认识。在当今环境污染越来越威胁到人类生存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在呼喊“回归自然”和崇尚天然食物或天然替代物,而中草药则是天然替代物的绝好选择。目前国内外在动物用中草药新制剂研究方面较集中关注的有3大内容:即抗氧化剂、抗菌剂和驱虫剂及免疫调节剂。由于天然中草药以其独特的无毒副作用、无有害残留、无应激反应。不产生耐药性、不污染环境等优势,所以用中草药制剂、中草药添加剂既可防治畜禽疾病,又不违背自然畜牧业的宗旨。 第五,要大力开发自然畜产品名牌。目前,在欧洲由于食品安全受疯牛病、口蹄疫、二恶英、除草醚等事件的影响,许多消费者已经不愿意购买以现代方式生产的畜产品,而纷纷争购自然畜产品。因此欧洲正全面兴起“自然畜牧业”的浪潮。于是出现了自然畜牧业的农场数增加油然畜产品的产量增加油然畜产品的销售收入迅速增加的现象,同时,市场机制正引导现行畜牧业向自然畜牧业发展。这说明,现代畜牧业将加速向可持续的自然畜牧业过渡。 第六,将重大疫病列入危机事件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范畴。针对近年来一些严重危害人畜健康并造成重大国际影响和经济损失的重大传染病如疯牛病、口蹄疫、禽流感等不断在一些国家发生和流行,对这些国家的畜牧业、公众健康和社会秩序构成了严重威胁,并在一定的程度上导致公众恐慌、经济萧条、社会动荡等社会问题的发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及我国WTO的加人,我国畜牧业也将随着入世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参与国际大循环。鉴于当前上述传染病的全球流行态势以及我国所面临的严重威胁,应当将疯牛病、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列入危机事件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范畴,制定这些疫病防治应急预案,做好控制重大疫病所需经费、疫苗、药品、物资、设备、技术的准备。以便在万一出现上述疫病突发事件时能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减少和消除其所可能造成的危害,保障畜牧业生产、公众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经济安全。
顶一下
(4)
 
100%
踩一下
(0)
 
0%
关闭窗口】 【顶部】 【收藏】 【挑错】【网友评论】 【此文分享至微博
图片新闻推荐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face6 face4 face3 face5 face2 face1 face7
验证码:  点击更换验证图片
 新闻排行
更多>>论坛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