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网首页新闻 - 行情 - 财经 - 猪价 - 人才 - 招聘 - 求职 - 社区 - 协会 - 电子杂志 - 科技 - 猪病 - 商城 - 视频 - 访谈 - 人物 - 专题 - 图库 - 博览会 - 兽药GSP
BBS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饲料工业 > 饲料国际 > 正文

日本农业概况

  • 点击次数:
  • 日期:2005-01-27 10:11
  • 编辑:超级管理员
  • 来源:
  • 评论
日本农业概况   日本概况   日本国是个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统称日本列岛。国土面积37.77万平方公里,仅占世界陆地面积的0.27%,相当于我国的1/25,人口1.239亿(1994年),居世界第7位。日本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平均每平方公里329人(1992年),属典型的人多地少国家。城市人口占77.4%。日本的资源比较贫乏,山地和丘陵约占总面积的80%,多火山、地震。最高峰富士山,海拔3776米。沿海平原狭小分散,关东平原最大。海岸线长而弯曲,约3万公里,多海湾和良港。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秋多台风,年平均气温在10℃以上。大部分地区年降雨量为1000-2000毫米。日本有大小湖泊600多个;河流短急,水力资源丰富,但不利于航行。日本土壤贫瘠,主要为黑土(火山灰)、泥炭土以及泛碱土,大部分冲积土已开垦为水田,形成特殊的水田土壤。根据地理位置、气候、土壤条件和生产特点,日本可划分为北海道、东北、北陆、关东和东山、东海、近畿、中国、四国、九州等9个农业区。   首都东京是国际性的大都市,人口1182万。它既是全国的经济、金融、商业中心(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又是全国的文化教育中心和最大的交通枢纽。东京聚集着全国11%的工厂,工业门类齐全。大阪是日本第二大城市,人口255万,地处阪神工业区的核心,是日本陆、海、空交通的枢纽,重工业和第三产业十分发达。横滨是全国最大的港口,也是亚洲最大港口之一,年吞吐量为1.1亿-1.3亿吨。工业和文化教育事业发达,有许多西方风格的建筑,是华侨和华人居住最多的日本城市。   据世界银行的资料,1993年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31490美元,仅次于瑞士,居世界第2位。据1990年的统计,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占7.1%(农业占6.4%),第二产业占33.3%,第三产业占59%。据预测,2000年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比重将下降到5%以下,第二产业变动不大,第三产业将增加。 1993年日本的农业总产值为10.56万亿日元,总农户数364万(1994年),农业人口1279万,农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10.3%。1992年,“大农业”(农林水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左右,“小农业”(农牧业)占1.6%。1994年农户平均总收入为909.1万日元,其中农业收入占17.5%、非农收入占60.5%、其他占22%。   农 业 发 展 特 点   1.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农业生产处于停滞或下降状态 1994年,日本的耕地面积为508.3万公顷,占国上面积的13.5%。其中,水田占54.3%,旱地占45.7%,灌溉面积24.3万公顷。耕地利用率从1983年的104.8%下降到1993年的100%。1994年人均耕地0.041公顷,是典型的人多地少国家。1984年日本大米丰收,农业总产值创历史最高纪录,达11.7万亿日元。后来产值连年下降,1989年以后,因蔬菜、水果、牛肉等价格上升,产值下降有所扭转。1993年因大米严重歉收,农业总产值降到10.56万亿日元。   2.规模经营小而兼业农户比重增大 日本的农户总数由1960年的605万减少到1994年的364万,其中销售农户278万多。在这些农户中,专业农户只占16%,其余84%为兼业农户。在兼业农户中,以农业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第一兼业农户”占14%,以非农收人为主的“第二兼业农户”占压倒多数,达70%。日本农业以小规模经营为主,但是经营3公顷以上的农户在增加,耕地向较大农户集中的趋势也日益明显,骨干农户的旱地大规模化尤为显著。此外,以销售为目的的协业(合作)经营体的水田规模的扩大也很显著,平均每个经营体的耕地是农户的19倍。通过农地的流动使土地集中和扩大规模,是日本政府1992年制定的农业“新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   3.农户经营组织形式多样化,商品率高 1994年,销售农户占总农户的76.4%(自给农户也参与一定的销售活动)。主要农产品的商品率一般为95%左右,高者达100%,低者为75%。中、上层农户(拥有3公顷以上土地)的经营组织形式因地而异,形式多样。如北陆的水稻和冲绳的经济作物以单一经营为主(超过70%);九州有20%开展多种经营,如果加上准单一多种经营,其比重可达60%。   4.农业劳动力减少并加速老龄化 日本的农业劳动力从1962年的1126万减少到1994年的338万,在30余年里农业劳动力减少了2/3以上,年平均递减3.7%。同时,农村劳动力迅速老龄化,65岁以上的农业就业人口比重高达36%。   5.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生产结构趋于协调 二次大战前,日本农业以水稻为主,畜牧业很落后。战后半个世纪以来,农林牧渔业均获得较大发展,农业生产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1993年,农业总产值为10.56万亿日元,其中种植业占73.9%,畜牧业由1955年的11%上升到25%。在种植业中,大米占27%、蔬菜占26%、水果占7.3%,花卉占4,2%。同期,渔业总产值为2.5万亿日元,林业总产值约为1万亿日元。   农业生产结构和对外贸易   1.种植业   近20年来,日本除稻米自给有余外(1993年例外),其他作物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逐年减少,自给率下降,进口增加。现在,日本的食物热量自给率只有46%,食用农产品综合自给率65%,主食谷物自给率66%,饲料自给率26%。(1)稻谷和豆类。近年,日本大米总产大致在1100万吨左右,1994年总产1198吨,单产5440公斤/公顷。小麦自给率12%,主要靠进口。大豆自给率仅4%,几乎全靠进口(从中国的进口占第3位)。红小豆自给率较高,不足部分主要从中国进口(年进口约2.5万吨)。饲用玉米年进口一直在1600万吨左右(从中国的进口占第2位)。 (2)蔬菜。近30年来蔬菜的年人均消费量一直保持在110公斤左右。蔬菜种类繁多,主要的有29种,叶、茎菜类蔬菜增加,果菜和根菜类减少。1992年总产1560万吨,自给率90%;进口数量逐年增加,1993年进口192万吨。“水改旱”在发展蔬菜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20%的蔬菜是水田改种的“改种蔬菜”。1993年,玻璃和塑料温室面积约5万公顷,其中塑料温室占95.6%,居世界前列。(3)水果。日本的主要水果是柑桔、苹果和梨,年人均消费量38.8公斤(1992年)。因消费结构的变化,消费量减少,自给率也下降到59%,进口的种类和数量都在增加。日本年产各种水果485万吨,其中蜜桔产量168万吨,单产24290公斤/公顷;苹果产量104万吨,单产21250公斤/公顷。1993年进口360万吨,其中香蕉、葡萄柚、甜橙、菠萝等水果164万吨,进口果汁14900万升。(4)花卉。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日本对花卉的需求量增加。生产花卉的农户由1960年的5.7万户增加到19%年的近15万户。同期,花卉占总收入80%以上的农户由6.6%增加到24.4%。1993年,菊花、石竹花、玫瑰、百合、丝石、兰花等花卉的产值达到2951元。近10年来,日本的花卉进口持续增长,1993年的进口额达176亿日元,主要来自荷兰、泰国、新西兰、新加坡、美国以及中国的台湾省。为扩大花卉的流通量和适应交易部门的大型化,日本正在实行第5次中央批发市场整备计划(1991-2000年),建立新的现代化市场。   2.畜牧业   1993年,日本的肉类总产375.7万吨,其中鸡肉占46%,猪肉占38%。肉类总需求量增加,进口量持续上升,达到185万吨。肉类的人均消费量增加到29.9公斤,自给率下降到65%。尤其是牛肉,自给率仅49%,牛肉占肉类进口量的43.8%。鸡蛋年人均消费量17.9公斤,自给率97%。鲜奶、奶制品年人均消费量83.6公斤,自给率81%。近年来,家畜大规模经营的比重扩大。现在,每户的饲养头数在北海道己接近70头,都府县30头,是10年前的2倍。1990年,日本每户饲养成牛头数平均为25.1头,已经超过欧盟的平均水平(20.6头),而北海道每户达到38.8头,接近荷兰40头的水平。日本将继续扩大规模,降低成本,同时引进高效省力的设备,加强经营基础建设。   3.渔业   日本是世界第四大渔业国。自从1980年闯过1100万吨大关以后,产量一直较平稳。但是由于近海渔业的萎缩,1993年,海洋渔业和养殖业的总产下跌到871万吨,比上年减少6%,渔业总产值为2.5万亿日元。同年,人均消费量36.7公斤,自给率76%,进口12万吨,金额1.62万亿日元。目前,日本进口的鱼贝类数量和金额都达到了历史最高点,主要的进口国和地区依次为美国、中国台湾省、中国、韩国和泰国。进口的主要鱼种有金枪鱼、鲣鱼(中国台湾省为主)、鲑鱼和鳟鱼(来自北美、智利、挪威、俄罗斯等国)。养殖虾的进口数量大幅度增加,主要来自中国、印度、越南等亚洲国家。   4.林业   林业在日本的国土保护和涵养水资源方面的效益极为显著。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5%,居世界前列,但每年进口木材占总需求量的75%左右。1993年,用材需求量1.08亿立方长,用材自给率23.6%,进口木材8267万立方米。日本人工林约占森林总面积的45%,国有林占30%。   5.农产品加工业 日本的“食品关连产业”由食品产业(包括食品工业、流通、餐饮业)与农水产业(包括食用林产品)组成。日本食品产业占食品关连产业国内生产总值的80%以上。目前,日本食品工业的上市额占总制造业的10%,从业人员占11%,因此,在制造业中称其为“一成(10%)产业”(欧美发达国家食品工业比重也是10%左右)。日本在农村农产品加工业方面,特别强调与地域农业和农村发展相结合。它不仅在发展地区经济和提供就业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而且为农村提供了稳定的产品销路。生产者从事农产品加工,发挥当地的比较优势,生产具有家乡风味的特产,在全国形成了“一村一品运动”(现在有的已扩大到“一县一品”)。闻名全国的有大分县种类繁多的酱菜、黄酱等特产,北海道的“十胜葡萄酒”,秋田县的“田园火腿”,山形县的“月山葡萄酒”,长野县的“信州黄酱”等等,不胜枚举。上述典型都在山区和半山区农村,年销售额少则2亿日元左右,多则6.5亿日元以上。在日本,从事农产品加工业的农协逐渐增多,占总体的35%左右,年销售额超过1亿日元以上的农协占15%左右,有的产品已销往全国。随着日元升值,日本食品工业在国外的投资迅速增加,在北美和亚洲的企业超过总数的一半以上,1991年的销售额占总数的85%。在北美的企业主要在当地销售,在亚洲的企业主要是出口,其中的一半返销日本。   6.农业对外贸易 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日本的许多食品越来越多地依赖进口,现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之一(表1)。向日本出口的前八位国家和地区都地处环太平洋地区,即美国、中国、中国台湾省、澳大利亚、泰国、加拿大、韩国和印度尼西亚。1993年,农林水产品进口额596亿美元,占总进口额的24.8%;其中,农产品303亿美元,食品400多亿美元。日本的农产品出口额14亿美元,主要出口温州蜜桔、20世纪梨等水果。近年来,日本致力于出口的产品有方便面等各种加工品、蔬菜和花卉种子、绿茶、美浓瓜以及优质牛肉等。   表1 日本食品进口的地区分布(%) 年份 1983 1988 1993 北美 42 38 36 中南美 9 6 6 西欧 8 10 11 俄罗斯、东欧 5 2 2 亚洲 23 32 34 大洋洲 9 8 9 中东、非洲 5 4 2 世界总计 100 100 100   近年来,日本食品进口的主要动向是:(1)进口食品的重点发生变化。鱼贝类进口继续增加,占35%,进口量和金额都创历史最高纪录;肉类占17.5%,谷物占11.8%,蔬菜和果仁的进口增长较快;(2)进口产品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3)从亚洲进口的比重不断扩大,新的进口商越来越多地在亚洲“开发进口食品”,即在国外生产、返销日本。向日本提供开发进口食品的国家,亚洲占42%,北美占37%。   农 业 科 学 技 术   1.农业科研体系   日本在全国建有由国立和公立科研机构、大学、民间(企业等)三大系统组成的农业科研体系。根据1990年修订的《农林水产研究基本目标》,研究开发工作的骨干是直属农林水产省的29所国立研究机构,其中农业19所、林业1所、水产业9所,并与地方和民间机构紧密结合进行。国立机构的研究人员与科研经费都约占总数的10%。地方公立机构的研究人员占总数的25%,科研经费接近30%。近几年里,民间机构的研究人员与科研经费增长迅速,分别占总数的40%左右。大学的研究人员和科研经费分别约占28%和20%。1995年,政府“大农业”的科研经费预算772亿日元,占大农业预算的2.2%,其中的80%是农业科研经费。近年来,日本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农业科研经费占农业国内生产总值的2.2%左右。   2.农业推广体系 农业的推广服务主要通过政府的农业改良普及事业和农协进行,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为了加强农业基础和向农村注入活力,日本1991年对《协同农业普及事业指南》进行了全面的修改,把加强推广组织和提高推广人员的素质放在首位,1994年,全国有591个“地域农业改良普及中心”,有668个经国家考试的专门技术员,经地方考试、全国通用的改良普及员有10356人。农协的近2万名营农指导员与普及中心密切配合开展工作。政府拨款的技术推广经费352亿日元,占农业预算的1.2%。此外,还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开展农业推广工作。1995年春季,筑波科学城还开设了“科研成果陈列室”,作为及时提供科研成果信息的窗口。   3.有代表性的农业科研成果 1994年底,日本农林水产技术会议公布了1994年具有代表性的10大科研成果,其中包括:成功开发了日本独特的新基因导入方法,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可为培育新的动植物优良品种奠定基础;发现水稻能产生杀伤稻飞虱卵的分泌物,利用该特性培育抗稻飞虱的水稻品种;   培育出水稻等作物的新品种,4个水稻新品种在农林水产省已登记编号;通过牛的初期胚的DNA鉴定,区分子牛雌雄的技术获得成功;水稻和番茄的基因重组技术,从1994年起进入到在一般田间进行试验栽培的阶段;成功开发了可应用于土地改良、治山、渔港建设、陵灾等方面的电气探测技术;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开发了昆虫大脑信息传递的视觉化技术;等等。   4.发展农业科技的四条新对策 乌拉圭回合后,为增强农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日本政府提出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对策:(1)政府确定新的预算框架,大力扶持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技术开发与应用,特别要对民间系统的研究给予资助,进一步加强国家、地方政府与民间的合作;(2)培育划时代的水稻新品种和开发新一代水稻生产技术,并称此为“日本奇迹”计划(1995年制定)。该计划是在过去培育的超高产品种“星丰”、“高生”,香米品种“纱丽女王”,粘性强具光泽的品种“彩”等多种类型稻米的基础上,进一步培育适合直播的高品质、抗稻飞虱、抗低温和抗倒伏品种。同时,开发适应大规模经营、直播和低投入栽培的新一代的水稻生产技术;(3)开发新的乳牛与肉牛相结合的仔牛生产技术。日本的“和牛”品质优良,但其移植受精卵只产一头仔牛,目前只有少量出口,为了提高牛肉的自给率,本项目的目标是提高受精卵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以便大量繁殖优质“和牛”;(4)开发能减轻劳动强度的未来型农业技术,着重于改善园艺业的劳动强度,如研制瓜果等自动收获机器人,用传感器从外部判断瓜果的成熟度,以进行有选择的适期收获等。随着机械化的实现,作物的栽培株型也要适应机械化的要求进行调整,如要求苹果树型矮化和直立。在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方面,通过使用遥控无人驾驶机器人,以减轻劳动强度。目前,在水稻栽培上已开始使用无人驾驶飞机进行飞播、防治病虫害和喷施化肥等,水果和根菜类的收获也已进入机械化的实用阶段。   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   日本在战后的农业发展过程中,有不少成功的经验,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1.通过经济立法保障农业发展 日本政府根据农业发展各个时期的需要,通过经济立法把各种政策、目标和经济措施法律化。制定的法律既有延续性,必要时又及时进行修改。立法范围涉及广泛,如持续了半个世纪、不久前刚废除的《粮食管理法》,是日本战后农政标志的重要法律。另外如《农地法》、《土地改良法》、《农业改良促进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种子法》、《批发市场法》等等都为日本农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农业基本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法律之一,目前正对它进行重新评价,准备制定新农业基本法。为了适应乌拉圭回合后世界农业和国际农业市场的变化,日本已经通过了《新粮食法》。这个经过彻底修改的法律的出台,标志着日本新的大米流通制度和价格体系的建立。   2.新形势下政府对农业的保护和调整 日本政府近40年来实行的农业保护政策对农业发展起过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过于偏重大米的价格支持,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造成沉重的财政负担,国内农产品价格远远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农业失去竞争力,影响农业成为自立的产业。面对乌拉圭回合后的新形势,日本政府对农业政策进行了适当调整。   (1)实施“关连对策”,调整财政与金融政策。日本政府对农林水产业的拨款预算,在1983-1990年期间基本上呈下降趋势。在新形势下,日本政府已大量增加农业投入。在实施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关连对策”的第一年,即1995年,大农业预算增加到3.54万亿日元,比上年增长3.5%,其增长幅度达到了高峰。大农业预算主要用于公共事业和一般事业。在1995年度预算中补助金占66.2%,若加上向粮食管理特别帐户转帐的资金830亿日元,则补贴率高达71.4%。“关连对策”是在实施《农业协议》的6年(1995-2000年)中有重点、有计划地实施的对策,政府确定的总事业费为6.01万亿日元,其中包括国家拨款2.8万亿日元,融资额7700亿日元。总事业费的3/4将用于公共事业和结构改善,剩余为融资和一般事业费。地方独立掌握的经费1.2万亿日元。农业融资事业,主要通过农林渔业金融公库资金对经营结构改善、土地改良等事业进行低息贷款(利率5%左右),国家对农协开展农业现代化、救灾等低息贷款业务。为帮助农民减轻债务负担,发展生产,在负债对策中新设500亿日元的融资规模,作为借新还旧的特别资金,利率也更低(2.5%)。日本政府对农业保险事业给予支持和保护,政府特设了农业共济再保险特别会计帐户,以确保县级农业共济组合联合会支付保险金的能力。   (2)强化农业基础建设,扶持农业生产。日本的工业向农业提供各种质优价廉的农业生产资料,显示了工业武装农业的威力。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比较平稳,利于农业发展。 1995年,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流通合理化和稳定价格的预算为154亿日元。1992年,已登记的各种农药和生长调节剂共6037种,产量50.2万吨。同期生产的化肥共133万吨(有效成份),进口化肥93.7万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比重有明显的提高,农业农村基本建设预算占农业预算的比重,由1980年的29.5%提高到1995年的49.1%。“关连对策”事业费的一半以上也用于这方面。正在实施的“第四个土地改良长期计划”(1993-2002年)的总投资为41万亿日元,主要包括农田水利、道路建设、国土保护、防灾、开垦和农地开发等事业。   (3)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新粮食法》的最大特点是削弱了政府管制,只对大米进行部分管理和间接管制,较多地引进市场机制。但是,这并不是要削弱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日本政府直接掌握的大米仍占22%左右,政府还负责收购生产者的大米,运营储备米、进口大米(最低准入量),并规定计划外大米流通前应先向政府申报。国家每年公布稻米生产指标和生产调整数量。另外一个例子是政府接受了1993年大歉收和“紧急进口”的教训,更加重视粮食安全储备。《新粮食法》将粮食安全储备加以法制化,以政府储备为主,民间为辅,规定储备量定为150万吨(上下浮动50万吨)。   (4)调整农业外贸政策,确保进口。为了实施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日本政府调整了外贸政策,实行大米“关税化的特例措施”,1995-2000年实行最低准入量进口,从国内消费量的4%(37.9万吨)增加到8%(75.8万吨)。其他农产品全部关税化,部分维持国家贸易体制,以民间贸易为主(实行关税配额制度)。根据《农业协议》的统一要求下调关税。日本用新的“综合支持总额”(AMS)估算国内农业支持水平,其结果是约5万亿日元,在6年内要削减20%。今后,日本将加强本国农业,增强竞争力,同时确保进口,以达到食品的稳定供给。   3.发挥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完善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日本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形式日益多样化,除农协以外,各种社区性的合作经济组织也不断出现,非农协的影响不断扩大。在新的形势下,农协需要调整自己的作用,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1)农协努力增强自身力量以适应新的形势。为了减少层次和流通环节,增加农民收入,农协已经开始改革,把中央、地方、基层三级建制精简为中央地方和基层二级建制。农协提供的服务包括同生产直接相关的销售、供给、利用、加工以及金融与保险等事业,也包括教育、经营指导和咨询等服务。目前,为农民提供服务的主力――综合农协已合并为2635个,最终目标为579个。政府要求农协今后在某些方面要起到过去由政府所起的作用。   (2)非农协组织,其中有“农业生产组织”。这是由两个以上农户组成的经营性组织,主要是共同利用大型设备进行作物生产,共有4.7万个,约有40万农户参加;另外,日本有只提供农田作业服务的“农业服务事业体”2.2万个,以北海道地区最多。此外还有非农户组成的农业事业体、地域农业集团等等,有的甚至能向农民提供比农协更廉价的肥料和饲料,在提高农民收入和稳定农业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4.坚持科学立国,把发展科技作为农业翻身的突破口 日本经过百余年的农业科研体制建设,在全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农业科研体系。而且,科研成果显著。目前,特别强调政府、民间、学校三方面的密切配合,并加紧研究面向21世纪的尖端技术(生物技术、电子技术等),把科技作为日本农业翻身的突破口。   5.调整农协的作用,增强农协自身的竞争力 为了使农协能够适应新的形势,增强农协自身的力量极为重要。为了减少层次和流通环节,增加农民收入,日本已开始改革农协的组织,把中央、地方、基层三级建制合并为中央与地方、基层二级建制。目前,综合农协已合并为2688个,最终目标为579个。要求农协今后在某些方面要起到过去由政府所起的作用。   6.充分发挥水田农业的优势,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 日本的水田农业已有2000年的历史,实践证明,水田农业具有避免连作障碍、涵养水资源、防止洪水和土壤流失、控制地下水污染及净化水质等功能。因此,日本把发展水田农业继续作为发展环境保护型农业的重要措施。日本政府在1992年制定的农业“新政策”中指出,要充分利用和保护农业和农村所具有的国土保护和环境保护的机能。政府委托三菱综合研究所对水田的公益性机能(“外部经济效果”)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水田的外部经济效果的总金额为4.7万亿日元,比日本1989年的水稻总产值还高出47%。除了推广已有的技术以外,在发展环保型农业中,日本科学家还研究成功许多环保效果突出的技术及产品,如再生纸地面覆盖插秧机、缓效性被覆肥料、生物杀虫剂等等。   农林水产省及其职能   日本是实行地方自治的国家,政府机构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地方政府中,又分都、道、府、县和市、町、村两个层次,它们都是自治体,没有上下级关系。中央政府设农林水产省(内阁12省之一,相当于我国的农业部),其前身是成立于1881年的农商务省,先后改为农林和商工两省、农商省、农林省等,从1978年起改为现名。它在各地有各种派出机构:地方政府中,都、道、府、县一级设有农林水产部,市町村一级根据所在地的经济类型,或单设农林水产课,或和工商管理合一设产业课。此外,中央和地方的农林水产机构都有一些外围组织,如特殊法人、认可法人等等。农林水产省及其体制是依据日本国家行政组织法和农林水产设置法建立的。农林水产省内部机构为:1个大臣官房(596人),5个“内局”(经济局800人,结构改善局566人,农蚕园艺局366人,畜产局,食品流通局281人,共包括5部、69课,定员约2850人),3个直属农林水产省的“外局”,即粮食厅(471人)、林野厅(713人)、水产厅(843人)。日本农林水产省的主要职能是:   (1)促进农林水产业的稳定发展,进一步发挥农林水产业的作用;   (2)保障农产品的正常供给,不断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   (3)推动农林牧渔业及农村、山村、渔村的经济、文化建设与振兴;   (4)保证国家的产业政策、区域政策、高技术开发及国际合作政策的实施。 农林水产省内各部门的职能是:大臣官房是负责财政预算、政策法规、计划、机构编制和人事任免、对外公关,内部协调等事务,起牵头的作用。经济局负责调查统计、农业金融、税务、保险、农协等的指导,以及进出口和国际合作。结构改善局负责农业结构调整、就业、土地业务,以及农业基本建设、农山渔村规划、改善农村生活条件等。农蚕园艺局负责农业生产调整、提供农业生产资料、开展科普教育及对妇女的生活指导等。畜产局负责畜产品的生产、消费和流通以及技术改良等。食品流通局负责农产品流通和消费、食品工业的监督指导以及参与制定有关农产品的价格政策等。此外,农林水产技术会议及其所属事务局负责农业科技开发、政策、事业的综合协调,管理国立农业科研机构等。地方农政局负责综合性“内局”委托的各种业务,经费也随之下拨,起着传送带的作用,及时反馈。3个“外局”各自分管有关的业务。农林水产省对农业的产供销实行一体化管理,全面负责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加工、进出口以及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执行这些职能时,有相应的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因此工作效率较高。农林水产省根据经济发展的变化,也在不断调整机构,转变职能。   农 产 品 市 场 分 析   一、日本是农产品进口大国日本农产品进口量占世界进口量的10%左右。目前,除大米产量过剩以外,大部分农产品自给不足或不能自给,依赖进口。从70年代起,日本农产品自给率有降低趋势。到1996年,按供给热量算得自给率仅为42%,按粮食供给(包括食用和饲料用的谷物类)算得自给率仅29%,与其他发达国家比较,日本是农产品自给率最低的国家。1996年,日本几种主要食用农产品的自给率分别为大米102%、小麦7%、豆类5%、蔬菜86%、水果和坚果47%、肉类56%、鸡蛋96%、奶及奶制品72%和糖32%(表1)。1996年日本的农、林、水产品进口额已经达到82837.09亿日元。   二、日本主要进口农产品日本农产品的进口范围很广,从原料到食品均有较大需求。主要进口的产品有:粮食(小麦、玉米、大豆)、肉类、乳制品、水海产品、水果及蔬菜、动植物油、糖、茶叶、松香、绒毛、草皮等。粮食近年,日本谷物进口年均量约2500万t,占世界进口量的10%,主要用于饲料。   肉类   日本的畜牧业经营规模远远落后于欧美,而且牧场和牧草地只占国土面积的2%左右,由于牧草地少,畜牧业所用饲料大部分依靠进口。进入90年代,日本畜产品的消费有30%以上靠进口。近几年来迫于自然环境的压力和工资成本的增加,日本政府开始对畜产品生产者减少价格支持和放宽进口量限制,肉类进口量大幅度增加。1992年为153万t,比1986年增长80%以上,目前,日本已成为世界市场上最主要的肉类净进口国之一,进口量占世界进口总量的10%以上。   水产品   日本人爱吃水产品,人均鱼类消费量仅次于韩国,居世界第二位。日本在出口水产品的同时,也大量进口水产品,是世界水产品进口最多的国家,1992年水产品进口值达128亿美元,占世界进口值的28%。日本人均年消费对虾3kg,近两年日本每年都保持在29万t左右的进口量,占世界贸易量的1/3以上。   棉花   日本是世界主要纺织品生产国和出口国,所需棉花全部依靠进口,除战争年代以外,日本一直是世界最大和最稳定的棉花进口国。70~80年代日本棉花进口量均维持在70万~80万t,占世界棉花总销售量的15%~20%,90年代以来,日本进口棉花逐渐下降, 1993年降至49万t。   羊毛   日本是羊毛的主要消费国,进口量占世界羊毛市场总量的15%,是世界第二大羊毛进口国。生丝 当前日本生丝需求量约为整个世界总需求量的1/3以上,而日本国内生产量只能满足需求量的1/3~2/5,需要大量进口生丝和绸缎。   木材   二次大战后,日本木材需求量逐年增加,供需矛盾十分突出。60年代初,进口木材只占全部木材需要量的10%左右,到90年代已上升到80%以上。日本的木材进口以原木为主,但随着木材资源的减少和生产国的出口限制,近几年来,附加价值相对较高的半成品木材进口明显增加。   蔬菜   蔬菜也是日本进口的大宗产品,主要品种为洋葱、食用菌、大蒜、冬笋、带夹豌豆、毛豆等。   三、日本农产品主要进口来源目前,日本农产品进口约62%来自发达国家,32%来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约6%来自原苏联和东欧国家。美国是日本农产品最大进口来源国,小麦、玉米、大麦、大豆、高粱等大宗谷物产品进口比重都在50%以上,其中自美国进口的大豆、玉米达80%~90%。另外,美国的牛肉占日本进口量的40%、家禽肉占45%、烟草占59%、柑橘占99%。美国出口的农产品中有1/4是对日本。最近几年,由于中国农业的发展以及出于中日贸易平衡的考虑,中国对日农产品出口也有一定地位,主要出口的产品有玉米、大豆、生丝、茶叶及水产品。 例如日本进口生丝份额仍以中国生丝为主,近些年进口中国生丝份额仍保持在80%上下,绢丝等捻丝约占33%~50%。   四、日本进口农产品市场特点   1.国际贸易大环境下的农产品市场开放日本的经济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它把自己置身于国际贸易大环境下,积极推行贸易自由化,这必然要求日本开放国内市场,日本与各种国际贸易组织有着广泛的联系,1952年,日本参加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55年,参加了关贸总协定,承担了限期实行贸易和资本交易的自由化义务。1995年作为签字国之一,日本也开始执行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中关于农产品国内支持、市场准入、出口补贴、卫生和动植物检疫等条款,在这一前提下,日本在国际贸易规则框架内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农产品进口的措施,实行有限自由贸易政策。与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日本市场的开放程度还是不错的,日本政府曾陆续采取了一些促进进口的措施。首先降低关税,日本1956年开始参加关贸总协定的减税谈判(第四回合),到东京回合(第七回合),日本作出了比欧美更大的让步,从高关税国家变为关税水平低于欧美的国家。此后,日本多次采取大幅度减税步骤,1985年7月日本政府公布《市场开放行动计划》,内容之一就是削减1853种产品的进口税。1990年9月,日本政府又决定取消1004项关税,涉及约130亿美元的进口商品。其次是削减非关税壁垒,主要是进口配额限制。在取消农产品进口限制方面,尽管日本动作迟缓,但迫于关贸总协定的压力,还是采取了一些措施。1988年至1990年废除了8种农产品的进口配额制。1991年4月起,又取消了牛肉、柑橘的进口配额制。   2.农产品市场开放的美国倾向性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日本是美国最大的农产品买主,但农产品贸易的金额并不大,而美国进口日本的99%以上是非农产品,如汽车、通讯设备、制造业材料等,进口金额却很大。这就造成了美日之间巨额的贸易逆差,进而导致持续和日趋激烈的贸易摩擦。1987年,日本对外贸易顺差总额797.5亿美元,其中对美贸易顺差就达520.1亿美元。美国经常藉此压迫日本开放农产品市场,迫使日本通过双边协定不断扩大从美国的农产品进口。   例如美国从1983年起开始向关贸总协定投诉,要求日本对12项农产品实行自由进口。1987年10月,GATT裁定日本对10项农产品实行的进口限制违反了总协定原则。日本被迫采取取消进口数量限制的措施,1988年至1990年废除了8种农产品的进口配额制。1991年4月起,又取消了牛肉、柑橘的进口配额制。再以大米为例,日本是个大米自给有余的国家,对大米的进口实行严格的许可证制度。美国及欧盟等国为打进日本大米市场,迫使日本在1993年关贸总协定农业协议中承诺如果不开放市场,就接受最低限度大米进口配额。从1991-2000年,最低进口配额为日本国内总消费的3%~5%,1998年度最低限额为68万t。为甩掉进口配额包袱,日本国会1999年3月通过有关法律决定开放市场,实行大米进口自由化,同时把关税高设为每公斤大米351.17日元(约合人民币25元)。日本这一做法立即遭到美国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强烈反对,新一轮施压行将开始。我们可以看到,日本政府是有求于美国的,因为除了要从美国进口大宗的农产品外,日本还要向美国出口大量非农产品,在农产品进口问题上,日本将对美国采取让步政策。日本农产品市场开放以美国的压力为前提的特点,使得美国以特殊卖主身份在日本攫取了非正常份额,阻碍了其他国家农产品的进入。   3.高筑绿色壁垒长期以来,日本利用高关税壁垒和进口数量限制等非关税壁垒限制农产品进口。90年代以来,由于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对农产品进口高关税的削减,日本转而更加重视采用更为隐蔽、更容易找到冠冕堂皇的理由和更方便实施区别对待的卫生、动植物检疫标准等绿色壁垒。日本先后出台或更加严格地实施了动植物《检疫法》、《食品卫生法》和《药品法》等一系列法律文件,制定了许多严格的、有的甚至是苛刻的标准,限制从特定的国家进口肉类、水果、蔬菜、食品及药品等。例如,中国的猪肉、牛肉和中成药就在日本的进口限制之列。绿色壁垒打着保护本国环境和人类及动植物健康的旗号,名义上有合理性;以国际、国内有关立法为依据,形式上有合法性;保护的对象涉及安全、卫生、环境等众多方面,内容上有广泛性;花样繁多,标准复杂,随心所欲,方式上有隐蔽性和歧视性。要扩大对日农产品出口,绿色壁垒将是我们必须面对、了解、适应和采取有力措施打破的障碍。   4.经贸联动,保证进口农产品质量日本消费市场对农产品质量和安全要求较高,为保护进口产品的安全,日本积极与农产品供应国建立农业合作关系,由日本提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等,由供应国提供土地、劳动力等,合作生产日本所需要的农产品。例如,日本和泰国用这种合作方式生产玉米,出口到日本作饲料,其最高输出量占泰国玉米总产量的80%。   5.多边贸易倾向日本许多农产品自给率很低,主要依赖进口,这就决定了日本十分重视稳定的供应源地。由于日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美国的要价越来越高,尤其随着美国推行不储备农业政策,大幅度削减农业补贴,使得日本越来越担心其市场稳定。作为规避波动策略之一,日本开始注重实行多边进口,积极与周边国建立农业经贸合作,以取得稳定的农产品来源。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关闭窗口】 【顶部】 【收藏】 【挑错】【网友评论】 【此文分享至微博
图片新闻推荐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face6 face4 face3 face5 face2 face1 face7
验证码:  点击更换验证图片
 新闻排行
更多>>论坛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