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业概况
- 点击次数:
- 日期:2005-01-27 10:11
- 编辑:超级管理员
- 来源:
- 评论
美国农业概况
美国地处北美大陆南部,北邻加拿大,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接墨西哥和墨西哥湾。本土介于北纬30490之间。国土面积937万平方公里。1994年全国总人口2.6亿,占世界人口的4.6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7.7人。美国是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5%以上,因此农村就更显得地广人稀。美国的务农人口在1870年占52%,1910年为32%,1994年已经下降到了2%。
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劳动生产率、国民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额长期高居世界首位。本世纪20年代,美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就已经达到了1795美元(1967年不变价格),1993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24740美元。
美国自然资源丰富,发展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本土为北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佛罗里达南端属热带气候,阿拉斯加为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夏威夷则是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国大部分地区雨量充沛而且分布比较均匀,平均年降雨量为760毫米。土地、草原和森林资源的拥有量均位于世界前列。土质肥沃,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原占国土面积的55%,有利于农业的机械化耕作和规模经营,美国的耕地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0%,为18817万公顷,人均接近0.8公顷。美国还有永久性草地2.4亿公顷,森林和林地2.65亿公顷。美国农业也有些不利的条件,如山脉多是南北走向,北方的寒流可以长驱直入,影响南部地区作物的生长。美国有丰富的淡水资源,与加拿大交界的五大湖驰名于世,其总面积有24.5平方公里。
一、农业发展的特点
1.“以农立国” 有悠久历史和传统美国作为移民国家,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但其农业部在比62年成立的时候,就在其部徽上写着,“农业是制造业和商业的基础”。美国方面依仗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另方面注重农业科技的作用,农业直是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随着工业的发展,农业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但政府对农业采取了支持和保护的政策,使农业成为美国在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
2.以高度商业化的家庭农场为基础美国1826年制定了“宅地法”,奠定了家庭农场的基础。1994年,美国有204万个农场,其平均规模为193.4公顷;农业劳动力有252万人,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2%。现在“公司农场”的数量在不断上升,大约有7万个,所占农地的面积和销售额都占有较大的比重。但是,公司农场的基础仍然是家庭农场。美国农业是高度商业化的农业,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很大。其粮食生产能力超过了3.5亿吨,但由于生产过剩,政府实行限产措施(根据政府与农场主签订的合同,1995年休耕农田的总面积为1474万公顷),加上天气的影响,有的年景不足3亿吨。
3.农业专业化程度很高美国形成了些著名的生产带,如玉米带、小麦带、棉花带等。早在1914年,美国农业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种植专业化,这种格局保持至今。这种区域分工使美国各个地区能充分地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通畅的水陆运输网的建立更进步促进了区域分工专业化生产,而区域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也有力地推动了附近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
4.农业产销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体化在1991年,美国消费者在食品上的花费价值高达4860亿美元,而农民所创造出来的价值只有1010亿美元。美国的农业体系被称作“农工综合企业”(Agribusiness),在这个体系里就业的人数占全国劳动力的17%,大大高于农业本身所能吸收的劳动力。如在食品的产销系统,就包括农业投入物的供应,农产品的收购和加工、批发、零售以及机关单位食堂等,形成了个完整的体系。
5.农产品经常出现过剩,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很大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它的农产品约有1/5供出口之用。美国农业产值还不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但90年代初,农业出口却占总出口的9%以上。由此可见,美国农业十分依赖于国际市场。旦国际市场上农产品供过于求,美国政府就会面临农产品过剩问题。最为典型的事件发生在本世纪30年代初,当时因农产品过剩而引起了严重的农业危机,曾使农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二、农业生产结构和对外贸易
美国农业的总趋势是规模越来越大。美国农业的生产总量巨大,些重要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出口份额大于其产量份额。美国的畜牧业和种植业并重,其产值之比大致是半对半。在美国的农业总产值中,1994年种植业占52%,畜牧业占48%。加利福尼亚州是美国最大的农业州, 1993年的农业销售额达到198.5亿美元,其次是得克萨斯州和衣阿华州,销售额均超过100亿美元。
表1 美国主要农产品在世界的地位
(1992-1993年平均)
农产品
占世界产量的%
占世界出口的%
小 麦
12
33
大 米
1.6
16
粗 粮
32
57
其中:玉米
45
65
大 豆
51
67
棉 花
20
24
肉 类
17
14
其中:牛肉
22
9
猪 肉
10
4
禽 肉
27
27
牛 奶
15
3
鸡 蛋
11
9
表2 美国不同规模农场的收入分布
(1990年)
农场毛收入(万美元)
农场数(万个)
占农场的%
占毛收入的%
占纯收入的%
少于10
181.9
85.0
22.6
15.9
10-25以内
21.4
10.
21.2
24.4
25-50以内
6.4
3.0
13.9
16.4
50-100以内
2.7
1.3
11.4
12.1
100及以上
1.6
0.7
30.9
31.2
表3 美国主要种植业产品的销售收入(单位:亿美元)
作物种类
1985
1990
1993
食用谷物
89.9
75.1
82.2
饲用谷物
225.9
186.7
193.4
棉花
36.9
54.9
50.2
油料
124.8
122.9
130.5
烟叶
27.0
27.4
29.5
水果、干果
69.5
94.2
99.3
蔬菜
85.7
114.5
126.6
其他
83.3
乌拉圭农业概况
一、乌拉圭概况
乌拉圭东岸共和国位于南美洲东南部乌拉圭河东岸,东北与巴西接壤,西南和阿根廷为邻,东南濒临大西洋,是南美洲最小的国家,1986年9月,关贸总协定在乌拉圭的海滨胜地埃斯特角开始了多边贸易谈判,使这个人口仅317万、面积最小的南美洲国家名声大噪。
乌拉圭的国土面积为17.6万平方公里,比我国山东省大16%,而人口只有山东的3.6%,但是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主要河流有拉普拉塔河、乌拉圭河和内格罗河。拉普拉塔河可供海轮航行,直通欧洲和北美。
首都蒙得维的亚,人口近140万,约占全国人口的43%,是乌拉圭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蒙得维的亚集中了全国3/4的制造业企业,有全国最大的国际机场和深水港,外贸进出口的90%通过该市进行。该国城市人口约占83%,欧洲人后裔(西班牙和意大利)占90%。人口分布极不均匀,南部5个省面积仅占全国面积的12%,却集中了全国人口的66%。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
现任总统是胡里奥·桑吉内蒂(Julio Sanguinetti),任期5年(1994年11月起)。现任农渔部长卡洛斯·加斯帕里(Carlos Gasparri)。
1993年乌拉圭的国民生产总值构成如下:农林渔业占26.6%,矿业0.5%,制造业15.3%,建筑业5.3%,电、煤气、水4.1%,交通邮电4.7%,商业金融26.5%。据最新统计资料,1990-1994年,乌拉圭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增长0.9%、2.9%、7.7%、1.5%和4.6%。同一时期,外贸出口由16.93亿美元上升到19.13亿美元,进口从12.81亿美元增加到25.085亿美元。1994年公共外债6.12亿美元,外汇储备9.1亿美元。
据世界银行的一份研究报告,乌拉圭的自然资源、劳动力素质和市场开放程度都不如亚洲的“四小龙”。虽然乌拉圭在成人识字率、政治稳定和收入分配等方面,比一般的拉丁美洲国家都好,然而近几十年来,乌拉圭的经济发展处于停滞状态,主要表现是生产率低,失业率高,外债沉重,被世界银行列入“中等负债国”。乌拉圭经济增长缓慢,20多年里,通货膨胀率一直在60%的高水平上。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的资料,1950-1973年,乌拉圭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为0.2%,973-1981年上升到3.3%,但1981-1993年出现了负增长,为-0.1%。世界银行估计,乌拉圭1965-1991年的年均增长率只有1%。近十多年来,乌拉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宏观环境有所改善,进入90年代,国家经济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1991、1992年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增长2.9%和7.4%,为近十年所罕见。1993年的人均国民收入为3830美元,虽仍处于中上收入国家的范畴,但已大大落后于亚洲的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乌拉圭的货币是比索(peso),1995年11月的官方汇率为6.9比索兑换1美元。
二、农业生产结构
乌拉圭地处温带,全境地势比较平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蒙得维的亚海拔22米,1月温度17-28℃,6月6-14C。年均降雨量由南至北为850~1300毫米,全国平均年降雨量为1000毫米。乌拉圭南部为平原,北部和东部为丘陵,西南部地区土地肥沃,是主要农牧业产区,东南部为潘帕草原的延伸,是畜牧业主产区。1993年,乌拉圭的农业人口约42万,其中农业劳动力16万,约占劳动力总数的13%。农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9%。农业增长速度缓慢,1970-1992年,年均增长在0.7%-0.8%。
乌拉圭经济是以农牧渔业为主的农业经济。全国可耕地面积占全国面积的90%,其中85%为牧场,4%用于种植业,4%用于林业。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1994年乌拉圭经济活动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39%,从事农业的人口占12.8%。目前,全国农业人口约40.7万,农业劳动力15.9万。
1.种植业 温带气候、纵横的河流、充沛的雨量、肥沃的土地为乌拉圭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乌拉圭的主要农作物包括小麦,水稻、甘蔗、甜菜、高粱、玉米、大麦和大豆,其中粮食以稻米、小麦和玉米为主。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生产率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1982年乌拉圭水稻种植面积仅为6.95万公顷,1991年上升为10.31万公顷,1986-1988年年均产量为37.1万吨,1990-1992年达到48.1万吨,1986-1991年全国平均单产力4743公斤/公顷。小麦种植面积1980年为32万公顷,1988年下降为17万公顷,1991年又扩大到22.4万公顷。小麦总产量1986-1988年平均为26.2万吨,1989-1991年达45.7万吨,1990年曾高达54.2万吨。单产由1980年的1400公斤/公顷上升为1988-1991年的平均2095公斤/公顷。稻米和小麦生产自给有余,并可出口(表1)。
表1 1987-1992年乌拉圭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万吨)
年 份
1987
1989
1988
1990
1991
1992
1994
蔗 糖
小 麦
稻 谷
甜 菜
高 粱
玉 米
大 麦
大 豆
60.0
23.2
33.6
24.6
9.0
10.4
6.2
6.3
49.5
30.8
38.1
25.6
12.1
11.8
12.4
7.2
59.9
41.4
53.7
14.2
7.9
6.0
20.4
3.9
68.3
54.2
34.7
20.9
5.9
11.2
20.3
3.7
58.3
41.6
49.3
11.4
13.6
11.6
13.3
1.8
54.5
34.1
60.3
15.6
13.7
12.1
13.8
1.6
35.0
30.0
68.0
3.2
13.0
12.8
15.4
1.8
2.畜牧业 乌拉圭牧场面积辽阔,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牛肉、羊肉、羊毛、皮革制品是乌拉圭的传统出口产品。乌拉圭羊毛产量占世界羊毛产量的3%;羊毛及其制品的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额的20%以上,占世界出口的2%。1990年乌拉圭原毛和羊毛制品出口11.4万吨,创汇1.2亿美元。1992年羊毛制品出口7.9万吨,创汇2.1亿美元;原毛出口3.1万吨,创汇5950万美元(表2)。
表2 1987-1992年乌拉圭牛肉、牛奶及羊毛产量 (单位:万吨)
年 份
牛 肉
牛奶(百万公升)
羊 毛
1987
27.9
901
9.2
1988
32.9
931
8.9
1989
26.4
952
8.3
1990
32.5
975
9.4
1991
39.6
1001
9.4
1992
33.6
1068
8.4
3.渔业 乌拉圭东南部濒临大西洋,渔业资源十分丰富,为其发展海洋捕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盛产鲸鱼、鳍鱼。捕鱼业以近海作业为主,以合资企业为主。淡水渔业不发达。部分鱼可供出口。1993/94年度,渔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8%(表3)。
表3 1987-1992年乌拉圭产要鱼产量 (单位:万吨)
年 份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狗鳕(无须鳕)
无鳔石首鱼
牙 鳕
其 他
合 计
83.693
28.173
10.703
15.451
138.020
60.736
25.915
6.847
14.031
107.529
69.329
23.993
10.962
17.603
121.887
55.751
17.488
5.665
12.047
90.951
95.890
26.510
7.574
13.831
143.085
74.509
28.271
8.786
14.192
125.758
4.林业 乌拉圭森林资源丰富,森林和林地面积占全国面积的近1/3。乌拉圭的林业主要供国内市场消费。1989-1991年,年均生产原木82.2万立方米,木炭280立方米,板材21.2万立方米,精木条9000立方米,纸张6.6万立方米,基本上可以满足工业发展和人民生活对木材的需求。
三.农牧渔业与对外贸易
乌拉圭与世界100多个国家保持着外贸关系。从80年代末期以来,乌拉圭外贸有了较大的发展。外贸出口由1988年的14亿美元上升为1993年的16.5亿美元,进口由11.6亿美元上升为22.9亿元。外贸由80年代末的顺差转为90年代初的逆差,1993年外贸逆差达6.41亿美元。
在小国经济中,乌拉圭经济开放度并不算高。近20年来,对外贸易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25%到35%的范围。乌拉圭的主要贸易对象为拉美一体化协会,其次为美国和欧共体。1991年3月,乌拉圭和阿根廷、巴西、巴拉圭四国一起组成了“南方共同市场”(MERCOSUR),主要目的是有效地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协调宏观经济政策,加强经济合作,促进成员国的科技进步,推动拉美经济的一体化。除此之外,它的主要进口来源还有尼日利亚、伊朗、日本、法国等,出口对象则为中国、意大利、英国、前苏联和荷兰等。
由于建立了南方共同市场,乌拉圭与巴西、阿根廷等国的外贸有较大发展。1993年,乌拉圭向拉美一体化协会的出口占乌拉圭出口总额的51.6%(其中巴西22.2%,阿根廷19.2%),美国9.1%,欧共体20.3%。从拉美一体化协会的进口占乌拉圭进口总额的52.9%(其中巴西27.4%,阿根廷20.8%),从美国进口占9.6%,从欧共体进口占17.6%。
乌拉圭的农牧渔业不但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为出口提供了重要的货源。随着加工工业的发展,农牧渔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日渐下降,但仍然是保证乌拉圭出口创汇的重要生产部门。1993年,乌拉圭农牧渔业的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6.6%。1988年,乌拉圭出口总额为14亿美元,农牧渔业产品出口达9.59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68%。1993年,乌拉圭出口总额上升到16.45亿美元,农牧渔业产品出口总额10.04亿美元,占当年出口总额的61%。1994年,乌拉圭国内生产总值增长4.6%,其中农业增长4.5%,渔业增长3.8%;该年出口总额19.13亿美元,其中肉类出口达2.46亿美元,鱼产品出口7600万美元,大米出口1.51亿美元,皮革制品出口1.33亿美元,原毛出口5400万美元,加工羊毛出口1.75亿美元,合计占出口总额的44%(表4)。
表4 1993-1994年乌拉圭农产品出口情况 (单位:亿美元)
年 份
1993
1994
肉 类
鱼产品
大 米
奶、皮革
羊 毛
羊毛制品
合 计
出口总额
农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
1.76
0.7
1.5
1.09
0.53
1.65
7.23
16.46
44%
2.46
0.76
1.51
1.33
0.54
1.75
8.35
19.13
43.7%
应当指出,巴西的农场主对乌拉圭农业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目前,巴西农场主占有了乌拉圭6%的国土面积(约100万公顷),其牛羊的存栏头数约为50万头,生产着乌拉圭60%左右的稻米(约35万-40万吨)。
四、乌拉圭与我国的关系
我国同乌拉圭的贸易始于80年代。1988年2月3日,中国与乌拉圭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自建交以来,双边政治、经贸关系有了较大的发展。1990年5月,国家主席杨尚昆对乌拉圭进行国事访问,提出中国发展与拉美国家关系的五点建议。以后两国经贸人士互访频繁,经贸关系也不断发展。1991年双边贸易1.28亿美元,其中我国进口1.18亿美元。我国主要从乌拉圭进口羊毛及其制品,出口轻纺产品。1992/93年度,乌拉圭出口9.2万吨羊毛及制品,其中向中国出口2.86万吨,占31%;1993/94年度,乌拉圭出口11.4万吨羊毛及制品,其中向中国出口近4万吨,占35%。1991年,乌拉圭向我国的出口占其总出口额的6.4%,但从我国的进口只占其很小的份额。因此,中乌之间的贸易,我国始终呈逆差。中乌两国还于1993年签订了农牧渔业合作协定。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声明: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广东养猪信息网”的文、图、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如转载广东养猪信息网的稿件,请注明转载“广东养猪信息网”。本网站资料仅供参考,若资料与原文有疑,请以原文为准。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相关阅读:
- 2012-10-11巴西将成为全球第二大玉米出口国
- 2012-10-11美国现货豆粕出口需求提振升贴水报价
- 2012-10-11俄罗斯确定对国内粮食市场的干预规模和价格
- 2012-10-10巴西大豆播种进程放缓,因降水稀少
- 2012-10-10全球粮价逼近危机水平,国内农副食品防涨价潮
- 2012-10-09美国小麦玉米库存骤减引发粮价上涨
- 2012-09-28美国大豆周度销售量80万吨其中对华销售19万吨
- 2012-09-28欧盟本周发放3.20万吨玉米出口许可
- 2012-09-27巴西南部大豆产量预计低于预期
- 2012-09-27欧盟批准柚皮苷作为饲料添加剂
图片新闻推荐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 |
|
|
发表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