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无忧后,谁在端起碗“吃肉” 放下碗“驱猪”
- 点击次数:
- 日期:2013-01-06 08:43
- 编辑:admin
- 来源:法制日报
- 评论
城市如人一样,富裕了、体面了、阔气了,难免会有所膨胀,想法也会有别于过苦日子的时候。最近几天,深圳一位副市长“今天的深圳不适合养猪”的雷语,便给人如此感觉。
“城市要发展,万恶猪为首?”网友的追问很有意思,不妨来看看深圳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
“驱猪令”为了谁的利益?
12月20日,深圳市违法养殖整治工作现场会在光明新区举行,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吕锐锋表示,今天的深圳不适合养猪,合法的养猪户要通过产业转移搬离深圳。
一句话惊出闻者一身冷汗,难道今后深圳人将与猪肉说拜拜?为啥深圳不适合养猪?对此,吕副市长给出的解释是:当年深圳宝安养鸡、养猪出口香港赚取外汇,是为了解决经济上的问题。但这么多年过去了,深圳的土地承载力已难以为继,城市开放度、排污总量和汽车保有量等等已让深圳不堪重负。深圳合法的养猪户要通过产业转移、补贴机制搬离深圳,违法养殖户更不可能保留。他特别强调,“违法养殖绝对不能容忍!违法养殖户大部分不是深圳人,没有申请生产经营证,也没有任何排污措施,更没有食品安全监管。不可能想来就来,想养就养,想占地就占地,想排污就排污。”
副市长发了一大串牢骚,甚至上升到了“土地承载力”、“排污总量”、“城市开放度”的高度,可见,老话里“浑身是宝”的猪,在深圳高层眼里已经不再招人待见。当然,对于广大市民“解嘴馋”的生理需求,副市长也指明了化解之道,“深圳人吃猪肉无法自给自足,只能通过区域合作、在内地城市建立‘菜篮子工程’等措施来解决。”
看来,深圳是铁了心要和猪说“分手”了,只是斩断情缘的理由显得有些“不着调”。
客观地讲,养猪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环境脏乱是不争的事实,但若将其升格为城市污染的一大“元凶”,未免有点“高看”猪了。与那些“现代工业”带来的污染相比,猪制造的“脏乱”实在有些微不足道。更何况,养猪与养鸡养鸭一样,是人类香火传承的一个基础产业。政府可以通过控制养殖规模、规范养殖行为,将养猪的“脏乱”降到最低,但却不能因噎废食将其抛弃。
这里有个例子,地处北欧的丹麦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出口国,占世界猪肉出口总额的23%。养猪业成为丹麦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的重要支柱产业。然而,丹麦是众所周知的“童话王国”,不仅因为安徒生的缘故,更因为其环境的优美和整洁。实际上,世界上三大猪肉出口国丹麦、加拿大、美国都是环境治理非常好的国家。既然国外在养猪的同时,能够避免环境的污染,深圳为何就不能效仿呢?
如此来看,打着环保大旗对养猪业进行“清场”,实在牵强可笑,如果深圳方面真心想在环境保护上有所建树,完全可以大刀阔斧地拿工业污染开刀,而不是“跟猪过不去”。倘若其他城市也都矫情地站在自家“一亩三分地”上草木皆兵,百姓“菜篮子”里的猪肉又从何而来?所以,因担心环境污染而忍痛“割肉”的说法,根本就站不住脚。
再来说城市开放度,笔者注意到,点燃留言板的一个“话柄”,便是那句“违法养殖户大部分不是深圳人”。虽然吕副市长没有明确点出“外地人”三个字,但倾向性极强的言词,还是刺痛了很多人的耳膜。有人联想起前几年深圳对“外地”小商小贩的清理,得出结论:深圳真的已经没有容下“外地人”的雅量了。也有人认为深圳是在“卸磨杀驴”,当年养鸡养猪能赚外汇时就放任自流,想来就来,想养就养,想占地就占地,想排污就排污,没合法手续、不合规范要求可能也被默许;如今经济上的问题解决了,便急于卸下“包袱”,将外来养殖户一脚踢出深圳,这未免显得太过势利,也缺少一个大城市应有的担当。
网友的“炮轰”言词激烈,虽然有“拖把”之嫌,但却反映了网络上真实存在的一种情绪。事实上,这种情绪早有苗头,之前在东莞打出“欢迎新莞人回乡创业”口号时就曾“泛滥成灾”,当时反对者曾痛斥东莞“丧失感恩之心”。如今从深圳传出的声音,不过是这种“不良情绪”的延续罢了。
仔细端详副市长这番极具“含金量”的高谈阔论,耐人玩味的文字还不止这两处。笔者注意到,副市长提到了当年深圳宝安养猪、养鸡出口香港的旧事,并将其归咎于“为了解决经济上的问题”,大概是想阐明,在特殊时期深圳靠养殖业“赚钱糊口”实属无奈之举,但今非昔比,如今的深圳,产业格局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能够推动GDP节节攀升的新兴产业数不胜数。相比之下,土腥味儿十足的养猪,不仅来钱慢而且不上档次,按照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理应给来钱快、档次高的新兴产业让出空间。
这并非笔者胡乱猜忌,《中国日报》对此也有同感:深圳要禁止养猪,大概是因为在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养猪实在“亏本”。相较于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利润率和对地方财政的巨大贡献,养猪业显然是贡献甚微,不仅如此,“寸土寸金”的深圳也面临着土地承载力的瓶颈,用地越来越紧张,而养猪场要圈占土地,甚至还享受免税政策和地方财政补贴。这样盘算下来,养猪确实是一笔“亏本账”。
“没有猪圈的城市”只为环保?
其实,深圳“驱猪”并非“突发”新闻,早在去年,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的“十二五”规划报审稿中就曾载明:要在2015年让深圳变成“没有猪圈的城市”。据称这个规划的目的,是为了让深圳在2015年建成国家生态城市和广东宜居城市。报审方案中提出,要在2012年前关停深圳河、观澜河、龙岗河、坪山河等重点流域内的所有养殖场;2015年前全面清退区域内的畜禽养殖企业。尽管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负责人当时反复强调“是否禁止养猪尚未确定”,但公众仍闻到一股剑拔弩张的火药味。
由此观之,吕副市长此次公开宣布“今天的深圳不适合养猪”,绝非一时心血来潮。事实也如此,违法养殖整治工作已经被列入深圳市“三打两建”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光明新区为例,从4月23日起至今,共出动执法人员11659人次,开展清拆行动175次,清理违法养殖1932户,清拆乱搭建猪棚108.9万平方米,清走生猪30.56万头。可见,“没有猪圈的城市”并非官员闲来“吹泡泡”,深圳各级部门正在紧锣密鼓地将梦想变成现实。
深圳的“驱猪令”让舆论瞠目结舌,很多网友不解:深圳之大为何“容不下一头猪”?
这个疑问似曾相识,在几年前东莞禁止全市养猪时就有过,虽然彼时舆论的沸反盈天,未能让东莞高层领导及时“回心转意”,不过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在“禁猪令”施行后不久,或因为猪肉涨价给百姓生活带来影响,或因为国务院相关规定的“震慑”(《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中明确规定:各城市要在郊区县建立大型生猪养殖场,保持必要的养猪规模和猪肉自给率。任何地方不得以新农村建设或整治环境为由禁止和限制生猪饲养),东莞的“禁猪令”最终“朝令夕改”,政府不得不重新在东莞的土地上搭建起猪棚。
东莞的“瞎折腾”,其实已经给深圳敲响了警钟。城市经济发展遇到瓶颈,地方政府出于全局利益的考量做出相应政策调整,本无可厚非。但出台一项关系到百姓切身利益的公共决策前,应当以民意为本,最大限度地听取民意,充分反映民意诉求,这才是现代政府应倡导的施政理念。反观东莞和深圳,在如出一辙的驱猪行动中,公众只是见识了政府头脑发热后的威力,却没看到民意到底价值几何。
这也是问题关键之所在。无视民生大计,为了所谓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通过强制性的政令“一刀切”。这种蛮横的做法,无疑是对公民合法权益的粗暴侵犯,正如众多论者所评价的,“这是懒汉政府的做派”。或许当地政府对于这样的指摘会喊冤,“禁止养猪确实是出于环保考虑啊!”但退一步讲,即便如此,也应该遵循环保的思路来解决,比如寻找生态养殖的模式,而不是“一刀切”收回百姓养猪的权利。
更何况,深圳和东莞的“驱猪令”也并非单纯只为环保,它们其实都是在为一个大背景服务,这就是近几年在广东炙手可热的产业升级政策。在这个政策指挥下,整个广东都在大规模转移“低端产业”和“低素质劳动者”,笔者前述提到的东莞“欢迎新莞人回乡创业”便是其中一例。
2008年,号称“世界加工厂”的东莞明确表示,将从根本上减少企业用工数量,并通过提高出租屋的租住和经营成本,以经济手段迫使低素质劳动人口向外转移,推动新莞人回乡创业。当时舆论普遍认为,东莞对低素质劳动人口的驱逐实为“刮骨疗伤”。但政府却坚称:这是出于对城市容量窘迫的考虑,出于顺应产业转移选择性发展的取舍,出于让寸土寸金的土地发挥最大效益的需要。
广东大规模的产业升级到底效果如何,公众在短期之内无从知晓,但看罢一些备受非议的“小插曲”不得不让人忧心:市场的原则就是为企业或劳动者提供一个公平的环境,通过自由竞争、优胜劣败来实现淘汰和升级。倘若政府单方面判断替代了市场选择,硬性规定哪些产业是落后的、哪些企业是该被淘汰的、哪些劳动者是低素质的,这显然违背了市场规律。
城市的幸福究竟是什么?
城市究竟为谁而建,为谁而变?这是一个老生常谈、却屡屡让地方官员犯晕的命题。
拿深圳来说,虽然与房地产、新兴产业相比,传统的养猪业或许不能为城市创造多少经济指标,但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是,城市发展的目的究竟是为了追求GDP数据、官员政绩,还是为了让百姓更幸福地生活?
倘若只盯着经济高速奔跑,而武断地将养猪业驱赶出深圳,或许可以为寸土寸金的深圳腾出地段发展其他高利润产业,但深圳人日常吃猪肉的需求,显然将遭遇现实困境——其他城市输送过来的猪肉,价格肯定比源于本地的猪肉昂贵,虽说深圳人生活水平普遍高于内地,但不能否认深圳也有很多贫困潦倒的底层人士,他们也需要吃肉,如果猪肉价格不断攀升,他们的餐桌上或许将难见荤腥。
不知这些现实问题,相关领导在全盘考虑深圳更好的发展前景时,有没有认真考虑过?如果只顾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忽略了底层百姓的幸福指数,那么就等同于将这个阶层抛弃。这明显不是一个城市“父母官”该有的态度。
其实,把经济指标与民生利益放在同一架天平上时,孰轻孰重,并不是一个难分辨的问题。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曾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毋庸置疑,城市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特别是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生活质量、生存状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些城市管理者希望自己管理的城市成为宜居城市、幸福城市的想法并没有错,但到底什么才是宜居、幸福?恐怕漂亮的经济数据说了不算数,只有身处其中的市民说了才算数。
回到深圳“驱猪”一事,看似作为低端产业的养猪业,与一个现代文明城市有些格格不入,但是作为深圳的主政者,何不发扬经济特区在资金、技术上的优势,帮助和扶持养猪业逐步规范,进而为城市增光添彩呢?这样一来,深圳人吃猪肉的问题,就不必完全依靠“通过区域合作、在内地城市建立‘菜篮子工程’等措施来解决”了,毕竟这是事关老百姓的吃肉大计。
总而言之,城市不能只为了环境卫生与GDP增长的面子,而忽略了民生利益的里子。否则,即使街道越拓越宽、高楼越建越多、天空越来越蓝、经济数据越写越漂亮、城市这个“煎饼”越摊越大,也难掩身处其中的平头百姓内心的一份焦虑,因为谁也说不好,不定哪天自己就被归入了“拖城市发展后腿”的人群,被这个城市无情地抛弃。
● 结语
“活在世上想成仙,站在地上想登天”,用这句民间俗话来形容深圳驱逐养猪户,恐怕再贴切不过了。其实,城市的发展与养猪业绝非“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只要有规范的管理,养猪业也可以提高利润,带动经济发展,并不一定非得将其“赶尽杀绝”。
- 2013-01-30刘永好:要让养猪养鸡农民收入倍增
- 2013-01-30庐江一女大学生山村创办豪猪场 不当白领甘做猪倌
- 2013-01-30《养猪场停建通知成空文》追踪 现场执法业主承诺停建
- 2013-01-30养猪户一晚收200斤泔水 都是吃剩在餐桌上的
- 2013-01-29四小贼夜闯猪场 打残看门狗偷走12头小猪
- 2013-01-29猪场着火176头猪亡 有关部门送10万元慰问金
- 2013-01-29浙江人大代表建言食品安全 吁重罚不法分子
- 2013-01-28美国中西部猪农将面临更重的赋税
- 2013-01-28广东生猪返销湖南 政协委员:养猪不如打工
- 2013-01-28吉林一农妇教大学生学习生态养猪技术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 |
|
|
发表评论 | ||||
|
- 第六届健康养猪技术比赛获奖名单公布 790
- 整治“散小乱”猪场后 增城首家大型猪 535
- 温氏股份揭牌 迈出整体上市第一步 487
- 年终策划:2012,养猪业在这里“不 479
- 2012养猪行情分析及2013年预测 438
- 首届(2012)QBA生物碱与肠道健 365
- 福州生猪收购价近一周暴涨13% 创1 358
- 千头小猪疑注射疫苗致死 糊涂业主焚埋 342
- “第二届健康养猪高峰论坛”在广州举行 336
- 知己千里齐相聚——记养猪信息网网友聚 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