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猪肉消费进入淡季,价格却不跌反涨,原因究竟是什么?“饲料价格和人工成本的上涨只是猪肉价格上涨的推动因素,但都不是主因,最直接的原因是养猪户和生猪存栏量的减少。”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网络部负责人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她解释说,去年猪肉价格偏低,散养户大量退市。加上今年爆出的“瘦肉精”事件,让养殖户不敢轻易投入养殖,导致市场出现“空档期”,生猪供不应求。从今年二季度饲料消费下降20%就可以间接看出散养户的减少。“抗风险能力低、盲目增量或减量的散养户在如今变幻莫测的市场体系中已没有竞争优势,相反规模化养殖场受到的冲击则小得多。可以说,目前我国生猪产业正处在规模化、集约化养殖转型的过渡期。”该负责人坦露。
不过,在中国畜牧业协会副秘书长马闯看来,生猪产业转型不是短时期内就能完成的。他分析指出,目前我国万头猪生产场仅占全国总产量的6%;500~10000头生产场占30%左右;500头以下生产场或散养户仍然占据市场主体。这就意味着生猪产业转型不会一蹴而就,而今后的产业结构调整也要依靠农户完成。
这一观点与东方艾格首席分析师陈树韦不谋而合。他认为,规模化养殖是要把散养户集中组织起来进行生产,而不是彻底消灭散户。“试想一下,如果把散户从产业中拿走,土地资源问题将凸显,大批以养猪为生的农民将面临生存和就业的难题。另一方面,大规模养殖场对饲料的需求也将增加,而散养户手中的非常规饲料资源将被浪费。所以一味地复制国外大型农场养殖规模的道路是行不通的。”陈树韦说。“虽然一时无法复制国外的生产模式,但我国可以借鉴一些先进的营销管理模式。”马闯强调,在我国生产离不开农户,而作为生猪产业的上下游企业需要的就是使组织化规模生产与上下游行业很好地衔接起来。同时,我国土地资源有限,这种稀缺资源的限制性使用可以推动生猪产业的创造和改革。
至于后期生猪价格走势,陈树韦表示,在没有突发情况发生的前提下,涨幅不会太大,价格可能要到10月份以后才会有所回落。
在马闯看来,政府大可不必过度关注生猪价格的起落,而是应把重点放在产业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这些核心问题上。只有这些问题解决了,市场价格才不会再出现 “猪贱伤农、肉贵伤民”的现象,产业才能平稳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