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名校MBA辞去年薪25万工作回家养猪
- 点击次数:
- 日期:2012-09-05 11:07
- 编辑:admin
- 来源:新华网
- 评论
他们,有的是潮男,有的是名牌大学的硕士,有的是学经济管理的博士。他们都选择了农田,选择做一个农民。曾经一个个急着跳出农村的人,却在多年以后陆续回归。究竟现在的农村,有什么迷住了他们?
曾经一个个急着跳出农村的人,却在多年以后陆续回归。究竟现在的农村,有什么迷住了他们?
肖宏斌把西方管理模式引入到了现代农业管理中
27年前,吴江盛泽的张洪喜带上几件衣服,揣着母亲偷偷塞给他的54元钱,南下去打工。当时他没有太多的想法,就想迫切地离开农村,去大城市,追求他所向往的生活。
做了老板,衣锦还乡,张洪喜回家第一件事却是要承包农田,重做农民。有人竖起大拇指,说他没忘本,还知道反哺农村。张洪喜却说,我回来做农民,是看到了做农民的好处。
在苏州,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回到农田,其中不乏名校毕业生,甚至硕士、博士。而这种回归的迹象,不能简单地以“理想”的实现来概括。事实上,经历了乡镇经济崛起和外向经济的大发展之后,一向低调的农业也迎来了热闹的年代。
名校硕士回家养猪
陈科的回归是带有典型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单枪匹马杀回老家,用成功来影响身边的人。而相比之下,肖宏斌在出场的时候,就有了一个梦幻般的团队。用一句曾经无比流行的话来说,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今年36岁的肖宏斌,于2005年毕业于上海交大。凭着工商管理硕士的头衔,毕业后的他成功进入上海一家跨国公司。之后不到一年,他被提拔为部门负 责人,年薪也从10万元上升到25万元。但显然,肖宏斌并没有好好“珍惜”这样的待遇,2010年底,他作出了一个十分大胆的决定:辞去工作,回乡务农。
肖宏斌的做法让身边的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但真正促使他做出这个决定的,却是300头猪。
肖宏斌告诉记者,在农村长大的他,对农业劳作的不易与落后也深有体会。但他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他要证明给大家看。他还记得2000年,那时家里用 竹子搭了个大棚,养了300头猪,第二年就有了非常不错的收益。“我觉得农业应该有很多可以做的事。”回到农村的肖宏斌并不是盲目的,他是要做农民,不过 是要做新型的职业农民。他找来了从小一起长大的沈海龙等几个同学,他们都是大学生,有的还毕业于名牌高校。他们和肖宏斌一样,怀揣着同样的梦想回到了农村。
经过准备,去年3月底,绿霖果蔬合作社顺利成立。对于采用合作社的模式,肖宏斌解释,过去的那种一家一户分散种地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只 有从事规模种植,走绿色无公害之路,才能有更好的发展。“目前,加入我们合作社的农户有近千户,基地的土地加上合作社里农户的土地一共有5000多亩。”
很显然,工商管理硕士的头衔不是白给的。“我们要做专业的事情,因为农业本身就需要很专业。”肖宏斌一心朝着专业化农场方向发展,从种植到销售,每一个环节他都亲力亲为。“我也看了很多地方,从以色列的喷滴灌技术,到韩国的机器设备采摘,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在肖宏斌的办公室墙上,记者看到了许多表格,从采购流程图,到蔬菜周转筐使用管理制度,用彩色的吸铁石按类摆放,井然有序,让人一目了然。他告诉记者,这就是他在读研究生过程中学到的东西西方的管理模式。
而在市场营销方面,肖宏斌的想法也更为长远。创办合作社之初,肖宏斌就定下目标:坚持走“农超对接”之路。如今,合作社的绿色蔬菜已经先后打入13家大型超市。配送的蔬菜品种从最初的不到10个,现在增加到了70个。
在肖宏斌的身边,汇聚了一个有理想、高学历的团队。从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而言,人才的集聚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关键是,通过什么样的形式,有怎样的激励机制,来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从这一点而言,肖宏斌目前所做的探索极具意义。
酒店大堂经理回乡种起灵芝
曾经有一段时间,陈科被家里人视为“逆子”。当他辞去上海酒店大堂经理的工作,准备回到张家港杨舍镇五新村“务农”的时候,母亲葛玲芬的脸上挂不住 了。“他不听我的呀,就是不听我,我急得不得了!我不要他做这个,不要他回家里来种田!”和江南许多经济日益发达而年龄结构日益老化的村子一样,上世纪八 十年代的乡镇经济对五新村的影响至今犹在。“村里能走出去的都出去了,要么读书,要么打工当老板。”在葛玲芬看来,陈科的回归无疑是非常没出息的。况且, 此前他在上海已经有了一份稳定而体面的工作。
大学里学的是市场营销,陈科的第一份工作是宾馆服务员。和许多迷茫的年轻人一样,走出校门的陈科最初的想法,也仅仅是找个糊口的饭碗而已。及至后来,凭着努力,他做到了上海一家连锁酒店的大堂经理。但就是这样一份工作,让陈科开始不安分起来。
陈科经常看到酒店的一些客户拿着灵芝孢子粉作为礼品去送人,则让他产生了最为原始的想法:“这个能赚钱!”踌躇了一段时间后,他下决心辞掉工作,种植灵芝。
而他的这个念头也随即遭遇了强烈“阻击”。母亲葛玲芬说:“我想他年纪还小了,肯定不行的。再说,要这么大的本钱,我们么就是种种田、上上班的,哪来这么多钱?要是亏了拿什么来还?”
想到就做,失败了也没什么,重新来过。或许,这就是年轻人最大的本钱。2009年,在没有得到家人支持的情况下,陈科拿出了自己打工几年的全部积蓄 两万多元,开始在无锡学习灵芝种植技术。他从杂工开始做起,接种、收粉、包装、销售,每个环节都认真琢磨。也正因为这样,他学得异常扎实。有空的时候,他 还上网搜集资料,购买大量的书籍用以填补知识的缺乏。在此期间,从来没有接触过农活的他真正体验到了农作的艰辛。“虽然我是从农村长大的,但从小就是读 书,没机会下田。我的那些同龄人也都这样,很少有会种田的。”陈科说,这就是农业面临的现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农村,进入城市。“这让我觉得,我现在 做的这些事情更加有意义。为什么年轻人就不能回到田里呢?我就是要通过我自己来证明,在农村一样大有可为!”
2010年3月,陈科回到了老家张家港杨舍镇五新村。此时见他态度坚决,父母也开始支持。筹集了50万元资金后,他承包了村里的三亩土地,购进了六 千多个菌种,开始创业。第一年,即便在台风、暴雨的影响下,还是成功收获了80公斤孢子粉。同时为了确保孢子粉的纯正品质,他专程到上海权威部门破壁、加 工,并申请到了绿色无公害食品证书。当年他的孢子粉销售一空。
现在,陈科的港城灵芝生态园已经成为了张家港地区唯一的集灵芝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观光型生态园。“接下来我打算成立合作社,今后会进一步发展 农户种植规模,配套深加工,最后统一销售、统一管理。”陈科说,一个地域品牌的建立,靠单打独斗是无法做大做强的,所以他希望带动一批人共同致富。最终的 目的,是做大品牌,形成区域竞争力。
而事实上,他也做到了。在他的影响下,村里决定以陈科为灵芝种植项目的带头人,在村里逐渐形成一个产业链,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强。陈科说,随着产业做大,相信会有更多高学历、专业的人才加入,而这也是未来的发展所需要的。
哈佛博士线上销售农产品
如果把整个农业的产业链比喻成一场接力赛的话,那么,黄旭恒接的是最后一棒。而如果以他现在做的这些来衡量,他或许不能算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农民。
十年前,一路念到哈佛心理学博士的黄旭恒,还是台湾杨明大学实验室的一名研究员,对于种田,他可谓一窍不通。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替父亲赴大陆考察农 场项目,在大江南北跑了一趟。八个月的时间里,他看到了大陆巨大的农业商机。回到台湾后,他毅然决定辞去教职,到大陆当起了科技“农夫”。“大陆农业的发 展规模,远远超过我们在小岛时的想象,事实上,这里未来有很大的机会。”黄旭恒说,在他眼里,农业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夕阳产业,在某种程度上,农业甚至是 一个朝阳产业。如今的大陆,不愁地里没有好的农产品,愁的是老百姓拿到手上的时候,还是不是好的农产品。“我曾经看过一个数字54%,这是农产品从地里来 到百姓手里的过程中,要损耗掉的比例。”损耗率高,是摆在农民面前最令人无奈的问题。如何将这个百分比降低?黄旭恒想到了农产品线上营销。
今年3月,重庆市奉节县3万吨脐橙滞销,4月内如无法售出,果实腐烂,3万果农一年辛劳付之东流。得知情况后,黄旭恒第一时间赶去重庆市奉节县,“我当时就想到,这是一次尝试线上营销的绝佳机会。”当时他联合新浪微博和重庆当地媒体发起了“1公斤计划”公益倡议。
通过微博这个平台,他发动了大量网民。同时推动企业爱心认购,只要有网民转发企业的认购微博,每转一次,企业就认购一公斤。就这样,四个月内,滞销的脐橙被销售一空。
这次成功的线上营销,让黄旭恒有了做大的念头。“传统农民会种地,但不知道怎么卖;而城里居民呢,想买到土生土长的新鲜农产品,但不知道哪里可以买 得到,我就是想做这之间的桥梁。”今年8月8日,他开发的“昆山农产品”正式在阿里巴巴上线。上线首日,200吨水果在一个半小时内就销售一空。目前,昆 山张浦的梨、水蜜桃、台湾鲷、杏鲍菇以及巴城的葡萄等优质农产品都已经在这个平台上上线。
这位哈佛博士还想出一个全新的农业营运模式,不自己买地,不花钱请农民,而是将种子、耕作方法教给农民,签订契约收成后以一定的价格全部收购水果。
为了说服农民及各地经销商的合作,目前黄旭恒已在昆山建立起示范果园,让当地人眼见为实。而这个果园,也让他从线上走到了线下,做起了名副其实的农民。
很显然,对于多元化发展的农业而言,黄旭恒的存在,让农业产业链上的人才构成更为丰富。无论在任何产业,市场营销总是在扮演“关键先生”的角色,农 业同样如此。而随着突破了传统“农民”的定义,搭载着网络技术的现代营销的加盟,也让未来的农业发展之路更为精彩。
- 2012-10-16大嘴猪短评:襁褓中的执业兽医
- 2012-10-14敢想敢干的养猪大户
- 2012-10-14假冒军人收生猪 借机推销添加剂
- 2012-10-06湖南拟成立生猪产业化发展联盟 推进产业化进程
- 2012-10-01四川成都生猪养殖规模化率五年内达到70%以上
- 2012-09-27光灿牌“品牌猪”让养猪户受惠
- 2012-09-27三季度昌乐县畜牧业生产发展势头强劲
- 2012-09-25福建福清第一养猪村顺利转型 发展现代农业
- 2012-09-25陕西白水生猪养殖户获政府108万元补助
- 2012-09-21父子三人同心创业 投资180万办千头规模养猪场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 |
|
|
发表评论 | ||||
|
- 养户搭灵棚祭奠3000头猪 哭诉某知 726
- 重庆创生猪免疫新技术:一次注射三针 691
- 成都天邦回应河南养户祭奠三千头死猪事 570
- 猪场拆迁靠高科技 卫星图片锁定26亩 511
- 生下小猪养不起 养猪场宰杀能繁母猪 428
- 二千头猪只剩107头 巴中最大猪场再 417
- 设灵棚祭猪养户改说法 成都天邦帮扶未 378
- 猪市前景不明朗 养猪养殖规模扩大需谨 364
- 一笔账算下来:养猪真不如外出打工 352
- 新罗白沙镇全面启动生猪养殖场干清粪治 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