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网首页新闻 - 行情 - 财经 - 猪价 - 人才 - 招聘 - 求职 - 社区 - 协会 - 电子杂志 - 科技 - 猪病 - 商城 - 视频 - 访谈 - 人物 - 专题 - 图库 - 博览会 - 兽药GSP
BBS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养猪新闻 > 广东养猪 > 正文

河源一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老教授退休养猪创业

  • 点击次数:
  • 日期:2009-10-22 16:10
  • 编辑:本站编辑
  • 来源:
  • 评论

  这里是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临江镇,这位叫张悦仁的77岁老人是村里人的骄傲。他是20世纪50年代的留苏博士,而且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科技专家。2002年,张悦仁退休回家,大家都以为他是叶落归根,可张悦仁却做出了一件让大家不可理解的举动。

  村民:那么老了,就享受晚年了,不要那么奔波了。

  村民:年纪这么大,叫他家里休息了嘛,还来这里干什么,这么老啊。

  蔡向源:甚至有人骂他是疯狂的老人。

  张悦仁在农村种起了地,开始村民以为他就是消遣一下,可张悦仁的地是越种越多,而且种的全是草。随后他又养起了猪,规模也越养越大。不仅乡亲们闹不明白,连家里人也因此大动肝火。

  妻子:就是很累,很动脑子很动体力,就是说你干这个不如在家歇着,溜溜达达。

  弟弟:大学教授回来,自己工资生活又可以,你又办了个机械厂,你又何必干这个呢?

  张悦仁一下子变成了众人议论的焦点。人们不明白,张悦仁夫妻俩每个月的退休金近万元,家里还经营着一家机械厂,孩子也不用他操心,为什么在70岁的时候还到乡下种地养猪呢?

  张悦仁从15万元积蓄起步,7年过去了,已经77岁的张悦仁创造出了400万元财富。难道张悦仁养猪就是为了赚钱吗?一位77岁的老人赚这么多钱要干什么呢?

  张悦仁出生在广东省河源市的一个农民家庭,20世纪五十年代曾留学苏联,取得博士学位,回国后在原国家核工业部从事机械研究,后来又调到南华大学当教授。1998年,张悦仁退休回到阔别50年的老家河源。和同样研究机械的妻子一起开了一家机械厂,再加上退休金,张悦仁的日子过得很富足。可是2002年的一天,70岁的张悦仁突然向妻子提出要去乡下养猪,在妻子眼里,张悦仁一下子变得很陌生。

  妻子:离家已经50年了,而且一直是搞工业的,最后也是工科毕业,你在农业方面能够搞什么名堂?

  张悦仁的妻子实在看不懂,一个搞了一辈子工业的人,不愁吃不愁穿,为什么要去养猪呢?张悦仁已经70岁了,还能干得动农活吗,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办?为了这事儿,40多年的老夫老妻第一次争得面红耳赤。

  张悦仁:你要想做很高深的研究,像搞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我不可能了,反过来我搞应用研究,把好东西拿过来,试验研究,行了,来推广,这是应用性的。

  夫妻俩为是否养猪的事争论不休,妻子说张悦仁干不动农业,张悦仁说农村山清水秀,有益身心,妻子说农业挣不了钱,张悦仁说他是有知识的农民,肯定能挣大钱。最后妻子实在说不过张悦仁,只好让他去了,但同时约定,只能用张悦仁自己的私房钱。

  妻子:钱是身外之物,为几个钱的话,一旦他失败了他就死心了。打战,每天吵架,也没有意思吧。

  张悦仁那时候有15万元私房钱,每个月五六千元的退休金,在当时的情况下,开个小农场这些钱也勉强可以。张悦仁最大的问题是年龄和体力。2002年的张悦仁已经70岁了,他必须找一个得力助手。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张悦仁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弟弟们。

  张悦仁:没有一个同意的,他说你把工厂搞大就可以了吗,那个能够赚钱,哪一个搞农业赚钱的呢。

  兄弟:因为我们子子辈辈都是农村的,因为农村很辛苦,种田养猪都是发不了大财的。

  要是没有帮手,农场恐怕很难办起来。张悦仁想起乡下有个58岁的妹妹。

  妹妹张仕群:他对机械有点贡献了,现在老了退休了,他要在农业方面养殖方面也创出一条路子,他才心甘,他这样说。

  张悦仁的话深深打动了妹妹。2002年,张悦仁出资15万,妹妹出资5万,一个小型的农场办起来了。当地传统的养殖方式是用米糠,玉米和豆粕等直接喂猪,可张悦仁发现这种养殖方式有不少缺点,主要是营养吸收不充分,造成浪费。

  张悦仁:这个是米糠,粗纤维很高的,经过科学研究,一般猪吃的饲料里面,纤维的含量只能达到7%,8%,你再多进去,就把豆粕玉米的有益营养带走了。

  经过查阅资料,张悦仁找到了一种用发酵来改善饲料的办法。发酵以后,米糠等饲料的粗纤维转化为糖,可以代替豆粕和玉米等价格高的饲料。

  张悦仁:米糠和麦皮可以兑到70%,玉米只有20%,苞米10%,这样的话整个饲料成本是大大降低了。

  发酵饲料可降低40%的成本,而且发酵后的饲料有利于猪的消化吸收,同时,张悦仁又引进了发酵床,解决了发酵床不适应南方高温的问题。

  张悦仁: 我们整个猪场是飘酒香味的,没有一点臭味的,零排放无污染。

  在张悦仁的管理下,农场初具规模,并向着生态环保的模式发展,然而2005年,他的妹妹却突然提出辞职。

  妹妹:我都不愿意干了,赚不了钱,又这样累,干啥呢,没有意思的,是吧。

  张悦仁:那么人各有志嘛,她的女儿,儿子都来打电话,动员我让她走。

  2002年开农场以来,农场每年只出栏3百头猪,虽然发酵饲料能帮她们节省40%的成本,可是由于规模小,挣的钱不多。尤其在妹妹看来,张悦仁对挣钱也不怎么上心,好像更喜欢做试验,一发现什么新技术,像发酵饲料和发酵床,别人上门请教,张悦仁都是有求必应,分文不取。

  张悦仁:我搞实验的目的,就是希望搞出各种各样的技术来,大家来学习,大家来致富,有什么不好啊?

  一年,两年,三年,时间慢慢地吞噬着妹妹的耐心。2005年,张悦仁的妹妹退出了,张悦仁把她的五万元也一并退还。妹妹走后不久,张悦仁的噩运就开始了,一场五十年不遇的大水,淹掉了张悦仁的农场。

  司机:水很厉害当时,水很大,这个水现在你看,到这里。

  张悦仁:至于猪,一部分飘出来,从门上漂出来,统统打走了。

  大水把农场冲得东倒西歪,大部分猪和饲料都被水冲走了。3年苦心经营的农场损失惨重,曾经一起并肩作战的妹妹也离开了,这一年张悦仁73岁,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张悦仁很可能受不了双重打击倒下去。

  妻子:要出人命的话那就很麻烦了,不是十万八万的问题,反正人保住了,猪也就这样了,能处理就处理掉。

  张悦仁:我们这个农场我已经下了决心,我认为我一定能做成功的,一定要做下去的,没有影响我半点决心的。

  在双重打击之下,张悦仁依旧没有听从妻子的劝说乖乖回家,他反而有了一个新的想法。张悦仁认为自己的养殖模式很好,猪肉的品质也很好,可卖不了好价钱,可能就是猪肉缺少卖点,如果能养出一种有卖点,肉质又好的猪,肯定能挣钱。说起来很轻松,做起来可没那么容易,大水过后的张悦仁已经花光了自己的私房钱,年龄也已经74岁了,张跃仁还能有什么作为呢?

  从2006年开始,张悦仁的举动开始变得反常,他从机械厂偷偷拿了几万元,经常坐着摩托车往各个乡镇跑。一位74岁的老人,为什么要坐着摩托车颠簸在各乡镇之间呢,他的身体能受得了吗?

  妻子:摩托车风吹的,有时候下车以后,腿都要活动活动才能往前走。

  张悦仁的身体并不好,而且74岁高龄,坐摩托车很容易出事。但是为了省钱,他只能坐摩托车。张悦仁这么拼命,目的只有一个,寻找蓝塘土猪,养出一种肉质好效益高的猪种。难道为了这个,值得张悦仁把命搭上吗?要明白其中道理,恐怕只有张悦仁自己才清楚,这也是为什么张悦仁不愁吃不愁穿,70岁多岁还要到农村种地养猪的原因。

  2002年,70岁的张悦仁回到广东河源山区养猪,在遭遇洪水和妹妹退出的双重打击下,甚至不顾生命危险还坚持干下去,这位七旬老人养猪到底是为什么呢?

  广东省河源市地处粤北山区,很多年轻人都到珠三角闯荡,农业被认为是一项没有前景的产业。

  这对张悦仁触动很大,少小离家老大回,张悦仁虽然离开了家乡50年,并没有影响他对家乡的热爱。张悦仁觉得家乡优越的气候环境很适合搞农业,他决心利用有生之年,创出一条生态农业之路,为家乡人民做个示范,但是很多人却不理解他的想法,提起这事,张悦仁一下子百感交集。

  张悦仁:有生之年,你是不是过得有意义,对人有帮助,这是我们50年代的老人啊,一个基本的想法,情绪太激动有点,这个不要拍了。

  要带动别人致富,首先自己必须致富。在经历了洪水和妹妹离开的双重打击之后,张悦仁把致富的宝压在了蓝塘土猪身上。

  这就是蓝塘土猪,它原产于广东省河源市蓝塘镇。1978年被国家列为“中国种猪”之一。蓝塘土猪个头不大,成年猪只有150斤左右。蓝塘土猪性情温顺,抗病力强,耐近亲交配,肉质细嫩,20世纪80年代以前一直是广东主要的养殖品种。

  村民:养土猪的我们这里,都是一百来斤的嘛。

  村民:家家都有一条两条的,后来呢好像不好养。

  在外来瘦肉型猪的冲击下,曾经风靡一时的蓝塘土猪,因为长势慢,个头小,瘦肉率低等缺点,已经被市场所抛弃,蓝塘土猪濒临灭绝,很多地方已多年不见蓝塘土猪的踪影。

  科技局:绝迹了,当时是农业部在东莞搞了个保种场,整个河源市基本没有土猪那时候。

  张悦仁:快绝种了,因为谁养谁亏本,平常卖不出去,就是过年能卖一点。


  为了找到这种濒临灭绝的蓝塘土猪,74岁的张悦仁豁出去了,一听说哪个地方有蓝塘土猪,他就马上坐摩托车赶过去。两三月下来,依旧找不到正宗的土猪。张悦仁的举动感动了一位叫李建军的人,李建军是当地一家食品站站长,他对周围的生猪资源非常熟悉,在李建军的帮助下,张悦仁买到了10几头蓝塘土猪。得到了梦寐已久的蓝塘土猪,张悦仁就像得到心爱玩具的孩子一样。可是很多人都很纳闷,这种早已被养殖户淘汰的猪种,谁养谁亏本,74岁的张悦仁能挣到钱吗?

  村民:养这个猪要好长时间,一年才养一百来斤,划不来。

  李站长:养这个猪实在划不来,为什么呢,最起码要十个月。

  由于蓝塘土猪肥肉多,养殖时间长,很多人都把养蓝塘土猪当成了累赘,而张悦仁却把蓝塘土猪当成了宝,甚至是致富的关键。没有人知道张悦仁究竟打什么算盘。

  张悦仁:我认为纯粹保是保不住的,你必须利用它的好东西,通过杂交,保留它的好的成分,这个能搞得起来,这个才能够做大,保种的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张悦仁真正的目是利用土猪改良现有猪肉的肉质。

  蓝塘土猪虽然肉质好,但是瘦肉率只有30%多;而瘦肉型猪虽然瘦肉率超过了60%,可是肉质一般。能不能把两者进行杂交呢,杂交的后代是否肉质又好,瘦肉率又高呢?张悦仁开始了他的杂交实验。

  张悦仁:它的身上有黑点,头上也有,遗传土猪的东西。他最大的优点,母性很好,产子率很高,瘦肉率比土猪好多了,那个达到30%几,这个达到40%几了。

  和张悦仁的设想一样,这种蓝塘土猪和瘦肉型猪杂交出来的后代,体型和肤色更像瘦肉型猪,肉质很接近土猪,瘦肉率比土猪提高了10%。可是没想到这种张悦仁认为很不错的猪,竟然没有瘦肉型猪卖得贵。

  工人:配出来偏肥吗,他卖猪还要找到人家,给人家客户说好话,每斤还要便宜5—6毛钱,他这样来搞。

  经纪人:猪肉好不一定能卖好价钱,因为在市场上瘦肉型比较好卖,我们这个就比较肥一点。

  张悦仁原来以为肉质好就能卖好价钱,可没想到在市场上,决定猪肉价格的是瘦肉率。一般瘦肉型猪的瘦肉率都超过60%,但是张悦仁养出的猪只有40%的瘦肉率。在生猪行业里,收猪的人是这样确定猪的收购价。

  李建军:前腿第四根排骨现在是5厘米,猪腰中间现在是4厘米,猪尾的第二条沟,是3厘米,这样相加起来12厘米,12厘米按照规定要减3毛钱。

  这样量完之后,如果猪背的三点肥膘加起来厚度超过了10厘米,每超出一厘米,每斤猪肉就要减掉一毛钱。张悦仁的猪肉口感虽好,可每次一斤都要减去五六毛钱,费了半天劲还没有瘦肉型猪卖得贵,效益不好。所以张悦仁不得不想想别的办法。

  2008年,又一个猪种引起了张悦仁的极大兴趣。

  张悦仁:我们小的时候家里都打了山猪来吃,猪里头瘦肉率最高的是山猪,能不能加个山猪进来。

  然而实践很快证明,蓝塘土猪和野猪的杂交后代虽然瘦肉率提高到了50%,但依旧没法和瘦肉型猪肉60%的瘦肉率相比。土猪不行,野猪也失败了,以前很多科学难关都难不住的张悦仁,竟然被几头猪难住。这一年是2007年,张悦仁已经75岁了,5年时间他一共投入了近百万元,换回的却是头上更多的白发和一连串的失败。难道农业真的没有做头吗?张悦仁很不甘心。

  经过一番实验,2008年,张悦仁终于养出了一种土猪,野猪和瘦肉型猪三元杂交的猪种,张悦仁:走了走了,玩够了玩够了,下次再来下次再来,再出来玩。

  经过比较,这种猪不但味道鲜美,瘦肉率也超过了60%,和瘦肉型猪不相上下。一个曾经向张悦仁学习发酵床和发酵饲料的野猪养殖户吴庆五,看到张悦仁的猪肉品质很好,决定把这些猪肉卖到深圳的专卖店去。

  吴庆五:专卖店的价格就不是肉摊猪贩子的价格,一下子提高导20多元,我在收购价上要支持他一把,一般调水是7元多,我们调水是12元。

  生意人出身的吴庆五擅长市场营销,他在深圳有一个专卖柜台,后来他又帮张悦仁介绍了一家专卖店,现在张悦仁的猪肉已经上了两个专柜,每个专柜一天能卖出一头猪,一公斤猪肉卖到50元。

  7年过去了,张悦仁的农场已经从一个变成三个,生猪年出栏量达到2000头。令张悦仁想不到的是,由于他对蓝塘土猪的开发,土猪又得到了人们的重视。

  科技局:很多外地的要蓝塘猪的,都到这里要,如果他没了就没了,他在保种方面做了很大贡献。

  更令张悦仁高兴的是,在张悦仁的示范下,附近已经有10多家养殖户引进他的杂交猪。

  蔡向源:我原来以为我也快70岁的人,是不是也差不多可以停一停,但是看到他,我又鼓起干劲干起来,所以我就马上买几头猪过来自己养。

  妻子:现在不但我赞成,我还希望大家伙都走这条道路。

  张悦仁:我们希望中国的火车向前走,我们这代人也应该继续帮年轻人推他一把。

 

来源:CCTV致富经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关闭窗口】 【顶部】 【收藏】 【挑错】【网友评论】 【此文分享至微博
图片新闻推荐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face6 face4 face3 face5 face2 face1 face7
验证码:  点击更换验证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