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网首页新闻 - 行情 - 财经 - 猪价 - 人才 - 招聘 - 求职 - 社区 - 协会 - 电子杂志 - 科技 - 猪病 - 商城 - 视频 - 访谈 - 人物 - 专题 - 图库 - 博览会 - 兽药GSP
BBS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养猪新闻 > 广东养猪 > 正文

猪倌回忆中南海跟总理谈养猪产业

  • 点击次数:
  • 日期:2009-02-22 17:24
  • 编辑:本站编辑
  • 来源:
  • 评论

  44岁的秦英林喜欢汽车,尤其是名车。

  所以,当他在中南海看到一辆普桑和奇瑞时,心里会嘀咕,“这些车我几年前都不会再开了”。

  作为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牧原养殖公司董事长,公司年终表彰先进时,他坚持把奖品定为汽车。他想灌输的是:汽车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养猪的人一样有权拥有。

  他以前有辆宝马,无论是见政府领导还是谈生意,非宝马不坐。去年,他又买了一辆200万的保时捷黑色跑车。

  他不怕有人妒忌,“比我有钱的人多的是,他们想开不敢开而已。”

  一上高速路,他就把保时捷调到跑车模式,那种跟波音客机一样的提速快感,让他沉迷。

  作为基层代表走进中南海与温家宝总理讨论国事时,他感觉,这也是一种振奋人心的提速。

  座谈归来频被接见

  2月12日,北京中南海,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会,秦英林等13名基层代表参加了座谈。

  秦英林最喜欢穿西装,但那天太冷,他穿了夹克。

  他记得,温家宝打招呼说,“你们应该是中南海的主人,来到这里就像到家一样。”这让代表们不再那么紧张。

  当温家宝提议自由发言后,出现短时间的沉默。“我本来不争第一,但我见不得冷场。”秦英林说,他第一个举起了手。

  他跟温家宝谈了18分钟。而按会前工作人员的嘱咐,一般每个人的发言时间不超过10分钟。

  事后,河南省一位副省长、南阳市委主要领导、内乡县县委书记等各级官员纷纷接见秦英林。在他家里,挤满了前来听讲的人。

  2月17日晚,内乡县某宾馆,在温家宝去年5月11日视察南阳时曾下榻的房间里,秦英林扳着指头,“我讲我进中南海的事,三十回都不止。”

  河南省领导要求他“抓住这个机遇”,跨越式发展;南阳市领导向他承诺,“2.66万平方公里都是你的养猪场”,得知他想在2014年发展到400万头猪出栏后,问他“为什么不能是800万?”

  更让他振奋的是,银行领导纷纷打来电话,问他“要一个亿还是两个亿?”

  这样的待遇,放到以前,他是不敢想的。

  创业之初,秦英林曾经一周六天,一天两次骑自行车去跑贷款。途中有座桥要爬坡,每次累得气喘吁吁,他实在怕自己撑不住,一头栽下去,“这样蹬自行车,啥时候是个头呀。”

  最终,一位乡领导偶然听说秦英林的猪场很大,就过去看了看,对信用社的人说,“秦英林这娃儿怪不容易的,贷给他一万吧。”

  刚建猪场时曾遇刁难

  确实,十几年前的秦英林没这么牛气。

  1989年,河南农业大学畜牧专业毕业的他,被分配到南阳市一家食品公司工作。3年后他辞掉公职回到家乡内乡县,借了兄弟盖房的2万多块钱,买来22头猪。

  没多久,猪遇怪病,几乎死光。哥哥劝他卖了家当,跟领导求求情,再回原单位,一个月拿那一百二十多块的工资。

  他没答应,“猪可以死,人的志气不能死。”

  秦英林说,有一次,他都打算“跟人拼了”。

  那时他刚建养猪场,某部门刁难他多次,他万般求告,却不知得罪了何方神圣。直到有人捎话给他,“拿五万块钱说说情,就没人再找你麻烦了。”

  那时,他合法拥有一支双管猎枪,“我就打算到那个单位去,把五万块钱挂到枪管上,问问谁敢来拿这钱?”

  当时是半夜,该单位没人上班。第二天,秦英林冷静了下来。

  过了几年,他的猪场越来越大,获得了县领导的关注。他成了县政协委员,找麻烦的人就越来越少了。

  在秦英林看来,他自己好学,又会摸索,对猪种、猪舍、兽医、猪饲料都有研究。如今公司规模已经扩大到年出栏种猪8万头和瘦肉型商品猪50万头。

  “洗脑”式管理员工

  现在,只要上班,秦英林就穿上西服,打上领带。只要有一个外乡人在场,他就坚持说普通话。

  他还经常出国,“一辈子不出次国太可怜了”,他说,“很多人就像活在一间小屋里,这边儿是便池,龌龊得不行,几米外就架着锅台,这些人却活得扬扬得意。”

  “洗脑”是他管理公司必用的一招,每一个入职的人,必须参加野外拓训,这在不少同行看来,既费钱又“圣人蛋”(指不懂世故)。

  大中专毕业生是他重点“洗脑”的对象,他要求刚毕业的人“放下文凭、放下学历、放下知识”,别以为自己有多了不起,“养猪养不过农民的大学生,是不配摆架子的。”

  他还把对员工的要求印发成书,笔试面试。更多的,他会突然问员工一个刁钻的问题,回答让他满意的,马上加薪;不满意的,直说“你不行呀。”

  “猪司令”秦英林的言谈举止,越来越像企管培训大师。一旦聊到感兴趣的话题,他会忘记吃饭,任由一桌饭菜变凉。

  最近,他最感兴趣的话题是《道德经》。他感觉自我的成功与《道德经》的思想严丝合缝。“绝智弃辩,民利百倍”,“不争者而莫能与之争”,“有无相生,难易相成”……他的话中,常蹦出这些句子。

  秦英林有三个愿望:推动他的公司上市;3年内在公司培养100个百万富翁;5年内将养猪量扩大十倍,达到400万头。

  按他的说法,届时,南阳的饲料将不再外销,自己养的猪足以吃光它们。

  “很多大企业都受挫在大规模扩张的路上,你怕不怕?”

  “不怕!”他一挥手,说,他跟史玉柱、牛根生等人,都不一样。

  “我看中南海和乡政府大院差不多”

  他说自己是“猪司令”,温家宝称他是大学生“猪倌”。

  2月12日,河南省内乡县牧原养殖公司董事长秦英林和其他12名基层代表,在北京参加了《政府工作报告》基层群众座谈会。

  事后说起在中南海和温家宝座谈的3个小时,秦英林称“既漫长又短暂”。

  ●我说到猪肉价格的问题,上周13块2,这周11块8,总理就开始沉思,表现出浅浅的忧虑。我一看,忙说,总理的情绪不能跟着猪肉价格走。大家一听都笑了,总理也笑了。

  ●温总理只是轻声重复,“让大学生去养猪”。他带着疑问的语气,我就推测他不太赞同我建议大学生去养猪的话,就加大了音量说,20年前,我也是个大学生,更懂得一个大学生的价值。我的意思是,当年我放弃铁饭碗,不比今天的大学生心里挣扎得更厉害?

  “说虚话对不起这个机会”

  新京报:以前你想象的中南海,跟你见到的有什么区别?

  秦英林(以下简称“秦”):我以前估计中南海里,房子都富丽堂皇,到处有拿枪的士兵,还会有不少好车。进去才发现,很平常,跟乡政府的大院差不多,很多空地和草地。

  我扫了一眼,也没有啥好车,见到一辆普桑和奇瑞,这些车我几年前都不会再开了。

  新京报:这次现场和温家宝总理座谈,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秦:除了一点兴奋,没有特别异样的感觉。温总理是个很谦和的人,没有摆架子,他就一直在认真听基层代表讲。

  新京报:作为农业部选派的两名基层代表之一,你事先做了哪些准备?

  秦:准备了发言稿,那稿子我都能背下来了,还专门测了一下,念完的话需要9分半钟。进中南海前一天,农业部一位副司长又帮我完善,不过也没大动。

  比如说,我原文写养猪的扶植政策应该“稳定、持续”,农业部的同志改为“稳定、加强”。

  新京报:在座谈前,你有没有“报喜不报忧”的想法?

  秦:说实话,真有点。但一见面,总理就让第一次进中南海的人举手,结果13个人都举手了。总理就说,你们应该是中南海的主人,来到这里就像到家一样,夸政府感谢政府的话,就不要再说了,都要说实话,对大局有利。

  我一听到“大局”,就感受到了身上的重担,13亿人,找了我们13个代表,我再说些虚的话,就太对不起这个机会,也对不起总理了。

  “我说总理的情绪不要跟着猪价走”

  新京报:听说你原本排在第五位发言,是你抢着发言的。

  秦:那是误会。在会见议程的名单上,我是第五位。总理见到大家后,就要求大家脱稿,举手发言。他这样说后,大家都有几秒钟的沉默,我一看急了,不能冷场呀,就赶快举手,成了第一个发言的。

  新京报:发言有时间限制吗?

  秦:开会前,有工作人员说,总理的时间很宝贵,大家发言尽量在10分钟以内。可是我从开始发言,到第二个人发言,时间超过18分钟。

  总理一边听一边记,他如果点点头,或者眼神鼓励一下,我就很高兴;他要是沉思,我就紧张,不能让总理因为我的发言而担忧呀。

  我说到猪肉价格的问题,上周13块2,这周11块8,总理就开始沉思,表现出浅浅的忧虑。我一看,忙说,总理的情绪不能跟着猪肉价格走。大家一听都笑了,总理也笑了。

  新京报:有报道说总理在你发言过程中,打断你18次,是谁统计出来的?

  秦:我统计的。总理遇到感兴趣的问题时,就会向我详细了解情况。不过,他并没有对问题有什么表态,也没有侃侃而谈,就是倾听。

  新京报:除了猪肉价格,还有什么问题让总理沉思的?

  秦:有一名北京某网络公司的代表,总理问买房的事情,他说想在四五环外买个70多平米的房子,老人到北京住一起,但价格都在一万多一平米,很难。总理知道他月收入大概才三千多元后,又陷入了沉思。

  “看得出总理很心疼大学生”

  新京报:你还建议大学生到养猪一线工作,总理是怎么反应的?

  秦:他只是轻声重复,“让大学生去养猪”。他带着疑问的语气,我就推测他不太赞同我的话,就加大了音量说,“20年前,我也是个大学生,更懂得一个大学生的价值”。我的意思是,当年我放弃铁饭碗,不比今天的大学生心里挣扎得更厉害?

  我接着说,如果大学生成为新兴农民,那么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更有保障,食品安全更有保障。

  我看得出总理很心疼大学生。

  新京报:根据媒体报道,清华大学应届毕业生陈威涛随后发言时,温总理也号召大学生下基层,发挥专业所长。

  秦:下基层不一定就是养猪,总理是想让大学生就业能用上所学的知识。

  “猪不会因你是研究生就多长几斤肉”

  新京报:你们公司有多少大学生,工资水平呢?

  秦:大中专毕业生加起来一共有197人,工资最高的是我的副手,南阳理工学院12年前毕业的大专生,年薪24万,新进来的硕士生一个月3500元,本科生2500元,大专生1500元。

  新京报:你对新毕业的大中专学生有什么要求?

  秦:他们首先要放下文凭、放下学历、放下知识。即使你研究生毕业,在养猪场也得从头做起,猪不会因为你是研究生,就平白无故多长几斤肉。想让猪多长肉,还得靠科学配方,靠认真看护。

  从大方面来看,大学生毕业后不放下天之骄子的高姿态,在哪个行业都不会有出息。

  新京报:放下文凭和学历可以理解,为什么连知识都要放下?

  秦:那是知识本身出了问题。拿现在的畜牧业教材来说,你考得分再高,来养猪场都吃不开。你们记者一般都是学社会科学出身的,你们的大学教材最多是陈旧,还好说。

  我们畜牧业呢?很多东西根本就是错误的,你能拿错误的知识来养猪吗?再说,大学生所学跟实际脱节得太厉害,所以我们招进来大学生,不管你是什么专业的,来了一律听我们安排,让你去哪里你去哪里,不服从你可以走。

  新京报:走的多不多?

  秦:招进来的人,能留下的不足三分之一。我们基本上不主动淘汰人,都是他们自己要走的。走的人除了嫌内乡太穷太闷外,一般都是无法融入企业文化,天天不如意。你想,一个大学生养了一年猪,还不能升个组长,工资还没有农民高,他还会留下吗?

  “当年我辞职是因为不能发挥所长”

  新京报:你们企业文化最重要的是什么?

  秦:责任感。在我们公司,拿高薪升得快的,都是把公司的事情当成自家事情的人。现在的好多大学生太不务实了,就会盯着别人拿多少钱,自己却不脚踏实地地干。你天天盯着别人赚大钱,有用吗?

  新京报:那怎么才能赚到大钱呢?

  秦:努力工作才行。年轻人的未来就像这个房间里的电灯泡,很亮很辉煌。有的人想摸住这个灯泡,就一直站在地板上往天花板蹦,每蹦一次,都感觉离灯泡近一步。可是,你蹦十年八年,还是摸不着灯泡。

  要摸住灯泡,你必须拉个梯子过来,你站梯子上,不就一下子摸住了吗?这个梯子,就是你的努力。

  新京报:道理虽是这样,但在一些企业和单位,你即使很努力,还是可能没有回报。

  秦: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我能保证的是,在我的企业,有责任感、努力的员工,都能得到奖励。

  新京报:你既然说要努力工作,那为什么当年要辞职?

  秦:不能发挥所长呀。我1989年从河南农大毕业后,到南阳市食品公司工作,和老婆一个月工资和加班费一共262元。

  有一次,公司经理让我给市领导送份材料。我当时对南阳还不熟悉,结果东跑西跑,走了很多弯路,直到中午下班才把材料送到市领导那里,结果那会都开过了。领导批评我说,你一个大学生,连条路都找不到,有什么用?

  我很憋屈,开始检讨自己。我想:我上大学,下了那么大劲儿读书,就是为了来南阳认路的吗?我再在南阳多呆一年半载,肯定会熟悉所有的路,送文件也不会再送错,可是一个小学毕业的人都会做这个工作呀。我为什么非要以己之短,较人之长呢?我就辞职不干了(回家养猪),亲戚没谁支持我的。

  “我很反对大学生创业”

  新京报:回家养猪,你成为大学生创业的典型了,现在大学生就业困难,不少人在号召大学生创业,你如何看待这种情况?

  秦:相反,我很反对大学生创业。你一没资金,二没经验,刚毕业,生活费都要靠家里接济,还能做什么像样的生意?

  我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我从小就喜欢养猪,专业对口。而且,养猪门槛也低。再看看现在,社会上可以供毕业生创业的门路太少了。

  一个很有名的牛奶企业家,曾在电视上号召大学生创业,我觉得这种说法没责任感。你让你的孩子去创业吧,让他离开你的公司,不依靠你的人际关系,他成功的话,你再来号召大学生也不迟。

  现在的大学生也太脆弱了,只想听好听的。见到马云什么的在台上大谈创业史,台下的大学生们就掌声雷动,热血沸腾。可是一散会,究竟出路在哪里,他们就茫然了。

  新京报:那你怎么看你自己的经历?

  秦:《道德经》不是讲“道”吗?我只要守住正道,经商之道,就不会有事。

  来源 新京报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关闭窗口】 【顶部】 【收藏】 【挑错】【网友评论】 【此文分享至微博
图片新闻推荐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face6 face4 face3 face5 face2 face1 face7
验证码:  点击更换验证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