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路+31头猪 成就芦稿第一养猪大户
- 点击次数:
- 日期:2008-11-02 19:39
- 编辑:本站编辑
- 来源:
- 评论
推进农村扶贫开发。搞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对确保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具有重大意义,必须作为长期历史任务持之以恒抓紧抓好。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阳光和煦的上午,青白江区姚渡芦稿村村民围坐在村委门前的大坝子里,晒着太阳喝着茶。
很容易就从人群中辨认出钟祖国。这个40岁的农民衣着考究,一身深蓝色立领西装,内衬细条纹POLO衫,黑色亮皮皮鞋,手中的诺基亚N72不时作响。邻座见状打趣:“钟老板,忙哦!”钟笑笑不说话。有村民向记者“揭底”———这位钟老板,以前穷得煮红苕稀饭喝哦!
和众多芦稿村村民一样,钟祖国命运的转变始于2004年。
2004年底,按照成都市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把农村扶贫开发作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加以推进的要求,成都市把农民人均纯收入在3000元以下,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447个村确定为贫困村。村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850元的芦稿村自然被划进了贫困一列。
2005年初,第一轮农村扶贫开发开始实施。芦稿村村支书曾修和告诉记者,成都市为该村量身打造的发展规划是发展养殖业。“农村喜欢养猪,家家户户都养得有,发展养殖业比较有基础。”但是,当时村民养猪只为家中的剩饭剩菜找个“去处”,大都只养两头,过年杀一头,卖一头,“并且养的又是土猪,肥肉多,卖不起价”。于是,政府出钱买来优质瘦肉型猪崽,免费发给村民。
钟祖国分到了31头猪。他说,这种猪崽要六七百元一头,自己以前想买却没本钱。
几个月后,猪长大了。有的下了活泼健康的小猪崽,有的长到了300多斤,膘肥体壮,一看就是个好卖相。那一年,钟祖国赚到了他人生的第一钵金。
免费优质猪崽陆陆续续进入村民家中,村里的养猪户越来越多。但有的村民养猪纯属“半路出家”,猪生病了只能束手无策。见此情况,成都市农委、扶贫办请来专家到村里做技术培训。“有个英国的老外还来我们村讲过课呢!”曾修和说。
2007年,芦稿村的生猪出栏数已经从2004年的2200多头急速增长到2007年的22000多头。钟祖国成为村里第一养猪大户。去年12月30日,他投资近30万元修建的标准化养殖小区正式竣工,投入使用,生猪存栏数超过了500头。
在政府的鼓励和“免费办理营业执照”的政策支持下,村里30多家养猪户还联合成立了成都市姚渡生猪专业养殖合作社,钟祖国出任社长。他的N72手机一下子忙了起来。“还有广东的要来买猪,要160多头呢,大卡车装三层!”他很骄傲地说。
说到广东的这条财路,钟祖国说,这也得感谢政府,不是政府修好了村前那条烂路,就算生意上门他们也做不成。
原来,2005年,政府对芦稿村的扶贫开发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投入资金对当地的基础设施进行建设。芦稿村以前的出村路是条鸡肠子宽的烂泥路,仅供火三轮通行。平时,村民要外出卖猪,都得先用“猪笆子”(猪笼)将猪捆上,两人合力抬到大路上,再换乘货车。“如果还是原来那老路,广东要那一百多头猪还不得抬上三天三夜?”如今,村里的泥巴路都变成了三米五宽的水泥路,货车可以径直开到钟祖国位于山坡上的养殖小区门前。
扶贫让村民尝到了致富的甜头,政府的引导也让他们逐渐学会了主动出击。猪多了,曾修和他们开始思考,光卖猪,销路太窄,哪天生猪市场需求量一减少,这么多猪可怎么办?他们引入社会资金,在当地投资修建了一个肉联厂,屠宰生猪,制作熟食品……企业的进驻给当地增加了更多工作机会。村民丁泽水在肉联厂找到了一份工作,上个月拿到了薪水645元。
不过,从今年开始,芦稿村可再也享受不到以前那样的扶贫政策了。因为,这个村人均纯收入已达5600元,已摘下了贫困的帽子,现在想换顶“富裕帽”戴戴。
曾修和指着村前一块地说,这里已经有人投资修建一个具有热带风情的大型农家乐,初步规划的景点有鳄鱼池、天鹅湖等。“不仅会给我们增加就业机会,更会带动当地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经济的发展。”他很有信心。
五年实践
开发式扶贫走出的新路
没有“拿”到钱的钟祖国只拿到了猪,只看到了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这让他在2007年赚了30多万元。试想,当年如果直接把钱分给村民,钟祖国能拿到多少?相信不会比30万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成都市农村扶贫开发工程。该工程突出科学规划,以整村推进、劳务扶贫和产业扶贫为重点,坚持走城乡统筹、“四位一体”、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之路。
从青白江区姚渡镇芦稿村的发展经历就可以看出,在扶贫初期,政府首先是解决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问题,为今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记者了解到,2003年~2007年,全市贫困村共新建蓄水池3639口,整治堰塘1044口,整治沟渠1173.07公里,解决了315247人和460660头牲畜的饮水困难,另修建道路2802.24公里,基本上实现了村村通公路。
这一个一个数字的实现得益于各级财政和社会各界资金的不吝投入。5年间,全市扶贫开发共投入各类资金39337.16万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17471.7万元。
硬件改善了,成都市又积极引导全市产业化龙头企业与贫困村对接,促进贫困村加大农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因地制宜发展主导产业,建原料生产基地、加工车间。这样“软硬兼施”的结果,使许多贫困村都初步形成了以粮油、水果、生猪、茶叶、家禽等产业为主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要脱贫,仅靠外力作用还不够,提升村民脱贫致富的“内力”也是成都市开发式扶贫的一个重要措施。成都市加强了对贫困地区群众的培训,提高劳务输出竞争力,鼓励他们到发达地区打工,另一方面也积极动员蓉企到贫困地区招收工人。5年来,已有624948人次参加了各种技能培训,劳务输出563718人,劳务收入占到了贫困村人均收入的40%左右。
全市还确定了10个贫困村为文明新村建设试点村,按照《文明新村建设规划》,重点抓好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和村容村貌的打造以及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软硬兼施”、多管齐下,贫困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据统计,贫困村的村民2007年人均纯收入已达到3825元,比较2002年扶贫开始前的2047元有了明显提高,年增长幅度均高于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水平。
深化改革
即将开启
第二轮扶贫
专访成都市农委副主任周豫川
成都商报:第一轮农村扶贫开发工作计划即将结束,第二轮什么时候开始?
周:第二轮农村扶贫开发工作计划从2009年开始实施,时间是4年。工作的重点是结合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和灾后重建,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点,解决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的问题。基本思路就是通过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方式,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力争用4年时间,使新一轮帮扶村实现一村一个主导产业,农民收入有较大幅度增长。
成都商报:第二轮扶贫是不是还将延续第一轮的模式?
周:会有很多改变,我们将在总结第一轮扶贫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第二轮定点帮扶方式进行完善和创新。
以资金投入机制为例,在资金筹集方式上,我们不再以市级财政投入为主,而是变为以市级财政投入为引导,区(市)县配套为辅,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撬动和粘合社会资金参与农村扶贫开发。资金投入也将一改过去分散安排、一次性补助的方式,转以项目为载体,通过贴息、参股等方式进行集中安排,支持贫困村的产业发展,解决扶贫工作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没有项目就不安排贴息资金!
这次还有个特殊情况。这次都江堰、彭州、崇州、大邑等区市县遭了地震。对这些地区的因灾返贫村,我们已提前启动。在第二轮扶贫开发中,我们将在资金安排上给予重点扶持。
再以领导帮扶为例,第二轮扶贫开发,按照市上要求,领导定点帮扶改为指导和督查扶贫开发工作。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和市政协的领导,分片包干、指导和督查到村,重点督查扶贫开发与灾后重建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相结合的情况,扶贫开发资金落实情况,项目实施情况和部门帮扶情况以及帮扶实效。
来源:成都商报
- 2012-10-11农业部公布2012年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名单
- 2012-10-10增城整治猪场25问:不整治损害绝大多数群众利益
- 2012-10-065000万头总规模种猪公司诞生
- 2012-09-27广东清远养猪协会成立六周年
- 2012-09-26山东俩黑心商户猪饲料掺滑石粉被判刑
- 2012-09-21珠海生猪主要供港澳 本地消费七成靠外采
- 2012-09-19广东省农业厅组织专家论证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
- 2012-09-19广州增城划定生猪禁养区 1800多家猪场需撤离
- 2012-09-10果汁企业汇源集团或将利用温氏畜禽粪便种果树
- 2012-09-10广东肇庆市4个生猪调出大县获奖2300多万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 |
|
|
发表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