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网首页新闻 - 行情 - 财经 - 猪价 - 人才 - 招聘 - 求职 - 社区 - 协会 - 电子杂志 - 科技 - 猪病 - 商城 - 视频 - 访谈 - 人物 - 专题 - 图库 - 博览会 - 兽药GSP
BBS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养猪新闻 > 广东养猪 > 正文

业内人士称政府应控制外资养猪比例

  • 点击次数:
  • 日期:2008-08-29 18:26
  • 编辑:本站编辑
  • 来源:
  • 评论

  几乎是不约而同地,德意志银行、艾格菲等国外投资机构在中国介入生猪养殖业的消息四起,外资为何选择在这个时候来中国养猪呢?仅仅是因为前一段时间的养猪利润高吗?面对外资养猪的来势汹汹,国内养殖企业有什么看法呢?在这场猪肉争夺战中,谁能笑到最后?

  外资比例应该受控制

  对于外资大举进军中国生猪养殖业,广东温氏集团新闻发言人、副总裁黄松德告诉记者,不让外资进入中国养殖业是不可能的,而且国外养殖技术进入中国后,也可以带来良性竞争;但温氏呼吁政府有关部门应对外资进入和控制的规模密切关注,“要保持在一定的比例内,否则将会对中国的猪肉产业构成威胁”。

  尽管如今外资养猪的规模还很小,加起来约100万头,在国内年出栏生猪6亿头左右的庞大数字里微不足道,但为何却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呢?主要在于其声称的养猪利润惊人,其对生猪养殖产业链条的渗透速度也是惊人的。

  广东信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梁皓仪告诉记者,短期内外资养猪对中国没有威胁,但如果不加以控制,十年、二十年之后可能就会沦为第二个大豆产业。海通证券高级行业分析师丁频也认为,外资控制整条产业链后,将会把行业定价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跑马圈地“最关键20年”

  那么,为何早不进晚不进,外资养猪偏偏选择这个时候进来呢?黄松德告诉记者,2007年下半年到今年前几个月,是生猪价格10年来的最高点,每头猪的收入也达到了900多元的高位,但这只是一个短期现象,随着供需关系的变化,肉价时刻波动,比如最近的肉价已经开始下跌,而饲料却猛涨,养猪的收入已经下滑到了每头200-300元。

  黄松德分析,外资选择在此时进入中国养猪,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基于看好中国的长期发展以及对中国养殖业规模化发展趋势的判断。据黄松德介绍,美国的养殖业从散养到规模化的路程用了60年。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有几万家养殖企业,发展到现在只有几百家,而排名在前十几位的企业就占据了80%以上的供应量。中国正在走着同样的路。

  “国内养殖业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第一阶段以散养为主的局面初步谢幕,第二阶段的整合兼并开始登台,发展到第三阶段就是以金融运作来支撑产业发展。”黄松德表示,“中国走完集约化的道路大概需要50年,而现在正到了巨头开始跑马圈地最关键的时刻,所以他们(外资巨头)来了。”

  中外博弈谁将胜出?

  黄松德坦言,外资养猪有其优势:一是资金;二是育种;三是管理,“欧美的养殖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培育和积累了一些好品种,这不是国内企业短期内可以解决的。”但是国内企业也有自己的长处,除了更加本土化、与市场更贴近、对农村(户)更熟悉,20多年来在养殖方面也积累了不少经验。

  农业部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龙头企业带动下的农业产业化的推进,有利于提高国内企业的竞争力,以应对外资进入该市场时的局面。

  不过在黄松德看来,现在国内外企业的竞争还远未到“白热化”的程度,一方面外资才刚刚涉足;更关键的一点是国内的猪肉需求量还大有潜力可挖:目前国内人均肉类消费量是40公斤/年,离中等发达国家100公斤/年的平均值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肉类需求会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而大幅增加,“未来20年猪肉都会处于供需平衡、略显不足的状态。”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关闭窗口】 【顶部】 【收藏】 【挑错】【网友评论】 【此文分享至微博
图片新闻推荐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face6 face4 face3 face5 face2 face1 face7
验证码:  点击更换验证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