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网首页新闻 - 行情 - 财经 - 猪价 - 人才 - 招聘 - 求职 - 社区 - 协会 - 电子杂志 - 科技 - 猪病 - 商城 - 视频 - 访谈 - 人物 - 专题 - 图库 - 博览会 - 兽药GSP
BBS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养猪新闻 > 广东养猪 > 正文

我国生猪产区北移趋势凸显

  • 点击次数:
  • 日期:2007-09-19 18:13
  • 编辑:本站编辑
  • 来源:
  • 评论

  据经济参考报消息,最近国内生猪价格不断创出新高,全国范围内猪源的短缺在影响下游产品价格的同时,也悄然改变着我国生猪传统的饲养形式与市场流通格局,推动我国生猪市场格局发生变化。

  市场动荡淘汰分散的小饲养户生猪饲养周期长、成本高、风险大,一直是养殖户必须克服的难题。多年来我国生猪饲养方式一直以散户饲养为主,所以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很弱。

  “行情低落的时候,每斤不足两元钱,平均每头生猪去掉饲养成本,要赔200多元,养50头就得赔进去1万多元,养得越多,赔得越惨。”想起前两年的生猪行情,吉林省牧业管理局副局长孙景发至今仍心有余悸。他介绍说,2006年下半年以来,吉林生猪市场跌入历史低谷,母猪遭到大量屠宰,子猪扔在街上没人要,分散的小饲养户纷纷退出市场,规模养殖户也大大缩减饲养规模,生猪存栏量急剧减少,不少散户赔得血本无归。

  前郭县王府镇青龙山村侯凤华从2001年开始养猪,在自家院里修了猪舍,养了两头母猪和十几头育肥猪。据她介绍,2005年下半年以后行情就开始往下掉,最后没办法只能放弃不养了,两头老母猪才卖了600元,现在家里的猪圈已经变成了堆放杂物的地方。

  如今在吉林省不少农村,农民养猪已经不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农业收入来源的多元化,让越来越多的农户不再把养猪当成“零存整取”的家庭副业,再加上比较效益的下降,养猪已经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副业。

  散户不养了,真正的大户却又大不起来。一些养殖场面临着破产的威胁,规模养殖面临用地和贷款的双重制约,难以及时补上散养户退出的空缺。另外有些城市的菜地也逐渐被火暴的房地产市场吞噬,城市自我供给能力在减弱,务农的青壮年更是逐渐减少,而市场、自然灾害、疫病的风险却在不断加大。面对多种多样的变化,我国生猪饲养逐渐由粗放向集约发展,由一家一户向规模经营发展逐渐受到决策部门重视,一系列支持规模生产的政策正在逐步出台。

  生猪产业向北方主产区转移当前我国生猪生产的规模、布局、成本都在发生变化,靠一家一户支撑的生猪生产面临巨大挑战和生猪生产危机,风险承受能力最弱的是“散户”,因此没有大户支撑的国内生猪市场极易产生大的波动。

  我国是一个以猪肉为主要副食品的国家,猪肉也是各地居民“菜篮子”里的重要品种之一。为了保障供应,全国各地都在发展生猪生产,而多年来产区、销区划分并不是很明显。从一些养殖数字上看,南方各省份生猪生产要比北方省份多一些,很多地区既是产区也是销区,自给自足的生产格局延续了很多年。

  从今年我国生猪价格出现全面上涨的区域性变化上看,销区主要是大中城市。5月份生猪和猪肉价格上涨的警钟首先敲响在国内的大中城市,尤其以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更加明显。鉴于猪肉价格的上涨,各大城市纷纷出台一系列政策平抑价格,并且到生猪主产区的四川、黑龙江等地寻找猪源,增加猪肉的市场供应。这时,到主产区收购生猪的多了,猪变得紧俏了,主产区的价格开始上涨,同时由于供应的增加,大中城市的涨幅开始下降,6月份以后,基本进入了相对稳定的阶段。主产区生猪在大量输出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后,生猪数量也变少了,各地的商客收购生猪变得困难,大城市的生猪供应又会变得紧张,全国生猪和猪肉的行情从而进入了7月份的“再次反弹”阶段。

  吉林省省长助理房俐分析南北方生猪生产数据后认为,目前生猪生产区域格局发生一些新变化,东北地区生猪生产占领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以黑龙江省为例,“十五”期间生猪出栏量在全国的排位不断上升,近52%的生猪输送到外省。吉林省在今年1月份至6月份外销生猪达到255万头,同比增长了130.33%,外销量创历史同期最高。而且东北地区生猪以三元杂交为主,饲料主要以玉米为主,生猪质量高,猪肉备受国内各大市场的青睐,东北地区已经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建立了稳定的销售市场。同时,由于受全国生猪产业结构调整和南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影响,南方一些省区生猪饲养量大幅度下降,南方沿海及经济发达省区正在逐步弱化生猪产业,生猪产区北移趋势越发凸显。

  专家认为,无论从生猪生产周期、饲料优势、疫病防治等方面看,我国的生猪生产正由以前的全国遍地饲养向生猪主产区转变,产业布局的调整为北方省份的生猪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商机。建立覆盖全国的生猪市场监控体系

  过去政府有关部门在生猪生产快速发展或出现波动的时候,放弃了政府调控手段或者减弱了政府调控,完全按照市场规律运作。实践证明,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菜篮子品种完全依靠市场是不行的,应该政府和市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专家分析说,生猪作为市场经济下的一项产业,必然受到市场价格机制的制约和影响,生猪市场价格的周期性波动也将长期存在。政府的调控手段主要是根据养猪业市场波动规律和生长周期科学预测,组织生产,采取综合措施,以减轻市场波动对养猪生产的负面影响,从而获得良好稳定的经济效益,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些职能部门的工作作风不扎实,凭空按“增长规律”统计上报数据的现象,另外还有“报喜不报忧”的政绩观念在作怪,这些“注水”的数据上报或者发布,有可能对政府决策、市场信息引导产生不利影响,应当坚决制止。

  从这次生猪生产波动中,政府为防止生猪市场的大起大落,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肉类市场预警监测机制,增加国家储备肉数量。从现阶段看,影响生猪行情的因素越来越复杂,要对市场变化趋势作出准确判断十分困难。因此要增加资金投入和人员配备,建立健全覆盖全国的生猪市场监控体系,加强生猪市场的预测工作,形成灵敏的市场预警机制,为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关闭窗口】 【顶部】 【收藏】 【挑错】【网友评论】 【此文分享至微博
图片新闻推荐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face6 face4 face3 face5 face2 face1 face7
验证码:  点击更换验证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