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网首页新闻 - 行情 - 财经 - 猪价 - 人才 - 招聘 - 求职 - 社区 - 协会 - 电子杂志 - 科技 - 猪病 - 商城 - 视频 - 访谈 - 人物 - 专题 - 图库 - 博览会 - 兽药GSP
BBS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养猪新闻 > 广东养猪 > 正文

肉价暴涨 养猪户心存顾虑

  • 点击次数:
  • 日期:2007-09-06 17:54
  • 编辑:本站编辑
  • 来源:
  • 评论

  “大起”挣钱“大落”赔光

  8月26日,滨州市惠民县养猪户封书华出栏20多头肥猪,售价为每公斤25.6元。封书华告诉记者,尽管这个价格仍然处于高位,但是与六七月份的生猪收购价格相比,每公斤已经下降了1.6元。

  肉价在高位运行了4个多月后,终于停下了上涨的脚步。相关信息表明,随着国家一系列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的政策出台,部分地区的生猪收购价掉头向下,鲜猪肉价格也回落了1.5%。

  封书华说,像他这样有点规模的养猪户,实际上并不期盼猪价过高,“价格太高了,接着就是下跌”。

  2004年,猪肉价格达到历史新高价位,养殖户一哄而上增加养殖规模,导致供大于求。到2005年底,全国很多生猪养殖基地出现了一头猪仔20块钱都没人要的景象。

  “去年上半年,惠民县的仔猪每公斤2.8元,母猪每公斤2元钱,价格低得让人欲哭无泪。”封书华告诉记者,到了今年4月,猪肉价格才开始恢复性上涨,之后3个月,同比暴涨了70%。

  农业部门的研究表明,我国生猪价格的波动的确具有周期性,一般为3年一个周期,猪肉价格下跌甚至养猪亏本,养殖户纷纷退出养猪业,导致供应紧张,价格上涨。今年以来,猪肉价格出现的暴涨局面,就是去年肉价暴跌之后的反复。

  10多年的养猪生涯,让封书华见证了猪价的起起落落,从中,他得出了这样的规律:“大起”之后必然伴随“大落”。“大起”时看似挣了钱,“大落”后会赔的一干二净。

  基于此种担心,当前养猪的高收益并没有特别吸引封书华,在他原本容纳300多头的养猪场,存栏育肥猪仅150多头,封书华说:“担心大跌,不敢补栏。”

  养殖户渴望稳定的收益

  肉价低,养猪户叫苦;肉价高,养猪户担心。封书华说,他渴望一个稳定的养猪收益。

  “肉价多少才感觉比较合理?”记者问。

  “一头育肥猪获利300元就能接受。”

  封书华的依据是:一头100公斤的育肥猪,毛收入近1000元,去除饲料、免疫等成本700元,获利300元左右。“这个收益对于多数养猪户来说,具有比较效益。”

  在封书华看来,所谓养猪户的“比较效益”,是与外出打工的工资性收入比较得出来的。在惠民县,一个外出打工者的工资性收入一般为每月600元左右,去掉食宿,能够剩下400元,半年能攒近2500元。抛开养猪的资金投入,一个劳动力一般能喂养20头育肥猪,半年后出栏获益6000元,去掉各种杂费和疫病风险,收入高于打工收入。“养猪又累又脏,比较效益不明显,就没有人愿意留下来养猪。”

  养猪户封书华实际上在向记者表述一个养猪产业的利润分配问题,在生猪产业链条上,饲养、流通、销售等环节,各自占有一定利润,据此构成产业链。

  按照封书华“给定”的300元利润空间,记者进入猪肉流通环节和消费环节进行了调查。

  在济南市经营冷鲜肉的李老板告诉记者,如果一头100公斤的育肥猪养猪户获利300元,那么,倒推生猪收购价就是每公斤9.6元左右。经过收购、屠宰、加工、运输等环节后,进入市场销售终端,零售价格大约在每公斤15.8元-17.2元之间。

  李老板给记者举例说,猪肉零售价每公斤17元左右时,她的生意很不错。5月初,她经营的得利斯冷鲜肉零售均价每公斤16.8元左右,每天能销售150多公斤,利润100多元。6月份肉价高涨后,销量随着价格上升而“每况愈下”,目前,每天仅能卖掉80公斤左右,利润减少了一半多。

  对于均价每公斤17元的猪肉价位,济南市居民高大姐用“喜出望外”来形容。她告诉记者,目前的猪肉价格每公斤已经高达28元,她的三口之家每人每月要为肉价及相关食品多开支100多元。“假若肉价回落到每公斤17元,相关食品价格也会降价,每月就能从生活费里节省下100多元。”

  有专家认为,假若猪肉价格真的能够回落到每公斤17元左右,那么,目前由猪肉引领的禽肉、鸡蛋、副食品涨价压力将可能得到缓解。

  调控肉价重在规模化生产

  据了解,目前,我国的散养生猪占饲养量50%以上,一头生猪从饲养到上市,经过农户散养、市场收购、屠宰厂加工、批发零售等几个环节。这样一个流程,把养猪农户与市场割裂开来,该养多少,是赚还是赔,养猪户根本无从知晓,一旦饲料价格上涨、供需脱节等市场风险,势单力薄的分散养殖户就成了一个聚集风险的洼地,如果风险大到他们也无法承担,整个产业链就会出现断裂,肉价波动难以避免。

  为了平抑肉价,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在稳定市场供应方面,国家正在建立储备肉体系,一旦出现猪贱伤农,国家将拿出财政专项资金从养猪户手里收购生猪,来保护猪农收益。

  按照有关扶持保护政策和目前的生猪收购价格,半年内,生猪生产规模将得以恢复,市场供给将得到满足,肉价将因此下降。封书华告诉记者,他最担心的是生猪生产规模恢复以后,养猪利润又会偏离了他设定的300元的“心理价位”,再次出现猪贱伤农的局面。

  我省农业专家高焕喜认为,规避肉价周期性波动,单靠储备肉制度显然力有不逮,根本之策是从改变传统的生猪生产模式入手,借助国家推出的母猪补贴、政策保险、免疫措施等手段,促进并加大生猪的规模化生产。只有规模化生产生猪产销链条才能坚固,肉价才不至于出现大起大落,暴涨暴跌。
 

来源:大众日报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关闭窗口】 【顶部】 【收藏】 【挑错】【网友评论】 【此文分享至微博
图片新闻推荐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face6 face4 face3 face5 face2 face1 face7
验证码:  点击更换验证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