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网首页新闻 - 行情 - 财经 - 猪价 - 人才 - 招聘 - 求职 - 社区 - 协会 - 电子杂志 - 科技 - 猪病 - 商城 - 视频 - 访谈 - 人物 - 专题 - 图库 - 博览会 - 兽药GSP
BBS
汕头养猪户热心慈善 养猪赚的钱一分都没落家里

汕头养猪户热心慈善 养猪

陈姐其实家境富裕,只是她放着清闲富太不做去养猪,赚的钱则一分没落家里,全
河源市政府通过蓝塘猪产业振兴工作方案

河源市政府通过蓝塘猪产业

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了蓝塘猪保种和开发利用工作,审议通过了《河源市蓝
康尔健公司出席首届中国•丹麦畜牧业技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康尔健公司出席首届中国&

12月1日,在丹麦王国驻华大使馆、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国农学会农业产业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养猪新闻 > 广东养猪 > 正文

无证养猪场拆建反复 清拆遇权限缺失尴尬(2)

  • 点击次数:
  • 日期:2011-12-14 09:23
  • 编辑:admin
  • 来源:南方日报
  • 评论

  禁止养猪不能“一刀切”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丁力教授针对东莞禁猪令曾表示,与其“一刀切”地禁止养猪,不如制定相应的管理法规和产业政策,抬高养猪业的门槛,规范养猪业的排污行为,引导养猪业向“环境友好型”发展,让一些确实不能达到要求的猪场被市场淘汰出局。

  说到学校附近养猪场制造的污染,博华学校董事长曾先生总是难掩气愤,但偶尔也有其他的感触,他并不讳言,博华有50多名养猪户的孩子,有些孩子家长私底下来向他求情,“不要请他们拆啊,拆了我们都没事做了”。

  养猪户老唐则亲口对记者表示,很希望能够留下来,得到规范的管理。而公明执法队收集的塘尾社区非法养殖户诉求信息中,除了限期搬迁时间、租金与小孩就学问题,便是希望政府出面建立正规养殖场,他们愿意交纳租金接受正规管理。

  对于多年坚持不懈的“非法”养猪户,在拆与禁的刚性路径之外,是否可以寻求更为柔性的解决之道?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丁力教授针对东莞禁猪令曾表示,与其“一刀切”地禁止养猪,不如制定相应的管理法规和产业政策,抬高养猪业的门槛,规范养猪业的排污行为,引导养猪业向“环境友好型”发展,让一些确实不能达到要求的猪场被市场淘汰出局。

  新区经济服务局农业管理科科长穆圣庭也认为,从食品安全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说,不管一座城市如何发达,都不能拒绝养猪这一行业。

  穆圣庭与邱思延不约而同的想到了借鉴深圳已经实践一年有余的网络出租屋做法。

  与非法养猪场相同,“黑网吧”同样无牌无证。而网络出租屋,在深圳民间,被解读为“黑网吧”洗白转正的变身,这一做法至今仍存争议。网络出租屋做法即源自光明新区。光明新区也曾黑网吧肆虐,光明警方将对十元店的管理经验复制过来,将“黑网吧”“有条件”列入治安管理,以网络出租屋形式全覆盖采集上网人员信息。这一尝试获得了肯定。

  撇开这一做法的争议性不谈,邱思延与穆圣庭提及网络出租屋的初衷在于,借鉴其关键部分,即由某一部门掌控非法养猪场的牌照发放与管理,由市场力量决定猪场的去留兴衰。不同的是,在非法猪场的洗白过程中,牌照发放权掌握在农林部门手中。穆圣庭还提出了养猪场牌照的门槛,至少需要满足两条,养猪户的场地规模需要够大、动物防疫合格,最好配有兽医专业人员或者,养猪户具有一定的兽医专业知识。

  但这不过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设想而已,毕竟新区的权限有限,如何规范数额庞大的“非法”养猪场,养猪业究竟是禁止还是放开,需要更高层面的机构来决策,需要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与之配合。

  “对于非法养猪场,城管部门处于管理链条的终端,我们采取的是堵的手段,在找到合适的对策前,城管只能去拆,这种你拆我建的游击战争就会一直进行下去”,邱思延带着一丝无奈说。

  中午放学后,沿着博华学校大门侧边一条沟沟坎坎的小土路,12岁的琴琴带着记者来到了她位于荔枝林中心的家——一座用竹管、塑料薄膜和石棉瓦简单搭建的小型养猪场。

  琴琴的父亲老唐,重庆人,40出头,中等个子,一脸憨厚相。1994年,公明地区掀起养猪潮的前后,老唐来到了这里,是这一带的老养猪户。

  不久前,老唐刚卖出一百多头猪,还剩二十来头躺在猪棚里。“今年行情不好,生猪只卖了8块多(一斤),不亏本至少要9块钱”,老唐对记者抱怨。他今年刚搬到将石社区这片荔枝林,猪场占地有三百多平方米,在这一片荔枝林里的规模属于中等,一年的租金有五千多元。

  每年年头岁尾,都会有猪贩子来到公明各个养猪点收猪,然后卖给本地人、深圳市区或者附近的东莞。今年2月,猪贩子以10元多/斤的价格刚从老唐这儿收了一批生猪,他小赚了一笔,而在养猪的十多年里,赚钱的时候并不多,最多的一次赚了六七万元。“赚得都是辛苦钱!”老唐讪笑着说,额头上堆起深深的皱纹,“一个是猪苗费,二是饲料费,这两个价格总在涨,而生猪价却忽高忽低”。

  “这片林子里有多少养猪的,一年的成本大概多少钱?听说这儿的土地还没有转,有没有人来查过你们?”记者问。说到查处的问题,老唐蹙起了眉头。“几年前被拆过一次,损失惨重啊”,虽然打桩铺瓦建猪栏很快完工,但老唐念念不忘自己损失的建设费用。

  “这片林地的养猪场,本地人和学校意见很大,我估计迟早是要拆的,你有什么打算或者建议没有?”记者善意地提醒老唐。他再次蹙起了眉头,眼睛不安地左右顾盼。“我还是希望留下来,能够得到比较规范的管理,这个年纪还能干啥啊”,顿一顿,他似乎又有些泄气了,“如果非拆不可,希望能够提前四五个月或者半年通知,我们可以先把猪都卖掉。”

  从老唐的猪场出来,通往外面的大路也是一条土路,路旁一户猪场前黄泥巴堆成了小山,几个与老唐年纪相仿的汉子正光着膀子安装抽水器具,要不了多久一口水井就可以供水了。

  此心安处是吾家!对于老唐这样的猪农来说,不管明天如何,不管外面的人如何指责,这片蚊虫飞舞、笼罩在粪臭与黄昏煮猪食浓烟的林地,就是他们一家四口在异乡的家。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顶一下
(6)
 
100%
踩一下
(0)
 
0%
关闭窗口】 【顶部】 【收藏】 【挑错】【网友评论】 【此文分享至微博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face6 face4 face3 face5 face2 face1 face7
验证码:  点击更换验证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