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网首页新闻 - 行情 - 财经 - 猪价 - 人才 - 招聘 - 求职 - 社区 - 协会 - 电子杂志 - 科技 - 猪病 - 商城 - 视频 - 访谈 - 人物 - 专题 - 图库 - 博览会 - 兽药GSP
BBS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养猪新闻 > 猪业杂谈 > 正文

关于现代畜牧业试点情况的分析报告

  • 点击次数:
  • 日期:2010-04-29 00:00
  • 编辑:本站编辑
  • 来源:四川畜牧食品信息网
  • 评论

   省第九次党代会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作出了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重大部署,要求把发展现代畜牧业作为突破口,在全省掀起一起畜牧业现代化的革命,努力实现畜牧业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中率先跨越。省委九届六次全会明确了“到2012年现代畜牧业发展上台阶,新增1000万头出栏生猪生产能力,建成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初步建成畜牧经济强省”的战略任务。2007年,省委、省政府在资阳、遂宁、眉山启动现代畜牧业试点,探索适宜四川省情的现代畜牧业发展道路。总结三市试点的成功做法和成熟经验,找准差距和不足,对于应对畜牧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提高畜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探索现代畜牧业带动现代农业跨越发展,加快现代畜牧经济强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现代畜牧业试点情况

   试点3年来,三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创新工作,以培育发展大企业、大集团、大基地为重点,科学编制规划,加强政策扶持,加大财政投入,创新发展机制,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构建现代畜牧产业体系,三市畜牧业发展主要指标及增幅远高于全省水平,试点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效。可以说,试点3年是三市20年来产业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最好、效益较高的3年。

   (一)试点成效

   一是生产总量大幅增长。2009年资阳、遂宁、眉山三市畜牧业产值分别比2006年增长10.3%、21.0%、29.3%,占全省畜牧业产值的15.6%,肉、蛋、奶产量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均超过46%(国家统计局调整核定后的数据),比全省高3个百分点。三市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增长40%以上,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00元以上。

   二是生产方式明显转变。标准化规模养殖快速发展,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由2006年的161个,发展到558个。三市生猪适度规模养殖比重达50%,比全省高10.6个百分点以上。猪、牛、羊良种面分别比全省高4.7、18.5、3.5个百分点以上。

区域
年份
生猪
规模养殖面(%)
畜禽良种面(%)
四川
2006
20
58.5
34.8
81.9
2009
39
67
38.8
86
资阳
2006
25.5
57.9
25.5
56.4
2009
49.7
71.7
57.3
89.5
遂宁
2006
37.2
64
35
55
2009
63.8
98
73
91
眉山
2006
23.6
83.4
52.1
82
2009
49.6
90.4
82.7
90.9

   三是产业化水平显著提高。

   资阳:新增销售收入过亿元的畜牧龙头企业5家,畜产品加工业产值翻番达到62.6亿元,占牧业总产值的44.7%。形成年加工生猪500万头、山羊130万只、熟食品3万吨的能力。畜牧专业合作社从无到有,发展到934个,新增入社农户4万户。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带动养殖农户12余万户。

   遂宁:培育出全省首家肉食品加工上市公司,发展省级以上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3家,形成年加工生猪500万头、肉牛20万头、家禽5000万只的能力。肉类产品加工值73.7亿元,增长189%。发展畜牧专业合作社90个,新增会员9000户。饲料、兽药等配套产业新增年销售收入3.5亿元,解决就业岗位6000多个。

   眉山:引进了蒙牛、爱德、王家渡等32家龙头企业,初步实现每个主要畜禽品种都有一个大型龙头企业带动,形成了年加工鲜奶43.8万吨、生猪400万头、禽兔2200万只、饲料300万吨的加工能力。全市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02亿元,增长226%。发展畜牧专业合作社95个,新增会员1.4万户。

区域
年份
规模以上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状况
畜产品年加工能力
数量
(家)
年销售收入
带动农户数量
生猪
肉牛
鲜奶
肉羊
肉兔
资阳
2006
4
31.8
5
70
0
0
130
0
0
2009
6
62.6
12
500
0
0
130
0
0
遂宁
2006
10
43.8
7.3
300
5
0
0
500
0
2009
12
73.7
13.7
500
20
0
0
5000
0
眉山
2006
8
15
7.68
150
0
17.5
0
0
0
2009
12
60
15.6
400
0
43.8
0
1200
1000

   四是产业应对市场波动能力有所增强。试点以来,通过结构调整、机制创新和产业化推动,三市畜牧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有所增强,经受了2008年奶价波动和2009年以来猪价剧烈波动的考验,畜牧业保持了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在去年生猪价格剧烈波动的情况下,资阳市政府在全省率先启动冻猪肉储备,并动用财政配套的产业风险金按30元/头的标准对合作社出栏生猪予以补贴,稳定了养殖户市场预期,促进了生猪生产发展;遂宁市参与生猪托养、寄养的农户仍有50元/头以上的收益。眉山建立了政府部门、加工企业、合作社、小区奶农多方参与的原料奶价格协调机制,保护了奶农养殖效益,促进了现代奶业发展。2009年,在全省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减少86.7元的情况下,遂宁、眉山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分别增加50.8元、31.1元,资阳也仅减少25元。

  (二)基本经验

  1. 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是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重要前提。发展现代畜牧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更是一项“政府工程”,各级党委政府强力的组织推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资阳、遂宁、眉山三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现代畜牧业试点工作,坚持把发展现代畜牧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突破口,不仅在组织上都成立了市长任组长、市委副书记和副市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现代畜牧业发展领导小组,而且统筹制定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搭建支持畜牧产业发展的融资平台,构建从生产发展,到利益调节、风险分担各环节的运行新机制,尤其是加大地方财政对畜牧业的直接投入力度,为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 转变生产方式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根本任务。试点三市紧紧扭住转变生产方式这条主线,大力推进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通过用好国家、省和市县项目资金,全面推进规模养殖场(户)良种引进、圈舍标准化改造和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引导农户积极发展以标准化为基础、适度规模为主导的养殖场,使养殖过程全程受控,实现生产方式与养殖环境的转变和改善。

  3. 培育龙头企业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关键环节。试点三市坚持上产业先上龙头,外引内联,采取政府配套基础设施、贷款贴息、出口退税、优化服务环境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引进发展龙头企业,打造了蒙牛、爱德、温氏、高金、美宁、颐康、四海、金锣、双汇、通威、新希望、巨星等一批规模大、实力强、辐射广的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培育了高金、美宁、蜀娇、阳坪等一批中国名牌产品,形成了生猪、奶牛、肉兔等主要畜禽产品养殖加工一条龙产业体系,为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提供了强大引擎。

  4. 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必然选择。试点三市坚持养殖规模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根据水环境容量和耕地消纳畜禽粪污的能力,确定畜牧业发展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合理规划布局区域载畜量;探索养殖基地建设与绿色种植业发展结合,推行“养殖小区(场)+沼气+绿色种植”模式,始终把畜禽养殖布局、规模、结构建立在环境允许的承载能力之内,不仅初步实现了种养结合,良性循环,而且以畜禽粪污为原料发展有机肥等新兴加工业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

  5. 创新体制机制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内在要求。三个市根据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着力探索了三大机制创新:一是创新投融资机制,有效破解现代畜牧业发展融资难的问题。试点三市创新财政支农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由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建立农业信用担保公司,财政投入的带动效应多次放大,增强了畜牧业融资能力。以资阳为例,省市县财政共投入资金9790万元,带动企业资金8080万元,通过担保公司撬动了金融资金21.74亿元,带动了民间资金约25亿元投入畜牧产业发展。二是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引领分散的农户进入现代畜牧经济。资阳市 “六方合作+保险”新机制将产业链上的各个主体“无缝”整合,构建了生产发展、多方共赢的产业化框架。遂宁、简阳、乐至等地生猪、山羊“寄养”模式和眉山市温氏“订单养殖”模式,实现了农民的低成本创业和零风险增收。三是创新风险防范机制。三个试点市通过支持发展农民专合社,提高农民在原料采购和产品销售环节的价格主导权和话语权,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畜禽产品价格风险;通过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降低了动物疫病带来的生产风险;通过大力推进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着力打造品牌,提高了养殖行业抵御经营风险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

  1. 产业结构不够合理。2009年三市生猪产值占畜牧业产值比重均在50%以上,资阳市达到63.4%,高出全省7.4个百分点,总体上三市仍然没有改变“一猪独大”的状况,肉牛、肉羊和禽兔养殖基地发展相对滞后。而且在生猪产业内部,外三元杂交猪比例只有40—45%,虽比全省平均水平高,但与东部和东北省份比仍有较大差距,生猪品种质量不能满足市场瘦肉型消费需求和企业加工外销原料整齐度高、出肉率高的需要。这样的产业结构不适应生猪市场波动周期缩短、波幅剧烈的新形势。

  2. 生产方式需要进一步转变。三市企业“高档次”的规模养殖场与农户传统养殖并存现象仍然突出,企业带动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相当部分养殖户生产环境差,圈舍建设简陋,标准化、规模化、良种化水平有待提高。以生猪为例,2009年全国生猪规模养殖比重已达到60%,而资阳、遂宁、眉山三市生猪规模养殖比重为47%、54%、49%,其中年出栏50—999头的适度规模养殖面只有26%、33%、30%;资阳、遂宁分别出栏生猪684万头、636万头,但纯种场和二杂制种场能繁母猪存栏只有2.56万头、5.02万头,良繁体系需进一步加强。

  3. 畜产品生产与加工不协调。三市畜产品加工企业快速发展,但标准化养殖基地发展滞后,实际加工量与加工能力存在较大差距。生猪实际加工量不到产能的1/2,牛羊禽兔不到1/3,特别是肉食品精深加工“短腿”现象突出。资阳市生猪年屠宰加工能力已达到500万头以上,主要以加工分割肉为主。四海集团已启动10万吨熟食品加工项目,目前尚未正式投产。2009年全市生猪精深加工能力只有3万吨,实际加工0.66万吨,与生猪产业大市的地位不相适应。遂宁牛羊禽实际加工量不到加工能力的1/4,兔肉加工仅有1/10。

  4. 养殖户组织化程度仍然较低。三市是全省畜牧产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但与发达国家80%以上农户都是合社社员的情况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总体上,养殖农户组织化程度仍然较低,参与产业化经营深度、广度不够,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不足,在维护养殖者利益、引导生产方向、组织产品销售、抵御市场风险等方面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5. 机制创新推广力度不够。“六方合作+保险”、托养寄养、订单养殖等行之有效的产业发展机制推覆盖面还较小,促进产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风险防范机制有待完善。“六方合作+保险”在资阳仅覆盖3.5万户养殖农户,占全市农户的2.8%。遂宁、眉山市级农牧业融资平台规模总体较小,覆盖面和农户受益面均较低,县(区)级农牧业融资平台匮乏,对农户信贷担保的规模、结构、方式等都有待加强和完善。

  二、现代畜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畜牧经济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对国内国际市场的变化越来越敏感,受资源环境的约束越来越强烈。推进我省现代畜牧业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尖锐,对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带来新的挑战。

(一)生猪产业波动加剧与实现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矛盾。生猪生产和价格具有周期性波动的规律。1985年国家取消生猪派购以来,受生猪繁育、猪肉供需等因素影响,生猪生产和价格已经历了8次明显波动。尤其是近年来,生猪价格波动周期缩短、频次增加,从以往的3—4年一个波动周期转变为1—2年一个波动周期,生猪养殖成本在波动中不断上升,养殖效益波动幅度大。生猪价格波动加剧,对产业稳定发展,特别是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带来严峻挑战。作为全国第一生猪大省,受到的冲击更大,影响更深。

  (二)生猪为主的产业结构与饲料粮结构性短缺的矛盾。生猪产业是我省畜牧业的支柱产业,2009年全省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71.6%,生猪产业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56%,是典型的耗粮型畜牧业。而省内主要饲料粮供应不足,2009年仅饲料加工企业就从省外调入玉米300多万吨,省内玉米平均价格比全国均价高0.2元/公斤,比主产区高0.4元/公斤,直接影响了养殖效益。畜牧产业结构与饲料粮短缺的矛盾,成为制约我省畜牧业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因素。

  (三)发展规模化养殖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规模化养殖是畜牧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也是我省推进畜牧业现代化的努力方向。随着国家对环保要求的提高,发展规模养殖治污费用增加不可逆转。目前,国家沼气建设项目以户为单位只安排6—10立方,不能满足规模养殖粪污无害化处理的需要。今年国家可能出台《畜禽污染防治条例》,初步草拟的内容涉及对超过一定规模的畜禽养殖收取排污费的规定。一旦条例出台,必将增加规模养殖成本,挤压养殖效益。

  (四)传统饲养方式与安全生产的矛盾。传统饲养方式在全省仍占较大比重,即使是试点三市也有近50%。传统饲养设备设施落后,标准化和组织化程度较低,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不强,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较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1%的质量问题对消费者而言都是100%质量安全问题。在全社会高度关注的情况下,小的问题、个别事件容易炒作放大,稍有不慎,都将对产业发展造成巨大冲击。

  (五)产业链中养殖户利益分享与风险分摊失衡的矛盾。在畜牧业产业链中,处于产业链前端的饲料生产和后端的贩运、屠宰、加工、批发、零售等环节利润都有保障,承担风险最小。养殖环节周期最长,承担的疫病和市场风险最大,但效益最低且极不稳定,处于弱势地位。据调查了解,在农民养殖生猪亏损的情况下,饲料企业每吨配合饲料仍有100元的利润,猪贩仍能赚取10—20元/头中间费,屠宰商能赚取30—50元/头利润,肉贩可赚取100元/头以上利润。产业链各主体利益分享与风险分摊失衡的矛盾十分突出,不利于产业稳定发展,更制约了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三、深化试点提质增效的努力方向

  (一)基本思路: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主线,提升生猪品质,巩固和发展生猪生产优势,大力发展节粮型草食牲畜和特色小家畜禽,使品种、畜种、畜群和产值结构更加合理,效益最大;加大种植业“粮、经、饲”三元结构调整力度,在简阳、射洪、洪雅积极开展农牧配套、种养结合、循环发展试点,力争以畜牧业现代化推动种植业现代化取得新突破。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重点,大力发展农户标准化为基础、适度规模为主导、种养结合的畜牧业循环经济,进一步提高规模化、标准化、良种化、产业化水平,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市场占有率,实现畜牧业增长方式由传统数量型向数量、质量、效益和安全并重转变。以完善推广“六方合作+保险”产业发展机制为抓手,大力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全面推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农户”发展模式,构建功能强大、产业互动、多方共赢、良性发展的产业化框架。

  (二)目标任务:到2012年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草食牲畜和特色小家畜禽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达到2500元,生猪等主要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5%,生猪良种面达到85%以上。简阳、射洪、洪雅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效,形成畜牧业现代化带动种植业现代化的发展格局。

  (三)重点工作

  1. 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上有新突破。生猪结构上,重点是建立稳定合理的猪群结构,使能繁母猪占猪群比重始终保持在9%—9.5%左右;大力实施换种工程,加快良繁体系建设,淘汰劣质母猪,试点市DLY、PIC外系生猪出栏比重每年提高3—5个百分点。畜牧业结构上,与气候、饲草饲料资源优势相适应,试点市要积极推进秸秆养畜示范项目,新培育发展1—2个草食牲畜品种或特色小家畜禽品种为优势产业,眉山市重点培育奶牛、肉兔,资阳市重点培育肉羊、肉鸡,遂宁市重点培育肉牛、肉鸡。农业结构上,与草食牲畜发展规划布局相适应,加快发展青贮玉米、人工种草,提高草山草坡、秸秆等资源的开发利用率。

  2. 在转变发展方式上有新突破。按照现代畜牧业“圈舍标准、设施配套、品种优良、管理规范、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加大畜牧生产标准化推进工作。一是推进圈舍及配套设施标准化。结合新农村建设民居风格特点,统一规划选择圈舍标准,指导农户集中联建标准化圈舍,探索建立租赁、转包等圈舍流转机制,提高圈舍利用率。二是推进适度规模养殖。以户均年纯收入1.5万元为指标,确定各类畜禽养殖规模,提高农户适度规模养殖在生产总量中的比重,真正把畜牧业打造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三是推进畜禽养殖良种化。大力推行“种畜禽场+专业合作社+适度规模养殖户”发展模式,做到良种扩繁场到乡镇进村社,生产基地及其辐射带动的养殖户做到自繁自养,全面实现良种化,提高养殖效益。四是推进种养结合的畜牧业循环经济。结合种植业对有机肥的需求量,合理布局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大力推行“生态养殖+沼气+绿色种植”的生产模式,加快发展种养结合的畜牧业循环经济,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3. 在提高养殖户组织化程度上有新突破。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意见》(川委办〔2010〕3号)精神,坚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建设现代畜牧业产业基地、区域化布局相结合。从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在相对集中的畜禽养殖区,引导支持种畜禽场、养殖大户、营销大户牵头组织适度规模养殖户分畜禽品种建立专业合作社。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畜禽圈舍等出资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优先安排有条件的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实施国家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等建设项目。

  4. 在推广“六方合作+保险”机制上有新突破。在生猪价格剧烈波动中,“六方合作+保险”机制稳定产业发展、抵御市场风险的优势凸现,得到了广大养殖户认可,正是推广之机。三市要加大推广力度,重点抓好三个环节。一是组建专业合作社。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现代畜牧业的要求,坚持统分结合,就是要通过建立养殖专业合作社,使农民由自然人转变为法人社成员,把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经营的农民组织进产业化经营中,依托合作社统购种畜禽和饲料、兽药,统一生产标准、良种良法和防疫技术,统一产品营销,实现生产与市场对接,既提高质量安全水平,又减少中间环节,实现降本增效,让养殖户分享更多利润。二是搭建投融资平台。建立市县两级农牧业投资担保公司,采取吸纳社会资金注资、将城市土地用于农业投资担保等形式做大融资平台,依托合作社强化农户信用管理,解决农民抵押无资产、信用无等级,发展规模养殖融资难的问题。三是建立风险防范金。按照“各参与主体出一点,财政补助一点”的办法在养殖专业合作社建立产业发展风险金,在价格下跌养殖亏损时,对合作社养殖户进行补助,解决养殖环节风险过大的问题。通过深化试点,建立起应对畜禽产品价格波动的调控机制。

  四、开展现代畜牧业带动现代农业实现新跨越试点

  贯彻省政府14号文件要求,在试点三市分别选择了简阳、射洪、洪雅开展现代畜牧业带动现代农业实现新跨越试点。这三个县既是现代畜牧业重点培育县,也是首批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县。如何推进试点,有两点应该注意。一方面,要坚持种养结合、循环发展。发挥种植业和养殖业互补优势,按照“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原理,加大种植业“三元结构”调整力度,着力提高种植业为养殖业提供饲料用粮的自给率,降低养殖成本,促进畜牧养殖结构调整;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努力实现养殖业畜禽粪便在种植业作为有机肥全部资源化利用,降低种植成本,促进绿色种植业发展,最终构建农牧互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模式,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另一方面,要坚持产业发展与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相结合。在新农村示范片新型村庄村落建设中,要结合民居风格特点,规划布局标准化养殖小区,选择统一的圈舍设计图纸,相应配套沼气池建设项目,既解决清洁能源问题,又解决环境保护问题,实现新建(改扩建)圈舍与农户住房相协调,产业发展与村容村貌改善、乡村环境整治的有机统一。

  具体推进中,要抓好以下六项工作:一是完善产业发展规划。要对种植业消纳畜禽粪便负荷进行测算(种植业每亩承载3个猪单位,30只蛋鸡、60只肉鸡、3只羊、30只兔、0.1头奶牛、0.2头肉牛折算1个猪单位),按照效益最大化的原则,确定区域载畜品种、规模,布局养殖小区和种植园区。二是调整优化养殖结构。在稳定提升生猪产业发展质量的同时,简阳的肉羊、射洪的水禽、洪雅的奶牛都要作为主导产业来培育。三是推行“生态养殖—沼气—绿色种植”发展模式。引导农户选择有利于疫病防控的山坳集中联建养殖小区,实行标准化集中饲养;在养殖小区配套建设沼气池,实行干稀分离,集中处理粪便;按照3个猪单位1亩地的标准建设特色种植业园(菜、果、林、饲草、饲料),用沼液灌溉施肥、沼渣改土,减少化肥施用量,降低生产成本,发展有机种植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四是实施人工种草和秸秆养畜工程。要安排专项资金鼓励人工种草,开发利用秸秆饲料资源,发展秸秆青贮、氨化,实现以草换肉奶、以秸秆换肉奶。五是加大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力度。积极发展有机肥加工等新兴产业,鼓励大型养殖小区利用沼气发电。推进畜产品加工废弃物(血、羽毛、骨骼)加工转化为饲料原料,实现物质能量循环使用。六是加大财政投入。由省级相关部门安排的项目资金和三市深化试点专项资金,要向三个县给予倾斜支持。三个县在加大地方财政配套力度的同时,要整合地方发改、环保、农业、畜牧、林业、水利、交通等部门项目资金,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重点支持种养互动的循环经济发展。

  五、加快推进现代畜牧经济强省建设

  在三市深化试点提质增效的同时,加大省政府14号文件贯彻落实力度,以50个现代畜牧业重点培育县和37个以畜牧业为主导产业的新农村示范片为重点推广试点经验,区域化整体推动现代畜牧业发展,加快建设现代畜牧经济强省。具体把握以下几点。

  (一)把发展现代畜牧业定位为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立足我省畜牧业大省,农村人多地少、居住分散、山地丘陵为主、农民增收问题突出的基本省情,从我省工业化、城镇化道路还很漫长,很长一段时期内绝大多数农户还要靠第一产业农林牧渔来增收致富的实际出发,到2020年要实现农村全面小康,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发展现代畜牧业定位为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使农民成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主体,发展成果的受益者,使畜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真正挑起农民增收的大梁。在确定养殖模式、落实扶持政策等方面都必须以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把国家强农惠农的项目资金用在支持农户发展产业上。

  (二)把优化品种、调整结构作为推进现代畜牧经济强省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全面推进品种改良,加强动物、草种新品种选育推广及配套技术开发与运用,不断提高畜禽良种和优质牧草比重,形成特色品种优势。实施“稳猪禽、兴牛羊”战略。继续实施新增优质生猪生产能力工程,加快建设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提高生猪出栏总量中优质生猪比重,巩固和发展生猪产业优势。大力发展有比较优势和市场潜力的节粮型草食牲畜、特色小家畜禽,加快推进“以草换肉”、“以秸秆换肉奶”工程,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效益良好的养殖结构,提高非猪产值在畜牧业产值中的比重。

  (三)推行农户标准化养殖为基础、适度规模为主导、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的畜牧业生产方式。全面推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适度规模养殖农户”发展模式,引领千家万户农户进入社会化大生产,使农户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成为畜牧生产的主要形式。推行“生态养殖+沼气+绿色种植”的环境友好型农牧互动生产模式,构建种养平衡、农牧互动、生态循环、环境友好的产业发展体系。

  (四)走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基地发展规范有序、产加销一体化的发展路子。优化环境、强化服务,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兴办种畜禽场、精深加工、现代物流营销等农户办不了的现代企业,在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和扩散带动农户发展等方面继续给予大力扶持。发挥专业合作社组织、纽带、联结、载体功能,引导农户按照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的要求联合起来,提高进入产业体系的组织化程度。着眼市场效益和加工需求,优化品种品质结构,组织农户为龙头企业建设优质稳定的原料基地。创新完善畜牧产业各环节不同利益主体的联结方式,建立“平等参与,合作互助,风险共担,多方共赢”的发展机制,实现家庭生产与现代化大生产结合、千家万户生产与千变万化市场结合、培育龙头企业与农户发展致富相结合。

  (六)加强政府组织推动作用。一是强化政策引导。用好国家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省现代畜牧业发展等项目资金,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农户进入小区发展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整合农业、水利、交通等涉农资金,支持标准化养殖小区水、电、路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户粪污处理设施建设。二是强化技术服务。结合畜牧科技助农增收行动,将技术骨干落实到乡、村、户,为小区农户的圈舍建设、种畜禽引进、防疫技术、饲养管理等提供技术服务。加强新型农民培训,整合各类培训资源、资金,通过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户到标准化养殖小区、种畜禽场现场跟班学习生产防疫等重点环节技术要领和操作流程,让农户迅速掌握养殖实用技术。三是强化安全保障。狠抓动物卫生安全,强化免疫、监测、检疫、消毒、应急处置等关键措施,千方百计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强化源头治理,狠抓饲料兽药生产经营、动物饲养、屠宰加工、流通等环节全程监管,千方百计确保不发生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四川省畜牧食品局

2010年4月26日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关闭窗口】 【顶部】 【收藏】 【挑错】【网友评论】 【此文分享至微博
图片新闻推荐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face6 face4 face3 face5 face2 face1 face7
验证码:  点击更换验证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