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网首页新闻 - 行情 - 财经 - 猪价 - 人才 - 招聘 - 求职 - 社区 - 协会 - 电子杂志 - 科技 - 猪病 - 商城 - 视频 - 访谈 - 人物 - 专题 - 图库 - 博览会 - 兽药GSP
BBS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兽药新闻 > 疫情通报 > 正文

农业部: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年)

  • 点击次数:
  • 日期:2005-01-27 10:11
  • 编辑:超级管理员
  • 来源:
  • 评论
农业部: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年) 从新世纪开始,我国人民生活在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的基础上继续改善,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今后十年,将是我国居民食物结构迅速变化和营养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时期。加快食物发展,改善食物结构,提高全民营养水平,增进人民身体健康,是国民整体素质提高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为指导我国食物与营养持续,协调发展,特制定本纲要。   一.食物与营养发展的基本状况   (一)我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的成就。   〈九十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颁布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实现了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推动了食物需求持续增长。全民营养状况得到全面改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为食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科技进步已经渗透到食物发展的各个环节,加速了传统食物的改造,拓宽了食物发展的空间。我国食物与营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食物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我国粮食的年均生产能力已达到5亿吨的水平,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00公斤左右。在粮食生产稳步增长的同时,肉,蛋,水产品以及水果,蔬菜生产都有了快速的增长,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食物消费质量明显提高。1990年到2000年,全过居民人均收入从904元增加到1625元(1990年不变价)。人均食物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逐步降低,恩格尔系数从60.3%下降到46.0%。食物消费结果得到了显著改善。2000年人均消费口粮206公斤,蔬菜110公斤,食用植物油8.2公斤,食糖7.0公斤,肉类25.3公斤,蛋类11.8公斤,奶类5.5公斤,水产品11.7公斤。与1990年相比,蛋,奶,水产品人均消费量有较大幅度提高。   3.居民营养结构有较大改善。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居民摄入能量比较稳定,摄入的蛋白质总量中动物性蛋白质所占的比重有一定增长,膳食质量显著改善。通过90年代后期部分地区典型监测表明,居民人均每日摄入能量2387千卡,蛋白质70.5克,脂肪54.7克。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摄入能量2253千卡,蛋白质69.2克,脂肪72克;农村居民人均摄入能量2449千卡,蛋白质71.1克,脂肪46.7克,基本达到了营养素供给量标准。   (二)当前食物与营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食物生产,消费,营养不协调,生产结构不能满足营养结构改善需要。从目前情况看,一是我国优质农产品比重偏低,奶类,大豆等优质食物消费明显不足。二是城乡居民营养不平衡,地区差异较大城市居民因素膳食不平衡或营养过剩导致的疾病迅速增多,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营养不良现象存在。三是食品工业发展滞后,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装备总体水平偏低,食品工业值不足农业产值的40%,加工食品消费量仅占食品消费量的30%,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较大。   5.食物质量,安全和卫生存在隐患。部分地区食物生产的环境恶化,受到工业和城市的污染,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使用不当,加工中食品添加剂和技术使用不尽合理,导致部分食物有害物质残留超标,严重影响人民健康。   (三)食物与营养发展面临的新形式。   6.食物与营养面临新的形式:一是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事物多样化,优质化需求明显增加;对食物安全卫生要求不断提高。二是居民食物消费正处于由小康向更加富裕转型的时期,急需加强对居民食物与营养的指导工作,促进居民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否则,既会造成资源浪费,也可能会影响一代甚至几代人身体素质的提高。三是世界经济和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国际食物与营养产业呈加速发展趋势,必须加快我国食物与营养工作,以跟上世界发展步伐。   因此,今后十年,我国食物与营养工作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必须调整战略,转变观念,明确发展重点,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食物与营养取得新的发展。   二. 食物与营养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食物与营养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7.食物与营养发展的指导思想。适应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营养改善的要求,为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动员和号召全社会力量,加快我国食物与营养的发展。紧紧围绕食物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分类指导,全面推进,建设现代食物生产,加工和市场体系,调整引导我国食物结构向营养,卫生,科学,合理方向发展,经过不懈努力,使我国居民的食物消费与营养整体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   8.食物与营养发展的基本原则。坚持食物生产与消费协调发展的原则,适应居民营养改善的需要,建立以农业为基础,以食品工业为龙头的现代食物产业体系;坚持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开发利用各种食物资源,实现 可持续发展;坚持食物质量与安全卫生管理质量和安全卫生水平;坚持优化结构与预防疾病相结合的原则,调整优化食物与营养结构,预防营养性疾病,提高全民营养和健康水平;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发扬中华饮食文化的优良传统,全面提高食物发展的科技水平,走有中国特色的食物与营养发展道路。   (二)食物与营养发展的目标。   9.2010年食物与营养发展总体目标。保障合理的营养素摄入量。人均每日摄入能量为2300千卡(供给能量为2600千卡),其中80%来自植物性食物,20%来自动物性食物;蛋白质77克,其中30%来自动物性食物;脂肪70克,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的25%;钙580毫克,铁23毫克,锌12毫克;维生素(B1)1.2毫克,维生素(B2)1.4毫克,维生素A775毫克。   保障合理的食物摄入量。人均每年主要食物摄入量为:口粮155公斤,豆类13公斤,蔬菜147公斤,水果38公斤,食用植物油10公斤,食糖9公斤,肉类28公斤,蛋类15公斤,奶类16公斤,水产品16公斤。   保障充足的事物供给。2010年全国主要食物生产总量的安全保障目标为:粮食5.7亿吨,豆类2300万吨,蔬菜3.7亿吨,水果7300万吨,油料3400万吨,糖料1.3亿吨,肉类7600万吨,蛋类2700万吨,奶类2600万吨,水产品5000万吨。   降低营养不良性疾病发病率。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发病率降至5%,生长迟缓发病率降至15%。孕妇和儿童贫血患病率分别降至20%和15%。4个月以内婴儿的母乳喂养达到普及,4个月以上的婴儿,应逐步补充各种辅助食品。   10.2010年城乡居民食物与营养发展目标。城市居民。人均每日摄入能量2250千卡,其中75%来自植物性食物,25%来自动物性食物;蛋白质80克,其中35%来自动物性食物;脂肪80克,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的28%。人均每年主要食物摄入量为:口粮135公斤,豆类12公斤,蔬菜160公斤,水果52公斤,食用植物油10公斤,食糖10公斤,肉类32公斤,蛋类18公斤,奶类32公斤,水产品22公斤。   农村居民。人均每日摄入能量2320千卡,其中84%来自植物性食物,16%来自动物性食物;蛋白质75克,其中27%来自动物性食物;脂肪65克,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的24%。人均每年主要事物摄入量为:口粮165公斤,豆类13公斤,蔬菜140公斤,水果30公斤,食用植物油10公斤,食糖8公斤,肉类26公斤,蛋类13公斤,奶类7公斤,水产品13公斤。   三.食物与营养发展的重点领域,地区与群体    今后十年,针对我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要优先发展奶类产业,大豆产业和食品加工业三个重点食物领域,努力解决好农村和西部两个重点地区以及少年儿童,妇幼,老年三个重点人群的食物与营养发展问题。   (一)食物与营养发展的重点领域   我国食物一营养发展的内容多,任务重,领域广,要在整体推进的基础上,把涉及食物与营养发展的难点和薄弱环节作为今后十年的重点内容,优先发展。   11.奶类产业。加快发展奶业,提高居民奶类消费水平。扶持奶源基地建设,调整奶畜群结构,改善奶业基础薄弱的状况。加快发展乳制品加工业,支持开发新的奶产品,促进奶产品的升级换代。大力加强奶业科学研究,提高奶业发展的科技含量。支持并形成若干个对全国具有带动作用的大型乳品加工企业集团。加大对奶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尽快提高我国居民的奶类食品消费水平,到2010年居民的乳制品人均消费量比2000年要有大幅度增加。   12.大豆产业。大力发展大豆产业,促进大豆及其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提高大豆食品的供给水平。支持开展大豆资源,生产,精深加工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大力开拓大豆及其制品的消费市场,优先支持开发新型的大豆食品,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豆制品;到2010年,以大豆为基础的优质蛋白质消费量以及深加工产品消费量要有明显增加,质量要有明显改进。   13.食品加工业。优先支持对主食的加工,加快居民主要制成品食物的发展步伐,重点发展符合营养科学要求的方便食品,速冻食品。加快发展食物营养强化工作,重点推进主食品营养强化,减轻食物营养素缺乏的状况。优先支持我国传统食品的工业化技术改造,选择并支持若干种具有市场前景和示范作用的传统食品,提高其科技含量,加快其工业化步伐。优先支持大宗农产品深度开发与加工利用,逐步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程度。   (二)食物与营养发展的重点地区。   食物与营养发展需要全民参与,协调发展。要把相对落后的地区作为重点,加大力度,努力推进。   14. 农村地区。广大农村地区,食物发展不平衡,营养状况相对落后。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提高食物消费能力。重视农村营养改善,加强农村食物与营养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食物购买与消费环境,开拓农村食物市场。力争到2010年广大农村地区营养状况有较大改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15. 西部农村地区。西部农村地区食物发展基础较差,食物资源丰富但未能充分开发利用。要加强食物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西部食物发展主导产业,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西部地区食物消费,降低西部地区农民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采取综合措施,促进西部地区农民食物与营养状况的不断改善。   (三)营养改善的重点人群。   营养改善是长期的任务,在注重各类人群营养改善的同时,要切实抓好弱势人群的营养改善工作。   16.少年儿童群体。提高民族整体素质,基础在少年儿童。积极组织实施有关少年儿童营养改善的国家计划。优先保证这一群体的营养供给,提高身体素质。定期对少年儿童营养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实行有针对性的营养指导,使少年儿童从小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建立贫困地区少年儿童营养保障制度,切实解决农村营养不良儿童所占的比例比2000年减少一半,城市营养失调儿童所占的比例减少1/3。   17.妇幼群体。妇女具有特殊营养需要,婴幼儿正处于生命的早期,他们的营养状况关系到人体一生的健康。要加大妇幼群体营养改善的力度,逐步建立孕妇,婴儿营养保障制度,防止妇女尤其是孕妇,产妇,哺乳期妇女的营养失衡。在全面普及母乳喂养的基础上,针对妇幼群体的特殊需要,大力开发适合妇幼群体消费的系列食品,加强对妇幼食品的市场管理。重点搞好3岁以下幼儿的营养改善,为提高中华民族新一代的身体素质打下良好基础。   18.老年人群体。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比例逐渐增大,老年人的营养与健康越来越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问题。要建立老年人营养保障制度,关心老年人膳食营养,做好孤寡老人的膳食供给,加强对老年人的营养保障工作。研究开发适合老年人消费的系列食物,重点发展营养强化食品和低盐,低脂,低能量食品。减少老年人营养性疾病的发生率,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四.促进食物与营养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调整结构,提高食物综合供给能力。   19. 调整农业结构,提高食物质量。在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着力优化食品品种,优化食物品质,优化食物布局,促进食物生产效益大幅度增长。种植业要由传统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二元结构”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转变,大力发展名,特,优农产品,形成各具特色的优质农产品及其加工专用生产区,建立优质食品加工专用原料生产基地,大力发展适合食品加工业需要的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合理和充分利用草地,农作物秸杆等资源,建立规模养殖场,加快牛羊,禽特别是奶畜发展,生产优质畜禽食品。在合理保护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加快发展水产养殖业,积极开发大洋性渔业资源。   20.加强管理,加快食品工业发展。转变政府职能,加强行业规划和协调,加强监管和服务,实行食品工业产供销一体化。调整食品工业结构,加速传统食品工业的优化升级,促进传
顶一下
(4)
 
100%
踩一下
(0)
 
0%
关闭窗口】 【顶部】 【收藏】 【挑错】【网友评论】 【此文分享至微博
图片新闻推荐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face6 face4 face3 face5 face2 face1 face7
验证码:  点击更换验证图片
 新闻排行
更多>>论坛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