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豆增加,国产豆缩量减产之惑
- 点击次数:
- 日期:2012-11-12 10:01
- 编辑:admin
- 来源:新金融观察
- 评论
种植面积减少、产量下降、豆农积极性不高,2012年的大豆生产难如人意。与此同时,伴随着进口大豆与国产大豆争夺市场、榨油用豆与食品用豆互相挤压,外资企业加入收购行列,国产大豆纠结之惑仍在加剧。
连续减产
2012粮食整体丰收背景下,大豆产量持续减少,国产大豆的出路争论再次响起。
“今年是连续三年减产,黑龙江大豆的产量在逐渐变少”,正考察大豆收购的黑龙江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11月2日告诉新金融记者,“现在最终的数据还没有出来,我们估计会比上年减少30%左右。”
黑龙江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该省大豆产量为585万吨,比上年减少7万吨,而2011年度大豆总产量542万吨,比上年降低7.5%,递减加速迹象明显,而2012年将会是减少最多的一年。
种植量和产量逐渐减少的尴尬正困扰着大豆产业。连续三年种植面积和产量减少,同时按照粮食增产计划,大豆和玉米的亩产量差距甚远、压缩大豆产量是必然选择。2012年,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量在3600万亩左右,在单产无法短时期内提高的背景下,种植面积的减少无疑会导致产量的降低。
不只是黑龙江,我国大豆的最主要产区的东北,整体产量减少的趋势同样明显。2012年,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或比去年减少30%左右,吉林减少31%左右。
王小语测算,2012年黑龙江大豆产量在525万吨左右,而整个东北在700多万吨左右,连续三年产量减少已成定局。
“大豆的产量减少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的是相对于其他作物,在东北种植大豆的收益并不具备优势,尤其是在玉米价格持续高涨的情况下,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不高。”中国社科院农村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
为了提高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措施,其中的保护价收购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办法,但在其他粮食价格上涨的衬托下,该政策的鼓励意义正逐渐降低。收储政策让东北大豆种植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进口冲击的损失,让农户提高了相应的种植收入,但与玉米等作物的种植效益比起来,种植大豆还是要低太多。所以大豆种植面积并没有因为政府的支持而稳定或增加。
“如果考虑大豆种植农户的机会成本,中国北方主产省大豆种植者的收益要低于黄淮海及南部地区。大豆总的成本呈稳步递增态势。”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司伟表示。
调研数据显示在黑龙江,玉米纯收益是5115元每公顷,而大豆纯收益仅2430元每公顷,两者的种植效益相差一倍多。“这是最简单的市场规律,农民的做法完全无可厚非,与进口大豆的冲击关系并不是很大。”李国祥认为。
种植面积减少、多年种植导致的重迎茬现象以及秋收时节的降雨多影响了黑龙江大豆的产量。“这其中种植面积减少是最主要原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大豆种植面积的减少,主要是玉米价格上涨造成的,比价结构的问题,玉米价格上涨导致农民种植更多的玉米,自然大豆就会减少。”王小语持同样的观点。
产量减少之外,农民惜售心理普遍存在。目前在黑龙江最好的大豆价位在2.3元每斤以下,比去年同期价格有所增加,有价少市是目前整个黑龙江大豆产区的主要表现。
中国粮油信息网的数据显示,10月29日,黑龙江佳木斯地区大豆收购价报稳,其中商品粮收购价3.92元/公斤-4.30元/公斤,油厂收购价格为3.92元/公斤-4.20元/公斤,整个市场表现清淡。
虽然2012年国内大豆种植效益有所提升,但仍明显低于玉米和水稻,李国祥认为,未来国产大豆的种植面积存在进一步萎缩的可能。“长久的时间范围看,这种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化而出现的产量减少是很正常的,农民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和种植选择。”
事实上,作为我国最北的省份,同时也是最主要的国产大豆种植区,黑龙江大豆的产量直接决定着国产大豆的价格走势。“目前来看,未来还是会有一定的上涨空间。”
争夺货源
连年减产,价格上涨之下,黑龙江的国产大豆并不缺乏买家,能在有限的国产大豆中争取自己的份额,压榨企业、食品行业以及国家储备都是重要的市场参与者,而外资粮油商往往被认为是背后的推手。
“中国大豆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食品、压榨、种用和工业用等几个方面。国产大豆虽然在出油率上不如进口大豆,但是在蛋白含量上要高,因此国产大豆是食品豆的最主要选择。”李国祥介绍。
受中国居民饮食结构变化及肉类食品出口增加等因素影响,家禽、畜牧业发展迅速;又因中国大豆的安全性和环保性,大豆在工业领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与此同时,由于进口大豆被禁止直接食用,国产大豆在直接食用消耗上依旧呈现增长趋势。这种背景下,外资企业被认为是大豆价格上涨的“罪魁祸首”,这其中益海嘉里首当其冲。
有地方大豆协会负责人称,受益海嘉里委托,不少大豆收购商在向豆农加价收购大豆,并引发一场口水战。
据介绍,益海嘉里(哈尔滨)粮油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和秦皇岛金海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为食品及蛋白加工企业,其加工原料均为国产非转基因大豆,收购大豆由来已久。
“因‘晨星岛’豆粉原料全部为非转基因大豆,工厂一直从当地收购加工原料,并以订单农业等方式,提升了当地大豆的附加值,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益海嘉里相关人士对新金融记者表示。
益海嘉里表示,在黑龙江收购国产大豆主要有四种用途:为食品及蛋白厂收购加工原料;收购食品豆原粮,加工后销往全国各地;为豆粉工厂收购加工原料;为榨油厂收购少量油豆原料。
“市场经济调节下,外资收购国产大豆无可厚非,并且的确增加了豆农销售的选择渠道”,李国祥称,“这样虽然会对一些国内油厂造成冲击,但是总体上还是有利的。”
“一般来讲,黑龙江的国产大豆一般有三个销售渠道。首先是国储收购,其次是压榨企业,最后是运往南方各地作为食品用豆”,王小语介绍,“这其中,国储收购是占到了50%左右。”
益海嘉里认为,在黑龙江收购大豆,是在积极响应政府发展国产大豆加工产业的号召,提升了国产大豆的价值,为提高农民收入贡献一份力量。“至于收购大豆的数量和目标量现在还没有准确的数字,我们每年都在收购大豆,在一些地方有订单农业,因为进行精深加工附加值较高,对提高当地豆农收入也有好处。”
根据往年经验,各方在东北大豆的争夺上一直都是国储占据主动、外地粮商价格稍高、当地压榨企业依靠地利优势,出现三家分晋的局面,并形成了微妙的平衡。
这其中益海嘉里等企业主要就是依靠粮商来进行,“益海嘉里在东北收购大豆主要是以代收和工厂挂牌收购的方式进行的,以公开公正的报价方式向市场报价,贸易商及豆农根据价格情况,自愿将大豆销售给我集团,并非全部受益海嘉里委托收购。”
“我们目前还没有发现外资大规模收购的现象,可能是它们出价稍微高点。但是目前整体看,在国储最终保护价收购没有出台之前,市场并没有大规模启动。”王小语介绍,“外资收购国产大豆虽然存在着争夺原料的情况,但是客观上增加了豆农的收入,保护种豆的积极性。”
在国产大豆的争夺上,益海嘉里有自己的优势,其目前已经与肯德基、麦当劳等品牌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且出口至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
不为人知的是,在进口大豆占据国内80%的市场环境下,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的出口一直在保持着稳定的态势。
农业部数据显示,在国产大豆出口基本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大豆的进出口在数量上的差距一直在逐渐地拉大。进口数量上,从2000年的1041万吨22亿美元激增到2011年的5263万吨,总价值298亿美元。出口方面,2000年为21.53万吨6700万美元,到2011年国产大豆出口21.14万吨,总价值1.67亿美元。唯一值得欣慰的就是“出口大豆在单价上远远高于进口大豆。”
“我们的国产大豆一直是有出口的,只是相比进口大豆数量上少很多,所以无人关注罢了。”李国祥表示,“国产大豆的优势和劣势同样明显。”
爱恨交织
在整个国产大豆生产、收购、加工、销售的产业链条中承受最大压力的是本土压榨企业。随着价值产业链的传导,以国产大豆作为主要原料的东北中小型压榨企业成了最后的买单者。
被认为是“弱势群体”的压榨企业,对于原料价格的上涨一直处在爱恨交织的矛盾之中。
在整个国产大豆的收购战中,一方面,国产大豆价格的上涨会影响到压榨企业的利润,使压榨企业步履维艰;另一方面,价格的上涨又会自然提高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市场上会出现更多的原料,保证企业的开工需求。
在黑龙江,压榨企业停产半停产状态早已司空见惯,80%以上的压榨企业面临生存困难。“压榨企业肯定是最难的,无论是在对原料价格的承受上还是产能上都无法与外资企业相比。”王小语表示。
目前黑龙江市场情况是,豆粕在3800元每吨,豆油在9200元每吨,相加起来是13000元每吨,各种费用之外,压榨企业每吨大豆亏损在400元左右。
甚至有企业曾经在8-10月间参与了国储的大多数拍卖,却无法履行合同。“当时,国储的抛售价格在4800元每吨左右,而现在市场价格还不到这个数,即使是损失了200元每吨的抵押款也是值得的。”有黑龙江压榨企业表示。
从整个国产大豆的最终消费角度看,榨油、加工大豆蛋白和豆奶粉、消费市场的豆制品以及作为小杂粮消费是几种主要的形式,而这其中国产大豆用于榨油被认为是“最不合理的。”国产大豆蛋白质丰富,但是出油率低,用于榨油不如进口大豆,这是行业的共识。但因此就放弃国产大豆在榨油方面的发展显然理由并不充分。
现实情况是,目前国内的大豆加工行业为1.25亿吨产能,其中66%为外资企业占据。总体上,产能超出整个市场可提供的大豆原料一倍还多,产能闲置已经成了燃眉之急。
在国产大豆面积和产量连续下降的情况下,中国大豆进口量却在逐年增加,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作为我国最重要的食用油料作物,每年的大豆需求量在6500万吨以上,其中近5000万吨以上为进口,超过了总消费量的80%,抨击大豆产业开放政策的声音由此出现。
尴尬之处是,由于我国耕地、水资源紧张,国产大豆产量无法满足国内需求,进口成了不得不的选择,国产大豆和进口大豆的恩怨情仇,爱恨交织由来已久,也必然会继续纠葛下去。
按照每亩大豆120公斤的产量来算,国内每年消费的6500万吨大豆,需要超过5亿亩的耕地面积,即使18亿亩耕地红线能够坚守,也无法拿出如此多土地种植大豆,实现全部自给显然无法实现。
另一方面,从更加长的时间维度看,国产大豆并未随着外国大豆的进入而萎缩。1998年,中国的大豆产量只有1160万吨,但到2007年达到了1400万吨,2010年更是达到了1650万吨的历史高点。
“国家在2008年开始了大豆保护价收购,因此出现了上涨的趋势,但是不大,能够保持目前的水平已经不错。”王小语表示,“进口大豆并不是坏事,从整体上满足了国内的食用油需要。”
“国产大豆是中国抗衡国际粮商的筹码,起到的是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说,国产大豆的扶植力度还加强。”李国祥认为,“我们要搞清楚是国产大豆满足不了市场需求才导致进口大豆增加,而不是进口的增加导致了国内的减产。”
- 2013-01-29大豆油厂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 2013-01-182013年我国进口大豆需求将进一步增长
- 2013-01-14中国大豆消费重构西半球农业
- 2013-01-10我国进口大豆或超越国产大豆6倍
- 2013-01-09大豆干旱题材或卷土重来
- 2012-12-29大豆被指我国粮食自给率下跌元凶
- 2012-12-27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国产大豆压榨盈利幅度略有缩小
- 2012-12-24去年大豆进口量是国产3倍多,主要为转基因品种
- 2012-12-24日本:对进口转基因大豆认证严格
- 2012-12-21中国取消54万吨订单,美豆大跌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 |
|
|
发表评论 | ||||
|
- 两许可文件发布,饲料业或迎整合 421
- 2012年10月17日全国养猪饲料成 373
- 日采千斤水浮莲作饲料 339
- 饲料和养殖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286
- 新粮上市 饲料配方悄然发生变化 273
- 大北农精细化饲养之路:养猪也要考虑如 270
- 饲料企业逐鹿资本市场的思考 269
- 中国产猪粪饲料鱼产品因被疑含细菌遭美 261
- 经销商二次回头:还是做“双胞胎”好 261
- 玉米收储政策将出台,市场受提振 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