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家庭农场年入达百万 农户养猪年入160万
- 点击次数:
- 日期:2013-02-20 08:50
- 编辑:admin
- 来源:互联网
- 评论
市民王女士玩开心农场多年,坚持天天种菜偷菜卖菜,有了上亿虚拟存款。她常想要是真的能种菜赚钱多好啊!现实中,确实有这样靠开家庭农场收入颇丰的。武汉的农户陶国民、张大海、余克敏等人,在真实生活中种菜、养鸡、养猪,开办家庭农场,年收入最高可达百万元。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首次提出家庭农场概念。家庭农场成为现代农业鼓励发展的方向,开办家庭农场可得到补贴、奖励补助、培训资源等方面的政策倾斜。
截至2012年底,武汉已培育示范性家庭农场167家。武汉市农业局统计,家庭农场人均纯收入普遍高于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0%以上,家庭农场平均农业收入超过20万元。
昨天,记者前往新洲、江夏、黄陂,探秘家庭农场。
昨天,陶国民在家庭农场的蔬菜大棚前。
样本一:新洲陶国民
养鸡+种菜+摘草莓 一年能挣上百万元
养鸡、种菜、种草莓,36岁的陶国民的家庭农场一年收入上百万。
昨天上午,新洲区阳逻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后面,陶国民带记者参观他的家庭农场。鸡舍有好几栋,养鸡3万只。地有190多亩,一眼看不到边,用来种植水稻、蔬菜和桔树。地里还有30多个钢架大棚,种植速生菜和草莓。鸡舍和菜地之间,埋着一个60立方米的沼气池,原料主要是鸡粪和烂菜叶等废物。
2000年,陶国民退伍回到家乡武湖村,花2000元试着养了500只鸡。经过9年发展,他养的鸡达到3万只。养鸡场里每天只需要两小时就能完成鸡群养护和蛋品销售,其他时间闲着没事,附近的农民常到养鸡场拖鸡粪做肥料,象征性给点儿钱。时间一长,陶国民盯上了生物工程学院后面一大片撂荒的土地,慢慢地流转了一些荒地。2009年,他开始自种草莓,第二年就开始赚钱。
陶国民种的蔬菜和草莓,施的是现成的有机肥——每天,3万只鸡排出大量粪便与烂菜叶混合,在沼气池里发酵成沼液,可以让190亩地吃个够,还有多余的鸡粪出售。
陶国民算账:“如果光施复合肥,190亩地一年至少要花肥料成本二十万。而我有鸡粪做主肥,每年只用买三四万块钱复合肥搭配一下,不仅节约十六七万成本,还是正宗农家有机肥,让菜和草莓长得好。附近学校师生和单位员工都愿意上我这儿摘草莓,学校食堂和二级批发商也愿意买我的菜。”
近两年,陶国民的家庭农场年收入都在70万至100万之间。在鸡蛋行情不好的年头,养鸡户大多亏损,他能靠种植赚钱。
在自家的鱼塘前,张大海信心满满地和记者聊天。
样本二:江夏张大海
种菜+养猪+养鱼 两年还清60万元外债
昨天上午9点多,记者驱车来到江夏区五里界东湖村张家湾,只见路边一遛排高大的蔬菜大棚里,有几个人在忙着摘菜薹,穿着黑衣服长雨鞋的就是张大海。
“我的家庭农场有三部分组成,分别是种菜、养猪和养鱼”,张大海指着沿路的20多个蔬菜大棚说,这里的蔬菜是一年四季轮种,眼下种着菜薹、大白菜、菠菜等十多个品种。3月底,有些过季的蔬菜地,就改换成种西瓜和小京瓜,秋天种玉米茄子,冬天种菜薹大蒜,这样按季节交替种植,市民们随时都可以摘取新鲜蔬菜和瓜果。
说起三年前开办家庭农场的艰辛,张大海和妻子彭秀琴眼里闪着泪水。2010年,在镇村领导和亲朋好友的鼓励和支持下,他借来60万元资金,用于筹备家庭农场。他将自己家的10亩地以及租来的20亩地,全部做成大棚种蔬菜。
“种菜的苦,一般的人是吃不了的,一年到头没有一天休息。就拿夏天浇水来说吧,半夜三更,别人在家睡觉,我们却要戴着头灯去田里浇水,蚊蝇一抓一大把,常常咬得人浑身难受。浇完水后,睡不了两三个小时,又要起床下地摘菜,拖到菜场去卖”,说起办家庭农场的苦处,张大海感慨万千。
张大海的家庭农场主要是生态循环种植和养殖,用村里打豆腐的豆渣来喂猪,猪粪在池里发酵,做成农家肥种菜,蔬菜的残叶投入鱼塘养鱼。
蔬菜大棚对面有一个约30多亩的鱼塘,这是张大海去年开春才租下的,已下了2万多元的鱼苗,准备今年改建成精养鱼池专养鳜鱼,建成投产后,今年年底预计增收15万元。
说到收入,张大海乐呵呵地,他前年和去年加起来有50多万元收入,但由于农场硬件投资太大,至今还有些欠款没有还清。目前全部精力都放在家庭农场的建设和发展上,他对家庭农场的前景很有信心。
样本三:黄陂余克敏
养猪+有机菜采摘 养猪年入160万元
“新年好!”记者打通余克敏的手机,一句新年问候从武汉一座遥远的猪场传来,这是位于黄陂区六指街的余华养猪场。
还没走近余华养猪场,就能听到猪群的欢叫声。进了猪场,记者忍不住想看看长得膘肥体壮的猪,余克敏却拒绝了:“你没有消毒,不能进猪圈。要是在几年前,我就让你进去了,养猪的教训我可有不少。”
10多年前,余克敏和好多农村的年轻人一样,到武汉市区去打工。他主要做水电工,“一年忙到头,也就落个两三万块钱。每天就是接活干活,没什么发展”,2008年,他看到了猪肉大涨价,想回乡搞农业。
余克敏找亲戚借了近60万元,总共投资100万元,办起了一个小型养猪场。2010年,一场猪瘟突如其来,几百头猪3天内全部死光。余克敏知道了科学养猪的重要:“人不能随意进出猪舍,会带进去人类的病菌。”他专门到武汉市农业学校报名学习养猪,还把全家人都培养成了合格的饲养员,“老师说养猪没别的窍门,就是让猪吃好、喝好、玩好”。
余克敏很注意猪的保健,不主张快速出栏,他的猪比普通猪场要多长两个月。为预防猪瘟,他一般给猪服用板蓝根等中草药。今年,200头母猪顺利产仔,而且育雏小猪销售一空,加上2000头存栏育雏肥猪即将上市,去年年收入160万元,今年预计还要多。
余克敏还学会了猪粪的循环使用,建起80立方米中型沼气池及粪污处理系统。下一步,余克敏还准备开农家乐。
家庭农场
破解“农民荒”
家庭农场起源于欧美,在我国是以家庭为单位,从事适度规模、标准化的农业生产,并销售品牌农产品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
2011年起,武汉开始发展家庭农场,主要有四种类型:种植业家庭农场、水产业家庭农场、种养综合型家庭农场和循环农业家庭农场。申报的家庭农场主必须是武汉市农村户籍、从事农业生产发展的农户,具有高中或相当于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等。
目前土地流转出现的问题为培育家庭农场提供了契机。一是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大规模集并土地,农民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二是部分龙头企业流转农村土地,一味求大,未能科学评估自身经营资质和规划农业产业,未能产生高效益,部分还涉及圈地嫌疑,甚至改变土地用途;三是农业企业流转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占压了部分种养大户发展空间。发展家庭农场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近年,虽然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脱离农业,但仍有部分青壮年劳动力愿意从事农业经营,他们变成职业农场主,有利于解决“谁来种田”的问题。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 |
|
|
发表评论 | ||||
|
- 广东得宝公司被英德村民投诉,凸显大型 498
- 广东江门8个猪场3000头猪藏身公园 485
- 广东生猪返销湖南 政协委员:养猪不如 474
- 4名博士16名硕士一同养猪 用宝马换 390
- 中农威特重点客户口蹄疫防控座谈会在穗 389
- 东莞政府禁止再养猪 谁为猪农规划以后 388
- 珠三角禁养风波再起,未来东莞养猪路在 374
- 养猪效益低于2012年 猪肉价格或一 349
- 洋猪肉入侵,能倒逼国内养猪产业转型升 340
- 节后猪价持续下滑,养猪效益继续缩减 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