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建筑行业的安装工程十几年,从没接触过养殖业的武汉东西湖区一安装公司小老板许晓俊,两年前却突然转向开始学着养特种野猪(简称野猪,下同)了,他从一开始的30多头养殖到现在的200余头,成功地走向市场。
不只许晓俊,在武汉发现养野猪商机并赚钱的人不在少数。
黄陂女子涂娅莉回到老家当猪倌,办起了养殖场,经过近3年的发展,野猪从一头繁殖到了639头,来自广州、深圳的餐饮业名家纷纷前来采购,这些野猪可获利100万元。
武大法学毕业生鲍风雪大学毕业后选择回黄陂老家当“猪倌”,养起了野猪,且不说卖野猪赚了多少钱,仅卖猪粪就能赚不少。
目前全国每年供应市场的商品野猪大约在200万头左右,如果按一头野猪售价4000元计算,全国野猪市场价值80亿元。
在黄陂养野猪是坡地养殖,许晓俊与他们不同,是首个在平原地区养殖野猪并成功的人。
7月12日上午,记者冒着瓢泼大雨,来到东西湖区新沟镇县河大队河口村的天然野猪生态繁育基地。参观了由当地人许晓俊创办的野猪养殖基地。
开车从东西湖区吴家山出发,经过近50分钟的车程到达了目的地。
许晓俊的养殖场是由当地一所废弃的小学改建的,远远望去,养殖场掩映在一片绿色树木当中。小学原有的教室正好形成了一个正方形的院落。许晓俊将每间教室用铁栏杆分割开来,改造成大约6平方米左右的几十个猪圈,再在院子的中央种植一些野草,中间还挖出一个水槽,供野猪在这里放养和打滚。
2010年9月,正在从事建筑安装行业的许晓俊,将自己事业的重心转向投资养殖业。
说到转行的原因,许晓俊告诉记者:“随着国家对房地产业调控政策的紧缩,他所从事的相关配套安装产业也面临着不景气的现实,工程活不好接,就算接到了,干完活账也难要,于是我开始考虑转向经营,希望能找到一个可以长久稳定发展的投资项目。”于是,他在互联网上开始寻找可投资的机遇。
经过一番调查,他发现,养殖野猪在武汉地区市场几乎是空白,黄陂有几家个体的养殖户,在坡上养殖,规模也不大。在平原地区,还没有一家养野猪的。在武汉地区野猪肉的销售几乎没有,这样的市场空白,为何自己不介入呢?
随后,他亲自到黄陂、咸宁、天门等周边地区的养殖基地实地考察,调查发现,特种野猪的养殖也可以在平原地区实行。家乡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激发了他投资灵感。
许晓俊所言不假,涂娅莉说到养殖野猪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去年,她起这段谈经历,不无感慨,“一位朋友带来的一头野猪放基地养着,长势良好,在区畜牧、农商行等部门的支持下,经过近3年的发展,野猪从一头繁殖到了639头”。
鲍风雪打起养猪念头全因为一次旅游。大四那年,他和几个同学朋友外出旅游时吃到野猪肉,大家说要是能够家养野猪该多赚钱啊。他先后到神农架、通山和东北三省等地调查市场,发现武汉及湖北市场野猪价格是普通猪的3到4倍,圈养野猪成本只有家猪的一半,野猪肉肉质好,口感好,但真正饲养的却不多。大学一毕业,他注册了三特养殖场,在天井村租用一亩地,开始尝试养野猪。
技术难关无处不在
通过对特种野猪养殖业的调查了解,他毅然决然选择了投身特种野猪的养殖。他拿出10余万资金,先后购买了吉林长白山地区、湖北本地的特种野猪,不同体重的购买回30余头,开始尝试养殖特种野猪。
一个新的项目的起步往往伴随着艰难。对许晓俊来说,最大的困难是自己不懂养殖技术,在最初的养殖过程中,野猪生病了,他却不知如何治疗和调理,有几只野猪就夭折了。好在他在边学边养,在了解了野猪生活习性后,慢慢学会了预防和治疗。
对于他来说,最大的养殖困难是野猪的生产,野猪生产后不会照顾小猪,反而在体力恢复后咬死咬伤小猪。为此他动了不少脑筋,先将刚产下的猪崽与母猪分开,然后再人工把小猪放在母猪身边让小猪吃奶。野猪的野性十足,对人始终保持着警惕性,靠近它有被伤着的危险,这也对他们接近野猪造成了困难,好在和他相处的时间长了,多少放松了警惕,他们才有了接近野猪的机会。
经过一年多的摸索,所有的技术难题都被攻克,他最终掌握了全面的养殖技术。到目前为此,他的养殖场已出栏猪仔一百余头,在上年年底还卖出了30余头成熟的野猪,收回了部分投资。
邓州的养殖户杨成德说,在养殖初期,由于不懂野猪习性,饲养的野猪开始出现疫情,大部分野猪嘴角起泡,蹄子溃烂,不吃不喝,并且失去了好斗的野性。这下可吓坏了杨成德。经过咨询得知,原来是野猪得了口蹄疫。
养野猪也有乐趣
“野猪也通人性的,刚开始会不吃食、跳猪圈、撞墙,甚至攻击人。刚开始我们不喂饲料,只喂水果,后来野猪慢慢也适应了人的喂养,也不再攻击人了。”谈起当初饲养野猪的经历,鲍风雪滔滔不绝:有一次一头从通山进回的红毛野猪,差点把他的小手指咬掉。
在许晓俊养殖场,除了他自己,他的母亲和一个叔伯的表哥,他还在网上请回了一个大学生为他帮忙。这位来自江苏的小伙,二十出头的年龄,在大学里就是学习的畜牧专业,帮许晓俊养殖野猪,也是他在为自己今后能回到家乡自办养殖场打基础。
在养殖厂,他们4人起早贪黑,种植各种草料和蔬菜,供野猪享用,每天定时给野猪喂食,玉米棒、麦麸、豆渣等,这些都是野猪的美味食品。
身形矫捷、聪明好动的野猪也为他们忙碌的生活增添了乐趣。特种野猪体形瘦长,头脸长,尾巴短,很有灵性,自从有了人工喂养,一到进食的时候,就嚎叫个不停,一只带动一群,一群带动整个院落。
中午,许晓俊稍晚了一点投食,野猪就用它们的嚎叫声奏起了高亢的交响乐,叫声一波高过一波。
许晓俊说,为了保持野猪瘦肉多,他们特意控制野猪的食量,让他们每次吃个七分饱。他的养殖团队每天为猪圈打扫卫生,定时投放食料,定时将野猪放入院子里放养,以保持野猪的野性。
许晓俊回忆,一次一头公猪在放养时乘他们不注意冲出了围栏,跑到了饲养场周边的田地里去了,为了赶这只野猪回圈,他请了周边村里的十几个青壮年男士帮忙围捉,野猪左突右撞,他们整整花了半天的时间,想尽各种办法,用绳索捆绑,才将其捉住,送回猪圈。
野猪肉有市场需求
家住汉口的袁先生,一次偶然的机会吃到了野猪肉,觉得味道不错,“有肉味”。后来发现武汉市场上也有野猪肉,便说,“以后就买野猪肉吃,虽说贵点,但口感和营养都比普通猪肉要好”。袁先生希望,市场上再多些野猪肉,这样,不仅购买方便,价格或许能降低些。
许晓俊称,特种野猪保持了野猪瘦肉率高、适应性强、野味浓厚的优点,再加之特种野猪肉香味很浓,具有“野味”脂肪含量低,含有17种氨基酸、亚油酸等,且亚油酸(C18-2)的含量比家猪高2.5倍,对人体的生长发育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很受市民的欢迎。
与袁先生有同样想法、希望健康饮食的人不在少数,因此,野猪肉并不愁销路。
据许晓俊介绍,目前,武汉地区养殖野猪的不多,除了他,其他的基本都在黄陂区,其中,由鲍风雪自主创业创办的三特野猪基地,主要养殖的是来自神农架的黑色猪种,比许晓俊早,养殖的规模和许晓俊的养殖基地差不多,销售都呈供不应求的局面。
许晓俊称,目前武汉市场野猪肉的销售除了这几家提供的货源,还有周边郊区农户在山上打回的野猪,所以市场上很少见到。
许晓俊介绍,他们养殖的特种野猪是经过野猪和家猪杂交后的品种,这个品种第一代公猪是纯野猪,母猪为家猪,第二代是与纯野猪交配,以保持野猪的纯正性,杂交后的野猪比纯种野猪口感好,肉质嫩,营养价值更高。
投资周期较长
许晓俊称,养殖野猪投资周期较长,收回成本比较慢。
他说,特种野猪的生长周期是10到12个月。一头母猪一年可生产两次,每次可生产8~10只不等的小猪崽。由于他购买的种猪大小不一,2010年开始投资养殖的30多头野猪,目前已经发展到了200余头,尽管如此,只有少部分成熟了进入市场销售,大部分的是作为种猪在喂养,还有绝大部分是刚刚培育出来的小猪,可以作为种猪销售,真正作为肉猪销售的数量很少。
许晓俊预计,要收回他所有的成本,大约需要3到4年的时间。
他初略地算了一笔账,养殖一头野猪,从猪崽到可以销售,每年饲料的投入是1500元左右,不算人工,场地等费用,一头特种野猪一年生长一般在150斤左右,目前武汉市的批发售价25元/斤,可卖近4000元/头,收益十分可观。如果他每年出栏的野猪达到了300头,他年利润可以达到20万元。
扩大经营产业化
许晓俊告诉记者,如今他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提高知名度,扩大经营规模的问题。目前,武汉市民想吃野猪肉苦于无处可买,但他养殖基地出栏的野猪数量太少,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就算年出栏量达到300头,也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要达到出栏300头的量,养殖量至少要在2000头左右,因此必须扩大喂养的规模。
许晓俊希望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合作者,除了共同养殖特种野猪,还可以共同开发相关加工套产业。在武汉,特种野猪养殖的市场潜力还很大,他希望能找到合作伙伴,把自己的特种野猪养殖事业发展和壮大下去。
鲍风雪也表示,自从有关他的报道刊发后,不断有人登门探访,最多的一天,他接待了7批客人。他透露,已与孝感、荆州、鄂州、黄石4座城市签订了意向合作协议,还将与河南、湖南等地客户签约,采用“公司+农户”形式进行合作。
野猪养殖户杨令则表示,还将开发猪干、卤制品、腊制品三大系列产品,并让产品通过QS质量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