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网首页新闻 - 行情 - 财经 - 猪价 - 人才 - 招聘 - 求职 - 社区 - 协会 - 电子杂志 - 科技 - 猪病 - 商城 - 视频 - 访谈 - 人物 - 专题 - 图库 - 博览会 - 兽药GSP
BBS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养猪新闻 > 广东养猪 > 正文

猪价走低 京郊养殖户淘汰母猪

  • 点击次数:
  • 日期:2008-11-07 18:32
  • 编辑:本站编辑
  • 来源:
  • 评论

  猪农流行新谚语“少了喊,多了砍,不多不少没人管”———

  近期,肉价持续回落,从最高时每斤14块钱左右,降到现在的每斤10块钱左右,而生猪收购价也从最贵时的每斤9块钱,下降到每斤5块6。肉价下降,不少老百姓“贴秋膘”少了来自肉价的压力,但京郊猪农却不得不对母猪“大开杀戒”——开始成批地把老母猪送往屠宰场,以降低成本,减少损失。

  根据新发地网站的猪前臀尖价格行情图显示,猪前臀尖的批发价格最高的时候是2008年2月13日,平均价达到每公斤26块5。截止到11月6日,猪前臀尖的平均价格是每公斤15块3。仅今年9月份,白条猪价格从每公斤16块9,一直跌到了每公斤14块3,近一个月,每公斤跌了2块6。相应地,白条猪价格的下跌也引来了生猪收购价格的下跌。截止到5日,生猪的收购价格已经降至5块6。而5月之前,生猪收购价格每斤最高价曾一度高达9元。

  通过对京郊养殖户的调查,记者发现,部分养殖户已经开始有计划地淘汰母猪,以应对生猪价格下滑造成的损失。顺义、平谷等地的养殖户也做出了类似的举动,开始有计划地淘汰母猪。顺义大孙各庄村的李永强养殖的存栏猪的数量,从最多的5700头,减少到了现在的5300头。平谷的养猪户赵宝来,在猪价好的时候进了60多头母猪,总共就有了130多头,而现在淘汰得只剩下90多头。在临近北京的河北,也有不少养殖户开始宰杀老母猪。

  面对肉价下降原因的各种猜测,相关专家认为,影响肉价涨落的并不是国际金融市场,而主要是市场的供求关系。

  在京郊调查时,记者发现,京郊猪农中流传着一句新的谚语:“少了‘喊’,多了‘砍’,不多不少没人‘管’”。他们认为,这句话揭示出了他们现在面临困境的根本原因。

  ■边赔钱边“升级”猪舍

  震荡猪市提升“风险意识”

  昨天下午,在顺义大孙各庄村自家养猪场的院子里,李永强正在指挥四个工人盖着新房。“我这盖的是种猪展示间和猪舍,我的养殖场要‘升级’”,在李永强眼里,这是他在震荡猪市中寻求自我保护的一个方法。

  61岁的李永强养猪已经有了20年,从8头猪一直干到了现在的5000多头猪。去年,他在接受有关媒体采访的时候曾把养猪比喻成炒股——“低吸高抛”,并在这个“高风险、高投入、高收益”的行业里,通过规模效益保持收入的稳定增长。

  但是,现在他却有些看不清市道了。“去年猪价是‘亏心’,今年猪价是‘伤心’”,李永强说去年猪价之高和今年猪价之低,前所未有。

  老李认为生猪的价格每斤应该在7块钱左右,一头猪的利润在150元左右是属于正常的,而无论去年还是现在,猪价都远离了猪的实际价值。猪价暴涨的时候,很多小养殖户、甚至以前没有养过猪的都玩命买猪养猪,现在全被套了进去。

  但是这些小养殖户“船小好调头”,作为老李这样就指着养猪活命的大养殖户只能坚持并且想方设法规避风险。他说,在赔钱的时候修建和改造猪舍,原因在于自己正在申报把肉猪养殖场转变为种猪养殖场。“政策说有300头种猪的种猪场每头猪就可以上保险,如果自己的猪能上保险,自己心里至少能踏实点儿”,老李说他的这种风险意识就是在去年和今年猪价大涨大跌中树立起来的。

  ■应对肉价下跌 淘汰老母猪

  降低风险,减少损失,老李还有一招,那就是淘汰母猪。老李说自己存栏猪的数量从最多的5700头,已经减少到了现在的5300头。用他的话说,是有计划地淘汰母猪。

  老李认为淘汰母猪是应对商品猪供大于求而很自然的事情,并不是专门为了这次猪价大跌而刻意为之。但是平谷的养猪户赵宝来却说自己淘汰母猪压缩存栏就是为了应对这次猪价大跌。

  老赵说,当时猪价好的时候自己进了60多头母猪,自己养殖场里总共就有了130多头母猪。那个时候,由于种猪场的母猪贵,很多猪农还到他这儿买母猪。

  但是现在一头母猪的价格只有1200元了,老赵淘汰得只剩下90多头母猪了,即便如此他还要继续淘汰一部分。

  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小型的养猪散户暂时没有淘汰母猪的想法,因为如果淘汰了母猪,他们就没有继续生产的能力,猪价涨的时候,自己再买就又亏了。

  ■流行谚语揭示根本原因?

  无论老李还是老赵,他们都不止一次提到了这样一句谚语:“少了喊,多了砍,不多不少没人管”。这句话在生猪养殖户中流传很广,他们认为这句话道出了目前猪农亏损的根本原因。

  “一旦市场上猪少了,猪价高了,政府就要求多生产猪,这就是‘少了喊’;等猪的产量上去了,猪价一高,我们就只能淘汰母猪,降低存栏量,但这就是我们自己的事情了,这就是‘多了砍’;平常的时候,也没人管我们,这就是‘不多不少没人管’”,一位养殖户为记者解释了这句话。

  而平谷畜牧局前副局长杜相稳对这句话的解释是:政府只有建立起保证增收的长效机制才能够切实地保证养殖户们的利益。现在国家根据市场消费者的情况出台促进生产的短期机制,而缺乏了后续措施。这样很容易使一些养殖散户钻空子,挣一笔就走,最终损害的是那些长期养猪的农民的利益。

  实际上,从2006年12月起,在平谷区政府的支持下,退休的杜相稳便组织成立了北京联众通达生猪合作社。杜相稳说,合作社的发展规划是将生猪的养殖、收购、销售等各个环节连接在一起,形成规模效益。在现在的这种情况下,合作社的直接作用就是由于社员使用了合作社生产的饲料,从而降低了成本。同时,合作社每天会向社员发布包括生猪价格、饲料价格在内的多种养猪信息,帮助他们掌握行情。

  由于合作社是社员入股建立的,所以销售饲料的利润最终以分红的形式回到社员的手里,当行情不好的时候,这些分红多少可以弥补一些损失。

  ■线索提供/宋女士

  专家看法

  肉价涨落

  与金融态势无关

  最近,京城猪肉价格持续走低,这让很多老百姓逐渐摆脱了“吃不起肉”的心理,大胆地贴起了“秋膘”。经济学专家认为,猪肉价格的涨落主要受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生猪生产周期的影响,与国际经济态势走低无关。

  从年初到现在,张大妈每次到市场买菜都免不了问问肉价。昨天,在朝阳定福庄附近的一个菜市场,张大妈说:“价高就少买,价低了就多买。”张大妈说,经常跟她一起逛市场买菜的“伴儿”都是这么想的。

  在朝阳区的部分市场,记者看到,价格回落使零售商的生意有了一些起色。双桥菜市场的常先生经营肉铺半年多。用他的话说,自己的生意是“被肉价牵着走”。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的经济学家袁钢明先生认为,虽然目前国际金融态势走低,但我国的猪肉价格涨落与之无关。生猪生产的周期和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是影响猪肉价格涨落的两个主要因素。袁先生介绍,受此前政府出台的补贴政策影响,生猪生产规模扩大。生猪出栏时,由于生产规模扩大,市场总供应量大于市民的需求总量,就会导致肉价下跌。

 

来源:北青网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关闭窗口】 【顶部】 【收藏】 【挑错】【网友评论】 【此文分享至微博
图片新闻推荐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face6 face4 face3 face5 face2 face1 face7
验证码:  点击更换验证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