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解决畜牧业动物营养吸收难题
- 点击次数:
- 日期:2007-09-12 18:49
- 编辑:本站编辑
- 来源:
- 评论
如何把一粒粒普通的玉米种子变成一座座微型“生物工厂”、生产出富含植酸酶的优质饲料原料,从而解决畜牧养殖业动物营养吸收的难题?中国工程院女院士范云六率领科研团队,经过长达7年的攻关,催开了这朵名为“利用玉米种子生物反应器生产高活性植酸酶”的科研之花。
这一成果9月10日在中国农科院被宣布研制成功,并被国家农业部鉴定为“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
磷是动物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而将植酸酶添加到饲料中,就可以把玉米等饲料原料中大量存在的植酸磷分解成无机磷,从而有效解决动物无法直接吸收利用植酸磷的问题。据了解,在长达7年的攻关过程中,范云六院士带领的科研团队,从我国国情和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植酸酶基因,构建到玉米种子特异表达载体上,经过6代的选择、培养、再生,最终得到了27个表达植酸酶并稳定遗传的转基因玉米纯合系。
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林敏兴奋地表示,这种全新的方法属我国科学家的首创,它将生物技术和传统农业技术相结合,从而得到富含植酸酶的玉米种子,然后只需通过传统种植方式就可进行大田生产,直接大面积收获富含植酸酶的玉米产品作为生产饲料的主要原料。这种生产方式和发酵方式生产植酸酶相比,不需要厂房、发酵罐、产品后加工等专门的生产设备,生产成本低;生产过程仅是玉米种子的田间生长过程,无需耗费其它能量,也不需再进行产后的提取和纯化,可节约大量能源;此外,酶能在种子中长期稳定保存,无需酶类产品特殊的保存条件及考虑产品的剂型,易于长距离运输和普及推广。据预测,到2010年、2015年和2020年,我国以玉米为载体的植酸酶的需求量分别为0.5亿、0.75亿和0.85亿吨,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分别将达20亿、30亿和34亿元人民币。
研究成果鉴定委员会主任、中科院院士李振声认为,这一重大科研成果的意义还体现在环保上。饲料中无法被动物利用的植酸磷会产生高磷粪便,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全世界各国面临的难题,我国太湖等水域蓝藻爆发,磷就是主要“祸首”之一。而富含植酸酶的优质饲料原料如果被广泛采用,就可有效降低动物粪便中磷的排泄量,缓解养殖业快速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具有极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 2012-10-11农业部公布2012年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名单
- 2012-10-10增城整治猪场25问:不整治损害绝大多数群众利益
- 2012-10-065000万头总规模种猪公司诞生
- 2012-09-27广东清远养猪协会成立六周年
- 2012-09-26山东俩黑心商户猪饲料掺滑石粉被判刑
- 2012-09-21珠海生猪主要供港澳 本地消费七成靠外采
- 2012-09-19广东省农业厅组织专家论证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
- 2012-09-19广州增城划定生猪禁养区 1800多家猪场需撤离
- 2012-09-10果汁企业汇源集团或将利用温氏畜禽粪便种果树
- 2012-09-10广东肇庆市4个生猪调出大县获奖2300多万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 |
|
|
发表评论 | ||||
|
- 广东各地养猪竞争力分析 46
- 山东东营建起亚洲最大种猪繁育基地 45
- 蔡树淦总畜牧兽医师一行到汕尾开展生猪 20
- 农业部:年出栏千头猪场每月需上报 19
- 农业保护是一个社会公平的概念 13
- 中国首个以地方猪种选育的配套系在云南 12
- 生猪生产“月报制度”非常可取 11
- 云浮市五大举措着力扶持生猪生产 11
- 我国畜牧业发展当前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10
- 从生猪生产现状调查引发的思考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