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网首页新闻 - 行情 - 财经 - 猪价 - 人才 - 招聘 - 求职 - 社区 - 协会 - 电子杂志 - 科技 - 猪病 - 商城 - 视频 - 访谈 - 人物 - 专题 - 图库 - 博览会 - 兽药GSP
BBS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养猪新闻 > 广东养猪 > 正文

母猪险能否为养户系上安全带

  • 点击次数:
  • 日期:2007-08-12 22:14
  • 编辑:本站编辑
  • 来源:
  • 评论

  针对近期猪肉价格一路上扬的情况,国家保监会传出消息,我国计划投入10亿元发展母猪保险事业,各家保险公司将根据客户的需求,积极发展母猪保险业务。目前,国家财政部以及相关公司正在协商母猪保险的试点工作,接下来将出台具体的实施方案。

  席卷全国百姓餐桌的涨价风潮在这个夏天将生猪生产的话题推向了风口浪尖,并直接引发了人们对整个产业链的全面反思。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餐桌上的风暴”来势凶猛,看似突然发作,其实母猪存栏量持续走低早已为此番猪价大幅飙升埋下了伏笔。一方面,长达18个月的低迷的生猪市场令众多养殖户萌生去意。2005年以来,一些生猪主产区的母猪存栏量减少了至少40%;另一方面,因防疫能力有限,猪病困扰始终挥之难去,许多养户也因此失去了补栏或扩栏的信心。在产销双重风险夹击下,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直接影响,生猪供应量终于出现了严重不足的局面。照此分析,国家推出母猪保险,对遏止眼下猪肉涨价虽未必能起到立杆见影的效果,但对于高风险的养猪行业而言,也不失为一济调理周身、恢复元气的良药。

  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广东保险界就已开始探索和尝试农业保险业务。但农业保险风险大、成本高,现行农险费率多是财产保险等险别的十几倍。农户较低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商业保险公司的逐利本性,使纯商业性的经营模式渐渐走入“死胡同”。俗话说,粮猪安天下。此次国家以猪肉涨价为契机,投入巨资高调推进母猪保险,对于关乎百姓生活的必需农产品,基本体现了政策性保险的思路,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纯商业运作模式的弊病。

  但即使这样,笔者以为,此举也并不意味着就为养户系上了“安全带”,它能否顺利实施并做到可持续发展还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其一,农民对农业保险普遍缺乏了解,长期靠天吃饭的农户对农业生产的风险多存在侥幸心理,在农业收益普遍不高的情况下,即使有政府资金补贴保费,他们可能首先想到的也是抓住手中看得见的收入,而缺乏通过投保转嫁风险的意识。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刺激下,今年的母猪险可能会受到养户的欢迎,但从长远看,如何提高农民特别是散户的保险意识,依然是无法回避的难题。

  其二,从以往开展农业保险的经验看,当灾害到来时,投保农户因觊觎高额赔付而投机牟利的现象并不鲜见。农户的道德风险和逆选择比一般商业保险更难以防范。母猪保险作为有国家补贴的政策性保险,理赔过程中的审核和监管可能会遇到更多的难题。如何通过恰当的制度设计有效规避农户的道德风险,不仅关乎国家补贴资金的使用效率,更事关母猪保险能否长期可持续发展。

  其三,分散养殖依旧是我国最主要的生猪养殖模式,许多养户都分散在偏僻山区,这使得保险人与投保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非常严重。保险公司要在理赔中体现保险义务和权利相对等的原则,亟需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介入,但事实上,农村基层的动物防疫体系已经普遍陷入人散、线断、网破的尴尬境地,专业技术人才的大量流失可能成为母猪险业务顺利开展的暗礁。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关闭窗口】 【顶部】 【收藏】 【挑错】【网友评论】 【此文分享至微博
图片新闻推荐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face6 face4 face3 face5 face2 face1 face7
验证码:  点击更换验证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