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网首页新闻 - 行情 - 财经 - 猪价 - 人才 - 招聘 - 求职 - 社区 - 协会 - 电子杂志 - 科技 - 猪病 - 商城 - 视频 - 访谈 - 人物 - 专题 - 图库 - 博览会 - 兽药GSP
  • bbs
  • 广弘控股
  • bbs
热烈祝贺天心种业广东种猪拍卖会喜获第三名

热烈祝贺天心种业广东种猪

  2013年12月18日,由广东省养猪行业协会、广东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
肥猪疑患卟啉症 猪骨全是黑的

肥猪疑患卟啉症 猪骨全是

  骨头是黑色的猪你见过吗?这样的猪肉能吃吗?近日,桐城市新渡镇杨树村一
大连普湾三十里堡惊现巨猪 长2.5米重2000斤

大连普湾三十里堡惊现巨猪

  这头2岁巨猪比普通的猪大很多,身高不到1米6的老李媳妇站在猪栏里,身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养猪新闻 > 猪业杂谈 > 正文

用工荒导致精耕细作渐被“懒人农业”替代

  • 点击次数:
  • 日期:2013-12-31 09:07
  • 编辑:admin
  • 来源:中国金融信息网
  • 评论
zoetis

  农业“用工荒”,老年人成为种地“主力军”,使不少农民放弃了以前精耕细作的生产习惯,很多农民不愿在种地上下工夫。

  记者在重庆部分农区走访发现,以前在农忙时才出现的农业“用工荒”逐渐成为常态化问题。由于农村青壮劳力缺乏,55岁以上的人成为种地主力,精耕细作、冬季犁田保肥等传统种植习惯正在发生变化。

  农业“用工荒”成常态

  “前些年农业生产劳动力短缺,集中在3-4月春耕和7-8月收割时节,农忙时节正需要人手抢农时,一个工平均一天工资在100元以上。”在重庆江津区白沙镇,农民李一民流转了100多亩田种水稻,他告诉记者,现在像12月至来年2月这样的农闲时节,农业用工也紧张起来了,工人出价比以前高出1倍多。

  李一民曾准备在今年冬季种植100亩蔬菜和油菜,但他到镇里和附近四川省合江县农村招人时,工人开出的价码多在在120元/天,李一民直言“雇不起”。

  在重庆市涪陵区,种粮大户王知友也面临类似困惑。“我们这儿都是丘陵地形,农机推广困难,种地主要靠人力。现在农业劳力少,工价就涨得厉害。”王知友告诉记者。

  涪陵区农委农经站站长何泽富认为,农业“用工荒”等因素对农民生产习惯一个较为明显的影响,就是农民种地开始只种“口粮田”,以前秋冬季还种植的油菜、小麦、秋荞、洋芋等,被不少农民放弃了,耕地季节性撂荒问题凸显。

  记者在走访重庆涪陵、开县、忠县等农业县时发现,不少村社水田以前除种植水稻外,冬春季节要种小麦或油菜,但现在由于劳动力短缺、种地效益差等原因,不少农民不再种冬春作物了。在涪陵区马武镇石朝门,村支部书记何国全告诉记者,在2005年之前,村里农民还有种植冬小麦的习惯,但现在的种植面积已经不超过200亩了。

  何国全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农户种冬小麦每亩平均只能收200公斤左右,按市场价1.2元/斤计算,扣除劳动力等成本,农民每亩地要倒亏50多块钱,谁还愿意种?”

  一些传统生产习惯被改变

  记者采访发现,务农劳力短缺、农业生产成本抬升,还使不少农民不得不放弃一些原来行之有效的农业生产习惯。

  例如,在西南丘陵农区传统农业生产中,农民多在秋收后犁田翻耕,蓄水成冬水田,为来年春耕育秧、插秧打基础。但近年重庆冬水田面积不断减少,已从高峰时的600多万亩降至300万亩左右。

  采访中,不少农业专家很为冬水田面积缩减担忧。“冬水田是在水利设施缺乏、灌溉条件较差的地区,一种简便易行的以田蓄水’方法:水稻收割后,蓄秋雨过冬,到次年栽秧,一般水深0.1—0.5米;水深达0.7米以上的,则称为囤水田。”重庆市农委副主任张洪松说,冬水田是西南丘陵农区传统农耕文明的优良传统。在春耕时节,除保本田栽秧外,还有多余水供其他农地使用,是一个低成本的抗旱“蓄水池”和天然生态湿地。

  重庆合川区是“全国百强产粮大县”,耕地面积超过170万亩。记者采访发现,目前合川区内除了少数冬水田依靠政府冬春水利投资建设,得到一定程度修补之外,其余大部分水田由于成本较高,农民基本放弃了这项投入,冬水田板结、渗漏问题严重。

  2006年以来,合川、铜梁、荣昌等渝西农业县多次发生较为严重的春旱旱情,除了气候异常、农田水利建设欠账等原因,原本作为“保水库”的冬水田没有得到较好的维护和整修,难以发挥抗旱作用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精耕细作渐被“懒人农业”替代

  与此同时,农业“用工荒”,老年人成为种地“主力军”,还使不少农民放弃了以前精耕细作的生产习惯,很多农民不愿在种地上下工夫。

  “过去种田是绿肥铺底,农家肥当家,如今绿肥不见,省时省力的化肥当了家,田地越来越瘦。”在不少农业专家眼中,绿肥是一种优质有机肥,是改良土壤、增肥地力的好帮手,曾备受农民重视和喜爱。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重庆冬绿肥面积曾达到140万亩,但现已萎缩到15万亩左右。

  绿肥、农家肥使用范围减少的同时,取而代之的是化肥的使用。

  “现在村里剩下的基本上是老年人了,种的是‘懒庄稼’,能从地里刨多少是多少,种地确实糙了点。”在地处三峡重庆库区的万州区瀼渡镇高村村,村支部书记刘禄发说,以水稻为例,现在要维持1200斤亩产,一季需要100斤碳铵、100多斤磷肥……农民大量使用化肥,一是觉得产量提高明显,二是省时省力,并没把环保考虑进去,更不会想到会污染环境或影响农作物质量。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关闭窗口】 【顶部】 【收藏】 【挑错】【网友评论】 【此文分享至微博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face6 face4 face3 face5 face2 face1 face7
验证码:  点击更换验证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