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期货为何千呼万唤不出来
- 点击次数:
- 日期:2009-05-19 17:31
- 编辑:本站编辑
- 来源:
- 评论
本来已经供过于求的产品,收储时会出现价格暴涨,放开时则又暴跌,不利于企业微观经营。
推出生猪期货,用市场化的手段理顺价格是更好的方式。
流感疫情不仅不应是推迟上市的理由,而应该是推动生猪期货上市的一个契机。
“猪贵伤民,猪贱伤农。”近年来,猪肉价格的暴涨暴跌不仅影响到了居民消费,更让我国生猪养殖产业面临着无法回避的风险。
面对新一轮猪肉价格下跌,当前我国不少地方政府已经着手启动国家收储等措施积极应对。然而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于这一“托市政策”,业内人士的一个共识是“虽然能够短期内稳定猪肉价格,但也扰乱了正常的市场价格体系,‘副作用’不小。”。
“其实市场各方更期待的,还是让生猪期货尽快上市。”新湖期货公司农产品研究部经理时岩告诉本报记者。
“猪周期”怪圈
时隔一年多,生猪价格已是“冰火两重天”,这令养殖户和相关加工企业也叫苦不迭。
2006年上半年,生猪价格大幅下跌至10元/公斤,而后便一路上涨,在2007年4月超过20元/公斤。2008达到峰值后,生猪价格开始进入下行区间,进入2009年以来,随着供求关系的转变,加上甲型H1N1流感疫情不断扩散的影响,一些地方猪价持续下跌,如今已经逼近“盈亏平衡点”。
据农业部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网的最新监测显示:上周猪肉价格为每公斤13.68元,环比下跌2.9%,已连续14周下跌,比下跌前低28.8%;而据中国肉类协会提供的数据,某些地区生猪的价格下跌幅度甚至接近了60%。
“生猪难卖—价格下跌—宰杀母猪—生猪减少—供应短缺—价格上涨—养殖增加—生猪难卖,这样一个生猪价格周期怪圈,令生猪养殖农户、养殖场和加工企业承担着猪价变动的巨大风险。”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尤其是随着外资进军生猪养殖业,其逐利的本性必将在未来加剧生猪价格的波动性。
在胡俞越看来,生猪价格大幅波动,归根结底是由生猪市场一直缺乏未来价格信号的指导造成的。
“而生猪期货的价格发现和规避风险的功能,恰恰为破解生猪养殖产业难题提供了可供选择的答案。”胡俞越说。
生猪期货上市“恰逢其时”
生猪期货,似乎又成了一个“千呼万唤不出来”的市场化定价工具。
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唐人神集团董事长陶一山首次向全国人大提交了建议上市生猪期货议案。五年过去了,每年业界都有不少人士提议上市生猪期货,然而时机似乎总是不合适。
今年中央1号文件的出台时,有人认为生猪期货即将推出。2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也首次提到采取期货交易等措施稳定发展养猪产业。
但随着“猪流感”(后改称“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爆发,今年5月初,一则生猪期货年内可能无法推出的消息在市场中流传。据称,是流感疫情加大了监管部门的担忧。
然而,在业内研究人士看来,流感疫情不仅不应是推迟上市的理由,而应该是推动生猪期货上市的一个契机。
“此次疫情‘不是猪生的、不是猪传的’,疫情本身几乎跟猪没有关系,但却也导致猪肉价格出现了波动。以前社会上曾有偏见,认为一旦期货上市可能会加大市场波动,而此次流感疫情恰恰印证了,一旦遇到突发事件,没有期货市场的产业价格波动可能更大。”时岩说。
“尽管为避免对畜牧业造成巨大冲击,世界卫生组织已经为流感更名,但是惯性的恐慌仍将持续对生猪产业产生冲击。生猪期货作为避险工具,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推出可谓‘恰逢其时’。”胡俞越说。
据业内人士分析,从国外生猪期货发展的经验和我国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进程看,在生猪活体交割过程中,疫情的相关问题其实是可以解决的,而且这在大商所拟定的生猪期货规则制度中已经有了充分的考虑,所以此番疫情不是生猪期货上市的障碍。
采访中记者还发现,其实大商所在2008年就已经基本完成了生猪期货合约、规则制度的市场调研和设计等准备工作,而且尽快上市生猪期货,早日发挥期货市场功能作用,也已经在政府、企业和市场中形成了共识。
然而,如此尽占天时、地利、人和的生猪期货,却又为何迟迟不见上市?
昨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就该问题致电大商所相关研究人士,该人士表示,生猪期货至今没有上市,确实跟猪流感疫情搭不上边,“我们一直在努力推进,但交易所主要是调研、开发、论证及其他上市准备工作,后期还要向相关部门申报,至于到底什么时间能上市,这要看研究和审批的情况。”
收储只应是辅助措施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上周五称,若猪粮价格比连续四周低于6?1至5.5?1之间,商务部将启动猪肉收储措施,以防猪肉价格过度下跌。
根据《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暂行)》,为防止生猪生产大起大落,维护市场稳定,国家相关部委应及时发布生猪、猪肉生产、贸易和价格等信息,并依法在必要时采取相关调控措施,其中包括加大收储或储备投放力度。
国家收储是一项正常的调控行为。但在不少市场人士看来,政府在产品价格出现暴跌时进行收购,可能会扰乱定价机制。据了解,目前我国仅是农产品一类,国家收储就覆盖了小麦、稻谷、玉米、大豆、菜籽等等几乎所有品种。
“国家收储是通过减少国内供应量,起到了托市作用,以稳定价格的。但收储产生的多是心理层面的作用,实际影响力不一定会很大。”浙江永安期货研发中心农产品首席分析师夏天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他告诉记者,本来已经供过于求的产品,收储时会出现价格暴涨,放开时则又暴跌,不利于企业微观经营。其次,企业靠国家扶持政策吃饭,会缺乏市场竞争力。
“其实推出生猪期货,用市场化的手段理顺价格是更好的方式。”夏天说,无论是屠宰场、贸易商、加工商,生猪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只能做多头。但如果有了期货,企业就能“两条腿走路”了。
农博网发布的研究报告也指出,“收储应该谨慎、适度。”报告认为,过分的储备会使生猪市场雪上加霜。收储在支撑生猪价格的同时也在支撑猪肉的零售价格,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猪肉消费。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 2012-10-11农业部公布2012年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名单
- 2012-09-21珠海生猪主要供港澳 本地消费七成靠外采
- 2012-09-19广州增城划定生猪禁养区 1800多家猪场需撤离
- 2012-09-10广东肇庆市4个生猪调出大县获奖2300多万
- 2012-08-22猪农:适养区不愿接收猪场 能到哪里去养猪?
- 2012-08-22东莞生猪屠宰加工费下月起上涨 每头收费40元
- 2012-08-15广东顺德首家生猪农民合作社揭牌
- 2012-08-10增城将对所有生猪养殖场进行整治 年内清理禁养区
- 2012-07-05惠州市7家非法养猪场被清理生猪1091头
- 2012-06-28深圳:市场95%肉品来自市外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 |
|
|
发表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