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暴跌的根本原因:政策导向“养猪热”
- 点击次数:
- 日期:2010-04-22 18:15
- 编辑:本站编辑
- 来源:中国证券报
- 评论
每到开春抓猪补栏的旺季,辽宁伟业种猪场场长刘沈阳都会忙得不亦乐乎,但今年他遇到了难心事。
“毛猪价跌到4块钱了。本来5块钱刚能收回本,现在养一斤猪赔1块钱,养一头猪赔200多块钱。没人愿意养猪了,也没人到我这来抓猪。”
今年元旦过后,猪肉价格没有同往年一样出现季节性上涨,反而“离奇”地一降再降。春节之后,全国猪肉平均价格保持在12.47元,4月中旬,猪肉均价仅为10.4元,比去年同期便宜8.3%。
卖猪肉赔钱,养猪的人也就不愿意再买仔猪回去补栏。卖出一头仔猪,价钱也只有去年的一半。眼看着饲料价格一天一天涨上去,刘沈阳陷入了“卖也赔,喂也赔”的两难境地:“大猪每天得喂六斤料,整个养猪场每天的饲料钱超过1000块。现在苞米还在涨价,成本上涨得实在太厉害了。”
为啥这次猪肉价格掉得这么厉害?刘沈阳说,上一轮养猪的人太多了。
2007年到2008年,猪肉价格曾出现一波大幅上涨。许多人看到养猪能赚大钱,纷纷办起了养猪场。既有网络大王丁磊、农业大王刘永好这样的知名企业家重金投入,也有农村散养户的小本经营。刘沈阳雇用的养猪工老王还清楚记得当时的情形:“毛猪9块钱一斤,20斤左右的仔猪都能卖七、八百元,我们村里几乎家家都养猪,一年能赚两三万元。有的人没钱买猪还从别人家借猪来养,卖了以后再给人家钱。”
刘沈阳也搭上了这股“养猪热”末班车。他向亲戚们筹集了200万元资金,在凌海市的梯子沟村承包了20亩地。2008年12月,他的种猪饲养场正式启动,整地、盖猪舍、买猪,他起早贪黑,吃睡都在场里,总算让这个小院初具了现代化养猪场的雏形。
他喂养了370多头成猪和200多头小猪仔。2009年卖了400头猪,收入约30万,但喂饲料花费也有30多万元,加上前期投入的基建成本30多万,刘沈阳第一年没有赚到钱。
虽然没有收回成本,但刘沈阳并不灰心。他原打算今年趁着猪肉价格回升,雄心勃勃地大干一场,“就算不能给亲戚们分红,也得差不多。”没想到猪肉价格大幅下跌,他的许多宏伟计划成为泡影。不得已,刘沈阳停止了猪场扩建计划,也不敢再买母猪。
刘沈阳的做法代表了绝大多数养猪人的看法。养猪赔钱,养猪户都在减少规模、减少饲养,这又为下一轮猪肉价格暴涨埋下“祸根”。农业部数据显示,2月份我国生猪存栏44330万头,较上月下降2.57%,较去年同期下降0.59%,为近来的历史最低点。发改委也发布警告,当前生猪调控要防止价格过度下跌造成后期生猪供应减少、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
“生猪存栏减少,用不了多久养猪户就得补栏了。”刘沈阳颇有信心地说:“如果现在补栏,养6个月左右,出栏时正好到‘十一’,那时入秋人们吃猪肉多了,价格就能上去了。”
可是刘沈阳更担心:如果猪肉价格一下子涨上去,又吸引了太多人养猪,价格再次下跌怎么办?能有什么办法改变这种暴涨暴跌的现象吗?
刘沈阳道出了养猪产业的怪圈现象:养猪赔钱——减少规模——价格暴涨——养猪户增多——价格再次下跌。虽然这个“圈”是按照市场规律进行的,但如此循环往复,损害了养猪户的利益,也加剧了猪肉产业上下游价格的波动。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一直是政策调控的难题。中国畜牧业协会副秘书长马闯认为,政府需要有相对稳定的、慎重的、更加准确的政策支持,同时要在控制疫病方面发挥作用;需要提高我国的猪肉深加工能力,适当提高规模化养殖比例;适时发展生猪期货,运用金融杠杆,给予养殖户合理的养殖预期和价格指导。
刘沈阳决心坚持下去:“古语说:猪粮安天下。这意思是猪肉在中国一定有消费市场。我有资金支持,只要我咬牙挺住,就能获得成功。”
“毛猪价跌到4块钱了。本来5块钱刚能收回本,现在养一斤猪赔1块钱,养一头猪赔200多块钱。没人愿意养猪了,也没人到我这来抓猪。”
今年元旦过后,猪肉价格没有同往年一样出现季节性上涨,反而“离奇”地一降再降。春节之后,全国猪肉平均价格保持在12.47元,4月中旬,猪肉均价仅为10.4元,比去年同期便宜8.3%。
卖猪肉赔钱,养猪的人也就不愿意再买仔猪回去补栏。卖出一头仔猪,价钱也只有去年的一半。眼看着饲料价格一天一天涨上去,刘沈阳陷入了“卖也赔,喂也赔”的两难境地:“大猪每天得喂六斤料,整个养猪场每天的饲料钱超过1000块。现在苞米还在涨价,成本上涨得实在太厉害了。”
为啥这次猪肉价格掉得这么厉害?刘沈阳说,上一轮养猪的人太多了。
2007年到2008年,猪肉价格曾出现一波大幅上涨。许多人看到养猪能赚大钱,纷纷办起了养猪场。既有网络大王丁磊、农业大王刘永好这样的知名企业家重金投入,也有农村散养户的小本经营。刘沈阳雇用的养猪工老王还清楚记得当时的情形:“毛猪9块钱一斤,20斤左右的仔猪都能卖七、八百元,我们村里几乎家家都养猪,一年能赚两三万元。有的人没钱买猪还从别人家借猪来养,卖了以后再给人家钱。”
刘沈阳也搭上了这股“养猪热”末班车。他向亲戚们筹集了200万元资金,在凌海市的梯子沟村承包了20亩地。2008年12月,他的种猪饲养场正式启动,整地、盖猪舍、买猪,他起早贪黑,吃睡都在场里,总算让这个小院初具了现代化养猪场的雏形。
他喂养了370多头成猪和200多头小猪仔。2009年卖了400头猪,收入约30万,但喂饲料花费也有30多万元,加上前期投入的基建成本30多万,刘沈阳第一年没有赚到钱。
虽然没有收回成本,但刘沈阳并不灰心。他原打算今年趁着猪肉价格回升,雄心勃勃地大干一场,“就算不能给亲戚们分红,也得差不多。”没想到猪肉价格大幅下跌,他的许多宏伟计划成为泡影。不得已,刘沈阳停止了猪场扩建计划,也不敢再买母猪。
刘沈阳的做法代表了绝大多数养猪人的看法。养猪赔钱,养猪户都在减少规模、减少饲养,这又为下一轮猪肉价格暴涨埋下“祸根”。农业部数据显示,2月份我国生猪存栏44330万头,较上月下降2.57%,较去年同期下降0.59%,为近来的历史最低点。发改委也发布警告,当前生猪调控要防止价格过度下跌造成后期生猪供应减少、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
“生猪存栏减少,用不了多久养猪户就得补栏了。”刘沈阳颇有信心地说:“如果现在补栏,养6个月左右,出栏时正好到‘十一’,那时入秋人们吃猪肉多了,价格就能上去了。”
可是刘沈阳更担心:如果猪肉价格一下子涨上去,又吸引了太多人养猪,价格再次下跌怎么办?能有什么办法改变这种暴涨暴跌的现象吗?
刘沈阳道出了养猪产业的怪圈现象:养猪赔钱——减少规模——价格暴涨——养猪户增多——价格再次下跌。虽然这个“圈”是按照市场规律进行的,但如此循环往复,损害了养猪户的利益,也加剧了猪肉产业上下游价格的波动。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一直是政策调控的难题。中国畜牧业协会副秘书长马闯认为,政府需要有相对稳定的、慎重的、更加准确的政策支持,同时要在控制疫病方面发挥作用;需要提高我国的猪肉深加工能力,适当提高规模化养殖比例;适时发展生猪期货,运用金融杠杆,给予养殖户合理的养殖预期和价格指导。
刘沈阳决心坚持下去:“古语说:猪粮安天下。这意思是猪肉在中国一定有消费市场。我有资金支持,只要我咬牙挺住,就能获得成功。”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声明: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广东养猪信息网”的文、图、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如转载广东养猪信息网的稿件,请注明转载“广东养猪信息网”。本网站资料仅供参考,若资料与原文有疑,请以原文为准。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相关阅读:
- 2012-10-16生猪行业供求“两张皮” 加剧“猪周期”波动
- 2012-10-13今年低迷难改 拼耐力的时候到了
- 2012-10-11杀猪匠被生猪撞伤起诉猪贩卖猪人索赔
- 2012-10-04“猪周期”经验未来猪肉价格将持续下行
- 2012-09-25生猪存栏量高位 猪周期见底无期
- 2012-09-24广东温氏集团投资15亿元 生猪养殖项目落户淳化
- 2012-09-24应对“猪周期”养猪户各显神通
- 2012-09-20发改委调控举措初显成效 国内豆粕市场理性反应
- 2012-09-19国产大豆重获成本优势 黑龙江压榨企业陆续复工
- 2012-09-17生猪合作社成畜牧产业发展“新引擎”
图片新闻推荐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 |
|
|
发表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