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猪价波动具有独特性
- 点击次数:
- 日期:2010-04-22 18:33
- 编辑:本站编辑
- 来源:中国证券报
- 评论
关于猪价上涨有多种解释版本——周期论、成本论、城镇化进程的劳动力成本论,从调研情况来看,问题的成因不像想像的那么简单。那么,哪一个会是主要因素呢?
从养殖环节来看,正常的生猪养殖,从母猪补栏到商品猪出栏约需要18个月;而仔猪养成商品猪只需要6个月。若以猪粮比5.5为界,则对补栏的刺激出现在2006年10月;若按生猪价格飙涨为界,则补栏的刺激出现在2007年6月。但为何至今尚未看到明显回落?为何猪价涨幅如此之大?
从养殖周期来看,在我国生猪养殖以3—4年为一个周期,包括完整的波谷和波峰。2005年底到2006年上半年,生猪养殖处于上一轮周期的波谷。当时生猪收购价格低到3元/公斤以下,“猪贱伤农”,农户不得以大量处理生猪,甚至部分母猪也由于饲养成本太高而处理掉了。这造成了生猪供给方面的低谷,预示猪价将要回升。
但问题是,此后回升幅度为何如此之大,且几乎是一路上扬而无回落迹象?
从上游成本来看,在我国猪粮比5.5为养猪的盈亏平衡点。当猪粮比高于这一数值时,养殖户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从而补栏、出栏会陆续增加,猪价回落。因此,虽然玉米等农产品(24.15,0.00,0.00%,吧)价格也经历了一轮大幅上涨,但自2006年10月起,猪粮比即超过5.5的平衡点,到了2008年2月猪粮比创下9.44的新高。同时,猪料比已经达到12.01的历史高点,情况并未得到改观。显然,从成本方面考虑似乎也稍欠说服力。
从城镇化进程带来的农村劳动力脱离土地化看,农村劳动力之所以脱离土地,在于自给自足式的农作方式机会成本太高。无疑,城镇化进程的动力在于预期高收入。这一趋势由我国二元经济的现实所决定,影响并将长期影响我国生猪养殖业的格局和变迁,将促使小规模散养逐渐萎缩。
另外,城镇化人口带来的需求提高又反过来刺激着供给层面,加大了供给压力。
但是,从我国城镇化率的变化来看,从1996年开始基本上是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劳动力成本也是逐年提高的,这对猪价波动的影响是集中体现吗?显然也不是。
不可否认,养殖周期、粮价饲料成本以及城镇化的因素,在猪肉涨价这一微观现象中得以体现,但不是引发价格突然波动的最关键因素。因此,无论从投资的角度还是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都需要进一步追踪价值链上的其他环节。
- 2012-10-16生猪行业供求“两张皮” 加剧“猪周期”波动
- 2012-10-13今年低迷难改 拼耐力的时候到了
- 2012-10-11杀猪匠被生猪撞伤起诉猪贩卖猪人索赔
- 2012-10-04“猪周期”经验未来猪肉价格将持续下行
- 2012-09-25生猪存栏量高位 猪周期见底无期
- 2012-09-24广东温氏集团投资15亿元 生猪养殖项目落户淳化
- 2012-09-24应对“猪周期”养猪户各显神通
- 2012-09-20发改委调控举措初显成效 国内豆粕市场理性反应
- 2012-09-19国产大豆重获成本优势 黑龙江压榨企业陆续复工
- 2012-09-17生猪合作社成畜牧产业发展“新引擎”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 |
|
|
发表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