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网首页新闻 - 行情 - 财经 - 猪价 - 人才 - 招聘 - 求职 - 社区 - 协会 - 电子杂志 - 科技 - 猪病 - 商城 - 视频 - 访谈 - 人物 - 专题 - 图库 - 博览会 - 兽药GSP
BBS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养猪新闻 > 猪业杂谈 > 正文

从肉价新闻看物价报道得失:重消费,轻养殖(2)

  • 点击次数:
  • 日期:2010-12-16 14:55
  • 编辑:admin
  • 来源:新华网
  • 评论


  (3)价格报道立体化,品种丰富多样,由表及里,从下游到上游,追根溯源,探寻价格波动原因。四家报纸没有仅仅满足于报道价格监测系统简单、死板、缺乏可读性的信息,而是努力让肉价报道更加立体,更加贴肉。

  如《人民日报》派出记者深入到生产、流通环节一线,追根溯源探寻价格波动原因,实地了解养猪业的现状。在有北京肉价“晴雨表”之称的新发地批发市场,现场采访零售商、屠宰户。接着,记者又深入辽宁凌海市双羊镇仁志村采访,报道了村里有一半左右的猪都得了不明猪病,虽然眼下养猪利润不错,但不少养殖户还是信心不足。采访到此,记者的追问并没有打住,而是拷问:肉价如何走出大起大落的怪圈?通过采访生猪上下游环节,报道提出: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够及时公布有关疫情,这样有利于农户判断市场情况,不至于盲目发展;希望有关部门能组织一些防疫技术、知识培训班;迫切需要建立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尽快建立病、死生猪监管和回收补偿机制等。

  (4)紧扣热点,紧贴民生。价格问题牵动千家万户,这类报道如何紧扣热点、紧贴民生做出卖点?从2007年8月开始,《新闻晨报》以资深记者殷正明命名的品牌专栏《老殷问价》与读者见面,固定于每周六的实用新闻版刊出,聚焦市民日常生活最为关心的肉禽蛋粮油等主副食品的批发、零售价格动态,成为市民居家的价格信息秘书,同时还配有价格行情表。尽管每期的《老殷问价》的篇幅不长,但记者为了写好一篇稿件,都至少要跑3个以上的菜市场,三四家超市大卖场以及相关的批发市场,采集第一手的鲜活的价格信息,并和所截选的上一时间段作比对,同时作短小精悍的成因评析。鉴于价格领域的报道相对敏感,每期《老殷问价》的稿件都对照价格主管部门以及主管部门的相关口径,做到上情下达,准确阐述。

  缺失与不足

  (1)重涨价,轻降价

  媒体注重报道涨价,一般对价格平稳和降价不是特别感兴趣。分析2007-2009年的猪肉价格报道,肉价上涨时,媒体一窝蜂集中报道;当价格平稳以及走入下降通道后,又快速降温。

  肉价涨落是供求关系使然,而养猪户的产量决策,来自于他们的价格预期。处于信息不对称地位的养殖户,除了来自交易市场第一手的信息外,相当程度上会借助媒体传递信息来判断和决策。正如政府逆周期调节可能适得其反一样,媒体逆周期的报道,很可能提升养殖户的价格预期,对肉价波动“蛛网现象”起到负面的推波助澜作用。

  (2)重行政,轻行业

  从以上统计可以发现,逾七成新闻报道的信源来自行政部门以及附属的监测统计机构;信源来自于行业协会的报道只有1篇。由此可见,行政部门几乎垄断了猪肉价格报道的话语权,而生猪养殖、猪肉流通相关行业协会基本没有自己的声音。

  按理说,行业协会应该在价格调控、监测、价格协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从实际报道来看,行业协会并不活跃,极少发言,在稳定肉价方面看不出发挥了明显作用。也有可能,记者忽视了对它们的采访。

  (3)重消费,轻养殖

  统计显示:按照报道议题分类,生猪生产方面的报道只有4篇;如果按照信源分类,来自养殖户养殖场的报道只有3篇,来自批发市场、商店超市和街道社区的有27篇。由此可见,媒体偏重消费终端而忽视养殖上游环节的信息。

  (4)重市民,轻农民

  与重消费轻养殖相对应,猪肉价格报道更加重视市民的心声,相对忽视农民的感受,养猪户成为肉价报道里沉默的大多数。除了一些农村信息类的专业报之外,多数媒体尤其是都市类媒体对“三农”问题其实是不太重视的,农民的利益诉求和心声缺乏必要的表达渠道。媒体的理由往往是“目标读者群不喜欢看"三农报道"。”实际上,物价问题尤其是农产品价格问题,不能仅仅从“城里人”的角度出发,而要用城乡统筹的思路来进一步破题。

  (5)重当前,轻长远

  统计发现,反思现状、提出预警的报道和言论有3篇,总量偏少。其中,《人民日报》的一篇报道,给人启发很大。记者以河南农民程奎新为例:(2007年)6月份肉价猛涨时,他准备扩大养猪业,可国家财政补贴与保险补贴政策陆续出来后,他又犹豫了:“都知道猪贵了,国家还补那么多,眼下养猪的人肯定不少。俗话说"猪无半年贵",最多10个月就出栏,到时候别又都卖不出去啦!”报道提出:长期看无论是财政补贴还是保险支持,都存在时滞,并不能彻底解决由于养殖分散、供求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供应大增大减、价格大起大落的市场风险。因此,建立能够回避价格波动风险、锁住预期成本的套期保值机制,方是上策。这样的反思和预警,确有深度,更有穿透力。

  改进当前物价报道的建议和思路

  当前,在通胀预期的影响下,物价报道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在物价剧烈波动的情况下,新闻媒体可以在安定民心、稳定市场秩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改进物价报道,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多加努力。

  1.立足特性,拓宽视野

  物价与宏观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媒体的物价报道不应自缚手脚,而要拓宽国际视野,在跟踪监测全球经济形势“晴雨表”中开掘物价报道线索。

  在强调贴近性、重视本土化的同时,用世界眼光看物价,对拓宽报道题材、拓展报道高度和广度、延伸读者视野、提升媒体影响力,都有莫大助益。

  2.实事求是,平衡报道

  有些报道对有关职能部门有利,有些信息对百姓有利,物价报道应该实事求是,不要只刻意为了迎合某一方。在保证真实性的情况下,同一件事报道的角度不同,报道的效果也会不同。可以在动态中把握物价报道导向,根据需要选取角度报道。

  以猪肉涨价报道为例,若猪肉涨价,可以报道猪肉虽然涨价,但大量猪肉已经在调运,百姓无须着急;如果猪肉供应量较大,可以报道长期来看猪肉供应量会持平或减少,价格可能会涨一些。这样一来,既做到了实事求是,也有助于稳定民心。
顶一下
(3)
 
75%
踩一下
(1)
 
25%
关闭窗口】 【顶部】 【收藏】 【挑错】【网友评论】 【此文分享至微博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face6 face4 face3 face5 face2 face1 face7
验证码:  点击更换验证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