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网首页 行情 - 财经 - 猪价 - 人才 - 招聘 - 求职 - 社区 - 协会 - 电子杂志 - 技术 - 猪病 - 商城 - 视频 - 访谈 - 人物 - 专题 - 图库 - 博览会 - 兽药GSP - 公告

《全国饲料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 点击:
  • 日期:2016-10-27 09:52
  • 来源:农业部

10月25日消息,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饲料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旨在推动饲料工业加快升级,鼓励饲料企业在原料采购、生产加工、质量控制、产品销售、服务客户等方面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挖掘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潜力。
  

以下是规划全文:
  

《全国饲料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饲料工业是联结种养的重要产业,为现代养殖业提供物质支撑,为农作物及其生产加工副产物提供转化增值渠道,与动物产品安全稳定供应息息相关。我国饲料工业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形成了饲料加工、饲料原料、饲料添加剂、饲料机械等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为发展现代养殖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重大贡献。“十三五”是养殖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饲料工业发展既迎来了新机遇,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为适应养殖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要求,推动饲料工业加快升级,根据《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

“十二五”期间,饲料工业抓住规模养殖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坚持开源节流优化原料供应,健全制度规范生产经营秩序,强化科技、人才与资本支撑,提升企业素质,饲料产量实现稳定增长,产品质量和产业竞争力明显提高,现代化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产量保持稳定增长。
  

2015年,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2亿吨,比2010年增长23.5%,保持世界第一。受规模养殖快速发展
  推动,2015年配合饲料产量达到1.74亿吨,比2010年增长34.1%,浓缩饲料1961万吨,比2010年减少25.9%。从不同品种看,2015年猪、肉禽、水产、反刍饲料产量分别为8344万吨、5515万吨、1893万吨和884万吨,比2010年分别增长40.3%、16.5%、26%和21.4%,蛋禽饲料3020万吨,与2010年持平。
  

(二)质量安全状况稳定向好。
  

“十二五”期间,全国饲料产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2015年达到96.2%,比2010年提高2.3个百分点。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连续5年组织开展专项整治,“瘦肉精”等违禁添加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及时发现苯乙醇胺A等新型非法添加物,消除了问题隐患。铜、锌等微量元素类饲料添加剂超量使用情况受到严格管控,2015年配合饲料监测合格率分别达到99.2%和99%,分别比2010年提高2.8和5.9个百分点。
  

(三)饲料添加剂生产和原料开发能力稳定提高。
  

2015年,全国饲用维生素产量28万吨,占全球的68.5%,分别比2010年增长1.5倍和22.5个百分点;饲用氨基酸产量152万吨,占全球的38.7%,分别比2010年增长1.1倍和9.6个百分点。其中,蛋氨酸产量超过10万吨,改变了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2013年公布新版《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有机矿物元素、酶制剂、微生物、植物提取物等新型饲料添加剂共计97种,比2008年版增加36种。饲料生产企业积极利用小麦、高粱、大麦等原料替代玉米,加快开发发酵豆粕等新型优质蛋白,能量饲料原料多元化和鱼粉替代取得明显进步。秸秆饲料化利用稳步推进,饲用量稳定保持在2亿吨,占秸秆资源总量的24.7%。
  

(四)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2015年末,全国共有配合饲料和浓缩饲料厂6772个,比2010年减少4071个。年产量50万吨以上的饲料企业48家,饲料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6.5%,分别比2010年增加18家和14.5个百分点,其中年产量100万吨以上的饲料企业达到32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1%。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全面实施,全国共创建部级示范企业83家,省级示范企业238家。饲料企业“走出去”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在境外投资建设饲料厂上百个,销售收入近百亿元。
  

(五)饲料加工装备水平明显提升。
  

2015年,全国共生产成套饲料加工机组1349套,其中时产10吨以上的968套,占72%。与2010年相比,饲料加工机组总套数减少17%,时产10吨以上机组数增加61%,占比提高近1倍。饲料专业化和精细化加工快速发展,对饲料原料进行膨化、膨胀等预处理以及微粉碎、超微粉碎、高效调质、后熟化、液体后喷涂等先进工艺应用日趋广泛。码垛机器人在大中型饲料企业快速推广,散装饲料在现代化养殖企业普遍应用。
  

(六)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十二五”期间,国家对动物营养和饲料科学研究的投入大幅增加,推动动物营养需要和饲料原料营养价值动态预测、饲用酶技术体系创新及重点产品创制、微生态制剂高密度发酵等领域取得大量科技成果,获得7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型企业普遍增加科技投入,通过产学研联盟等方式创建了十多个国家级企业研发中心,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集成应用能力明显提高。
  

(七)法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国务院公布修订后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农业部制定发布《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管理办法》等5个部门规章以及《饲料生产企业许可条件》等9个规范性文件。新的饲料法规体系遵循“提高门槛,减少数量;加强监管,保证安全;转变方式,增加效益”的基本原则,进一步界定了政府、管理部门和生产经营者的责任,完善了生产经营使用各环节的质量安全控制制度,明确了饲料生产中允许使用的原料范围,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贯彻落实中央行政审批改革精神,将设立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企业的审批权限下放至省级饲料管理部门。
  

虽然过去5年我国饲料工业发展取得了突出成效,但总体仍处于从大国向强国迈进的爬坡过坎期,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制约产业加快升级。从生产体系看,与现代化的要求相比,多数饲料生产企业在加工装备、管理体系和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还有差距,产品同质化问题突出,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企业和品牌不多。从经营体系看,饲料生产企业与养殖场户对接不够紧密,产品销售环节多费用高。从监管体系看,技术支撑机构人才装备建设滞后,基层监督执法体制机制不健全,风险管控和日常监管没有全面落实到位。从政策体系看,饲料工业是微利行业,但在应对大宗原料价格波动、采用新技术新装备等方面缺乏政策支持,在建厂用地等方面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抗风险和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二、“十三五”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三五”时期,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养殖业进入生产减速、结构优化、质量升级、布局调整、产业整合的新阶段,饲料工业发展面临着市场空间拓展更难、质量安全要求更严、资源环境约束更紧等诸多挑战,迫切要求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发展动能转换。
  

(一)饲料需求进入低速增长期。
  

从动物产品生产看,根据《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2020年全国肉类、奶类和养殖水产品预期产量分别为9000万吨、4100万吨和5240万吨,分别比2015年增加4.3%、5.9%和6%,禽蛋预期产量3000万吨,与2015年基本持平。按照目前的技术水平,实现2020年增产目标,需增加1600万吨配合饲料消费。从养殖业转型拉动看,肉鸡和蛋鸡工业饲料普及率已超过90%,规模化发展拉动饲料增产的潜力很小;生猪出栏50头以上的比重为72%,工业饲料普及率约为75%,随着规模化比重进一步提升,可增加配合饲料需求1000万吨以上;牛羊养殖规模化也可释放部分需求。从生产效率看,我国平均每出栏一头肥猪的饲料消耗量比国际先进水平多出10%以上,肉鸡和蛋鸡多5%左右。随着养殖综合技术进步,未来5年饲料利用效率可望提高3%以上,节省配合饲料600万吨左右。综合上述因素,预计未来5年饲料消费年均增长约400万吨,增速约为1.9%。
  

(二)蛋白饲料原料主要依靠进口的格局不会改变。2015年,
  

全国蛋白饲料原料总消费量6750万吨,进口依存度超过80%,比2010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其中,豆粕5050万吨,基本依靠进口大豆生产,菜籽粕1060万吨,30%依靠进口菜籽生产,鱼粉150万吨,85%靠进口。未来5年,我国蛋白饲料原料需求预计年均增长100—125万吨,约为“十二五”期间的一半;种植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部分地区推广粮改豆和苜蓿等优质牧草种植,将适度提高自给能力;再加上进口品种和来源地增加,蛋白饲料原料供应的稳定性有望得到改善。但是,我国耕地资源优先用于保障口粮绝对安全和谷物基本自给,蛋白饲料原料依靠进口的格局不会改变。
  

(三)饲料质量安全要求更严格。
  

新时期加强饲料质量安全监管,不仅要聚焦保障动物产品安全这个核心目标,还要兼顾消费升级、环境安全等新要求。当前,“瘦肉精”等老问题尚未彻底根治,新型非法添加物时有发现,饲料中霉菌毒素、重金属污染等问题也时有暴露,安全隐患不容忽视。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以功能和特色为特征的动物产品生产进入快速发展期,饲料产品需要质量上配套提升。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畜禽粪污治理任务艰巨,要求饲料产品绿色化发展,统筹兼顾减量排放、达标排放等环保要求。特别是长期使用一些传统饲料添加剂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受到关注,需要采取更有效的措施促进规范使用和减量使用。
  

(四)产业整合融合需求更迫切。
  

我国饲料行业已培育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差距在不断拉大。“十三五”期间,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优势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兼并重组和整合力度将进一步加大。饲料企业综合实力较强,在资本、管理、技术、人才等方面都有优势,为增强持续发展能力,融入养殖大产业、打造全产业链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东南亚、东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的饲料产业处于快速成长期,“走出去”对我国饲料企业拓展发展空间也日趋重要。总的看,行业内部整合、全产业链和全球化发展将成为饲料企业做大变强、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五)技术竞争压力更大。
  

互联网、生物技术、智能制造等新技术既是推动饲料工业升级的新动能,也是饲料企业创新发展中面临的主要压力和必须突破的瓶颈。饲料行业已有十多家企业公布了“互联网+”发展计划,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经营成本、整合资源要素、提升服务能力等方面都可能带来革命性变化。生物饲料技术蓬勃发展,饲用微生物、酶制剂等产品种类不断增加、功能不断拓展,在促进饲用抗生素减量使用、饲料资源高效利用、粪污减量排放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已经成为饲料技术竞争的核心领域。加工装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既可大幅减少劳动强度和人员需求,还能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降低能耗和加工成本,是饲料加工升级的必然选择。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机遇,主动适应养殖业发展新趋势新要求,以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中心,着力提升现代饲料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提高饲料原料和饲料安全保障能力,推进技术、产品和经营模式创新,推动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力争“十三五”末基本建成饲料工业强国,为养殖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产管结合,保障安全。以全面贯彻实施新的饲料法规为主线,推动各级政府落实好属地管理职责,各级饲料管理部门履行好监督管理职责,饲料生产经营企业落实好主体责任,从产和管两方面入手,健全饲料质量安全保障制度。
  

创新驱动,提质增效。以提高饲料转化率、节约生产销售成本、提升服务质量为目标,加强技术创新和经营模式创新,促进传统技术与互联网、智能装备等新技术融合。以安全高效环保为目标,加强技术创新和集成应用,推动饲料产品升级。市场主导,激发活力。坚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导向,依法规范行政管理,落实简政放权要求。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为导向,稳定现有扶持政策,研究创设新政策。
  

立足国内,开拓国际。充分挖掘国内外两个市场的资源潜力,优化调整供求关系,稳定大宗饲料原料供应。在稳定和扩大内需的基础上,积极推动饲料相关产品和企业“走出去”,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和企业。
  

(三)发展目标
  饲料工业“十三五”发展的总体目标是:饲料产量稳中有增,质量稳定向好,利用效率稳步提高,安全高效环保产品快速推广,饲料企业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通过5年努力,饲料工业基本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为养殖业提质增效促环保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1.产量
  

工业饲料总产量预计达到2.2亿吨。其中,按产品类别分,配合饲料2亿吨,浓缩饲料1200万吨,添加剂预混合饲料800万吨;
 

按动物品种分,猪饲料9400万吨,肉禽饲料6000万吨,蛋禽饲料3100万吨,水产饲料2000万吨,反刍饲料1000万吨,宠物饲料120万吨,毛皮动物等其它饲料380万吨。
  

国产蛋氨酸基本满足国内需求,维生素和其他氨基酸产能保持稳定;酶制剂和微生物制剂主要品种生产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值比2015年增加50%以上。
  

2.质量
  

《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全面实施,全国饲料产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非法添加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重大质量安全事件。
  

3.效率
  

猪生长育肥阶段饲料转化率平均达到2.7?1,商品白羽肉鸡饲料转化率达到1.6?1,蛋鸡产蛋阶段饲料转化率达2.0?1,淡水鱼饵料系数达到1.5?1,海水及肉食性鱼饵料系数达到1.2?1。年产100万吨以上的饲料企业集团达到40个,其饲料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达到60%以上。饲料企业与养殖业融合发展程度明显提高,散装饲料使用比例达到30%。

    (编辑:小平)
    《全国饲料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分享到手机扫一扫分享到手机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点击更换验证图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