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瘦肉精”事件,再次为人们敲响了关注猪肉安全的警钟。
人们在问:以传统的“农家散养”,或现代化的“大规模集中养殖”方式,还能为公众提供价廉物美、优质健康的猪肉吗?除了政府部门一而再、再而三地重申“严加监管”以外,还有没有其它更加符合生猪生长规律的饲养方式?还有没有让辛劳的养猪农妇收益更多、让消费者吃得更健康、让经营者的收入不说更合情理至少更合法的产业模式?
其实,早在“瘦肉精”事件曝光前,就有很多埋头苦干的探索者,在默默地探索新的生猪饲养之路。他们中有打小就帮着奶奶喂猪的农妇,有发达或不发达地区的政府有关部门,甚至还有互联网企业的大佬网易丁磊。
安全健康的生猪业,事关民生。令人欣慰的是,中国农村经济社会结构不断演进的今天,也为这些探索提供了新的契机。尽管遂昌“妙高七山头土猪专业合作社”和网易丁磊在安吉“福利养猪”的探索路径各不相同,但都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
也许,从广义的商业道德而言,所有的产业都是要凭良心去经营的。而一次又一次的“瘦肉精”事件则告诉我们,有的产业,譬如养猪,其实没有道德良心是做不下去的。
于是,我们追随着这些探索者的脚步,走进了浙江遂昌的大山和安吉的乡野。
自然,在我们没有去过的地方,一定还有更多的探索者。所以我们相信,孩子们碗里那一块安全健康的猪肉,一定“真的可以有”。
妙高山上,像奶奶一样养土猪
位于浙西南的遂昌城,就在妙高山的脚下。
妙高山属武夷山脉,虽不是奇峰迭起,却也高大巍峨,绵延数十余里,将遂昌城抱在怀里。
出遂昌城南门一过桥,就是上山的路。新铺不久的水泥路,实则为单车道,两辆小车勉强可以错身而过,要是有一辆卡车驶来,那就难了。
更难走的是盘旋的车道,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悬崖,悬崖边就连石墩、护桩都没有。全程盘山道,左转360度后就是右转360度,不是冲坡就是下旋。城里来的司机,头一次上这样的山道,没有不惊心动魄的。
妙高七山头土猪的生存环境,山高林密,坡陡路险,交通不便,既没有工业污染,也没有自驾族的打扰。有的,只是养猪人的勤恳和质朴。
年猪,只吃500米高山以上的蔬菜
猪肉为啥不香了?用饲料催,猪四五个月就出栏了,猪肉怎么来得及香呢?
七山头村位于妙高山海拔850米高的山腰,因散居山间的7个自然村落而得名。
40多岁的村民周金秀已经习惯了每天6点多就起身,风霜雨雪从无例外。不起身不行啊,时间一到,圈里的“兴兴”、“旺旺”两头土猪,就会嗷嗷叫唤。世代为农的她知道:猪最怕饥一顿饱一顿,必须准时、定量、定温,否则猪就会不消食,不消食自然长不大。
谁家的猪要是长不大,谁家的媳妇就成了邻里嘴里嚼的牙花子:“瞧这家媳妇,猪也喂不大……”
猪长得如何,是评判农家媳妇勤快能干的重要标准之一。
猪每天吃食的时间是相对固定的。在七山头村,春天是一天两顿,第一顿是早上七点多,第二顿是晚上五点多。
而如今,喂猪又有了新标准。两年前,镇里来的驻村干部和村里搞起了“妙高七山头村土猪专业合作社”。这些“土猪”,不仅不能吃买来的猪饲料,就连500米高山以下的青料也不能吃。
“别人种菜,打的品牌是高山蔬菜;我们养猪,打的品牌是吃高山蔬菜的土猪。”镇里来的干部雷国华说。
这不难,周金秀想。她喂了几十年的猪,知道猪的食性:打小就爱吃甜食,山里的番薯、洋芋,猪吃得可欢了;包心菜叶、萝卜叶、青菜,还有山上葛藤的嫩叶,它都爱吃。
但不吃养猪场的猪饲料,猪就长得慢。这对靠养猪过日子的农家来说,有点纠结。
毕竟,2008年,七山头村的年人均收入才2100元,是地地道道的贫困村。
“我们要的就是这个‘慢’字。大家想想,咱小时候吃的猪肉多香啊、咬起来多精道啊,那是咱爹妈辛辛苦苦喂一年才养大的猪,叫年猪。如今在县城集贸市场买来的猪肉能和它比吗?没法比。为啥不香了?那是猪饲料催出来的,猪四五个月就出栏了,猪肉怎么来得及香呢?”村干部徐小金动员大伙说。
“年猪的价格,肯定就和大猪场卖的不一样。像过去那样卖一头猪只赚一二百元,那咋行?咱得养出品牌猪、精品猪来,才能脱贫啊。”雷国华鼓动说。
2009年5月,七山头村,总共328家农户中的237家养殖户,就这样全部参加了“妙高七山头村土猪专业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