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冬兰用创新的办法喂养野猪,也走出了不平凡的人生路
|
|
李冬兰与越南客商阮家春洽谈业务
|
李冬兰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不想再过苦日子”这个简单的念头支撑着她用不同寻常的“养猪经”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人生路。
从一个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家庭妇女到远近闻名的养殖专家、从普普通通的养殖户到创立品牌的老板、从不懂科学技术到自创中草药喂养野猪……“摸着石头过河”的李冬兰这一路走来,体味着艰辛,也收获了成功。
1 谈过去:养猪艰辛路贵在坚持
在李冬兰的野猪养殖场里,一头头活泼的野猪在猪圈里来回走动。看着带有黄色条纹、调皮可爱的小野猪,她不禁感慨万千:“一开始养野猪真是吃了不少苦头。”
李冬兰饲养野猪的想法纯属偶然。1993年中秋节,李冬兰在南宁市区农贸市场里,亲眼看到一头不到50公斤的野猪从800元起价,最后竟以2000元成交,比一头牛还值钱,这一发现让她又惊又喜。“如果能驯养野猪,一定能发家致富!”李冬兰萌生了养野猪的想法。
经过反复调查,她意识到,野猪贵就贵在“野”上。若是猪种不纯正,很难卖出好价钱,但是野猪毕竟“野”性难改,想要驯服它们谈何容易?李冬兰可是一个倔强的人,认定的路哪能那么容易就放弃。“别人能养活,我李冬兰也能养活。”
要驯养野猪,就必须找到正宗的种源。李冬兰开始了艰难的 “寻猪”过程,她先在区内寻找,还登广告寻找野猪种苗。有一次,她独自一人千里迢迢地专程跑到江西省买回了1万多元的野猪种。但没有管理经验的她把猪崽放到养狗的地方圈养,由于围栏比较低,才一个晚上,野猪全跑光了。第二天,李冬兰看着空空如也的狗棚,想着1万多元资金一夜之间全部泡汤了,欲哭无泪。
但“不想再过苦日子”这个简单的念头,支撑着李冬兰一直没有放弃驯养野猪的想法。1997年,李冬兰又买回了4头还没断奶的小野猪。为了照顾它们,李冬兰用纸箱装好小猪放在床边,小猪稍微有什么动静她就爬起来看看。就这样,在李冬兰夜以继日地精心护养下,这4头小野猪终于长成长脸獠牙、鬃发摇曳的大野猪。她将其中两头卖给了广东老板,售价为2万元,净赚了1万多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了经验和技术的保障,李冬兰开始扩大养殖规模。1997年底,李冬兰创办了“邕宁县良勇特种养殖场”。
2 说现在:科技创品牌贵在摸索
当初,由于国内很少有人规模驯化养殖野猪,一切都得靠自己摸索。“地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每每想起这句名言,李冬兰就坚定了养殖野猪的信念。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冬兰一方面积极参加政府部门组织的各类养殖培训班,虚心请教畜牧专家养殖知识;另一方面坚持每天起早贪黑摸索实践和阅读学习科技知识,认真研究野猪“心理学”,在养殖野猪过程中,她对待野性十足的野猪,像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平时用一把梳子绑在长长的木棍上,帮野猪挠痒,野猪们也逐渐懂得人性,全部都乖巧顺从、服服帖帖。
经过不懈的努力,李冬兰在驯养野猪的过程中,掌握了更多的养殖技术。她决定扩大饲养规模,同时想到了杂交野猪。刚开始,李冬兰找的是一头瘦肉型的长白猪做种,但配种后生出来的小猪毛色花白,虽然肉质鲜美但外观相差太远,别人不相信是野猪。后来,李冬兰向县里的畜牧专家咨询后,又找来美国“杜洛克”母猪与野公猪配种,产下的母猪再与其他的野公猪配种,即可以达到“兼顾其美”的效果。
于是,她找到了广西水产畜牧所,毅然以1500元/头的价钱买回了3头“杜洛克”母猪。经过配种,“杜洛克”母猪生出的猪仔脸长嘴巴尖、蹄黑耳朵细,毛皮与天然的野猪幼仔没有两样,肉质也像正宗的野猪肉一样鲜美。李冬兰终于成功了,野猪一推向市场就供不应求。
随着驯养野猪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李冬兰又考虑该如何做强做大品牌。2006年,作为人大代表的她向城区人大常委会提出了《关于农村现代化信息网络问题的建议》,有力地促进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解决问题和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步伐。如今,良勇村有23户农民安装了宽带网络,小山村由此有了对接世界的平台,李冬兰则通过互联网发布野猪供求信息,实现了电子商务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