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网首页 行情 - 财经 - 猪价 - 人才 - 招聘 - 求职 - 社区 - 协会 - 电子杂志 - 技术 - 猪病 - 商城 - 视频 - 访谈 - 人物 - 专题 - 图库 - 博览会 - 兽药GSP - 公告

最强智囊团 引领行业新思维——2017年广东省养猪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会议

  • 点击:
  • 日期:2017-03-03 15:32
  • 来源:养猪信息网

最强智囊团 引领行业新思维

——2017年广东省养猪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会议

30 位科研院校的畜牧兽医专家齐聚广州,“思维风暴”之后, 对行业提出那些重要建议?

最强智囊团 引领行业新思维1
最强智囊团 引领行业新思维2
吴秋豪

吴秋豪: 我们的专家委员会是为行业、为企业服务的, 针对行业的情况, 今天集中开会,希望对行业和协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协会成立 25 年来,运作、影响力、认可度都不错, 行业发展需要更多的智力支持,请大家根据会议议题和对产业的看法各抒己见,对科研、应用、推广等问题都可以提出讨论。 2016 年广东省生猪出栏量减少 4%左右, 估计行业统计不超过 4000 万头。 这是最长的猪周期,达到 18 个月,大家总体看好猪的行情。全国水网散户退出,广东典型的博罗之前号称出栏 180 万头,现在不到 60 万头,增城都清完了。现在农业厅与环保厅达成一致意见,对禁养区之前存在的养殖场给一定的补偿,现在拆猪场的矛盾没有以前大,这也是为了保护行业利益,环保部门也支持农业部门的建议。希望在座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畜牧敏感事件的评论要客观公正,为行业说话。

 

育遗传种

 

育遗传种

 

陈瑶生: 国家生猪核心育种猪场数量是全国第一, 今年农业部设立的联合育种专项,但广东却没有能力申报, 反映出广东的种猪企业缺乏持续创新扩大的动力。今年核心场管理会考虑整理现有核心育种场,在数量上会有所减少, 广东也面临很大压力。广东养猪业的辉煌期已经过了,下一步我们是不是要学习北京种业高地、重庆畜牧业高地的模式, 参考重庆的交易市场等新的业态? 广东养猪业应当利用这么多年形成的优势,做个高端服务型的业态,立足广东,服务全国,养猪在外地,广东应该成为产业高端技术的研发和集成之地。广东专家单打独斗的务实性很好,但是超越个人名利进行跨单位、 跨专业、跨界的合作性不够,要形成技术高地、种业高地难度非常大。另外环保问题,我觉得不能把环保过度强化,要科学理性地对待环保问题,要重视社会的宣传,协会在这一块要充分发挥作用,面对会员遇到偏见、误解时,协会要发挥作用,毕竟协会出面,当地政府还是会重视的。

 

吴秋豪: 陈老师的建议非常好。有些猪场拆迁有历史遗留的原因, 但遇到地方问题, 协会直接为会员争取利益有难度,我们可以反映给农业厅,农业厅通过一定形式帮他们妥善协调这些矛盾。 很多地方和农民的矛盾,政府会偏向农民,我们将事情反映给行政领导部门, 由他们来处理对企业更为有利。

 

樊福好: 陈教授讲的不同专业的联合非常重要,兽医的老师觉得兽医重要,育种的老师觉得育种是万能的,搞饲料的呢就认为饲料是没问题的,不能这样想,大家应该是一个整体, 当然也包括环保。

 

李加琪: 自1992年协会成立以后, 我就参与协会的工作, 我一直以能作为协会的成员为自豪, 因为我们广东业界同仁最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始终在规模化养猪技术和理念方面引领行业。但近年养猪业面临环境、 健康、管理、福利等新的挑战, 需要协会更多的引导大家(养猪者) 关注现代养猪业的新趋势, 接受或者尝试由此所发展的一系列技术革新,比如近年兴起的精准畜禽养殖(PLF)就是利用现代各种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实现对畜禽个体(群体)的实时监测,从而实现精准管理, 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它可以通过将实时监测得到的大数据(甚至可以读到猪每秒的行为、图像等)分析,制定特定个体、群体的个性化免疫、饲养管理方法,从而实现高效养殖的目标。当然它需要在品种、饲料营养、疫病防控、设施设备等方面要有良好的基础作保障,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因此希望协会能专门组织有条件的企业家、技术专家有针对性地参观交流。

 

王翀: 我谈一下育种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除了猪场常规选育技术,目前猪育种新技术很多,如全基因组选择技术、转基因技术、 体细胞克隆技术等等。在欧美国家,全基因选择技术在奶牛上已经得到普遍应用, 在中国也处于区域性试用和推广阶段,但在猪育种实际应用还有距离。 全基因组选择技术能够提高种猪选择准确性、 缩短世代间隔,目前制约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在猪育种中广泛应用的瓶颈主要是检测成本偏高, 个人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 研究人员努力改进检测技术,尽量降低检测成本;2、 政府引导:以良种补贴的形式给具备条件的大型种猪企业提供一定的育种补贴;3、 企业自主投资: 种猪企业舍得在育种上花本钱,短期看前期投入是高一点,但从长远看, 种猪性能的提高、世代间隔的缩短、特别是一些常规育种难以选择性状的选育, 生产实践中能够结合全基因组选择进行选育,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显著降低生产成本。

另外关于转基因技术, 目前社会宣传有些妖魔化, 转基因技术能够帮助修正遗传缺陷、提高生产性能,从技术层面来说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但在应用上常规化、正规化很重要, 首先应该有专业人员从事转基因技术的科普工作,从转基因的目的、意义、 危害等全方位进行分析,消除人们的恐惧心理。 其次转基因技术应用领域、安全性评估及应用的合法性等,都应严格把关。 如何保证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 需要政府、企业和专家共同努力。

 

吴秋豪: 育种技术除温氏集团做得较多,其他的企业做得不够,新技术育种投入大,周期长。将来与大企业交流多了,会看清这种趋势。

 

向华: 从兽医角度谈谈育种,有个提议:兽医临床中发现同一窝猪中,对疫苗的反应不整齐,打同样的疫苗,有的抗体高,有的抗体低,有的怎么打抗体都上不来。能否从育种上筛选免疫反应好的猪? 这样对猪病的防控有效果,尤其在一些大型的种猪场。

 

王翀: 关于疫苗免疫问题, 发现某种疫苗对一部分猪免疫效果很好, 对另外一些猪可能没什么效果。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看, 同一种疫苗,对于不同品种、甚至同一品种内的不同个体,可能会产生不同反应,这就要求发挥不同学科的作用,优势互补,将遗传学与免疫学结合,开发适应不同猪种的多样化疫苗。 目前美国农业部部分实验室在进行不同品种鸡对疫苗的不同免疫反应的研究, 也许未来猪疫苗也需要开发多元化的疫苗适应不同的品种或者品系需求。

 

蔡更元: 我以前在省畜牧所工作的时候负责过清远龙发的育种,现在到温氏集团也做育种工作。 切身的体会是做育种要有一定的规模和团队,硬件投入也很大, 一般的企业难以做得很好。随着企业兼并重组的步伐加快, 广东省也涌现了像海大、金新农这样的大企业从事养猪, 他们肯定会加大对育种的投入,广东省的猪育种还会有大的发展。 另外我提两点建议:一是协会对将来养猪产业的发展方向要承担起引导作用。 比如种猪育种将越来越重要, 信息化、 智能化高效养猪模式将成为主流,可以通过协会组织考察、学术报告会等来推进育种新技术的应用和新型猪场的建设;二是国家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举办的《养猪训练营》和《温氏公开课》 主要侧重培训,在全国的反响非常大,养猪信息网在信息和技术的传播方面也做得非常好, 将来我们可以资源共享。我看到养猪信息网和《猪业》杂志搞得非常好,如果需要技术资料,我们可以提供素材,你们需要什么材料,我们会无条件提供。

 

动物营养

 

动物营养

 

张永亮: 去年我省启动了饲料产业体系,我们团队承担了非常规饲料原料研究推广工作。这几年我们在木本饲料的研究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未形成工业化、产业化, 其在猪饲料上的应用规模有待提升,我们认为在猪饲料适当添加木本饲料是可行的, 就像有些猪场用一些草来作为猪的饲料。 近期,我们测定了一些桑叶、果树、辣木等木本饲料的代谢参数, 等进一步明确它们的抗营养因子后, 可为养殖业中如何使用这些原料提供指导。木本饲料的功能很重要,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具有生理调节功能, 改善肠道健康;二是提高母猪繁殖性能,我们发现辣木粉对提高繁殖性能效果较好;三是改善猪肉品质, 提升猪肉的嫩度。 今后我们团队将继续从非常规饲料原料开发方面做一些研究推进工作。早期在推广木本饲料的过程中也碰到一些难题,广东土地资源不占优势,从植物品种培育、种植技术、采摘技术、加工技术、饲喂技术等环节推进有难度。

发酵饲料是提高效益、保证健康、甚至是减排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实现无抗养殖的一个有效措施。很多公司也关注这项技术,我们也建议在猪的养殖过程中推动发酵饲料的使用,在这方面多做一些工作,个人认为,发酵饲料技术成熟,但存储、运输、使用这些环节限制了其快速发展, 因此开发和推广便于运输、便于使用的的新型饲料是很有前景的。

 

樊福好: 讲到饲料,我有个问题请教各位专家。 我们从 20102~2016 年开始一直在跟踪猪群的营养状态, 通过健康评价模型里的营养指数(主要是选择蛋白质的吸收利用的参数) 发现从 2014~2016 年猪群的营养指数逐年下降, 2011~2013 年蛋白沉积较高,甚至相对过剩,不知道行业内的饲料配方或原料有什么改变,我对此一直有疑问。

我们做了数万份猪的样本,应该是有代表性的。我们一直也在跟踪猪群的健康度, 2014 年猪群健康度是 75.70, 2015 年是 73.40, 2016 年是 72.22, 接近临界值,降得比较快。单独看营养指数也是下降太快, 是因为杂蛋白的使用还是配方发生了改变?这是根据大数据显示的结果,不是个别场的结果。检测指标是以血红蛋白的含量为主要参数,并结合其他指标的参数进行修正。

 

江青艳:刚才有专家提到:在他们的测定中发现近年来猪的“营养指数降低”的问题,我觉得应该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如果营养指数降低与总体健康指标关联度高,应引起重视, 因此要核实数据测定的准确度,对错误的数值要进行纠正;二是测定者所采用的健康测定指标中,有关“蛋白含量” 的指标具体涵盖哪些内容?如血浆蛋白?血红蛋白等。不能简单地把低蛋白日粮作为原因。 低蛋白日粮有利于养殖业的节能减排, 是近年学术界和政府都积极倡导的理念, 因为我国豆粕等蛋白原料进口多, 且利用效率不高。 我们有 20 多所院校联合做的一项研究发现,我们目前猪料中蛋白含量采用的 NRC 推荐值确实过高,降低 1~2%,不影响生产性能,如果降低 3~4%,那就有必要将必需氨基酸补充够。 日粮中要考虑能量蛋白比和氨基酸平衡。

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问题是: 饲料企业是卖家,养殖场是买家, 饲料企业受制于养殖场,由此导致养殖生产中存在营养不合理的问题。 为此应该倡导一些科学的理念,比如养殖场怎样认识饲料?我通过市场走访,发现两方面问题:其一,现在的养殖场可以对饲料企业提出若干要求, 其中有些未必是合理的,比如,把养猪生产中的健康问题(如腹泻)要求饲料企业来解决,所以我认为养殖场要对饲料有科学的认识。猪的健康不是仅靠饲料就能解决的, 这个观念我们在座的专家都非常熟悉, 猪的健康受环境、饲料、管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但一些养殖场的人员也不找别的原因, 一旦猪的健康有问题,就提出“饲料不行,换掉” 。其二,一些养殖场忽略了环境对健康的影响。 我们去欧州、美国看到他们在猪场环境管理方面是做得非常好的, 但在我们广东,有些 80 年代建的猪场还在养猪,环境控制不好、设备过于陈旧。现在新建的封闭式的猪场, 环境控制更为重要。

现在养猪关注的疾病问题,影响因素首先是环境,其次是病原,通过改善饲养环境、 切断病原的传播途径、 合理使用疫苗等才是科学的办法。第二个问题是关于饲料营养的合理水平与节能减排。节能减排从饲料的角度来看,除饲料中的蛋白含量偏高外, 目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使用也比较混乱。

有个大型维生素供应商透露:他有若干个饲料厂的 2000 个饲料配方, 对同样阶段的猪料,配方中 VE 的用量从 1000 万单位到 9000 万单位都有,这么大的差异!肯定有些配方不合理。 但饲料企业受制于养殖企业,不敢轻易改变配方。 希望养殖企业将来也配备自己的营养师,配合饲料企业合理配置日粮,力求精准饲养,逐渐做到既不缺乏营养,也不会浪费饲料资源。

刚才有专家提到“是不是到了叫停低蛋白日粮的时候”, 我认为说这句话,或下这样的结论一定要慎重。 低蛋白日粮倡导的初衷是节能减排,它的前提是不影响生产性能,不影响动物正常的生长。 有专家提到低蛋白日粮导致健康指数下降,这个关联关系如果建立起来,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甚至行业应当引起关注。如果广东养猪协会专家提出“低蛋白日粮应该叫停” 这样的话,学界就会要求提供依据,另外,我们有没有做过调查,广东省市场上饲料的蛋白含量究竟有没有降低?低到什么限度?低蛋白日粮是学界倡导的正确理念, 只是在现有的NRC 配方基础上适度降低蛋白含量,而且有一定的限度,不是无限降低。目前一些大企业在尝试, 但还没有达到千家万户都采用低蛋白日粮。 如果认为“低蛋白日粮导致猪的健康度降低”, 这对饲料企业是一个不公平的评价,他们容易被误解为饲料掺假或偷工减料。实际上,低蛋白日粮是指在不影响生产性能的前提下,适度降低现有的蛋白水平,并且通过补充必需氨基酸,保证动物生产性能、 当然也包括健康不受影响。这样的低蛋白,不是一味地降低蛋白、降低成本。所以我觉得要下这个结论之前,需要掌握多方面的准确数据,这是我个人的想法。我再补充一个研究数据,我们在动物福利的研究中发现, 在不同的饲养管理环境中,即时采用同样的饲料,血红蛋白含量也有差异。所以血红蛋白含量既与营养有关,更与环境和健康有关,有可能是由于健康因素导致了血红蛋白含量降低。

 

张永亮: 低蛋白饲料配方技术,大家都知道它能够节省饲料成本, 然而影响配方精准的因素,或者说配方是否精准受两方面影响, 一是相同的原料在不同产地的营养也是不同的,原料数据库的建设很重要,如果数据库不准确, 饲料配方是不科学的;二是可能是人的问题,在饲料成本压力下,有可能会调整饲料配方。

 

彭国良: 有可能是健康状况下降了,导致血红蛋白含量下降。

 

郑春田: 从营养上评价蛋白是否过剩,一是通过生产性能,二是通过血浆尿素氮。蛋白质的含量不是核心,蛋白质的营养主要是必需氨基酸的营养,比如说标准是 18%,张老师也说了,可以做到 16%、 17%,甚至可以做到 15%、 16%; 降低 4 个点以上, 就要补充氨基酸,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异亮氨酸。蛋白质的营养主要是氮的营养,氮营养主是氨基酸的营养,之所以氮过量引起环境污染,主要是一些非必需氨基酸过量。低蛋白日粮不是无限制的降低,比如标准是 18%,将它降到 10%就不行, 这样蛋白总量就不够了。蛋白是不是高? 要考虑需要的问题、能量的问题。 能蛋要平衡,绝对值高低不重要,平衡是关键。动物需求是按每天需要多少蛋白、多少能量来计算,不是按浓度来计算的。

 

许国焕: 我的研究方向是水产动物的营养与饲料生物技术。 最近几年我们开展了发酵饲料原料、配合饲料及微生态制剂系列功能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功能评价,并为众多企业提供了发酵饲料及微生态制剂生产工艺及设备选型指导。我们对木薯、豆制品及玉米等深加工副产品发酵菌株筛选及工艺进行了大量研究,比如湛江粤西地区和广西的木薯渣,既有毒性纤维含量又过高, 利用价值不高,同时还会污染环境, 我们与养殖企业合作, 发酵后,可将它的可利用淀粉提高 15%~20%。 主要是用一些纤维素半纤维酶较高的曲霉。 我们在省饲料行业协会的指导下主办了二期微生物检测实验室设计与操作规范、微生物检验技术培训,受到了良好的评价, 推动了市场上微生态制剂产品质量的提升。我们所拥有省部共建华南应用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水平研究平台、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测试中心第三方公正检测机构及国家专利菌种保藏中心可与行业内有需求的企业广泛的开展合作。不久我们将建立养殖行业菌种资源库,为行业发展做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工作。

 

吴秋豪: 近年发酵饲料和微生态制剂的应用很多,大家比较重视,尤其菜籽粕、豆粕这些蛋白原料经过发酵, 可提高生物利用度、降低毒性。另外肠道健康在营养行业讨论得很多,肠道的生物环境不良, 会影响整个营养系统。

 

兽医健康

 

兽医健康

 

张桂红: 由于广东省环保压力等问题,广东的养猪业发展已远远落后外省,但广东省的养殖理念,在广东省养猪协会的正确引领下, 养猪人的观念还是很先进的,有些做法更是可以起到引领作用。 如广东省率先提出: 到 2019 年底如果猪场伪狂犬野毒不净化,就拿不到种畜禽经营许可证了。 我的建议: 1.正确引导种猪场做疾病净化工作,从源头上避免病原的传播; 2.告诉大家引种必须做相关检测,以防疾病传入本场。 3、协会还可以引领引导或帮助猪场转换理念,专业化分工养猪。 做到 2 点饲养。可以专养保育育肥,另一批技术较好的猪场专养母猪,断奶后卖猪苗。一条龙的猪场疫病控制非常困难。另外我提一句,养猪信息网应当说在目前行业媒体中严谨性和科学性一直是做得最好的,我也是反对过度的炒作博取眼球,专家们应多多支持养猪信息网,让其各方面信息来源、技术来源更好,把养猪信息网做成全国的行业媒体的老大。

 

吴秋豪: 张老师提的专业分工很好。就像温氏的“两点式” 模式, 很好。很多人就猪场新建、升级的事问我,我都建议母猪与保育猪分开饲养。 从美国进口猪苗的公司也是用这种模式。 刚开始提倡“一条龙” 模式,现在再提倡分开,有些一体化的企业就较难做到。 江门的张会长一年提供 40 多万头猪苗,从来不卖母猪,也一样赚大钱, 不一定“一条龙” 才能赚到钱。另外, 关于对种猪场的严格要求,农业厅听了我们很多的建议,肯定会严格执行。 种畜禽经营许可证下放给市(级),农业厅对各市的培训也讲到这一点,“猪场伪狂犬野毒不净化” 这个是一票否决的。请各位专家下基层时向他们多强调这个事情,需要净化的要花点本钱去做,不净化以后很难处理。

 

樊福好: 随着养殖户觉悟的提高,种猪企业反而更焦头烂额。因为猪卖给人家,人家一检测发现 PR 是阳性,猪还是要退回来,这样去补漏洞成本反而更高。所以广东有几家猪场,包括个别核心场,真的应该努力解决这个问题。

 

马春全:我觉得尤其是谈论疫病的问题上,微信群的讨论方式很好,有些观点在非官方场合讨论可以畅所欲言,但(限于身份)有些话却不能说。所以选择一个合适的渠道,能够将真心话传递给我们的服务对象很重要。 目前,我国猪的疫苗市场比较混乱,同一疾病存在不同毒株、不同厂家、不同工艺的疫苗,养殖户很难选择。永和镇疫苗, 什么免疫程序好,不同的说法五花八门,这时候专家委员会就可以讨论定一下,对某种疾病用什么疫苗, 怎样免疫效果好。可以根据猪场条件、猪群健康状况建议母猪免疫程序,仔猪、小猪、中大猪免疫程序,使之相对科学合理。 建议农业厅可以立个项目,做些研究。在座的专家委员可以集思广益,以协会的名义展开研究。

 

吴秋豪: 养殖环境千差万别,(疫苗)在一个场的用法在另一个场不一定适用。农业厅动物卫生监督所之前在做,现在疫苗站组织人在做的,就是对疫苗的评价。像温氏集团可以做,至少知道哪家的疫苗好。 动物储备中心在做疫苗评价这一块,现在国家统一采购,以后可委托他们做评价,就可以给用户参考, 不以盈利为目的,也不说推荐他用什么苗。现在同类产品的企业太多,对一个病的疫苗太多,兽药太多,兽医专家也多,每人说一次, 没有谁对谁错, 用户就混乱了。

 

白挨泉: 疾病方面的干扰因素很多, 有些疫苗说起来好,应用不一定好。行业协会重要的是对养猪行业的引导, 发现一些优势加以引导, 比如无抗养殖,可以往这方面去引导。抗生素加多了,环保也不好处理,猪也不一定健康。无抗养殖准确来说不是不用抗生素,是合理使用,减少使用,也是可以达到的目标。 就如人在成长过程中也没用多少抗生素,只是到老了会有较多的病。协会可以针对具体问题开展一些专题研讨会,比如环保问题,请一些专家和和养殖朋友面对面交流,把先进技术、 科学的防疫方法向行业推广,提高整体行业的认知水平。 还有伪狂犬净化方面广东走在前列,有些阳性转阴性的经验可以向全国推广。

 

吴秋豪: 召集各市县联络密切的行业协会会长, 与专家面对面交流, 通过他们可小范围谈一些事情,因为他们既是企业家又是行业会长,至少在当地是龙头,他们做好了自然就会影响到其他人, 通过这种途径应用到生产一线上。

 

黄毓茂:养猪是个庞大的产业,每头猪是一个系统,整个行业也是一个系统,对环保、育种、饲料、抗生素、疫苗都要综合考虑,专家除了自己的专业之外,对其它也要懂一点。 “无抗” 概念有点夸大,抗生素主要是治病的,但在饲料里长期添加(有些饲料喹乙醇甚至加到 400mg,其他药物达到 700mg,这不用统计分析了)结果很糟糕。所以我认为国家的大方向和趋势是没错的,包括环保处理。大家在工作中、 讨论问题时, 在面对行业一些问题时,注意不要偏颇与极端,要与政府要求保持一致。 中国人善于学习,各行业进步特别快, 各种说法与产业要相结合。养猪的目标是赚钱,现在供给侧改革,首先要保证广东优质产品的供应,再加上我们的科技优势,发展优质优价的种猪产品、 动保产品, 包括科技向外省输送,保证科技中心、产业中心在广东。

就供给侧改革来说,有些非常规原料可以发酵,但全价料的发酵是要反对的。一是没必要,二是能耗高,全部发酵后,有些产物对猪有伤害还不好控制。之前讨论“无抗” ,太大了。 在生产中的许多情况, 下药是为治病,病了就不管副作用了,但是没病时去加药是错的。政府决策是一些大专家在做内参,他们的高度不一样,对整个国家的大方向把握是对的。有些事可以做到的,政府可强势去推动。 2010 年,我对有些种猪场说没实力不要去做种猪,什么时候种猪育种可以像植物育种一样, 那就真正产业化了。种猪卖便宜了, 大家都不去育种,建议提高种猪价格

 

吴秋豪: 现在市场上的乱象避免不了,但总的来说,关于猪种方面的投诉较少。为什么台湾福昌包括原来台湾老板在东莞的兴泰、王将种猪, 品牌能够保持那么久? 因为他们至少真正在选种上花了不少功夫。以前张家港有个企业很强势,公猪都杀了,只卖母猪,但是目前我们还做不到这一点。温氏种猪公司的考核不是拿利益来考核,而是根据下属扩繁企业、养肉猪的分公司反馈的生产性能、效率来衡量业绩的,他们因为是一体化,可以这样做。

 

贺东生: 去年至今,我省总体的生猪疫情平稳,但有些猪场疫情时有发生。今后要重点加强三个疫病的防控:病毒性腹泻、伪狂犬和蓝耳病。腹泻的发生有多种原因,病毒性腹泻的疫苗防控效果有待加强。变异株伪狂犬也可以使高度免疫的猪场轻微发病, 但是猪群 gE 转阳率很高。蓝耳病新的毒株, 如类 NADC30毒株在很多猪场有扩散的趋势,需要加强综合性防控。今后我省养猪行业协会可以: 1、搞一些人数中等规模型的专题专项疾病防控研讨会,对养殖和疫病防控技术的共性看法提供科学中立的意见和建议。因为养猪场规模和技术员的层次差异和理解不同,加上各疫苗兽药厂家营销会议的宣传,此时如专家意见不一致,会导致很多养殖户对疫病防控决策混乱。如果以协会为代表的主流专家意对常见的科学观点做正确的阐述和引导,对养猪生产就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方面养殖场有很大的需求,可以针对中、大型规模的猪场讲一些危害较大的错误做法,比如用强毒反饲、滥用自家苗等问题; 2.对无抗养殖的阶段性推进要做合适的宣传。3、高校科研院所的很多专业检测实验室可做方法和样品的比对、定期交流,可以定期做一些疫情预警预报和新技术的推广介绍。

 

翁亚彪: 目前养猪生产上常见的寄生虫主要有三类(10 余种):线虫、原虫、螨虫(体外)。一、线虫类的防控:如果选对药物和设定科学驱虫方案,粪检线虫卵可以转阴性。二、原虫:包括弓形虫、球虫和小袋虫。猪等孢球虫在吃奶阶段感染为害大,感染率可达到 20%以上,如果在出生后 2、 3 天用驱虫药,可以降低仔猪球虫感染率。通过抗体监测判断弓形虫现症感染意义不大,用特异 PCR检测血液中弓形虫出现是否,可以帮助判断现症感染,与猪群弓形虫病发生情况吻合。三、体外疥螨:较难消除,要通过体内+体外综合用药加以防控。

 

资源环境

 

资源环境

 

别佑财: 我主要搞养殖环保的研究,研究内容包含目前猪场环保涉及的五大问题:一是废水的综合利用与达标处理,二是固废的“三化”(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三是病死猪无害化与资源化处理,四是猪场臭味消减与去除,五是已污染水域的生态修复。猪场粪污处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各种有机物、重金属、药残、粪便都在水里,这个系统工程涉及动物营养、动物保护、植物保护、植物营养、土壤、生态、工程、材料等学科,学科之间存在交叉,需各方面专家大力配合。

过去几年,我为全国 400 多家猪场提供技术服务与施工支持,区域跨度从辽宁到海南,通过充分调研与实践,我认为,进行粪污治理, 关键点是源头减排。一是做好干湿分离,减少水溶物,二是内环境减排,通过合理饲料配方,减少猪的排放;三是做好药物减排,减少后段深度处理的干扰因素。 核心点是契合国家环保法规做好综合利用,降低粪污处理投资和运营成本,同时规避环保税。 最基本的保障与环境友好发展养殖,不给环境增加压力,必要时必须做到达标(我们研究的技术已能将养殖废水处理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的直接成本降到 2 元以内)。 就广东而言,目前粪污处理的焦点在于缺乏土地资源, 须开拓多种途径将能源生态型和能源环保型有机结合(甚至采用混合型模式),同时需要种植和养殖部门的配合,农业和环保部门的合作, 唯此才能领会习总的指示,将粪污进行资源化利用,做到种养结合, 既改良土壤,也降低了化肥使用量,真正做到生态循环。建议:协会是否可以吸收土壤类学者或者种植类专家,针对广东地区,我们提供基础数据, 由专家做好测土配方和养分资源管理, 建立一个科学的还田体系,抓住综合利用这个根本, 因地制宜为养殖企业保驾护航, 让农民放心使用沼液和有机肥。

 

吴秋豪: 我们很重视这方面,三年前跟肥料协会召开过会议,就怎么利用粪污请了教授,去年 12 月份也交流过。广东有 80 多家有机肥厂,有一家较大的上市公司,但目前联系较少, 将来肯定会重视种养结合。

 

生产管理

 

生产管理

 

邓衔柏: 低蛋白日粮不是单纯地减少蛋白,而是要求氨基酸平衡,在考虑日粮中蛋白与能量平衡的情况下,适度降低日粮粗蛋白的含量。猪感染伪狂犬病毒后表现与流行性腹泻有点相似,症状以腹泻为主,并且造成母猪流产。另外水源污染造成沙门氏菌传播的现象很多,特别是久旱逢大雨的情况下,陆地上的粪、尿、垃圾一下冲到水源里,造成大面积的感染。最近冠状病毒要引起重视,是目前可能多发的周期性疾病。

当今养猪业是庞大的系统工程,专家们应有全局观,不能只强调自己专业的重要性,有必要考虑到包括种猪、环境、管理、营养和生物安全等各方面的状态。甚至有必要结合种植业以及环保专业人士。尽管我国养猪业正在逐步走向规模化现代化,但仍然必须考虑种养结合,养猪人做不到的事让能做的专业人士去做,这会涉及到政策和利益分配问题,有些事可以发挥养猪协会的作用。近来广东有政策鼓励发展“林下经济”,这是很好的模式之一。我这几年做了一些种养结合的尝试,效果不错,关键是要有负责任和循序渐进的心态。各猪场有各自的特点,有必要通过科学的评估和不断的探索才能长足发展。

 

刘德武: 现在养猪生产应转变观念,从“产品经济” 向“产业经济” 转移。过去许多厂商强调产品的科技创新及差异化,以此占领市场,但以新技术为噱头夸大产品性能就不厚道了。作为养猪生产者,选择产品不仅是看产品的好坏,更应考虑各厂家不同类型的产品在本场的组合效应。消费及生产者都是养猪产业链中的一环, 作为产品提供者的服务型企业和作为产品生产者的生产型企事业唇齿相依。 服务企业要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做好技术服务;生产企业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产品,科学合理地用好产品。各环节不可夸大自己的作用。目前服务企业为了推销产品, 会选择性召开局部的产品生产和技术服务专题会议,但如果能将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经营者)相关人员召集开会,如: 营养师、畜牧师、兽医师、药品和疫苗等研发和销售人员、一线养殖者, 效果会更好,整个养猪产业会得到更好发展。

养猪生产, 观念十分重要。我通常说“养猪如养生”, 就是以养生的观念从事养猪生产。养生要求“吃好、喝好、睡好,心情舒畅、环境舒适”,猪的饲养管理也应如此。 目前饲养的种猪和商品猪,根据出栏时间,都是处于生命的中青年时期,管理得当, 是不容易生病的。目前猪病这么复杂,我们要认真思考原因。另外特别强调,生产记录和总结分析十分重要,当生产中出现问题, 容易查找原因,解决问题。比如,我在与某专家握手时,感觉他的手冰凉, 原因是什么?从“饲养管理者”的角度,是否因为天气变冷要加衣;从“兽医”的角度,体表温度下降,是否得了疾病需要寻医问药或打针治病;从“营养师”角度, 可能是能量供应不足需要补充能量或喝口热水? 碰到问题,科学的态度是:一看(现象)二算(数据)三(综合多方信息)诊断。我一直强调养猪生产的“因果论”, 生产中出现问题一定是前期饲养管理或卫生疫病等环节出了漏洞, 就是说,如果今天在生产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未来必然会在生产成绩中体现。因此,“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的观念十分重要。

目前有些猪场没有合理分析自己的数据, “拿来主义” 用别的猪场的经验,是不可取的。应建立一套自己的评价体系。专家只能凭过往经验提供参考的方案,不一定符合本场实际。生产者需做好基础数据分析, 结合专家的提示,自己总结规律,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比如,猪有生活规律,如果猪群状况长期变动不大,就说明生产稳定,但当猪正常吃、喝、睡的生活规律突然变化,生产成绩出现问题, 就必须警觉防患于未然。

未来养猪生产会用到智能的设施设备,大数据的应用分析会更加重要。养猪生产者应根据自身条件,引用合适的设施设备。特别说明,养猪生产中“高耗低效”的产能一定要退出,生产成绩不好,经济效益较差的猪场不值得挽救,行业内要死不活的企业越多,对行业的发展越是不利。养猪生产者要么提升企业素质,要么退出行业,“不进则退”。一方面需要别人来搭救,一方面自己又不努力,这是不现实的。

 

曹长仁

 

曹长仁:在座的专家都是协会的一份子,建议专家们更多地支持养猪信息网,每个专家都是一个 IP,影响力都很大,大家多向《猪业》 投稿,多转发信息网的文章,都对信息网和协会建设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樊福好

 

樊福好: 今天的专家座谈会开得很好,老师们都对行业、对协会提出了很多有意义的建议。希望各位专家一如既往地支持协会的发展,促进行业的进步。谢谢大家。

 

(李亮根据 2 月 24 日广东省养猪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会议整理)

 

养猪信息网原创稿件文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摘编或建立映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编辑部电话020-38481113

 
    (编辑:小王)
    最强智囊团 引领行业新思维——2017年广东省养猪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会议-分享到手机扫一扫分享到手机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