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干预能够解救生猪业于水火吗?
- 点击:
- 日期:2014-04-10 08:59
- 来源:搜猪网
猪粮比是国家判断生猪市场运行情况的基本指标。根据2012年出台的《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 ,当猪粮比价连续一段时间处于6∶1~5.5∶1时,政府将适时增加猪肉储备;猪粮比价连续一段时间处于5.5∶1~5∶1时,涨幅适时增加收储规模;而当猪粮比价低于5:1时,继续增加收储规模,防止价格过度下跌。
从调控预案中可以看出,猪肉收储次数和力度会随着猪粮比的下跌而增加。去年5月第一次收储的时候,猪粮比仅在5.5:1徘徊。然而今年的猪粮比已经跌破5:1了,第一次收储才姗姗来迟,且收储量仅为6.5万吨,不及去年平均水平。
此前通常认为,猪粮比价低于5∶1已是调控预案中定义的红色预警区域,属于价格重度下跌。而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在发改委等几大部委联合发布收储信息的3月末,猪肉价格已经连跌15周。
弹性执行调控预案的背后,或许意味着政府正在重新审视目前生猪市场格局的变化。收储旨在托市,是为了防止猪价过度下跌伤害养殖户利益。不过近年来,随着大量资本涌入生猪养殖业,中小散户逐渐退出,规模化企业占比不断提高,这使得行业抗亏损、抗风险的能力水平相应提升。
尽管目前生猪养殖业出现产能过剩,供大于求导致猪价见底,但淘汰过剩产能的节奏明显被拉长。从业者正在互相博弈,都指望着别人淘汰母猪,好让自己撑下去,于是大家都不愿意退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让一部分从业者亏损到无以支撑的程度并选择退出,整个行业的产能过剩的问题恐怕难以得到解决,猪价也会一直低迷。
从这个角度看,就不难理解今年政府在执行收储政策上的调整。频繁、大量地收储,会使从业者对政策产生依赖心理,反而会导致母猪补栏量上升,不利于供需结构改善。新一届政府上任以来,一直强调市场的重要性,生猪养殖业要想走出低迷,也不能一味指望政府“托市”,还是必须依靠市场调节之手。
原标题:解救生猪业不能只靠政府“托市”
(编辑:梁小鱼)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阅读:
- 2022-06-30市场规模有望达100亿元+?!国内非瘟疫苗预期今年年底或明年
- 2022-05-25广州政府发钱了!不减栏的养户每头猪可领200元丨
- 2021-06-15端午节猪价大范围下跌,资本投资者纷纷减仓撤离!价格过低时,国
- 2020-07-07养猪保险保费政府出大头?山东福山区出台养殖业政策保险
- 2019-11-01康达尔与茂名电白政府签50万头生猪产业链项目
- 2019-10-16李克强总理手拿肉夹馍询问猪肉价格,强调政府要保证猪肉供应、保
- 2019-09-12有地方政府打着环保旗号影响养猪大计!两部门出手
- 2019-09-04胡春华强调:稳定和提高猪肉自给率是销区地方政府必须完成的任务
- 2019-08-22政府出手!广西贵港年内计划复产规模养殖场150个、投苗30万
- 2019-02-14雏鹰农牧获政府解难纾困 “养猪第一股”猪年能否脱困?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 |
|
|
发表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