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养猪,企业始终没有做到的一环是什么?
- 点击:
- 日期:2015-09-17 14:37
- 来源:赛尔畜牧
“工业化养猪”,关于这个话题,行业内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声音。支持者认为工业化养猪促进了行业的快速发展壮大,而反对者则认为工业化养猪违背了动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污染、疾病等问题造成了无穷的后患。
在这两方面观点的背后,可以看到行业人士对于“工业化养猪”的认识基本还停留在生产层面,更多的人把工业化养猪与规模化养猪相等同。实际上,工业化养猪是行业发展的一个阶段,这一阶段的特征表现为:生产的规模化、模式的多样化、资源的开放化、营销的专业化。
这四点既是工业化养猪的特征也是支撑着工业化养猪相辅相成的几个关键元素。生产的规模化为资源的开放化整合提供了基础,同时又促进了企业发展模式的多样化和营销体系的专业化建设,而后两个方面又反过来稳固了企业生产规模化的稳定增长。
考察当下的养猪行业,80%以上的企业都已经进入了工业化养猪的初级阶段,这80%的企业大多只是满足了生产的规模化这一个条件,而工业化养猪初级阶段的问题正是反对者们所指出的那些--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疾病泛滥。并且这些问题已经造成了行业发展中的“泥淖”,大部分只顾着规模化生产的养猪企业仍然在这一泥淖中苦苦挣扎。
2015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并且从七个具体方面指出农业转型升级的具体任务。一号文件之后再观行业发展变化,依稀可见其逻辑,正是向着高级工业化养猪的阶段发展。
高级的工业化养猪发展阶段首先就是放弃了“攻城略地”式的发展模式,通过资源整合发展全产业链,大北农、新希望、温氏等大型集团化企业都在用行动践行“资源开放化”这一阶段性特征,基本上以养殖为核心,模块化发展了金融、电商、培训等多个板块。这正是发展高级工业化养猪的必经之路。
但是在高级工业化养猪的四个要点中,营销的专业化是当前工业化养猪的一个薄弱环节,虽然在生产的环节实现了工业化,但是在营销环节却又回归到了传统的营销思维。
传统的营销思维有哪些特征:
特征一:不成体系,企业没有专业的数据收集系统,对于客户的维护存在于手机和业务员的脑海中,不能及时更新用户系统,更无法发掘潜在客户。
特征二:没有服务,企业达成交易之后,往往没有后续的跟踪服务,对于客户的状况也无法及时掌握,造成用户流失,而且目标客户涣散,失去了70%潜在的合作机会。
特征三:成本高昂,企业在品牌宣传和市场推广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是转化率却十分有限,企业更是没有办法检测转化效果。
相对于传统的营销思维,现代化的企业营销则更加注重工具性、及时性以及转化效率。对于处于工业化养猪阶段的企业来说,这一专业化的营销体系还未打通,从而使得工业化的产品在营销的环节中占用了大量的成本,更有甚者,营销投入占到了成本的60%以上,本来应该投入到产品上的资金就这样被冗余的市场营销所蚕食了。
高级工业化养猪阶段,需要的是轻量级企业,轻量级不仅是身体轻,更要思维清晰,这样才能脚步轻快,拥抱未来。如果没有营销的专业化,那么就更不要侈谈是在做工业化养猪。
工业化养猪是一个体系,具有预判性的企业早已经开始了这四个大方向的整体布局,对于还在爬坡阶段的企业来说,跟在大企业后面亦步亦趋可能的结果就是被淘汰,不如回归自身,潜心改革,形成自己的工业化养猪模式,才是当务之急。
文/蘅芜君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 |
|
|
发表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