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网首页 行情 - 财经 - 猪价 - 人才 - 招聘 - 求职 - 社区 - 协会 - 电子杂志 - 技术 - 猪病 - 商城 - 视频 - 访谈 - 人物 - 专题 - 图库 - 博览会 - 兽药GSP - 公告

成都出台“猪十条” 确保地产生猪年出栏400万头(附解读)

  • 点击:
  • 日期:2019-09-17 09:38
  • 来源:川报观察、四川在线

9月16日,记者从成都市农业农村局获悉,贯彻落实国家、我省关于促进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的有关要求,成都市近日正式出台《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十条措施》(简称“猪十条”)。

成都的“猪十条”明确了成都市地产生猪最低保有量目标,提出了促进生猪产业发展的具体举措、相关政策和保障措施。

成都将严格按照“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要求,从推动生猪全产业链和绿色发展以及完善市场供应保障机制等多方面着力,尽快恢复生产,保障市民对猪肉的消费需求。

十条措施包括:

认真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生猪发展建设任务;

推动生猪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着力加强现代良繁体系建设;

加快推进生猪产业绿色发展;

全面提升生物安全水平;

切实加强动物防疫工作;

全力保障生猪产业发展用地;

强化生猪产业金融支持;

完善猪肉市场供应保障机制;

严格落实责任加强组织保障。

焦点1:成都生猪保有量不低于400万头

根据成都市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和产业功能定位,成都市9个市、县承担地产生猪最低保有量任务,确保全市地产生猪年出栏400万头以上。成都市财政对承担地产生猪最低保有量任务的区(市)县按照每年每头10元的标准给予奖励,用于生猪生产发展。其中简阳、邛崃两市承担任务最多,全年分别确保生猪保有85万头和70万头。力争用2至3年时间,成都市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达到80%以上。到2021年,承担地产生猪最低保有量任务的区(市)县全面完成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工作,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5%以上。

焦点2:探索跨市州建生猪基地

成都鼓励龙头企业通过新建、兼并、收购、重组等方式,整合养殖、屠宰加工、物流营销等资源,进一步完善冷链配送体系,推动生猪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加快实现“规模养殖、标准生产、集中屠宰、冷链运输、冷鲜上市、品牌经营”生猪产业新格局。落实省委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战略部署,探索跨市州建立生猪“菜篮子”基地机制,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在市外发展一批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提升就近保供能力。

焦点3:对育种企业一次性最高奖励100万元

发展生猪产业,能繁体系是基础。对通过国家、省级畜禽核心育种场认定的育种企业,由成都市级财政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种猪企业经批准从国外引进纯外血原种猪的,由成都市级财政给予4000元/头一次性补贴;从国内引进祖代(纯种)种猪,由成都市财政给予1000元/头一次性补贴。加大地方品种保护力度,对成华猪、雅南猪等地方品种资源场,每年给予30万元保种补贴;支持建设种群备份场,每个场给予50万元一次性补贴。

焦点4:确保养殖安全 强化生物安全隔离带建设

强化生物安全隔离带建设,相关区(市)县政府要加强核心育种场、地方品种保种场(备份场)、种猪场及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周边生物安全隔离带建设,对周边3公里范围内的生猪小散养殖场(户)进行规范管理。

鼓励规模养殖场实施自繁自养和龙头企业分段饲养全进全出发展模式;支持大型生猪规模养殖场建设消洗中心(站)。

继续做好基础免疫、监测预警、调运监管、规范生猪产品经营与储运、严禁泔水喂猪等防控工。落实驻场官方兽医制度和屠宰场非洲猪瘟自检制度,督促生猪养殖、屠宰、无害化处置、加工、冻储等单位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和制度建设,落实动物防疫主体责任。

焦点5:保障生猪产业发展用地

完善并严格落实生猪产业用地政策,将饲料、养殖、屠宰、加工、物流、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等生猪产业用地纳入当地国土空间规划。

当前大型标准化生猪养殖基地等建设用地,在年度用地计划中优先安排。对养殖区内符合环保要求的种猪场、规模养猪场,确因产业结构及规划调整需关停的,区(市)县政府应在其它养殖区安排搬迁重建用地,做到“占一补一”。

焦点6:市场保供向低收入群体倾斜

落实成都市级猪肉储备制度,指导屠宰、冷链储运企业维持常态化冷冻猪肉库存,适时启动猪肉收储和投放,切实稳定猪肉市场供应。加强区域合作,积极与生猪产区开展产销合作,支持生猪屠宰和食品加工企业调运生猪及其产品入蓉。

引导畜禽水产养殖场(户)加快发展投入成本低、生长周期短、饲料转化效率高的肉鸡、肉鸭、禽蛋和水产品生产,多元化增加肉类供给,满足市场消费。

适时启动价格临时补贴联动机制。对成都市低收入群体按时、足额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缓解物价过快上涨对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的影响。

焦点7:强化生猪产业金融支持

统筹利用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等政策,重点支持种猪场和规模猪场尽快恢复生产。

构建生猪产业金融链,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农贷通”平台与金融机构合作,为种猪场和规模猪场提供供应链金融贷款服务。对种猪场和规模猪场给予贷款贴息支持,贷款贴息比例为银行当期基准利率的50%,每个贷款项目贴息不超过200万元。

积极优化调整疫病保险和价格指数保险政策,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参保率,做到愿保尽保,应赔尽赔。

附:成都市地产生猪最低保有量任务分解表

区(市)县 地产生猪最低保有量任务(万头)

简阳市 85、邛崃市 70、崇州市 45、金堂县 45、大邑县 45、蒲江县 40、彭州市 35、都江堰市 20、新津县15  ,合计 400万头。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张红霞)9月16日,就群众关心的《成都市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十条措施》(简称“猪十条”)怎样解决养殖户“不敢养”“不想养”“如何养”等热点问题,成都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作了解读。

问:我们看到“猪十条”重点在于稳定生猪生产,那么此轮生猪生产发展与以往有什么不同?

答:成都市按照国务院和四川省稳定生猪生产的决策部署,站在立足当前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着眼未来重塑生猪产业发展格局推动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角度,结合成都实际制定出台了十条稳生产保供应措施。

措施的出台对将有效缓解养殖企业、中小养殖户目前面临的“不敢养、不想养、如何养”的燃眉之急,为尽快稳定全市生猪生产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问:目前,成都市准备采取哪些具体措施,解决养殖户面临的急需解决的“三个问题”?

答:如何解决“不敢养”的问题呢?有两个大的方面的政策保障——

一要全面提升生物安全水平,加强核心育种场、地方品种保种场(备份场)、种猪场及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周边生物安全隔离带建设。鼓励规模养殖场实施自繁自养和龙头企业分段饲养全进全出发展模式,支持大型生猪规模养殖场建设消洗中心(站)。

二要切实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继续做好基础免疫、监测预警、调运监管、规范生猪产品经营与储运、严禁泔水喂猪等防控工作。进一步强化应急处置,坚决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处置疫情。督促生猪养殖、屠宰、无害化处置、加工、冻储等单位加强动物疫病防控设施和制度建设,落实动物防疫主体责任。

继续做好基础免疫、监测预警、调运监管、规范生猪产品经营与储运、严禁泔水喂猪等防控工作。进一步强化应急处置,坚决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处置疫情。督促生猪养殖、屠宰、无害化处置、加工、冻储等单位加强动物疫病防控设施和制度建设,落实动物防疫主体责任。

该如何解决“不想养”的问题?

首先是充分调动区(市)县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市财政对承担生猪发展任务的区(市)县政府按照每年每头10元的标准给予奖励,缓解各地的财政压力,充分调动发展生产的积极性。

其次,着力加强现代良繁体系建设对通过国家、省级畜禽核心育种场认定的育种企业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种猪企业经批准从国外引进纯外血原种猪的,由市级财政给予4000元/头一次性补贴;从国内引进祖代(纯种)种猪,由市财政给予1000元/头一次性补贴。对成华猪、雅南猪等地方品种资源场,每年给予30万元保种补贴;对建设种群备份场的给予每个场50万元一次性补贴。

第三是全力保障生猪产业发展用地将饲料、养殖、屠宰、加工、物流、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等生猪产业用地纳入当地国土空间规划。对因产业结构及规划调整需关停的养殖场,做到“占一补一”;支持设备陈旧落后不达标的养殖区规模养殖场在原址进行升级改造或重建。

第四是强化生猪产业金融支持着力构建生猪产业金融链,鼓励企业创新融资方式,多渠道筹措发展资金。对种猪场和规模猪场给予贷款贴息支持,贷款贴息比例为银行当期基准利率的50%,每个贷款项目贴息不超过200万元。

怎样解决“如何养”的问题?

成都有这些举措——

分解“菜篮子”生猪发展任务。根据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和产业功能定位,将全市地产生猪年出栏400万头“菜篮子”生猪发展建设任务分解到9个区(市)县分别完成。

推动生猪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坚持大龙头带大加工、大加工带大产业、大产业创大品牌产业发展思路,鼓励龙头企业通过新建、兼并、收购、重组等方式,整合养殖、屠宰加工、物流营销等资源,加快实现“规模养殖、标准生产、集中屠宰、冷链运输、冷鲜上市、品牌经营”生猪产业新格局。

大力提升规模化养殖水平。积极支持企业自建规模养殖场或采取“大型企业+现代化育肥场”的模式,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积极支持现有规模养殖场提档升级,改造提升一批标准化规模养殖场;鼓励支持企业在市外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力争用2-3年时间,全市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达到80%以上。

大力推进屠宰企业标准化建设,支持创建国家级、省级标准化屠宰厂

问:《措施》里专门有一条完善猪肉供应保障机制,请问现在有哪些具体的措施保障市场供应?

答:落实省委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战略部署,探索跨市州建立生猪“菜篮子”基地机制,提升就近保供能力。加强区域合作,积极与生猪产区开展产销合作,支持生猪屠宰和食品加工企业调运生猪及其产品入蓉。

落实市级猪肉储备制度,指导屠宰、冷链储运企业维持常态化冷冻猪肉库存,适时启动猪肉收储和投放,切实稳定猪肉市场供应。

成都将适时启动价格临时补贴联动机制,对全市低收入群体按时、足额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缓解物价过快上涨对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的影响。

增加供给种类,引导畜禽水产养殖场(户)加快发展投入成本低、生长周期短、饲料转化效率高的肉鸡、肉鸭、禽蛋和水产品生产,多元化增加肉类供给,满足市场消费。

问:我们知道现在对环境保护要求也非常高,今后的生猪产业发展如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答:《措施》明确指出成都市生猪产业发展要走绿色发展的道路。以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利用配套设施建设、区域性集中处理中心建设、第三方处理利用能力建设、种植基地粪肥利用设施建设等为重点,全面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彻底解决养殖粪污污染环境的问题。到2021年,承担地产生猪最低保有量任务的区(市)县全面完成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工作,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5%以上。

    (编辑:丽珍)
    成都出台“猪十条” 确保地产生猪年出栏400万头(附解读)-分享到手机扫一扫分享到手机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点击更换验证图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