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值1亿元左右的农业企业生存最为艰难?
- 点击:
- 日期:2015-01-17 11:51
- 来源:中国经营报
引言:以畜牧业企业为例,其享受着畜牧部门补贴、银行贴息贷款、特殊行业补贴等,有的企业一年的补贴资金完全可以解决工人一年的工资。但对于企业整体发展而言,补贴资金仍是杯水车薪……
难获金融支持部分农业企业面临资金重压
部分传统农业大省经过多年的发展,农产品不仅种类丰富,而且产业化程度高。不过据《中国经营报(博客,微博)》记者调查了解,随着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农业产业抗风险能力弱、政策性强、对资金需求多等特点在山东等省的中小农业企业身上有集中呈现的趋势,部分区域性龙头企业或陷入高利贷泥淖,或失去银行支持,经营陷入困境。
山东省农业厅官员对农业企业的经营困境并不讳言,并指出产值1亿元左右的农业企业贷款最为困难,其生存也最为艰难。
对于农业企业面临困难的原因,行业人士与管理部门的意见相似,即农业产业利润低、风险高,难以获得银行的资金支持,更为重要的是,国家的惠农政策难以落实到基层。
龙头农企“跑路”
1月4日,从兖州中心城区向北15余公里,山东兖州区土佬茂畜牧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土佬茂牧业”)仍在正常运营,而来自公司多名员工的消息称,外界已在探听公司的处境,而其被“卖掉”的消息也在坊间流传。
公开资料显示,土佬茂牧业成立于2008年,2014年7月在齐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上市,是鲁西南地区最大的肉牛加工企业、山东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土佬茂牧业负责人季风秋向记者回忆,2010年,公司因扩大规模,急需一笔资金,但银行贷款已显困难,便由当地公职人员担保,向当地一位王姓人士借款260万元。
他或许没有想到,这笔借款在几年之后让土佬茂牧业陷入困境,也让他陷入诉讼。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4月,季风秋累计偿还400多万元及住宅一套,而对方起诉书显示的这一数额则高达1590万元。如今土佬茂牧业的厂房、办公楼面临法院拍卖。
土佬茂牧业仅是山东部分中小农业企业的一个缩影。
距离土佬茂牧业不远,兖州瑞特农牧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瑞特农牧”)已随其负责人朱其波“跑路”而倒闭。
其官方网站介绍,该公司是一家集奶牛养殖、牧草种植、饲料加工为一体的鲁西南较大的畜牧生产企业,济宁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享受国家扶持及补贴政策。这家成立于2007年年初的企业,其另一个“身份”则是蒙牛集团长期合作优质奶源基地。
2014年12月30日,兖州区颜店镇袁四村村头。
一处占地60余亩的院落,大门紧闭,门锁已锈迹斑斑,院内杂草丛生。当地知情人士介绍,此为瑞特农牧的一处养殖基地,最多时养殖了2000头左右的奶牛,工人60多人,是兖州地区最大的奶牛养殖基地。
当地银行界人士许景民告诉记者,他与瑞特农牧负责人朱其波颇为熟悉,2013年2月份,朱在资金压力下选择了“跑路”。朱从2000年开始从事农牧业,2010年,他将原来银行借款按期还款后,正值银行银根紧缩,不再向其放款,但瑞特农牧则面临扩大规模的压力。
没有其他资金来源,瑞特农牧像土佬茂牧业一样,不得不向民间借贷。许景民回忆称,后来银行答应重新向其放款,但当时背负的民间借贷累计高达1000多万元,已不堪压力。上述知情人士介绍,就在朱“跑路”的消息传出后,一夜之间,养殖基地的奶牛被抢光,厂房被拆掉,2014年6月,养殖基地被他人转卖出去。而在一路之隔的办公楼上,所有物品也在那天夜里被人拉走,门口在2013年也被换上了其他公司的名字。
锐财经网分析师刘江远介绍,对于山东众多中小农企来说,如何“生存”已成为一个艰难抉择。山东多名农业企业负责人描述,以畜牧业企业为例,其享受着畜牧部门补贴、银行贴息贷款、特殊行业补贴等,有的企业一年的补贴资金完全可以解决工人一年的工资。但对于企业整体发展而言,补贴资金仍是杯水车薪。
季风秋直言,涉农企业缺钱,却找不到钱,而作为主要资金来源的银行,却正在逐步提高甚至关闭通向农企的大门。
扶持政策遭遇行业特性
相对于土佬茂牧业、瑞特农牧等,山东海王(农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海王”)则显得有点庆幸。
“好几年了,我还在坚持。”1月6日,山东海王董事长田家庚坦言,原来很多同行,如今已看不到他们的身影。
山东海王提供的资料介绍,该公司是淄博市目前规模最大的集饲料加工、食品加工与制品生产,动物营养及新能源开发、畜禽养殖、农牧业投资与服务为一体的山东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不仅如此,山东海王还头顶“国家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国家级肉鸡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国家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等国字号荣誉。
然而,这些仍无法拯救其当前的尴尬处境。
山东海王目前已无法全部开工,有的设备、厂房已经闲置。田家庚向记者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其养殖业已连续两年没有盈利,养殖基地消失了1/3;旗下知名品牌饲料原来每天可销售350吨左右,而现在仅150余吨。在他看来,如果进行资源整合自救,除大量资金外,国家众多支持政策,在企业那里也显得“雾里看花”。
公开资料介绍,早在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报告中,中央就明确提出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此后连续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也多次重申“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山东海王曾是当地的香饽饽,在其转型、发展中,当地政府在争取项目、扶持资金等方面不遗余力,而如今无法回避的现实则是,抗风险能力低难获更多支持。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人士对此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认为,国家对涉农企业政策越来越好,也越来越多,但真正落实的却越来越少。该人士向记者回忆,2013年,他的企业准备建成省级标准化厂房,其中30%自投资金。但他的流动现金有限,去找所在地相关部门予以协调,但并没有获得原本期望的帮助,最终眼看着一个好项目旁落他家。
季风秋介绍,国家每年对涉农项目、资金不断加大投入,但能拿到项目的农业企业并不多。田家庚坦言,涉农企业是一个抗风险能力低的行业,其中高标准化无疑是一个好出路,但涉及面则更为广泛。他介绍,在山东海王周边有1000多亩土地,他在几年前已经将其承包给企业,但受政策影响无法落户到企业名下。这也意味着,土地所有权还在原来的村子里,山东海王没有经营所属权,致使所有规划、设计只能停留在图纸上。
“亿元”农企最难
山东省农业厅向《中国经营报》记者提供的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山东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农业企业9109家,总产值1.4万亿元,分别占全国农业企业10%、20%。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831家,国家级龙头企业89家;年产值过100亿元企业12家,过10亿元企业215家,58家上市公司。该资料介绍,全省85%的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
“山东农业企业的规模、数量,均列全国最大、最多。”山东省农业厅产业化办公室主任李傅府介绍,农业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中起到前提基础的作用,引领农业技术创新、产品质量等,也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
李傅府坦言,资金缺乏、贷款难等是涉农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他对此进一步解释:农业企业不同于工业企业,农产品大都是就地加工,加工程序相对简单,其众多企业没有正规厂房等,因而无抵押资质,而作为畜牧业,其活物更不能做抵押用;涉农企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原来的优势之一是劳动成本低,以占全国40%畜禽宰杀量行业为例,其现在普通工人月工资已在3000元以上;包括饲料、粮食等原料在内,成本高涨;涉农企业产品平均利润仅3%,意味着产值逾亿元的企业,其利润仅300万元,而粮食利润率更低,如面粉等粮食初加工企业仅为1%。
济南龙奥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兆港律师表示,一般信用良好的企业,在扩大规模等方面都会选择向银行贷款。
随着银行对涉农企业收缩银根,必然通过其他方式融资,而民间资本则在其中表现得最为活跃。当然,这也会让企业付出高额代价,仅年利率高达10%~15%。他介绍,大部分企业最初选择民间借贷是做应急之需,但这些企业资金链条原本紧张,应对风险能力弱。
“产值1亿元左右的农业企业贷款最为困难。”李傅府说,除上述原因外,资金更多地流向大企业,如大企业原本想向银行贷款5亿元,但凭借其庞大的规模可贷到10亿元。
李傅府表示,在政策方面,国家及省一级政府与众多银行有一定的合作协议,银行对涉农企业支持有一定比例,但到了基层具体落实起来,则变得异常艰难。
记者了解到,山东省在2008年启动实施“515工程”,即用5年时间,投入财政信贷资金100亿元,重点支持500家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2012年10月,山东省政府发布《关于贯彻国发[2012]10号文件进一步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明确,山东启动实施农业产业化“五十百千万工程”,即用5年时间,在十大优势主导产业中培育100家国家级龙头企业,扶持1000家骨干型省级龙头企业,发展10000家“一村一品”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李傅府介绍,山东省对农业产业化的扶持资金逐步增加,并用贴息来翘动银行积极性,2008年山东省财政贴息贷款5000万元,2012年达到了1.3亿元。
“2015年开始,政府财政资金不再直接补贴企业,而转变为项目扶持。” 李傅府表示,财政补贴不能直接进入竞争性领域,山东开启“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模式”,而资金来源已变成政府财政、企业、银行。
原标题:经济形势变化,突显行业抗风险能力弱的特性; 作者:柴刚
(编辑:admin)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