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等于“高级农民工”?
- 点击:
- 日期:2012-04-05 16:47
- 来源:红网
大学生,改革开放之初,尤其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一度被视为精英知识分子的一群新新人类。而随着国家高等教育扩招政策的推动,大学生占全国知识青年的比例大幅度上升,就业竞争战役随即拉大。“高不成,低不就”的大学生择业观早已发生很大转变,只要回报高,即使身在基层,或是像卖猪肉、掏粪工人这类既不体面又劳累的工作,都能入选大学生的求职范围。有人说,现在的大学生辉煌不再,如果用一个名词形容他们的位置,也就是“高级农民工”。此处,我们将农民工引入话题,不含嘲笑,只为了说明一些事,感悟一类思想罢了。但空穴来风,“高级农民工”这类说法必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所谓大学生,应该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指正或已经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是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为什么具备实用性高水准文化的大学生只要能逮到正当的赚钱机会,就可以选择与专业一点也沾不上边的工作?对于家庭环境尚优越的大学生,一毕业就开始创业的同样扎堆出现,开网店、小食店、饰品店、服装店的小本经营,还有以广告形象设计、网络编程、游戏软件开发等专业性较强的信息化行业,都是大学生热衷的创业领域。创业人群收入平均高于打工一族的收入,我想这就是创业追梦者最直白的回答。
根据《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东部和沿海地区对本科毕业生的人才吸引力指数为67.1%。两倍于中西部地区的人才吸引力指数。而东部和沿海地区对本科与高职高专毕业生人才吸引力最大的直辖市及副省级城市分别有深圳、上海、北京、厦门、广州、宁波、青岛。可见,东部及沿海发达城市属于大学生的首选就业地,这种喜好从高考填报志愿的过程中就能体现出来。所在地区经济发达、交通方便的院校一般更能吸引考生报考,对于这类学生,通过三年或以上的高等教育生活,对院校当地的环境比较熟悉,从而产生了归属感与依赖性,即使来自外地,毕业后也会选择留在院校附近工作和定居。也正是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大学生被等同于高级农民工之说的根源逐渐浮现。
下面我们先来看两组数据。
首先,2011年就业蓝皮书发现,2007届毕业时在“北上广”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中,有22.2%的人三年后离开了“北上广”,去往其他地区就业。2007届本科“北上广”就业的男性毕业生三年后20%离开了“北上广”,比女性毕业生(12.8%)高出7.2个百分点。高职高专“北上广”就业的男性毕业生三年后离开比例为29.9%,女性为21.4%。可以看出,无论是本科还是高职高专院校,男性毕业生离开“北上广”的比例都要明显高于女性。男性遭遇了更大的“北上广”生存压力。
第二,毕业半年后月收入为2000元以下低收入阶层的2007届本科毕业生离开“北上广”比例最高,该收入阶层中有22.0%的人三年后离开了“北上广”。毕业半年后月收入越高,离开“北上广”的比例越低,但毕业半年后月收入在9000元以上的收入阶层离开“北上广”的比例较高(20.9%),仅次于2000元以下收入阶层的比例。
第三,统计分析表明,本科与高职高专的毕业生对雇主的满意程度分别为70%和68%;“工作要求与压力”不满意度最低,不满意度最高的是“薪资福利”和“个人发展空间”。其中,2008届大学毕业生对“政府机构/科研事业”类雇主的满意度最高,对“民营企业/个体”类雇主的满意度最低。然而民营企业是应届大学毕业生的主要雇主。2008届大学毕业生对不同规模雇主的满意度的总体趋势是:雇主规模越大,满意度越高。
综合以上三个数据可知,首先,大学生毕业后留在非生源地就业,他们不会因为知识青年这个名堂享受政府给以的更多特权,与农民工一样必须面对居住、工作、生活等生存挑战,巨大的经济压力会逐步迫使大学生选择离开他们心目中的桃花源。第二,大学生竟然和农民工的工资持平,甚至还不如部分大企业的农民工待遇。同属劳动者,但由于知识构成有差别,工作性质必然产生不同,可随着普工缺工情况严峻,知识类岗位竞争激烈,农民工薪酬逐步提高,埋头苦学的大学生工资反倒被压了又压。第三,2000元的工资,对于具有较高精神需求的大学生,除了让日子过得不甚难堪,还能得到多大的心理满足?这种压力对于出生于一般家庭,背负着成家立业重担的男性大学毕业生来说更加明显。迫于生存压力,他们要么边找份简单的工作维持生计,边提升职业技能,因为他们相信,只有更高水平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才能获得晋升机会,从而获得优厚报酬;要么,他们甚至会考虑放弃自己追逐的梦想,转而谋求高待遇的工作;还有些毕业生仍坚持赶上“铁饭碗”,打政府工的行列,尽管多次挫败也不放弃,每月领1000多元的工资留在农村基层踏实干,盼出头之日。
实际上,农民工无技术与知识优势,工人、营销、零售等岗位都是他们拒绝务农后比较合适的就业选择,但相对于“高级农民工”的大学生,因为自身素质、雇主要求、竞争对手等三大因素影响,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并非易事,反倒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逐步靠近合乎需求的薪资。《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调查指出,大学毕业生五大类基本工作能力满足工作要求较好的依次为科学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理解与交流能力,较低的为应用分析能力、管理能力。中国教育制度一直强调全面发展,那么,高校毕业生是否通过十几年的学业生涯就达到了以上多种能力的综合发展?如果没有,那也只能被挤到人才市场的末尾。
大学生被等同于高级农民工,只是公众置身于我国某社会现象的饭后谈资,它只有数据,没有申诉的理由,因为不管是大学生,还是农民工,都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劳动者,既无贵贱之分,何来不平等对待?“高级农民工”冠上了的“高级”一词,笔者理解的含义不外乎两个,一是大学生相比农民工具备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与职业技术技能;二是在同等脑力或技能劳动强度的要求下,大学生因其文化与技能结构的优化程度高一般拥有相对农民工更优厚的薪资和更广阔的晋升空间。仅仅从这个“高级”的含义解读来看,我们必须承认,大学生确实存在部分农民工所不可比拟的才能及素质,他们有资本向社会争取最能体现价值的对待方式,前提是大学生必须学有所成。
笔者殷切盼望,国家可以因为大学生不一般的“高级”,而给他们布置合适的“高级”礼遇。
- 2014-12-24学种树养猪 百名大学生学当职业农民
- 2014-08-01重庆一大学生“下海”:一年卖出4亿多元猪肉
- 2014-04-10“八国联军”来华卖猪肉 咱们怎么办?
- 2014-03-18畜牧业遭遇寒冬 畜牧大学生就业却不冷
- 2014-02-2685后畜牧专业大学生成立合作社带动村民致富
- 2014-01-05屯昌3农贸市场没人卖猪肉 猪肉批发被垄断?
- 2013-12-24家猪“偷情”生子启发大学生养野猪
- 2013-12-11退学回家养猪 女大学生从音乐舞台走进猪舍
- 2013-12-03大学生猪倌夏彪的致富梦
- 2013-11-25大荔三名毕业大学生自主择业返乡办起养猪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