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大学农牧学院“3+1”培养人才受欢迎
- 点击:
- 日期:2012-06-20 09:01
- 来源: 青海日报
“同学们,仔细观察,这是一只雄鸡,首先看它的颜色,它又叫环颈雉,因为它的颈部有一个白色的环……” 5月10日,在乌兰县凤鸣养殖专业合作社生态家禽养殖基地青海大学农牧学院动物科学系动物科学专业的同学正在上《鸡的养殖》课。“我们在学校上课时,看到的只是图片和大型养鸡厂图片,不是实物,感觉听不懂也没有兴趣听下去,到了这里一边学习一边实践,能够真正参与到饲料的配制、饲养、鸡的产蛋、销售一整套流程中,这些内容在课堂中是学不到的,同学们非常喜欢这种模式。”2008级动物科学专业的实习生李超深有感触地说道。
为了体现高校四大功能之一的“服务社会之功能”,真正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农牧区急需的“零适应期”的创新人才。2011年青海大学农牧学院在全面推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党委“农科类人才培养要立地顶天”,“要将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推广到农村牧区”的要求,农牧学院本着“重素质、重实践、重能力、重实用”的人才培养理念,率先在2008级动物科学系动物科学专业实施“3+1”教学模式试点和改革,即在校内进行3学年的理论教学和实验实习,再在实践基地进行1学年的边学边实践的生产实习和毕业生产实习活动。也就是,实践课要占四年总课时的30%。近年来,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建设,新修订的培养方案实践教学学分比例农科类达到30%以上,而在2010年以前实践课不到20%。
“‘3+1’实践教学模式是学生进一步验证、巩固理论知识、熟悉生产过程、熟练管理和操作技能的重要教学环节,是接触企业、农业、农村、农民,走向社会的重要一步,是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实现有机结合的关键环节,是学生提高动手能力、丰富生产经验、开阔眼界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其目的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等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的同时,能更好地适应动物生产工作需要。”青海大学教务处处长赵之重介绍道。
为了使“3+1”实践教学顺利进行,农牧学院在乌兰县希里沟镇利农养殖专业合作社万头良种仔猪繁育基地、乌兰县凤鸣养殖专业合作社生态家禽养殖基地进行了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改造了学生宿舍,修建了教室,配备了相应的设备。给“3+1”实践教学提供了较好的学习、实践、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各基地都安排经验丰富的师傅指导学生进行各生产环节的实践,各实习点的领导和师傅们尽量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从两年试点来看,效果是非常明显,一是动物科学2008级全体学生反映,这次实习加深了对动物科学专业的了解,增进了同学们对今后就业及择业的认识。为同学们更快地走出社会、适应社会打好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实习同学初步掌握各类牛群的饲养管理和操作规程,熟悉奶牛场常用表格及资料的统计和分析;了解各类猪的日粮配合,饲料定额和猪群的生长情况;掌握了鸡育雏的全过程和蛋鸡生产全过程,了解了畜禽常见传染病的免疫程序。二是老师们得到了锻炼,特别是青年教师得到了锻炼,丰富了课堂讲授的内容,同时从生产中发现问题,提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课题,通过教学和研究的成果体现了自身的价值,赢得了成就感;三是农牧民受到实惠,我省是畜牧业大省,牧场资源非常丰富,但由于地处欠发达的西部,人才资源相对缺乏,农牧民在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畜牧养殖时常感人才奇缺,青海大学实施“3+1”教学模式,为基层牧区提供了生产技术服务,解决了生产实际问题,提高了牲畜出栏率和畜产品产量,提高了效益,农牧民得到了实惠。这种模式农牧基层非常欢迎。
- 2019-10-22卖房不如养猪:牧原股份市值碾压保利 板块狂拉涨停
- 2019-09-06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联合部署 严格规范禁养区划定和管理
- 2019-02-25牧草养猪 环保增收——博白农牧循环生态养殖探访
- 2019-02-182019养殖排行榜!养牛第一,养羊第三,养猪的排第几?
- 2019-02-14养猪零抗生素、氨基酸含量丰富!黑龙江这项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 2018-11-29武夷山养猪,走出一条生态养殖路
- 2018-10-092019年的生猪市场大概是啥样?该养吗?有“钱途”吗?
- 2018-05-16猪价跌回四年前,养猪股却逆市走强
- 2018-04-20中纪委曝光6起扶贫问题:有人用猪骗取扶贫资金
- 2018-02-23【另类大数据】大数据养猪能否跳出“猪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