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打造循环农业经济新模式纪实
- 点击:
- 日期:2015-04-09 14:25
- 来源:甘肃日报
离天水市区不远,有一个地名叫中滩镇,意思是在渭河和葫芦河之间的滩地。不大的滩地上有一个园区,因为创建了一种循环经济模式,被省政府确定为甘肃省“十大”循环经济模式之一和甘肃省十大循环经济典型推广案例。
这个园区叫天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这个模式被称为天水高新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产业发展速度加快催生倒逼机制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天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已逐步形成了航天种业、果品、蔬菜、畜牧、农产品加工五大主导产业。然而,具备了技术创新、科技示范、产业孵化、培训交流、辐射带动、旅游观光六大功能的天水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却在产业发展速度加快的同时遇到了困境。
传统养殖业、种植业和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等产业关联度较小,资源消耗逐年增加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成为园区产业进一步快速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项目区及周边的秸秆等农副产品除用作牲畜饲料、农村生活燃料和直接还田以外,大部分被抛弃在田边沟渠造成污染或人为焚烧污染大气。第二,养殖业畜禽粪便未能有效利用。第三,示范区食用菌产业栽培废料利用率低下。
园区出路何在?经过反复讨论研究,天水市委、市政府认为,发展循环经济势在必行,要将各类企业串联在一个大的产业链条上循环起来。
针对示范区及天水市农业资源利用不充分,产业循环薄弱的现实,园区立足现有产业,通过奶牛养殖、生猪养殖、蛋鸡养殖、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沼气工程、有机肥加工等产业将示范区及周边的种植业有机结合,建立起现代农业循环产业链,进一步提高示范区及天水市的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变废为宝、吃干榨净的循环模式
记者采访的第一站选择了一家在循环模式中处于中游的企业天水润德沼气开发工程有限公司,这家企业将上游企业的“废弃物”——养牛、养猪、养鸡场的粪便及菌业企业的菌渣生产成沼气,供农户做饭、取暖、照明和洗浴使用,生产成沼液、沼渣作为有机肥,用于绿色食品生产。
记者在厂区内见到4座3200立方米的大型沼气发酵罐和1200立方米的2座气柜。公司总工程师黄国杰告诉记者,这些生产设备在全省来讲都是比较先进的。
黄国杰介绍,为创建生态农业、发展低碳经济,公司已建成沼气发电、有机肥生产两条生产线,生物菌肥生产线即将开工建设。日处理粪污170吨,年产沼气270万立方米,沼气用于发电,年发电量602千瓦时,供企业使用,沼气还供周边381户农户使用。产生的沼渣加工制作成有机肥,年产量达2万吨,产值达2500万元,年产沼液肥11.4万吨。
“循环经济源于生态文明和产业发展需要。”园区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前,养殖场的粪便在河坝里堆积如山,造成污染,自从沼气开发企业在合理半径内成立后,这些“废弃物”被当成了宝贝,卖出了价格。沼气开发企业在循环生产中又最大限度地将之充分利用,最终用于绿色食品生产,保证了农产品的源头安全。
作为上游企业的天水众兴菌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生产内部也是一个小循环。“公司利用农业生产废弃物作为培养食用菌的基料,收获食用菌后的废弃物菌渣,作为生物质能源燃料产生饱和蒸汽用于食用菌消毒灭菌,燃料燃烧产生的草木灰又作为肥料还田,达到吃干榨尽的循环效果。”该企业负责人说,公司年利用米糠、玉米芯、麸皮、酒糟等废弃物10230吨,实现循环经济产值约9000万元。
变废为宝、吃干榨净,是天水高新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核心所在。
目前,天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已入住25户关联企业,形成集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饲料工业、有机肥、旅游、餐饮、商业等高度集成的典型循环经济模式。
在天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模式的推广带动下,天水市逐步推广建设了秀金山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园区、武山蔬菜产业科技示范园区、三阳川循环农业示范园区、天水花牛苹果产业示范园区、秦安蜜桃产业示范园区、张家川现代畜牧产业示范园区、甘谷设施蔬菜产业示范园区和清水核桃产业示范园区等八大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截至2014年,八大农业园区已完成投资19.98亿元。
科技牌航天牌拓宽农民增收路
发展循环农业,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水高新农业循环经济新模式的基本特征为:以产业链发展为载体,按照循环经济“资源化、减量化、再利用”的原则,以安全生产为手段,以农业生产中废弃物和雨水的收集再利用为重点,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其循环经济主要模式有两种,一是“种植业—养殖业—食用菌生产—沼气工程—有机肥生产”循环经济体系。另一种是高效节水型农业集成体系。
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园区大力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取得科技成果48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5项、新型实用专利12项,航天育种、有机食用菌生产、高产奶牛培育、高档盆花栽培、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等60多项新技术、500多个国内外优良品种得到示范推广。园区首创的沙培法培育番茄树,栽培技术达到全国一流水平。
除了科技牌,园区还打出了航天牌。园区与中科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合作,建立了中国西部航天育种基地,成立了甘肃省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天水市委副书记、市长杨维俊告诉记者,今后,天水市将按照“打航天牌、走循环路、创加工业、带农民富”的思路,着力把天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打造成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科技创新示范中心。其含义有三,一是尽快形成以甘肃天水为中心的特色农业核心区,加快航天新品种的选育、技术开发和示范推广,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航天育种研究和开发体系;二是建设以园区为核心的西部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构建集“研发—种植—加工—贮藏—物流”为一体的特色果品和绿色蔬菜产业链;三是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把园区、企业、基地、农户联结起来,带动和促进区域农民增收和现代农业发展。
作者:牛彦君
(编辑:小黄)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相关阅读:
- 2015-01-07解读:浙江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试点省建设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 |
|
|
发表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