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网首页 行情 - 财经 - 猪价 - 人才 - 招聘 - 求职 - 社区 - 协会 - 电子杂志 - 技术 - 猪病 - 商城 - 视频 - 访谈 - 人物 - 专题 - 图库 - 博览会 - 兽药GSP - 公告

粤北地区猪病诊断与防制技术学术交流会成功举办

  • 点击:
  • 日期:2015-11-10 14:56
  • 来源:养猪信息网

养猪信息网讯 11月8日,由韶关学院粤北生猪生产及疫病防控协同创新发展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维科生物技术开发公司主办,韶关市养猪行业协会、韶关市益牧生物药械有限公司协办的“粤北地区猪病诊断与防制技术学术交流会”在韶关学院图书馆学术报告厅隆重举办。

韶关学院刘荣万校长、王羽梅副校长,朱必凤教授、杨旭夫教授、彭国良教授,国内首个蓝耳病疫苗研发人、哈兽研流行病调查与疫病监测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蔡雪辉研究员,田志军研究员、何希君研究员、刘永刚副研究员、姜成刚副研究员、安同庆副研究员、张交儿博士、维科生物技术服务部部长朱庆虎,韶关市养猪行业协会吴泽升会长,东莞市畜牧科学研究所李岩、吴同山,以及来自粤北地区规模猪场代表、韶关学院学子近400人参加了本次交流会。

开幕式上韶关学院刘荣万校长致辞

开幕式上韶关学院刘荣万校长致辞

蔡雪辉研究员致辞

蔡雪辉研究员致辞

韶关市养猪行业协会吴泽升会长

韶关市养猪行业协会吴泽升会长

开幕式结束后,由韶关学院朱必凤教授主持技术学术交流环节。蔡雪辉、田志军、何希君、刘永刚、姜成刚、安同庆、张交儿等专家都分别作了精彩的主题报告。

田志军研究员

田志军研究员

田志军研究员作了题为《我国猪瘟伪狂犬流行现状及防控》的主题报告。

伪狂犬变异株活疫苗目前处于临床试验申请阶段

田志军介绍了猪伪狂犬近几年流行的情况,也谈到了其团队对猪伪狂犬病变异株的分离和鉴定。田志军称,在发生疑似猪伪狂犬病且免疫过伪狂犬病活疫苗猪场可以大量检测和分离到伪狂犬野毒株。而对新分离的PRV gE核苷酸序列进行对比,结果发现最近分离的PRV均位于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中,且具有相同的分子特征,与以前分离的毒株亲缘关系相对较远。

实验结果显示,即便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伪狂犬Bartha-k61弱毒疫苗,对新分离的猪伪狂犬病强毒株(HeN1株)只能提供部分保护。现有国内、外猪伪狂犬病疫苗株均不能完全保护新流行毒株的攻击。

对于现阶段如何防控伪狂犬病,田志军建议,现有伪狂犬病疫苗可以对新流行株提供部分,合理使用现有疫苗,不必频繁更换现有疫苗和选择昂贵的疫苗免疫,每头份病毒含量大于105.0TCID50即可,可增加一次免疫,然后配合猪gE抗体检测,可以有效降低新流行毒株造成的损失。田志军也提醒,引种是新毒株的主要传播方式,引种应谨慎。

但新毒株疫苗的研发和应用显得极其重要。田志军介绍了其团队对变异株疫苗的研究。田志军称,实验证明,PRV(TP株)活疫苗免疫仔猪对PRV变异株的保护效果优于Bartha-k61弱毒疫苗。该疫苗目前处于临床试验申请阶段。

2.1d亚型猪瘟病毒已成为目前我国猪瘟病毒的主要流行株

对于猪瘟的流行现状,田志军谈到,我国于2000年由涂长春研究员主持开展了对中国猪瘟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工作。对收集的1985-1999年建涵盖我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108个毒株进行系统的分型研究,首次揭示了我国猪瘟病毒的遗传背景,流行于我国的猪瘟病毒主要属于基因2型。在地区分布上,我国长江以北地区的流行毒株主要集中在2.2与2.1型,其中主要以2.2型为主。长江以南地区的流行毒株比较复杂,各基因亚型均有分布,但主要集中于2.1与2.3型。2000年后分离到的毒株包括1.1、2.1和2.2亚型,其中2.1亚型占了绝大部分,表明该毒株仍然占据我国流行毒株的主导地位,同时发现我国的流行毒株向远离疫苗株的方向演变。我国流行的2群病毒与欧洲流行的2群病毒在遗传上有亲缘关系,推测主要是由于我国长期从欧盟国家引进猪种,而他们CSF流行没有真正停止过。

涂长春等研究表明虽然CDFV存在不同的基因群,但并未发现不同的血清型,说明血清学上的差异并不明显。我国流行的CSFV有高、中、低毒力之分,但是毒株的毒力差异与基因分型并不一致。交叉免疫保护实验结果也证明常规兔化弱毒苗(C株)诱导的免疫保护可以完全抵抗不同基因型野毒的攻击。由此可见,我国虽然存在多种基因型的毒株,但是CSFV已经发生的基因变异尚未对目前的猪瘟免疫构成威胁,猪瘟兔化弱毒对不同基因型毒株仍可产生交叉免疫保护。

田志军称,2.1d亚型猪瘟病毒已成为目前我国猪瘟病毒的主要流行株,而2.1d亚型猪瘟病毒对猪是高致病性的,现有猪瘟C株疫苗对猪瘟病毒可以提供较好的临床保护。但猪场须正确解读猪瘟病毒抗体,科学防控猪瘟。

田志军指出:检测猪瘟疫苗抗体不应以检测哺乳仔猪和保育猪来判断;后备猪抗体阳性率超过60%,种猪抗体阳性率超过70%就可以判定猪场猪瘟免疫合格。

刘永刚副研究员

刘永刚副研究员

刘永刚副研究员作了题为《血清学检测技术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的主题报告。刘永刚谈到,规模化养殖场应该建立完善的免疫监测制度,根据免疫动物机体内血清抗体效价的检测结果,确定首免和强化免疫的时间,建立科学的免疫程序。特别是疫苗首免时间的确定尤为重要,会直接影响群体的免疫效果。刘永刚建议,养殖户应依据免疫动物血清抗体效价检测结果,确定是否实施强化免疫,能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切忌凭借经验和传统免疫方法,否则容易引起动物机体产生免疫麻痹,导致免疫失败或免疫持续期缩短,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蔡雪辉研究员

蔡雪辉研究员

蔡雪辉研究员作了题为《猪瘟、蓝耳病、伪狂犬病快速诊断技术》的主题报告。其中,蔡雪辉谈到,所谓高热病,是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变异毒株为主要病原,协同其他致病因素引起的一种以持续高热、发病急、死亡率高和传播迅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高热综合征。蔡雪辉解释了高热病的发生过程,PRRSV造成肺急性损伤的机制和微血栓的形成原因。

PRRSV变异株致病机制的浅析

PRRSV变异株致病机制的浅析

姜成刚副研究员

姜成刚副研究员

姜成刚副研究员作了题为《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兽医临床的应用》的主题报告。姜成刚详细介绍了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三个发展阶段、PCR技术发展史和技术应用。

何希君研究员

何希君研究员

何希君研究员作了题为《病理学实践的基础》的主题报告。何希君谈到,现在互联网已经具备猪病诊断的功能,在现实中难以实现互联网诊断主要是因为大部分人对猪病的描述并不科学、准确。所以,养殖场必须要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在猪场剖检过程中,你是否能够正确描述你所看到的,包括病变的位置、颜色、大小和重量、形状、完整性和质地、数量和百分比、内容物等。何希君详细地讲述了如何正确描述每一种情况。

何希君也详细介绍了动物病料的采集技术。何希君认为,实验室监测的关键,样品和检测技术。如果样品出现问题,后续所有工作是无效的。

安同庆副研究员

安同庆副研究员

安同庆副研究员作了题为《猪蓝耳病的实验室诊断技术及病原变异分析》的主题报告。安同庆详细介绍了PRRSV的发现过程、血清学诊断方法及遗传变异情况。安同庆称,我国的HP-PRRSV的起源是CH-1a like PRRSV,HP-PRRSV是逐步演变而来的,在中国过渡毒株中存在逐步演变的轨迹。安同庆谈到,HP-PRRSV是我国当前的主要流行毒株。而当前PRRSV病原变异特点是HP-PRRSV、经典PRRSV共存,遗传多样性更为复杂,并出现了疫苗衍生毒株和新的PRRSV分支。

张交儿博士

张交儿博士

张交儿博士作了题为《猪的病理剖检诊断技术》的技术报告。张交儿详细地解说了动物病理诊断的意义、基本程序,并以图片展示如何进行解剖和诊断,病理组织材料的采集等,内容生动详细。最后张交儿提出,诊断不能只以一种诊断证据作为依据,应提倡综合诊断。

互动交流环节,专家为与会者解答疑问

互动交流环节,专家为与会者解答疑问

交流会现场

交流会现场

    (编辑:admin)
    粤北地区猪病诊断与防制技术学术交流会成功举办-分享到手机扫一扫分享到手机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点击更换验证图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