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网首页 行情 - 财经 - 猪价 - 人才 - 招聘 - 求职 - 社区 - 协会 - 电子杂志 - 技术 - 猪病 - 商城 - 视频 - 访谈 - 人物 - 专题 - 图库 - 博览会 - 兽药GSP - 公告

饲料厂赚钱指望“魔方” 死拼成本看配方师斗法

  • 点击:
  • 日期:2009-12-15 02:16
  • 来源:南方农村报

12月3日,广东某饲料厂配方师张华(化名)看过当天原料的报价短信后,忍不住抱怨:“玉米豆粕价格再涨下去,配方没法做了。”

当日,广州玉米报价1950元/吨,豆粕3800元/吨,均处于高位。广东恒兴集团科研中心张海涛曾对一个膨化草鱼料做过配方成本比较,同样的配方,今年3月的配方成本为1782元/吨,到了10月,该配方成本达到2062元/吨,涨了280元,其中豆粕达到3650元/吨的高位,比3月份涨了400元/吨。

原料涨价,饲料企业在不改变配方的前提下,只能通过涨价来保证利润,但饲料涨价的幅度远远赶不上原料涨价的幅度。在竞争白热化的今天,饲料利润空间几乎被压缩到了极点。据了解,目前每吨大猪料的毛利润在150-200元之间,很难再有压缩的余地。

改变配方成了唯一的出路,饲料企业把这个希望寄托在配方师身上。

在夹缝中艰难生存

张华这些天很郁闷,在公司的营销总结会上,大家把矛头一致指向他。

业务员说,客户说我们的饲料太贵,其他饲料只涨过一次价,而我们涨了两次;客户说,仔猪吃了我们的料,拉稀了,肯定是饲料质量有问题;老板说,成本太高,要亏本了,配方要改改了;原料采购员说,原料价格没有降价空间,要从配方上想办法。

“配方师成了高成本下饲料厂盈利的救命稻草,压力太大了!”张华说。

这不仅仅是张华的尴尬,几乎所有配方师都面对着同样的问题。有20年配方经验的浙江维尔新技术总监卢亮接受南方农村报记者采访时说,成本要保证,效果要保证,但原料那么贵,市场和疫病又那么复杂,“配方师就是在夹缝中生存”。

天地经纬农业品牌顾问营销总监李英很同情配方师目前的处境。她分析,配方师其实不难做,按照美国NRC营养标准或者国内的标准,完全可以做出优质高效的饲料产品。但是,这种产品市场很难接受,这也就是学院派生产出来的饲料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的原因,养殖户不可能承受那么高的价格。

原料价格几乎每天在变,不同批次的原料营养成分也不一样,不同阶段的动物对营养的需求也不同。“现在谁做配方都不会完全按营养标准,自己有一套标准。”卢亮透露。

新技术的猫腻空间

记者留意到一个奇怪现象,每次原料价格大幅上涨期间,也是养殖户投诉饲料质量问题最多的时候。去年8月,豆粕价格还在高位,记者就曾接到珠海养鸭户周老板的电话,称肉鸭吃了某公司生产的饲料后,不但不长个头,还相互啄毛,怀疑是饲料营养出了问题。

大宗原料价格高涨,用其他原料替代,是一种新技术。那么,这种新技术是否存在问题?

就替代豆粕的杂粕来说,部分杂粕的蛋白含量接近甚至超过豆粕,但效果却远不如豆粕,为什么呢?正是由于杂粕存在适口性差、存在抗营养因子和毒性等问题。

张华透露,如果仅仅将仔猪“玉米+豆粕”配方简单换成“玉米+花生粕”配方后,蛋白质可以满足营养需要,但赖氨酸缺乏0.53%,仔猪的日增重由540克降到250克,添加了0.53%的赖氨酸后,日增重也只能提高到420克,因为还有其他氨基酸不平衡。豆粕的替代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替换,只有在保证配方中所有氨基酸都平衡的基础上进行豆粕替代,才能保证不影响畜禽的生产水平。

九州互联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总裁胡竑邠分析,原料成本不断上涨的趋势短期内不会改变,这就迫使人们不得不使用一些中低档原料,并由此带来禽畜消化和肠道健康等问题。他说,如果使用了杂粕,里面含有大量抗营养因子,就需要使用相应的酶制剂,这样会有8%—12%的营养不能被消化,还会引起消化问题。

营养不够仅会导致动物生长速度减缓,新技术带来的安全隐患则更令人担忧,三聚氰胺就是典型案例。三聚氰胺由于存在蛋白的检测假象被广泛应用于奶制品及饲料产品上,曾一度是配方师手中的“法宝”。而三聚氰胺正是作为假蛋白原料,在豆粕价格高涨之时被普遍应用的。

目前原料价格尽管没有达到最高峰,但也算是历史高位,那么新技术的使用过程中,是否存在类似三聚氰胺的猫腻呢?

广州市博善生物饲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潘军认为,尽管现在原料价格高涨,压力很大,但压力归压力,作为一个企业,对产品、市场,必须从全局出发,不能仅仅考虑成本,不能把利润指标的压力都压在配方师身上。在应用新技术、新原料上,配方师都会有底线,不会盲目降低成本,这也不是唯一的手段。

卢亮认为,瘦肉精在十几年前也是作为新技术、新产品在业内使用,蛋白原料那块,三聚氰胺只是浮出水面被大家所熟知而已,还有像“叠氮化钙”等化学物质没有被认知。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配方师告诫同行的话意味深长,“对某些不熟悉的原料、对来头不清楚的供应商,最好就不要用”。

技术和市场的双重变革

胡竑邠此前在中国农牧发展战略实战论坛上就直言,原料涨价后,配方师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如果对这些因素不能好好掌控,处境难免尴尬。

困则求变,首先是技术上的变革。

配方师出身的潘军很为目前配方师的处境担忧。他甚至认为,原料价格那么高,传统配方如果不做变化,对配方师来说,简直就是穷途末路。


“其实原料选择有很大空间。”他举了一个例子,就蛋白饲料来说,由于豆粕等大宗蛋白原料价格持续高涨,很多企业已经应用新技术,拿杂粕替代豆粕。在植物性蛋白原料中,豆粕被公认质量最好。豆粕蛋白质含量40%-50%,赖氨酸含量2.45%-2.70%,赖氨酸含量是所有饼、粕类原料中最高的,适口性也好,但就是价格太贵。近两年,豆粕价格持续在高位徘徊,去年达到4800元/吨,今年也在3000元/吨以上。饲料成本的升高,主要因为豆粕太贵。

为了应付高价豆粕,保持理想的养殖效果,前两年,业内有识之士就提出配方中减少豆粕的用量或者寻找替代物质。在广东,传统的玉米—豆粕型配方受到挑战,杂粕部分甚至全部替代了豆粕,被称为杂粕型饲料。配方中的蛋白原料以棉籽粕、菜籽粕、花生粕、葵粕等杂粕替代,不用鱼粉,用少量的豆粕或基本不用豆粕。棉籽粕、菜籽粕等杂粕,在全价配合饲料中的用量之和超过12%。

卢亮认为,应对高价原料,技术上确实存在很大提升空间。常规营养技术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新技术就可以派上用场,比如目前更加注重有效摄入量和有效利用率。

记者了解到,配方师更加注重对添加剂的认识和应用。在第三届全国酶制剂在饲料工业中应用学术与技术研讨会上,北京夏盛实业公司董事长杜仲平在总结酶制剂的发展历程时就表示,多年前,酶制剂被认为是“安慰剂”,用了比不用好,但不清楚有没有效果,但现在配方中加入植酸酶等酶制剂几乎成为常规做法。

在2009饲料商业配方师年会上,美国大豆协会(国际项目)饲料技术主任程宗佳博士重点讲述了木薯在饲料中的应用,而木薯在我国种植面积很大。

其次就是市场上的突破。李英认为,如果深入观察就会发现,饲料产品卖得很火的企业,肯定有一个或者几个既掌握了技术,又懂得市场营销的人在背后支撑。这些人除了能够生产好的产品,还能够调研分析市场。他们熟知各地原料行情和变化,同一种原料不同产地品质也不同,他们对此了如指掌。

陈洪耀在成立广东海航饲料有限公司之前,是广东某饲料企业的技术总监,但熟悉市场的他出来自己成立公司之后,很快超过原企业,把海航打造成广东肉鸡饲料第一品牌。海大集团董事长薛华也有饲料配方背景,通过11年时间就把海大集团成功上市。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潘军认为,一个优秀的配方师,应该是畜牧师、兽医师、经济师的综合体,饲料企业应该给配方师足够地位,发挥配方师调动能力,对原料采购有发言权,这样距离市场才更近一些。

    (编辑:本站编辑)
    饲料厂赚钱指望“魔方” 死拼成本看配方师斗法-分享到手机扫一扫分享到手机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