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青海畜牧业生产实现四大转变
- 点击:
- 日期:2010-12-15 17:24
- 来源:中国青海
“十一五”期间,我省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牧区生态畜牧业和农区规模养殖建设,狠抓畜种结构调整,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畜牧业生产实现了四大转变。
一是畜牧业生产方式由家庭分散经营为主向规模化经营转变。加强畜用暖棚、青贮窖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强力推进规模养殖小区(场)建设,规模养殖大户、标准化养殖小区、现代化养殖企业蓬勃发展,共修建畜棚1.215万栋,有147家规模养殖场(小区)通过标准化认定,规模养殖所占比重由18.9%提高到32.3%,基本形成了以养殖小区为基地、养殖大户为支撑的发展格局。
二是畜牧业发展方式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生态畜牧业建设三年迈出三大步,从2008年的7个试点村发展到今年的37个示范村、300个启动村,覆盖了全省所有纯牧业乡,初步探索出了适合我省草地畜牧业发展的新路子。通过牲畜、草场作价入股、合同契约、联合经营的草地生态畜牧业建设模式,突破了牧区家庭分散经营的局限性,破解了以草定畜的难题,畜牧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大幅提高,牧区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组织管理形式、收入分配机制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三是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全面推进牲畜良种工程和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先后实施了牦牛复壮、藏羊本品种选育、奶牛和绵羊良种补贴等项目,牲畜改良面由2005年的115.23万头(只)提高到205.6万头(只),牲畜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个体生产性能大幅提高,牛胴体重由78公斤提高到90公斤、羊胴体重由15公斤提高到17.3公斤以上。
四是畜产品供给方式由单纯养殖为主向加工流通增值转变。大力推行良种化、标准化、规范化畜禽生产,强化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我省畜产品品质明显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商品率持续增加,牛羊肉除满足本省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外,每年约向省外销售4万吨。同时,加快培育和引进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拓展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条,畜产品加工能力逐年提升,牛羊肉年加工能力可达到13.6万吨,生鲜奶年加工能力可达到17.5万吨。
- 2022-05-18生猪出栏量3300万头以上!《广东省现代畜牧业发展“十四五”
- 2022-04-13养猪人须知!饲料车、拉猪车出行受限?农业农村部紧急发文维护畜
- 2021-08-02畜牧业的“鸿星尔克”:诸士邦成立还未满月,为河南灾区捐赠40
- 2021-03-23关于邀请参加第三届中国广西—东盟畜牧业博览会的函
- 2020-09-26立足山东,辐射全国,走向国际!第35届山东畜牧业博览会诚邀您
- 2020-07-22农业农村部:抓好畜禽动物疫病防控 做好畜牧业生产灾后恢复
- 2020-06-02落户青海!向城市“料、养、宰、商一体化”高端养猪业进军
- 2020-04-07【农技推广公益行动】2020 畜牧业新媒体培训暨创作大赛
- 2020-01-13青海:实施良种种公猪补助政策|本省引进每头补助1000元,省
- 2019-11-142020 中国·贵阳第三届生态畜牧业博览会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 |
|
|
发表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