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网首页 行情 - 财经 - 猪价 - 人才 - 招聘 - 求职 - 社区 - 协会 - 电子杂志 - 技术 - 猪病 - 商城 - 视频 - 访谈 - 人物 - 专题 - 图库 - 博览会 - 兽药GSP - 公告

产销严重失衡 猪价调控如何走出尴尬

  • 点击:
  • 日期:2010-07-22 15:46
  •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8年猪价大涨时国家出台母猪、标准化养殖场改造等补贴政策;今年猪价大跌时国家大量收储猪肉事关民生和CPI,政府不能放弃自己的调控责任,但也不能对某一种商品进行两头补贴。

上涨,还是上涨!尽管近期猪价只是小幅上涨,也让生猪养殖行业开始长舒一口气,因为经历了近半年的猪价下跌后,现在猪粮比终于开始逼近6:1的盈亏平衡点了。而业内人士认为,此次拉动猪价回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家收储。

自2008年以来,猪价经历了“过山车式”的涨跌变化,这再次印证了猪价三到四年一个波动周期的规律。而此次波动周期的两头是,2008年猪价大涨时国家出台母猪、标准化养殖场改造等补贴政策和今年猪价大跌时国家大量收储。

“猪肉对百姓是很重要,但任何国家,即便是财政资金再富裕,也不能由政府对某一种商品进行两头补贴,”中国肉类协会副秘书长高观对记者说。但事关民生和CPI指标,政府又不能放弃自己的调控责任,这一难题该如何平衡呢?

产销严重失衡

要解决两头补贴的难题就须打破猪价剧烈波动的周期规律,而猪价波动的周期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黑龙江肉类食品产业发展服务中心黄岳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猪价长期低迷的主要原因是供大于求、产销严重失衡。

黄岳新说,“农业部门和一些地方政府一直强调生猪生产,而没有和销售相结合,没有考虑市场需求量。”他以黑龙江为例,该省提出到2012年全省每年生猪出栏量要达到5000万头(目前是2500万至3000万头),而黑龙江省人口只有约4000万。

按照黄的调研,城镇人口的猪肉消费量大约相当于3个人一年吃掉一头猪,而农村大约在5到6个人一年吃掉一头猪。

这样算来,黑龙江全省一年下来也就消费1000多万头猪,剩下的只有输出一条路。黑龙江也规划75%要输出,但问题是如果全国的生猪生产都过剩怎么办?

今年年初,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称,2009年我国生猪出栏6.4亿头,存栏4.7亿头。“我认为去年出栏6.4亿头的数据有地方虚报的情况,因为要真是6.4亿头,去年的猪价很可能比实际价格要低很多。”黄岳新分析说,年出栏6.4亿头相当于两人一年要吃一头猪,而事实上根本没有那么大的消费量。

去年的情况如此,今年的情况也不理想。据了解,今年5月底,全国猪价基本跌至谷底,最低时出栏均价仅为每公斤9.2元,大大低于每公斤12元的盈亏平衡点,养殖户每卖一头猪亏一两百元。根据市场供求决定价格的经济学规律,上半年的生猪出栏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不会少很多。

另一个证据是作为衡量生猪是否供大于求重要指标的能繁母猪存栏量。因为今年上半年猪价长期低迷,不少养殖户已在屠宰能繁母猪。即使如此,黄岳新认为,目前能繁母猪存栏占比还是过大,正常的应为8%,而目前的能繁母猪存栏占比却在11%左右。“能繁母猪多,产仔就多,生猪产量就多。”

现行调控失度

2008年政府出台补贴政策使得生猪养殖变得利润丰厚,各路资金趁势涌入生猪养殖行业。

产销严重失衡导致今年上半年猪价低迷、养殖者亏损是不容争辩的事实。然而,只有把今年上半年猪价低迷放在2008年以来的整个猪价波动大周期中看,才能看清楚问题所在。

据了解,2007年,动物疫情导致我国生猪存栏量大幅减少,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到2008年第二季度已涨至每公斤26.7元左右。考虑到民生需求和对CPI的影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养猪的政策。财政部的数据表明,扶持资金投入已达到150多亿元,支持几乎覆盖养猪的各个环节:母猪补贴、良种补贴、保险补贴、发展规模养殖补贴、治理养猪环境补贴、免疫补贴等等。国家大力扶持,一些地方政府为推进本地养猪生产的发展,在土地使用等方面又出台了优惠政策。

到2008年下半年,全国生猪供求状况发生逆转,猪价开始下跌,到2009年一季度肉价跌至每公斤11.4元,今年5月底更是最低跌到每公斤9.2元。

高观认为,今年上半年猪价的低迷与2008年政府出台补贴政策不无关系,因为猪价高加上补贴让生猪养殖变得利润丰厚。据了解,当时每卖一头猪,养殖者可获利润1000多元。利润驱使下,各种资金进入生猪养殖行业,开始了供求关系逆转的征程。

而黄岳新则以自己的调查为据,认为2008年时猪价畸高才是各路资金涌入生猪养殖行业的主要原因,政府出台的补贴政策只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不过,在猪价高时,政府出台的补贴政策也许是只起到辅助作用,但在生猪供求接近平衡时,政府的补贴政策却可以把供大于求推向更严重的程度,“导致超速的列车朝着危险的地方多前进了数百公里,从而给回撤增加了成本。”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还是前面黄岳新提到的生产者不研究需求,农业部门和一些地方政府只注重发展生产,而不注意根据市场需求发展生产的原因。

记者注意到,近日在养猪巴巴等网站上,有养殖户在问为什么国家给的母猪补贴近日突然没了。其实,这些补贴早该没了,如果这些补贴早些取消,猪价低迷的时间或许会短一些。

猪价事关民生和CPI,政府有责任调控,但调控需要把握好时机和度,否则会适得其反。“政府起初出台补贴政策的动机是扩大供给、稳定猪价、顾及民生,绝对不包括让养殖户亏损,但政策造成的实际结果却是养殖户亏损,可谓事与愿违。”高观说。

这也导致今年政府不得不大批量地进行猪肉收储。据了解,目前第五批收储已完成。

并非没有良策

政府补贴应向牛羊肉均衡,因为一是百姓消费会逐渐多样化,二是均衡化后,可以避免因为猪肉消费占比过大,从而造成价格波动影响大,影响范围广的情况。

那么,政府到底该怎么解决这一调控难题呢?或者说政府到底有没有可行的、有效的调控手段?

就补贴来讲,高观认为政府不应只对养猪进行补贴。“猪肉消费在百姓肉类消费中的占比一直很高,我们认为应该把猪肉消费的占比降到60%以下,但2008年生猪养殖补贴政策出台导致现在占比不但没降,反而提高到了65%。”高观说,“政府补贴应向牛羊肉均衡,因为一是百姓消费会逐渐多样化,二是均衡化后,可以避免因为猪肉消费占比过大,从而造成价格波动影响大,影响范围广的情况。”

黄岳新认为,政府对养猪进行价高时补贴,价低时收储很有必要,只要时机和度把握得当,肯定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不解决根本问题,最终还是要由市场来调节。

他进一步分析说,目前的养猪产业结构不合理,专业化、规模化养殖程度低,散户养殖所占比例仍然很大。这就导致猪价高时,散养户一哄而上,猪价低时,散养户杀掉母猪退出,生产要素盲目流动的情况严重。而目前的规模化养殖虽然已获得一定的发展,但数量还不足以稳定价格。这就导致供求难以平衡,峰谷价格差距大,市场周期波动剧烈。

如何从根本上来解决这一问题呢?黄岳新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要快速增加规模化、专业化养殖的占比,因为专业化养殖更具稳定性,对市场变化的预见性更强,“给不给补贴都会养”。二要加强事前干预,目前的政府干预大都是在生猪已经供大于求后对猪价的干预,而没有在供大于求前就对生产量等进行提前干预。三是要大力发展生猪期货交易,增强市场预期性,用需求来引导生产。目前全国尝试生猪期货交易的地方还太少,影响也太小。四是可以尝试搞产销一体化,即肉类企业和农民签订收购合同,建成利益共同体,企业确定收购最低保护价。特殊情况下如果企业因此亏损大,政府可以考虑补贴一部分,企业再承担一部分,这样农民生产就会比较稳定。

“要完全消除猪价的波动是不可能的,但只要从全局来考虑,完全可以避免猪价出现周期性的、大的剧烈波动。”黄岳新说。

    (编辑:本站编辑)
    产销严重失衡 猪价调控如何走出尴尬-分享到手机扫一扫分享到手机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