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网首页 行情 - 财经 - 猪价 - 人才 - 招聘 - 求职 - 社区 - 协会 - 电子杂志 - 技术 - 猪病 - 商城 - 视频 - 访谈 - 人物 - 专题 - 图库 - 博览会 - 兽药GSP - 公告

巴彦地标猪拱开致富门(组图)

  • 点击:
  • 日期:2012-03-23 08:57
  • 来源:黑龙江日报
巴彦新城规划效果图。
巴彦地标猪拱开致富门
巴彦新城规划效果图。
生猪产业崛起带动了饲料业发展。巴彦巨龙饲料公司产品热销。董劲宇摄
巴彦地标猪拱开致富门
生猪产业崛起带动了饲料业发展。巴彦巨龙饲料公司产品热销。
走进省城哈尔滨各大超市的猪肉生鲜销售区,“金锣”、“北大荒”是老百姓公认的响当当“大品牌”。“金锣冷鲜肉之所以能受到省城市民的喜爱,是因为金锣采用的生猪全部产自生猪品质优良的巴彦县。”金锣集团负责哈尔滨市场销售的负责人一语中的。
3月中旬,记者走进巴彦,访企业,看农户,切实感受到这里的生猪富民产业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
服务到位鼓励农民养猪致富
靠有限的土地走富路,必定举步维艰。发展生猪产业可以就地转化粮食,“粮仓憋粮”问题也迎刃而解了,于是调整种养业投入比重,大力发展生猪产业的思路诞生了。

巴彦生猪养殖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道路。在县畜牧局工作了26年的田彦波副局长告诉记者,在最早的自养自食时期,老百姓粗放式一家养三五头猪,有句嗑叫“一瓢凉水一瓢糠,一捆青菜揣一缸”;后来县里采取“养猪一条街”模式,提供红砖盖猪舍规范养殖,那时一户可养10头猪了;随后搞养殖小区,引导初级规模化养殖。又经过几年艰苦努力,全县的生猪产业一举攀上了畜牧业“半壁江山”和“主辅换位”的新阶段。

为了鼓励农民养猪,巴彦县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举措。为了降低养猪户的风险,县委、县政府与县保险公司协调,动员养猪户给生猪上保险。一头猪崽体重达到10公斤以上就可以上保险,每头23元的保险费一直保障到生猪出栏为止。这期间,生猪如果死亡,保险公司将以死猪的体重按斤理赔,价格从120元至300元不等。当年,龙泉镇平泉村养猪户张明义把家里46头猪都入了保险,因管理不当死了5头小猪,保险公司以每头120元给予理赔。消息传开,全村有100多户农民给生猪入了保险。巴彦还在县、乡两级成立了养猪110服务中心,县畜牧局的技术员、防疫员没黑没白地服务上门,培训指导猪农…… “保护伞”有了,农民便认准了养猪。

华山养殖场36岁的女场主刘永慧来自县城,搞过商场,开过药店,倒过服装,销过粮食,可她却敢把多年积蓄的100多万元全都“砸”进了她的养猪业,她说:“县里给了我们多少层保护伞,养猪根本就不存在什么风险。从配种到产仔4个月,一个仔猪落地20多天就被200多元‘抢’走,价好的时候能卖到300多元。做了这么多年的买卖,干啥都没有养猪滋润。”

快速丰厚的回报,也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民间资本的投入,这是巴彦养猪业快速发展的“助推器”。
镇东乡镇东村杨建伟把新娘荣广智娶进了家门,住的是旧房,却给猪建了一栋新砖舍。新娘荣广智的父亲养猪出了名,盼着亲家也养猪发财。姑娘出嫁,亲家送来了2.7万元彩礼钱,他和老伴商量把女儿荣广智叫到跟前说:“这2.7万元钱,荣家一文不要。”让女儿带到婆家上养猪项目。荣广智和杨建伟商量后建起了一栋大猪舍,小两口养起了猪。镇东乡有一大半农户养猪,户均达到40头。徐秀杰丈夫在乡上管护公路,她一个人一年到头竟养200多头猪。她告诉记者,这会儿养猪可便利了,打个电话,防疫的、送料的、购猪的就登上门来。

几年来,这个县养猪规模打着滚、翻着番迅速扩张,2002年全县饲养量仅40万头,2003年上升到80万头,2007年突破200万头、2011年超过320万头,规模是8年前的4倍,10年前的8倍。

引进龙头 带动生猪产业现代化

巴彦养猪业在规模上虽年年刷新历史数字,但随即遭遇了憋猪的“瓶颈”,找不着市场。

县委、县政府意识到:制约巴彦养猪业快速发展的“瓶颈”就是加工问题,有规模的基地,缺的是有规模的“龙头”加工企业,奇缺的则是自己的龙头企业。

于是,县里十下齐鲁,2003年终于把金锣集团请到了巴彦兴隆工业园区落户,这家企业投资8000万元建厂,满负荷生产,年加工生猪100万头。

巴彦县长王春华说,作为生猪养殖大县,如果没有龙头企业的带动,就不会形成高品质、大规模的养殖基地,也不会给农民带来更多的效益和增收,所以我们在招商引资上下了大工夫。

2011年1月,巴彦与雨润集团成功牵手,一次性引进雨润集团投资14.8亿元,生猪屠宰场今年4月将开工建设,年底投入使用。

近日,巴彦又引进海都集团投资15亿元的100万头生猪屠宰及深加工、30万吨饲料加工、3个年出栏10万头的生猪养殖基地和年存栏3500头的曾祖代种猪4个项目,刚刚完成了意向性签约,将打造“龙江一号”绿色健康猪。

“这几年猪价时高时低,波动特大。”巴彦县兴隆镇民主村农民王晓波告诉记者,“过去养猪自己进品种,自己喂养,自己防疫,成本高,抗风险能力差,不挣几个钱。3年前我参加了合作社,养猪可省心多了,效益也好了。”他扬扬手里掐的一沓钱,高兴得合不拢嘴,“这不,从合作社刚领的,每斤多卖近5毛钱,这茬猪多赚3000多块呀!”

过去,巴彦县除了十几家大养殖场外,绝大多数养猪户在抓猪、养猪、卖猪过程中都是自己管自己,“小规模、大群体”、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势单力薄,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难以形成品牌优势和规模优势。巴彦县为了确保养猪户的利益,专业化合作组织、养殖协会、交易市场和经纪人队伍不断壮大,强化了龙头和养殖基地之间的连接,使生猪产业发展真正形成“龙型经济”。全县已建成生猪交易市场5个,发展选种、购料、防疫、管理、销售等“五统一”专业合作社联合社4个,专业合作社42个,社员达1.3万人,培植经纪人1300人,与金锣、哈肉联厂等企业建立了稳固的产销合作关系。

巴彦县多措并举,强力提升了全县生猪产业化水平,助推生猪产业快发展、大发展,向“打造猪粮之都,建设畜牧强县”发展目标大踏步迈进。目前,全县生猪屠宰加工能力已达200万头以上,全县已发展标准化养殖一条街552条、专业村38个、专业屯252个,拉动本县及周边区县8万多农户发展生猪养殖。

打造全国绿色标准猪生产示范县

今年春节前,巴彦县丰源养猪专业合作总社养的2000头绿色标准猪被哈市一家加工企业“包圆”了。“每斤多卖2.60元,一头多卖400多块,2000头就是80万,去掉成本,也比养普通猪多赚40万哪!”老板们乐得合不拢嘴。

巴彦县畜牧局局长王玉波道破了巴彦猪品质优良的奥秘:巴彦猪是有“谱系”的,即在五代之内不得有近亲繁殖。每头猪都有档案,世界上所有的优良品种都聚集在这里。巴彦猪70%以上的瘦肉率,除了哈尔滨的粮食和气候等自然环境无法逾越外,还有着优良的繁育体系和完善的防疫体系为做大做强生猪产业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近年来,人们不仅关心食品的营养、口味,更关心食品是否安全、卫生,绿色有机食品已经成为当今消费的主流。

“巴彦猪肉”这个获得国家地理标识的产品传统优势已不在,绿色畜牧业是消费者对高品质畜产品的迫切要求。巴彦县审时度势,在2010年春发出动员令:全县生猪生产要在巩固全省“生猪生产第一县”地位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绿色健康猪,争创全国绿色标准猪生产示范县。

巴彦县主管农业的副县长宋俊峰向记者介绍说:我们这么大的生猪饲养大县,有了好的品质卖不上好的价格,也直接影响到农民的增收和致富,因此,我们全县一班人按照国家的标准猪、绿色生态猪的饲养方式,进行了全县的推广,把我们的品牌意识作为我们发展生猪的第一要务,使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

目前,兴隆镇丰源和洼兴镇兴泰两个养猪合作总社已率先进行了试验,丰源已经喂出第3批绿色标准猪并进行了产品检验认证,达到标准的已有2万多头。兴泰也正在喂养绿色标准猪3万多头,两个合作总社去年生产绿色标准猪6万头。

到2016年,全县生猪饲养量将达到500万头,其中绿色健康猪达100万头以上。绿色健康猪每公斤多卖2元,每头猪平均多卖200元,全县仅绿色标准猪多创产值可达2个亿,全县每个农村人口将平均增收400元。

决策者说

打造全国猪粮之都

邓宏图

巴彦县委、县政府借助国家、省和哈尔滨市大力发展畜牧业的政策机遇,选择了覆盖面广、发展条件优越的生猪产业作为强县富民的道路。近两年来,巴彦县以打造全国“猪粮之都”为目标,深入实施“打猪牌、发猪财、打造畜牧强县”的生猪发展战略,大力推进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发展、系列化服务,生猪产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已经成为全省生猪生产第一县。2011年,全县生猪饲养量达到320万头,仅出栏生猪就超过180万头,创产值24.55亿元,农民人均来自生猪产业的收入达到4500元,连续5年排名全省第一位。

生猪产业如今已成为巴彦县覆盖面最广、发展潜力最大、产业链条最长的农业产业化项目,现已形成龙头带动上规模、规模养殖增效益、品牌建设保质量、多元主体拓市场的良好发展态势。“十二五”时期,巴彦县将全力推进“兴工、强农、扩城、惠民”战略,按照“大粮食、大畜牧、大加工”的发展思路,坚持以工业化和市场化理念经营农业,确定了“发猪财、实现主辅换位、建设畜牧强县”的奋斗目标,生猪生产在巩固全省“生猪生产第一县”地位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生态健康绿色猪。到“十二五”期末,全县生猪饲养量达到500万头,其中生态健康绿色猪达到100万头以上,为实现由畜牧大县向畜牧强县跨越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为巴彦县委书记

记者直言

为百姓当好猪倌

云峰

过去,有句顺口溜儿:“呼(兰)、海(伦)、巴(彦)、拜(泉),绥化在外。”说的是我省产粮大县的排名。巴彦名次虽然靠前,但是,1.3亿元的财政收入,2.6亿元的财政支出,使这个“产粮探花”却始终徘徊在贫困县的边缘。

于是,该县有了“主辅换位”跳出单一粮食生产的圈子,巴彦县的领导引导群众纷纷投身到大力发展畜牧业的潮流中,当起了统领猪经济的“猪倌”。当年“憋粮”,日子维艰时,他们领着百姓扩大生猪养殖规模;“憋猪”时,他们又通过抓加工业来拉动养猪业;当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时,他们就组织专业合作社,逐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格局,并实现了生猪产业发展的标准化;当生猪生产传统优势已不再时,他们又及时推进绿色标准猪生产,奔着“有机认证”进军。

巴彦,将“主辅换位”上升到全县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猪倌”们靠前指挥,周到服务,时时处处谋划着产业的发展,打拼出了这样一个可喜的局面:让粮食过腹增值,并通过畜牧业的发展铺就了农民致富的康庄大道,加速了一个产粮大县的经济发展。

今天的巴彦早把贫困县的帽子远远甩掉,2010年,全县农民纯收入的50.4%来自畜牧业。2011年,每头出栏育肥猪全年平均盈利300~400元,是养殖户效益最好的一年。2011年,全县实现财政收入5.6亿元,这其中“猪经济”功不可没。

如今,巴彦的各级“猪倌”们更坚定了当好“猪司令”的信心:把外流的大量原粮全部实现过腹增值、把大量的初级畜产品全部精深加工,真正实现畜牧产业的标准化、产业化,到那时,巴彦将更是一幅美丽富饶的壮美图景!

巴彦生猪饲养及过腹消化粮食图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5年

生猪饲养量(万头) 230 308 320 350 400

消化粮食(万吨) 51.75 69.3 89.6 95 112

玉米平均产量(万吨) 165

(数据由巴彦县农委提供)

2011年,巴彦生猪饲养量超过320万头,是八年前的4倍。

董劲宇摄

新闻链接

绿色标准猪

绿色标准猪:是饲料中不含抗生素、激素、精神类药物、防腐剂、色素、瘦肉精等药物和添加剂残留,实行全程无抗饲养的猪肉。其猪源、饲料、管理、防疫等环节都有严格标准,保证消费者获得安全、营养、优质的畜产品。近年来,巴彦县大力扶持“绿色标准猪”养殖,提升生猪产业的含金量。

    (编辑:admin)
    巴彦地标猪拱开致富门(组图)-分享到手机扫一扫分享到手机
    顶一下
    (2)
     
    66.7%
    踩一下
    (1)
     
    33.3%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