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谈近几年土猪的走红
- 点击:
- 日期:2012-04-27 11:56
- 来源:广东养猪网
近几年,土猪越来越受到市场追捧。从当年侧重肉质风味的宣传,到最近,土猪还沾上了食品安全的光。一个“土”字,便让猪肉立了品牌,涨了身价,更让很多市民吃得“放心”。
行走在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的超市或肉菜市场,经常能看到打着“绿色、安全、营养”等口号销售的“土猪肉”:壹号土猪、东升牌土猪、安康走地猪、穗香猪、黑加宝黑土猪、山黑牌有机猪、湛江土猪……此类猪肉价格不菲,价格比普通猪肉贵出一倍。普通猪肉档口,一斤瘦肉才15元,“土猪”一斤瘦肉要25-30元,但不少消费者宁愿多掏钱买。他们表示,“多花钱很大程度是为了放心”。
当年几乎沦为濒危动物的土猪,如今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崇洋媚外”的市民终于把一部分眼光从瘦肉型洋猪身上转回到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土猪”身上。
那么,土猪经历了怎样的兴衰荣辱?我们又应怎样理解土猪的回归和走红?
山东里岔黑猪在2000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畜禽品种保护名录,成为濒危猪种
市场,曾让土猪成为濒危动物
所谓土猪,乃我国本土猪种,大多属于脂肪型,瘦肉率一般为35%-37%,最高不会超过45%,而杜、长、大瘦肉型洋猪不仅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随着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不断提高,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对肉食品质由过去的动物脂肪转向动物蛋白的需求”,同时也因为瘦肉型洋猪显著的经济效益,土猪逐渐被市场淘汰。 曾几何时,一些土猪品种,成为濒危动物。
小耳花猪是珠三角地区农家主要饲养的生猪,蓝塘猪则是粤东北地区最常见的家猪之一。但近30年来,随着洋品种猪的大量引进杂交,纯正的小耳花猪、蓝塘猪在广东省已很稀少。国家农业部曾拨款200多万元在东莞建立国家级原种猪品种资源场,对蓝塘猪和小耳花猪进行保种。
广西德保黑猪种群在2005年底德保县存栏母猪仅有397头,到2006年末全广西仅剩2858头,已近灭绝边缘,2009年,农业部把德保猪列入畜禽种质资源保护项目,要求广西保存德保猪的优秀基因。
四川成华猪,由于猪肉太肥,没有卖相,成华猪已濒临绝迹,成都为此专门修建一个成华猪保种场,但猪圈内仅有100头成华猪。
南京黑山猪数量从上世纪80年代时的数万头逐渐减少到数百头甚至更少,一度几乎处于灭绝状态。只有郊县极少数农户自家饲养黑猪,而且大多用于自家过春节时宰杀。
这些年来,很多土猪品种都上了国家猪品种资源的保护目录,但那不是荣耀,那是一种殇痛。
也是市场,让土猪重新成为时代的宠儿
颇具戏剧性的是,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市民对猪肉的需求,从过去补充动物蛋白质的“爱吃瘦肉”,到现在开始追求肉质风味。土猪开始以其肉质风味优势重新成为时代的宠儿。
“我狠土但我狠香”成了某品牌土猪肉的特色宣传语,该品牌土猪肉侧重宣传了该品牌猪肉的风味——“香”。土猪肉比洋猪肉“香”让土猪养殖户掘金不少。
而屡屡见报的瘦肉精事件,也让部分市民改变了消费习惯,买肉开始挑肥嫌瘦。近几年瘦肉精事件余波未了,“土猪肉”却继续走红。东升牌土猪、安康走地猪、穗香猪、黑加宝黑土猪、山黑牌有机猪、湛江土猪众多品牌土猪肉短短几年时间风起云涌,抢占各大超市和肉市场,“土猪肉”价格也一路坚挺。
近几年,土猪养殖越来越受追捧
曾一度濒危的土猪走红,其“败也市场,成也市场”
市场使土猪从“那时国人餐桌上的主要肉食品”沦落到濒危动物,再到现在受消费者和养殖户追捧重新回归并成为高端肉食品,这恰恰见证了养猪业从感性回归到较理性的历程,甚至也见证了国人市场经济心态的变化历程。当然,无论是养猪业还是市场经济心态,此时此刻,它并非终点,它还需要更理性和更成熟。
时下,诸如:“肉质鲜美”、“不饲喂饲料” 、“喂红薯、青菜和牧草” 、“山上放养” 、“出栏时间超过13个月”成为描述品牌土猪肉的主要广告语。不管在“品种”还是“养殖模式”上处处都与瘦肉型洋猪针锋相对。而消费者也往往喜爱甚至迷信此类广告语。
但无论怎样,土猪终究是得到市场的认可,回来了。有了市场需求,或许可以拯救那些即将灭绝的土猪品种。或许不久的将来,土猪不再濒危。
然而土猪不濒危,却让人欢喜又让人担忧
老祖宗留下来的猪种终于超越了政府层面受到了市场的更大的重视,土猪的保种也似乎看到了希望。
事实上,政府这十多年来一直在努力拯救土猪。从1996年起,国家类似的针对本土猪种群保护的相关政策不断出台。
1996年1月4日,农业部批准成立了“国家家畜禽遗传资源管理委员会”,协助行政管理部门总体负责家畜遗传资源管理工作,下设有猪品种审定专业委员会。
2000年8月23日,农业部公告了78个国家级品种资源保护名录,其中有19个猪的品种资源。各省也相应成立了“省级家畜禽遗传资源管理委员会”和公布了省级品种资源保护名录。
2005年12月29日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其中第二章第9条明确规定,“国家建立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制度。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
2006年6月2日,农业部发布了662号公告,确定八眉猪等l38个畜禽品种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其中有地方猪种38个。
2007年5月14日,农业部批准成立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替代l996年设立的“国家家畜禽遗传资源管理委员会”,下设“猪专业委员会”。
2008年11月7日农业部发布1058号公告,明确了3个国家级地方猪种保护区和35个国家级地方猪种保种场。
政府这些努力"效果一般"。这些政策的出台可能在保护地方猪种的遗传资源上有明显效果,但种猪市场上,土猪依然节节败退。
很多的保种企业以纯粹保种而保种,并没涉及品种资源开发利用。如专家所说,“单纯为保种而保种是不可行的”,保种企业只有通过开发利用优良猪种的优势创造效益才能有保种的动力。
而如今,瘦肉精事件有如催化剂,让土猪在风味肉质比洋猪有优势的基础上再锦上添花,土猪在猪肉安全满城风雨的情况下暂时充当了“定心丸”,“放心肉”的角色。土猪一旦获得市场重新认可,那么“开发利用与保种并举”的旗帜便有望高高举起,或许不久将来,土猪不再濒危。但这却将会是一种带着伤痕的“不濒危”,一种有点无可奈何的“开发利用和保重并举”。土猪能再度走红,多少有点瘦肉精事件因素所在,猪肉安全扩大消费者对土猪的需求。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感遗憾。市民追捧土猪“肉美”无可厚非,但追捧“土猪”安全,却是社会病态的缩影
这种病态还带来了继发性感染:自从土猪倍受追捧后,品牌土猪肉就开始良莠不齐,七国战乱,烽烟四起。问题之后,还是问题。
“土猪肉”继续走红,众多品牌店抢占各大超市和肉市场
挂羊头卖狗肉,挂个“土”字卖啥肉?
目前市场上所谓“土猪”并无行业和国家的统一标准。多数市民都认为,土猪即是用“解放前的方法养出来的”,分散在农家,吃米糠和剩饭长大,平时在户外放养。消费强调的是“不吃饲料”。
但在土猪经营者看来,却认为,土猪关键是指“本地品种”、“基因是老祖宗传下来的”。
市场上的“土猪”无统一标准,导致猪到底“土不土”全凭商家说了算。
农贸市场抓猪挂个牌也成品牌土猪肉。“有很多品牌,其实就是从农贸市场购买质量相对好点的猪,然后挂个牌子摇身变成了品牌土猪肉,以便卖个好价钱。”去年以来,猪肉价格低迷,但是品牌猪价格稳定,而且在猪肉安全事件刺激下越来越受到城市居民的追捧,于是有些人瞄准这个商机,搞些噱头做起了品牌土猪肉。
据了解,目前,从事品牌肉推广的基本有三大类型。一类是养殖企业,一类是加工企业,还有一类是纯粹的销售型企业。在目前的生猪购销模式中,这三类企业里,只有养殖型企业和部分加工企业能够亮得出自己的养殖基地,大多数加工企业的生猪都是收购而来,而纯销售型企业更不用说,部分人纯粹是在炒作概念。
概念炒作,“天价”让市民情何以堪
2011年以来,“天价猪肉”不断叫嚣。
长沙某酒店号称每斤800块钱的土猪肉,但据供应商某养猪企业负责人解释:所谓的每斤800元猪肉应该是酒店的宣传语,与实际情况略微有些出入。“每公斤猪肉最贵的是976元,去年底已经在北京市场亮相,这种肉是猪身上肉质最好的部分,每头猪仅有两公斤。其他部分猪肉价格从每斤20多元至100多元不等。”尽管养猪公司负责人表示公司制定近千元高的价格并不是为了炒作。“我们公司的肉品,与普通猪肉有着很多的不一样,能够给消费者安全放心和美味的体验,物有所值。现在烟村的产品根据猪的不同部位有不同的定价。”但此番天价实在难逃炒作嫌疑。
而不久前沈阳市内也惊现“天价猪肉”,在和平区一家名为“黑猪专卖店”里,普通猪肉馅达到了50元/斤;肚、肝、腰子、大肠等内脏则为80元/斤;而诸如月牙骨、裙边骨此类整猪身上产量较少的部位竟卖出了158元/斤的天价。
土猪肉因为风味成为高端消费无可争议,但居然能炒作成为天价。而“天价”炒作的存在,必然有滋养它的土壤。这土壤,它就是让人堪忧的食品安全,它就是浮躁的商业逐利,它就是该作为时假作为,该不作为时真作为的效率低下的监管,它就是那些“不流道德血液”的不法商人。
养猪人“要流道德的血液”,监管部门也“要流负责任的血液”
养猪产业链内无论上游还是下游的企业或个人,我们都要流道德的血液。
今天的饲料就是明天的食品,饲料企业更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而不应该唯利是图。
养猪户不能为了赶上好行情,缩短出栏时间,或者为了有个好卖相多赚点钱,就非法添加瘦肉精等违禁添加剂。
土猪的回归本应是保种和风味的追求。切莫让土猪的走红成为食品安全的笑柄。
而那些时势造出来的土猪“英雄”,也切莫以次充好,忽悠消费者,甚至搞出个“肥肉精”,最终又让“土猪”失信于民,又让“土猪” 跌落万劫不复之深渊……
总之,链内企业和个人都要恪守社会道德,坚持健康养猪,坚持为市民提供绿色安全的放心肉。而监管部门,也应该结束“假作为”之态,切切实实做事,真正地有效监督。
结束语:“土”乃自然,“土”乃健康、绿色、环保
笔者认为,从某个角度看,“土”乃自然,“土”的回归,乃万民呼唤自然的回归。
“土猪”的回归,实质是万民呼唤科学育种,呼唤健康养殖模式,呼唤健康养猪。消费者喜欢土猪,是内心寄望餐桌上的猪肉,不管是土猪还是洋猪,都来自:自然而然长肉,自然而然出栏的猪;自然而然地肥,自然而然地瘦的猪;而不是来自吃违禁添加剂长大的猪。
“土猪”的回归,实质也是万民对市场经济健康心态的渴望,对企业践行社会责任和社会道德的渴望。
实质上,无论是“土猪”还是“洋猪”,养猪业“久在樊笼里”,终究要“复得返自然”。
健康市场心态,健康养殖,这才是正确的未来之路。
作者彭智毅
转载请注明来源广东养猪网
- 2018-12-27中国土猪危机:4个地方猪种已灭绝 31个品种濒危
- 2015-07-06土猪肉放冰箱两月吃完拉肚子 食物能放冰箱多久?
- 2014-09-15土猪肉受宠 催化地方猪种产业化
- 2014-07-293名智农信息官 年底前卖1万头巴山土猪
- 2014-05-19土猪逆袭给养殖户的启发
- 2014-03-20如何辨别满街的土猪肉是否真土
- 2014-02-09土猪认养销路强 两百余头被抢购一空
- 2014-01-20土猪潜力巨大 饲料转化率低有待改良
- 2013-12-27亮点四:上下游企业都在倡导生态和健康养殖
- 2013-10-31龙宝猪综合了洋猪与土猪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