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网首页 行情 - 财经 - 猪价 - 人才 - 招聘 - 求职 - 社区 - 协会 - 电子杂志 - 技术 - 猪病 - 商城 - 视频 - 访谈 - 人物 - 专题 - 图库 - 博览会 - 兽药GSP - 公告

猪价“破8冲9 ”,但长期价格趋势仍难逆转!?牧原、温氏、双胞胎、正大因《互不挖人公约》被约谈......

  • 点击:
  • 日期:2023-08-01 09:21
  • 来源:养猪信息网

 

7月末猪价涨幅扩大,最大单日涨幅接近0.8元/公斤。由于亏损近7个月,养殖端盼涨情绪爆发,散户普遍压栏惜售,生猪供应收紧,猪价不断走高,全国多地猪价陆续突破“8元/斤大关”,并接近养殖端成本线。展望后市,猪价会大幅反弹吗?

 

 

卓创资讯监测数据显示,7月末猪价涨幅扩大,最大单日涨幅接近0.8元/公斤。由于亏损近7个月,养殖端盼涨情绪爆发,散户普遍压栏惜售,生猪供应收紧,猪价不断走高,全国多地猪价陆续突破“8元/斤大关”,并接近养殖端成本线。

 

在此过程中,二次育肥客户补栏积极性亦有提升,不断截留市场猪源,屠宰企业由于采购难度增加而被动涨价。截至30日,全国生猪交易均价涨至16.27元/公斤,环比上涨4.22%。涨价后,虽然部分散户出栏积极性提升,但仍抵触降价销售,31日北方生猪价格依旧相对坚挺,而南方市场继续大幅补涨为主。卓创资讯认为:短时若养殖端看涨情绪回落,猪价有微降可能,但8月总体较7月偏强的局面已经较为明朗。

短期猪价反弹是前期产能下降的影响

展望后市,猪价会大幅反弹吗?

 

7月30日,申万宏源发布报告称,短期猪价的快速上涨本质上依然是供需基本面的变化,前期产能下降的影响开始在供给端体现。但申万宏源认为,供给充裕仍是“主基调”,猪价短期反弹难以逆转中期趋势,且需求端对于涨价的接受程度理应不高,上游价格的上涨难以顺利传导。

 

 

 

向后展望,需求端相对弱势,供给端压力或只增不减,行业仍面临亏损的压力。预计后续产能调减延续,能繁母猪产能继续趋势性“缓步”下降。机会仍在于 “产能持续去化”的演绎,产能去化带来供给下降、猪价上行的预期仍在发酵。

 

短期内猪价反弹是前期产能下降的影响。申万宏源解释道,前期产能下降的影响开始在供给端体现。2022 年末至 2023 年初冬季行的疫情对于母猪的生产效率形成了影响,母猪分娩率、产仔数和仔猪存活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仔猪出生数彼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从猪业分会的数据看,2023年1月、2月的仔猪出生量环比降幅分别为 0.78%、2.95%。出栏体重下降,大猪存栏减少,供应短期阶段性偏紧。

 

根据涌益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7月21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平均出栏体重为 120.06 公斤,环比继续下降。

 

大猪(130kg 以上)存栏占比明显下降至 4.32%。市场对于大猪的需求无法被满足,大猪价格明显上涨。猪价上行背景下,养殖场户压栏惜售,主动增加出栏预期体重;同时,在对于后期猪价预期回暖的背景下,二次育肥情绪也明显上升。

 

短期市场供给明显减少。短时间看涨情绪下的上游供给下滑致使合适猪源明显减少,屠宰量收猪难度明显提升,被迫提升价格收猪。

 

 

猪价短期反弹难以逆转长期价格趋势

 

但申万宏源指出,短期的压栏和二次育肥实际上是延后当期供给的行为,本质上没有改变供给的实际水平;且需求端对于涨价的接受程度理应不高,上游价格的上涨难以顺利传导

 

供给充裕仍是“主基调”,猪价短期反弹难以逆转中期趋势。前期能繁母猪存栏的绝对下降幅度不高,加之调减中母猪生产效率(PSY、MSY、存活率等)的提升,实际仔猪出生量降幅有限,商品猪供给或仍然充裕。

 

产能“缓步”去化中或有加速: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 年6月末全国能繁殖母猪 4296 万头,较 2022 年年末下降 2.14%。母猪存栏单月降幅有限。

 

但去化的加速可能由三种因素共同主导:①养殖亏损时间长:前期持续的猪价低迷已经延续半年,养殖持续的亏损,且大概率在短期的猪价反弹、回落中延续亏损态势;

 

②仔猪补栏旺季但需求低迷,价格低位震荡。当前 15kg 仔猪的平均价格为460 元/头,基本上位于部分母猪场的成本线下方,养母猪外销仔猪群体持续中度亏损。

 

③近期雨水等外部极端天气较多,容易造成部分地区阶段性疫情的散发。

 

向后展望,需求端相对弱势,供给端压力或只增不减,行业仍面临亏损的压力。预计后续产能调减延续,能繁母猪产能继续趋势性“缓步”下降。

 

机会仍在于“产能持续去化”的演绎,产能去化带来供给下降、猪价上行的预期仍在发酵,行至当下,量增快、成本优的猪股定价模式已形成一定的市场共识。向后展望,企业的资金储备与养殖成本差异有望得到进一步的定价。

 

据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负责人介绍,当前猪价呈现触底回升迹象,但尚不具备大幅上涨基础。6月末,生猪价格出现一波快速下跌,目前已止跌回升,7月19日猪价较前期阶段性低点回升了0.4元。综合考虑生产、消费等因素,下半年猪肉产量将继续增长,猪价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基础。从新生仔猪看,今年1-6月份全国新生仔猪量同比增长9.1%,未来6个月内将陆续出栏,预示着生猪供应将继续增加,虽有利于保障秋冬季猪肉消费旺季市场需求,但也会抑制价格上涨。从中大猪看,6月份全国规模猪场的中大猪存栏量同比增长5.9%,环比下降0.4%,这些猪将在未来2个月内陆续出栏,预示着7、8月份生猪供应将稳定增加。此外,据冻肉贸易商反映,今年冻猪肉库存处于历史高位,或压制后市猪价回升幅度。

 

 

 

 长期去产能逻辑不变

 

东方证券指出,上周猪价有所上涨,主要是因为:1)北方二育陆续进场;2)南方近阶段缺大猪,肥标价差拉大;3)猪价沉寂半年后再度抬头,提振产业情绪,养殖端压栏惜售,形成猪价的自我强化。往后,短期看养殖户盼涨情绪高,猪价一旦下行可能带来更多的压栏惜售和二育进场。长期看,下半年供给确定性增加,而终端需求则具有不确定性,即使压栏、二育导致猪价阶段性上涨,无非是以现阶段利润透支行业未来利润。产业对于猪价长期判断仍较为悲观,上周仔猪价格仍在下跌,在仔猪价格低迷情况下,仍维持去产能逻辑不变。

 

国金证券也认为,此次生猪价格上涨主要系情绪助推,在极端天气和生猪价格上涨的背景下,散户压栏抗价情绪较为严重,从而导致猪价短期内快速上涨。从供需基本面来看,2023年3月份以来理论生猪供给量会环比增加,虽然年初疫病或对供给端或有一些扰动,但是整体依旧供大于求,生猪价格缺乏持续上涨的动力。在短期内情绪的影响下,猪价或仍有短暂向上的动力,但是随着标肥价差缩窄以及二次育肥入场的增多,生猪价格存在再次下探的可能性,养殖端处于亏损的时间可能拉长,从而导致行业持续去产能。在去年年末消费后移以及行业平均生产效率提升的背景下,2023年猪肉供给量或超过2022年,2023年整体均价表现或低于2022年,去产能大概率成为今年生猪养殖行业的主旋律。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约谈四家猪企

《互不挖人公约》有违《反垄断法》精神

值得注意的是,今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依据《反垄断法》和《禁止垄断协议规定》有关规定,约谈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双胞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大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等四家生猪养殖企业。

 

保护和促进劳动力市场公平竞争,有助于促进劳动力要素合理畅通有序流动,对营造公平就业环境,健全统一规范的劳动力市场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23年6月20日,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双胞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大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四家企业作为发起人,签署《互不挖人公约》,倡议不挖人、不拆台等,有违《反垄断法》精神,不利于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约谈会要求,四家企业要高度重视《互不挖人公约》存在的问题,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坚持依法合规经营。一是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主动抓好整改,消除行为危害后果,规范自身经营行为。二是深刻吸取教训,对照《反垄断法》及配套规定排查反垄断合规风险,全面自查自纠。三是加强合规管理,完善合规制度建设,切实提升反垄断合规意识和能力。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将密切关注劳动力市场竞争状况,加强常态化反垄断监管执法,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切实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劳动力要素合理畅通有序流动,推动行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来源:综合农民日报、证券时报、新华财经、央视新闻等

编辑:毛洪

注: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编辑:毛洪)
    猪价“破8冲9 ”,但长期价格趋势仍难逆转!?牧原、温氏、双胞胎、正大因《互不挖人公约》被约谈......-分享到手机扫一扫分享到手机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点击更换验证图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