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网首页 行情 - 财经 - 猪价 - 人才 - 招聘 - 求职 - 社区 - 协会 - 电子杂志 - 技术 - 猪病 - 商城 - 视频 - 访谈 - 人物 - 专题 - 图库 - 博览会 - 兽药GSP - 公告

干货!规模化猪场蓝耳病驯化实践经验分享

  • 点击:
  • 日期:2016-01-08 18:54
  • 来源:养猪信息网

养猪信息网讯 1月7日,由乾元浩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乾元浩”)主办、惠州天健农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州天健”)承办的“清净行动  猪场病毒病的控制与驯化新技术交流研讨会”在惠州罗浮山宝田国际度假温泉酒店举办。近100位规模猪场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现场

乾元浩张勇强先生(左)和惠州天健总经理周起致辞  

乾元浩张勇强先生(左)和惠州天健总经理周起(右)致辞

樊福好研究员

樊福好研究员

用采集动物唾液来检测其健康状况

健康评价创始人、农业部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检测室主任樊福好研究员作了题为《季节性管理养猪生产的理论与实践》的报告。樊福好认为,养猪讲求“平衡”、“和”的状态,要根据季节、环境的变化和生猪体质的变化来调整饲料营养。   

樊福好强调,养猪,就要“养”好猪,把生猪的健康水平保持在良好的状态,这样就能更好地防控疫病

 樊福好也向猪场简单介绍了健康评价的最新研究——机体活度(Activity)检测,用采集动物唾液来检测其健康状况的理念。

据了解,唾液是机体口腔内腺体(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分泌的重要液体,其成分随着机体健康状态的改变而改变,尤其是唾液中酶的量和酶活性是机体健康状态改变的重要指针,测定唾液中酶的活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而活度(Activity)的检测操作也非常便捷。猪场只要有离心机、酶标仪,即可进行猪群活度(Activity)的自我检测。酶标仪可以准确地表达出检测数字,可以精准地呈现生猪机体活度(Activity);即便猪场没有酶标仪,也可从肉眼观测反应液变化来进行初步判断。

嘉宾向樊福好研究员咨询唾液检测技术

嘉宾向樊福好研究员咨询唾液检测技术

惠州天健技术总监陆振烈

惠州天健技术总监陆振烈

基因型匹配对于蓝耳病的控制并不一定是最重要的

惠州天健技术总监陆振烈分享了规模化猪场蓝耳病驯化的实践。陆振烈谈到,目前行业里存在观念误导的现象,以偏概全,导致很多养猪人不能正确地、系统地认识蓝耳病。

2015年中国农业大学杨汉春教授973项目课题成果表明,NSP2基因缺失对蓝耳病病毒致病力、复制能力没有关键性影响,在高致病性蓝耳病的控制过程中,过于强调基因型匹配不利于蓝耳病的系统控制。

陆振烈谈到,由于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蓝耳病疫苗免疫1-2周,毒株传入后,猪群对其他疾病易感性增加。所以,在使用蓝耳病疫苗时,一定要同时使用药物。

中和抗体也有“弊端”

陆振烈称,疫苗免疫或野毒感染生猪,蓝耳病抗体产生比较慢,特别是中和抗体。而我们送血样检测得到的结果如S/P值等,这个数值是表面抗体、杂蛋白抗体,不是中和抗体。我们平常所做的检测,主要作用是了解蓝耳病病毒感染活动的规律,这个检测结果并不代表抗体水平多高,就能中和病毒。

对于中和抗体的作用,陆振烈谈到,试验表明, HP-PRRS高免血清对不同毒株PRRS的作用不尽相同,实验结果表明54.8%田间毒株具有抵抗作用,中和效果与GP5同源性没有直接相关性。另外,中和抗体还有“弊端”。母源抗体不仅能清除野毒感染,也会中和疫苗毒。如果母源抗体中的中和抗体过高,疫苗免疫过早,疫苗毒会消耗母源抗体,这样既不能发挥疫苗的作用,又降低了仔猪的被动免疫反应。

对于细胞免疫,陆振烈强调,同源病毒的攻击可再一次刺激外周血单核细胞的特异性增值,并且可持续3周。就是说,同源性的病毒攻击,可以产生更好的免疫效果。所以在种猪群做蓝耳病驯化的时候,在必要的情况下连续两次的免疫是有良好效果的。

药物联合疫苗使用对蓝耳病控制效果更佳

对于蓝耳病的免疫抑制评估,陆振烈展示了一个对比各种兽药能否提高免疫力的试验。该试验参考了人的艾滋病。陆振烈称,考察艾滋病病人身体状况,主要检查CD3+、CD4+和CD8+细胞。该生猪试验,试验猪群为PRRS阴性猪群,35-45日龄;实验组免疫前2天-免疫后7天使用相应药物标准量饲喂;耳后肌注、喷鼻免疫JXA1-R毒株各1头份。结果显示,免疫后,CD4+和CD8+在2-3天后下降,到第10天达到最低,20天左右基本回到健康水平,30天左右恢复到免疫之前的水平。

试验结果表明,对减轻免疫抑制、缩短免疫抑制时间上,效果最好的是金银花-连翘的试验组,其次是黄芪多糖试验组,替米考星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别不大。

在持续感染的问题上,陆振烈谈到,暴露于病毒中的猪最后能够从组织中清除病毒,但需要比较的长时间。但先天性感染的,在胎儿阶段就感染蓝耳病病毒的猪,自我清除能力很弱,病毒血症可达48天,极少数300天后还能检测到病毒。闭群对控制蓝耳病是有效的,但引种是最大的风险。

陆振烈称,通过试验也发现,同一厂家同一毒株的疫苗,在相同方法下免疫,不同猪场所呈现出的效果也不一样。蓝耳病很复杂,防控蓝耳病没有标准方法,必须根据每个场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合适的防控方法。

蓝耳病的疫苗毒株是可以致病的

陆振烈谈到,当前防控蓝耳病存在这些问题:

第1个是疫苗毒株问题。广西大学韦祖璋等由广西PRRS不稳定猪群分离到64株病毒,其中类似JXA1-R:4株,GPS同源性99.2%-99.6%;类似TIM-F92:3株,NSP同源性97%,这些毒株可能均来自疫苗。通过试验发现,疫苗毒毒株可以导致阴性猪体现临床症状,毒力越强体现越严重。用疫苗毒株接种阴性猪,同样体现为免疫抑制作用,毒力越强毒株导致免疫抑制程度越强。也就是说,蓝耳病的疫苗毒株是可以致病的,特别是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毒株。

第2个是种猪群免疫强度与动态平衡的问题。现在的猪场免疫频繁,强度很大。以一个猪场例子,该猪场种猪群采取一刀切普免,采样时间为种猪群免疫后127天,检测结果显示,母猪群平均值2.65,抗体阳性率100%,S/P值55%,离散度45.17%,从数值看出,这个母猪群已经很稳定了,那么还应不应该再免疫?实际上再免疫的话,可能会打破平衡,带来负面影响,尤其是重胎猪,可能会导致胎儿感染。

第3个是高强度免疫或不合理免疫程序,对哺乳仔猪PRRS免疫效果及对后续疫苗的干扰。15日龄免疫蓝耳病疫苗,对后续疫苗的干扰是非常大的,会发现38、70日龄猪瘟免疫的效果差。另外,疫苗病毒血症期也正好跨越断奶期,这将会导致保育猪有更大的疫病风险。

第4个是育成期野毒株的感染问题。大部分人不关注育肥阶段的防控。所以一定要重视育肥猪的野毒感染问题。因为育肥猪感染了,极容易循环回母猪群。

第5个是闭群饲养和引种问题。引种是很大风险的,这个必须重视。

猪场蓝耳病驯化的实践分享

针对蓝耳病的特性和目前存在问题,陆振烈分享了防控蓝耳病的一个思路。

第1步是猪群PRRSV活动规律及其他情况了解,包括了解当前猪群PRRSV毒株、感染动态、毒株毒力等,猪场常见致病菌药物敏感度和猪群其他病毒性疾病感染状况。

因为控制过程中,肯定会使用到药物,所以了解常见致病菌药物敏感度显得非常重要。而一定要做的检测是猪群蓝耳抗体和伪狂犬野毒抗体的检测。如果当地其他疫病高发,也要重点检测高发疫病。

第2步是药物联合使用PRRS疫苗普遍免疫。全猪群普遍免疫,保证各阶段猪群PRRS阳性,减少交叉感染;减少PRRS野毒株易感猪,降低循环传播风险;在药物联合使用下,发挥种猪群自我清除PRRSV能力,同期进入病毒血症期,同期清除病毒;最大限度减少持续感染,最大限度降低交叉感染;仔猪阶段2次免疫,减少育肥阶段野毒株自然感染几率。

第3步是部分清群。普遍免疫后哺乳仔猪PRRSV感染率很低,相对阴性;减少猪群内育肥猪、保育猪自然野毒感染断奶仔猪;减少自然野毒株猪群内循环传播。

第4步是确定后续PRRS疫苗合理免疫程序。

第5步是后备猪引入监控及定期监控。必须保证后备母猪伪狂犬野毒阴性(gE抗体阴性),可通过保障性的种猪场引种解决。

陆振烈建议,商品场应与保障性较好的种猪场保持持续合作,商品猪场与种猪场联合进行后备猪监控工作。

第6步是猪群后续定期监控。

在其他外界条件不变,营养条件不变,未异常更换疫苗,未使用异常药物,未引入新后备猪情况下,猪群出现下列情况其中之一,应立即监测猪群PRRS稳定性:

(1)母猪流产率、返情率、死胎率异常升高;

(2)产房出生仔猪(5-10日龄)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充血比例上升;

(3)产房哺乳仔猪腹泻率异常升高;

(4)保育仔猪呼吸系统综合征-断奶多系统衰竭综合征比例异常升高。

  河源兴泰张代坚总经理(左)等嘉宾分享蓝耳驯化实际操作。

河源兴泰张代坚总经理(左)和深圳茁壮农牧总经理邱保富(右)分享蓝耳驯化实际操作。

邓衔柏老师

邓衔柏老师

要区分腹泻原因才好对症下药

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邓衔柏老师介绍了猪口蹄疫和腹泻病的防控技术。对于哺乳仔猪腹泻的诊断,邓衔柏谈到,要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剖检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可疑诊断。他指出,引起仔猪腹泻最常见的原因是大肠杆菌病、梭菌性肠炎(CE)、传染性胃肠炎(TGE)、流行性腹泻(PED)、轮状病毒性肠炎(RE)、球虫病和低血糖症。而爆发性发生腹泻并迅速散播通常与病毒性病因,如TGE、PED、RE等有关。隐形发生、缓慢散播并随时间逐渐加重的常见于细菌性或寄生虫病,这类型的腹泻可通过药物治疗且效果显著。

邓衔柏指出,猪群免疫状况与腹泻的发生密切相关,如果近期猪群的免疫程序或保健计划发生改变,或者近期混入外购猪只,则可能打破猪群原有的平衡状态,在对腹泻进行诊断时,必须加以考虑。

邓衔柏认为,猪只的日龄往往也与腹泻的原因有关。比如,1-3日龄的仔猪腹泻应考虑伪狂犬病、梭菌性肠炎或低血糖;5-40日龄仔猪腹泻则考虑球虫病;1日龄以上各种日龄的猪只发生急性严重腹泻则要考虑流行性腹泻和传染性胃肠炎。

他指出,梭菌性肠炎只感染一窝中个别最大最健康的仔猪,而低血糖病往往发生在一窝中最小的仔猪。

对于引起仔猪腹泻的因素,邓衔柏认为,仔猪的有效环境温度不足是导致仔猪腹泻的重要因素,另外,母猪奶水不足也是导致仔猪腹泻的重要因素。

邓衔柏指出,在对腹泻仔猪进行剖检时,要注意观察三个部位:一要观察肠系膜内的乳糜管内是否有脂肪,二要观察肠的浆膜面是否变红或透明,三要观察肠的粘膜面是有出血点还是明显出血等。

邓衔柏称,在对腹泻进行诊断时,应确定存在什么症状,疾病是全身性的还是局限于胃肠系统,是侵害大肠还是小肠或两者都受侵害。如果发生腹泻的猪只还表现其他症状,则要综合这些症状和病理变化,甚至实验室诊断做出相应的判断。

最后,邓老师列举了引起腹泻的几个病害的防控措施。

大肠杆菌病的防控

大肠杆菌病多发于管理和环境卫生差的猪场,给猪只提供一个温暖干燥卫生的环境是防控大肠杆菌病发生的关键措施。检疫隔离是预防不同种类大肠杆菌株或其他感染病原入侵猪场的必要程序。

尽量选择高质量的乳猪料,保证饲料原料中大肠杆菌指数在正常范围内。推行有效的仔猪护理方法,仔猪断乳后留在分娩舍一星期,转出后,尽量让分娩舍最少空置一星期。

在大肠杆菌病多发的猪场,可选用菌苗接种怀孕母猪或初生仔猪预防大肠杆菌引起下痢。大肠杆菌易产生抗药性,选用抗菌药应根据药敏试验决定,或选用本场较少使用的抗菌素治疗。口服或注射电解质溶液,防止脱水,对大肠杆菌病有辅助治疗作用。

仔猪梭菌性肠炎的防控

做好环境卫生和产房消毒工作,可减少本病的发生。给产前15-30天母猪接种菌苗,有预防作用。给病猪口服葡萄糖生理盐水及抗厌氧菌药物。

病毒性胃肠炎的防控

商品化的二联或三联病毒性胃肠炎疫苗对本病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给预产期在2周以上的母猪喂予感染仔猪下痢的肠道内容物,将会提高乳汁内的抗体含量,可减少所产仔猪发病。为患病仔猪提供温暖、干燥环境和重组的电解质溶液;用抗生素治疗,以抵抗细菌混合感染。让有免疫力母猪代为哺乳,可降低仔猪的死亡率。

球虫、伪狂犬引起的腹泻的防控

对于球虫引起的腹泻,一方面要搞好环境卫生,另一方面可给患病仔猪口服抗球虫药。对于伪狂犬病引起的腹泻,一方面要做好母猪的伪狂犬疫苗免疫,另一方面可给仔猪滴鼻伪狂犬基因缺失疫苗。

乾元浩高级技术经理曹庆龙介绍了乾元浩公司的产品。

乾元浩高级技术经理曹庆龙介绍了乾元浩公司的产品。

合照

合照

养猪信息网

 
    (编辑:小王)
    干货!规模化猪场蓝耳病驯化实践经验分享-分享到手机扫一扫分享到手机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新闻排行